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八届中原肝病论坛
第八届中原肝病论坛

第八届中原肝病论坛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7-03-17

主办单位:河南省肝移植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会议文集:第八届中原肝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肝细胞癌由于其本身一些特点,如多灶性,易于发生血管侵犯以及常伴发肝硬化结节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早期发现并采取根治性治疗措施是提高肝癌诊治水平的关键,因此探讨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进一步指导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siRNA沉默DFNA9基因表达可减弱肝癌细胞的在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生长增殖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肿瘤细胞SOX2蛋白的表达而实现的。随着对DFNA9功能研究的深入,DFNA9有可能成为肝癌诊断的新型标志物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4-01/2014-12收治的12例胆囊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并与同期216例胆囊腺癌比较. 结果:12例胆囊SC患者男女之比1∶3,平均年龄61.3岁±9.6岁.12例患者9例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l99)异常,7例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异常,1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广谱细胞角蛋白(AE1/AE3)、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率均为100%(12/12),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20,CK20)为66.7%(8/12),S-100蛋白为50%(6/12).12例患者低分化肿瘤达66.7%(8/12),淋巴结转移达83.3%(10/12),TNM分期Ⅳ期达75%(9/12),分别高于同期胆囊腺癌的26.4%、34.3%、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行根治性切除手术,9例行姑息性手术.12例胆囊SC患者1年生存率为9.7%,2年生存率<1%,中位生存时间为155d.同期胆囊腺癌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8.5%、35.4%、24.9%,中位生存时间为320d. 结论:胆囊SC多见于老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该类型肿瘤恶性程度高,淋巴转移较早,进展迅速,预后较胆囊腺癌差.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联合放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低氧诱导胆囊癌GBC-SD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分别采用划痕试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细胞转移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HIF-1α及VEGF表达量,应用2-甲氧基雌二醇(2-Meo E2)特异性抑制HIF-1α表达。 结果:对照组(常氧)及低氧(1%O2)组48h划痕修复率分别为(0.465±0.048)、(0.673±0.040);对照组(常氧)及低氧(1%浓度O2)组划24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7.4±11.7)、(234.4±17.7);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胆囊癌GBC-SD细胞转移能力增加,HIF-1α及VEGF表达量增加(P<0.05);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低氧组、二甲双胍联合低氧组48h划痕修复率分别为(0.406±0.071)、(0.164±0.094)、(0.695±0.040)、(0.224±0.074);对照组、二甲双胍组、低氧组、二甲双胍联合低氧组24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8.4±6.9)、(90.0±8.4)、(185.8±10.2)、(113.4±8.6);与低氧组比较,应用二甲双胍后,抑制低氧诱导胆囊癌细胞转移,同时HIF-1α及VEGF表达量下降(P<0.05);对照组、2-Meo E2组、低氧组、2-Meo E2联合低氧组48h划痕修复率分别为(0.434±0.044)、(0.259±0.090)、(0.633±0.022)、(0.462±0.045);对照组、2-Meo E2组、低氧组、2-Meo E2联合低氧组24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4.2±12.6)、(80.2±7.7)、(203.8±7.0)、(124.0±5.2);与低氧组比较,应用HIF-1α特异性阻断剂2Meo E2后,抑制低氧诱导胆囊癌细胞转移,VEGF表达量下降(P<0.05)。 结论:低氧处理可增加HIF-1α及VEGF表达促进GBC-SD细胞转移,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HIF-1α/VEGF途径抑制低氧诱导胆囊癌GBC-SD细胞转移。
  •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RP78和IL-6在48例肝内胆管癌组织,48例肝内胆管结石组织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GRP78和IL-6在48例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8%和60.42%,在48例肝内胆管结石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8.75%,均高于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癌组织中GRP78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91,P=0.045)。GRP78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P=0.035)、淋巴结转移(P=0.038)、TNM分期(P<0.01)和1年复发率(P=0.029)有关,GRP78阳性表达患者与GRP78阴性表达患者相比,生存时间缩短(P=0.046)。IL-6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淋巴结转移(P=0.03)及TNM分期(P=0.015)有关,IL-6阳性表达患者与IL-6阴性表达患者相比,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P=0.33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RP78的表达(P=0.016)、TNM分期(P=0.037)和1年内是否复发(P=0.023)是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结论:GRP78和IL-6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中的表达增高,并与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联系,二者可能参与了肝内胆管结石恶变成肝内胆管癌的过程。
  • 摘要:器官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及长期免疫抑制的副作用(如肾毒性、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感染和肿瘤等)均会损伤移植物并影响长期预后。已知的常用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需要更为有效的诊断工具去帮助临床医生监测移植物状况,指导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兼顾免疫抑制剂毒性作用与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的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短期及长期生存状况。ddcf DNA能够检测移植物损伤程度并且早期诊断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同时,ddcf DNA在监测免疫抑制程度并指导免疫抑制最优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联合其他检查会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移植物损伤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使之有望成为检测移植物损伤的标志性指标。
  • 摘要:目的:研究高钠培养基对人正常肝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内ROS及细胞自噬的影响。 方法:将L-O2(人正常肝细胞)细胞株加入高钠培养基培养12h,弃去培养液,加入Crebs液后放入1%O2、5%CO2、37℃条件下处理6h,换用正常培养基1h、2h、4h及6h后,分别加入ROS荧光探针,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ROS积累情况。同时收取各时间点细胞内蛋白,Western Blot检测HIF-1α、LC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高钠组再灌注1h、2h后,细胞内ROS累积明显多于对照组。高钠组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高钠组细胞内L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人正常肝细胞经过高钠培养基培养处理,在缺血再灌注情况向ROS积累明显增多,细胞自噬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
  •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是二十一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临床上可采用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H-MRS、CT等方法进行诊断。可以采取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疗法等基础治疗;或者给予健康指导干预、药物干预。痰湿型病症应给予半夏、陈皮、茯苓、泽泻、三七等化痰祛湿类药物;气虚型应给予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类药物;气滞血瘀型应给予柴胡、香附、丹参、郁金等理气活血的药物。
  • 摘要:CA199是一种黏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近年研究表明,CA199在非胰腺癌疾病特别是在肝脏疾病中也有较高程度的表达。现就近年来CA199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CA199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近年来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CA199在某些肝脏疾病中表达升高的原因,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等基础方面的具体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其血清CA199的表达水平究竟有无差异,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在目前情况下血清学指标检测仍是除影像学检查之外肝脏疾病诊断的最重要依据,了解血清CA199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对于诊断各种肝脏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摘要: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是指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在压力升高或静脉壁发生损伤时,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或组织黏合剂(氰基丙烯酸盐)注射治疗。套扎治疗、硬化治疗和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均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疗法,但临床研究证明,其控制效果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相似,因此在活动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时,应首选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内镜下治疗。对于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有条件时建议使用组织黏合剂进行内镜下闭塞治疗,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使用内镜下套扎治疗。对不能控制的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亦是有效的抢救措施。
  • 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L-ICC)发病的危险因素及肝功能与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等血清学指标对HL-ICC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确诊为HL-ICC患者2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确诊为单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HL-IC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对HL-ICC的诊断价值。 结果:病例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为消瘦一项;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肿瘤史(P=0.026),糖尿病史(P=0.031),乙肝感染(P=0.042),胆肠吻合术(P=0.026),胆总管结石(P=0.037)。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家族肿瘤史(OR=10.26,95%CI:1.781~59.12,P=0.009),糖尿病史(OR=5.265,95%CI:1.389~19.954,P=0.015),乙肝感染(OR=5.188,95%CI:1.187~22.671,P=0.029),胆肠吻合术(OR=13.21,95%CI:2.165~80.667,P=0.005)是HL-ICC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中的ALP(P=0.035)和LDH(P=0.022)水平高于对照组;ROC曲线分析表明CA19-9、CA125、CEA(CA19-9≥37IU/ml或CA125≥35IU/ml或CEA≥5ng/ml)三者联合诊断HL-I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当其中任意两项或两项以上为阳性时,敏感性达68.18%,特异性为89.7%,诊断准确性较高。 结论:族肿瘤史、糖尿病史、乙肝感染、胆肠吻合术是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ALP和LDH对于HL-ICC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CA19-9、CA125、CEA三者联合检测能有效地提高HL-ICC的诊断准确性。
  • 摘要:文章介绍了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德布鲁肝损伤、寄生虫相关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非病毒性肝病的临床诊疗情况。
  • 摘要:现阶段,在医学不断发达的今天,外科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外科手术医生在注重手术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并发症更加关注,同时更加注重患者术后康复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医院的临床经验,对术后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虽然肝胆胰外科手术复杂性、不确定性较大,但经过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 摘要:本文就目前中晚期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无水乙醇、分子靶向治疗、放疗、抗病毒治疗和心理治疗等非手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及早发现、规范化治疗是关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研究证实,TACE和HI-FU联合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的广泛开展已取得明显的疗效,再辅助以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准确且因人而宜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状况。综合治疗可以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总体疗效,但各种综合治疗方法的严格适应症和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价仍需要进一步的经验总结和临床分析。
  • 摘要: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也称微血管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临床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MVI对肝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术前MVI的诊断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肝移植和肝切除的外科手术策略,术后MVI的病理诊断有助于指导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而在目前MVI诊断大多依赖术后病理的情况下,在肝癌患者管理时,应当充分考虑术前包括MVI存在的可能性在内的各种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MVI术前诊断可考虑依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建立包含合适预测指标的精准评分系统。基于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的MVI术前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则是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 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254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两组:单纯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ALT、ALB)、AFP大小、HBV-DNA拷贝量、术后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AFP大小、HBV-DNA拷贝量方面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在术后无瘤生存率方面,实验组患者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4%、68.5%、46.2%,对照组患者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3%、38.7%、24.9%,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无瘤生存率相比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患者术后肝功能,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 摘要:介绍了中国肝外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以及顺行性半肝切除术、逆行性半肝切除术、中肝切除术、系统肝段切除术等不同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提出采用第一肝门间歇阻断技术、第一肝门阻断联合肝下腔静脉阻断、陈氏肝脏悬吊技术等技术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出血现象。
  • 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衣霉素(tunicamycin,TM)处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及HepG2,用Westren blot技术检测内质网应激指标Bip的表达;通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衣霉素对肝癌细胞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衣霉素处理不同时间后,肝癌细胞转移相关指标VEGF-A、MMP-2及MMP-9的表达,以及Akt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情况;内质网应激状态下,用wortmannin阻断Akt的活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ortmannin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效果,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检测PI3K/Akt通路受阻对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相应0h相比,衣霉素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及Hep G2不同时间后,Bip表达量均明显增强。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衣霉素处理SMMC-7721及Hep G2细胞后,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其划痕修复率明显增强(P<0.05),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其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证实衣霉素处理SMMC-7721及Hep G2细胞后,VEGF-A及MMP-9表达量均明显增强,Akt磷酸化水平均明显提高,但MMP2及Akt表达量不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ortmannin及衣霉素联合应用后,肝癌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基本恢复至未加药对照组水平;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衣霉素组比较,wortmannin及衣霉素联合应用后肝癌细胞划痕修复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侵袭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衣霉素组比较,wortmannin及衣霉素联合应用后肝癌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 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内质网应激诱导肝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 摘要:目的:DFNA9蛋白是基因DFNA9的表达产物,前期研究发现DFNA9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 方法:本实验通过ELISA法分析150例肝细胞肝癌与40例健康人血清中DFNA9表达情况. 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DFNA9蛋白平均浓度7ng/μl,健康人血清中DFNA9蛋白浓度4.9713ng/μl(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DFNA9蛋白浓度与CA-199浓度相关,(偏相关,control:肿瘤大小,相关系数0.49,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FNA9蛋白浓度升高是肝功能Child分级增加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中DFNA9蛋白有望成为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有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与胆管癌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12期)、Pub Med、Web of Knowledge、CNKI、VIP及Wan Fang Data,并人工检索相关文献,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HIF-1α表达与胆管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1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757例受试者,其中包括553例胆管癌患者、204例良性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胆管癌患者HIF-1α表达量高于良性病患者[OR=29.43,95%CI(16.45,52.68),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HIF-1α表达高于非转移组[OR=6.61,95%CI(3.87,11.28),P<0.00001];胆管癌TNM分期,Ⅲ/Ⅳ期HIF-1α表达高于Ⅰ/Ⅱ期组[OR=3.02,95%CI(1.24,7.31),P<0.01];胆管癌中-低分化组HIF-1α表达高于高分化组[OR=1.89,95%CI(1.24,2.89),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HIF-1α的表达与胆管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14例术前存在PV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V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匹配(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白细胞、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脏功能、腹水、肝性脑病、血栓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存在PVT患者,术后血栓程度较重(2=6.45,P<0.05).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出血率分别为0.00%、21.43%、21.43%,而对照组1、3、5年累积出血率0.00%、6.25%、6.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P>0.05).术前存在血栓组患者中,5例探查后改行冠腔分流、断流加分流术. 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部分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施行冠腔分流术、断流加分流术。
  • 摘要:肝移植患者术前评估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细致缜密地术前评估对肝移植十分重要。术前评估的重点在于排除移植禁忌证,掌握术前病人各脏器功能的生理或病理改变以及做出相应的治疗。通过评估患者情况,把握最佳手术时机,供肝合适分配。对患者完善的评估,及时处理问题,选择合适受者,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所在。
  • 摘要:随着长效保存液的开发及活体肝移植手术的发展,肝移植在临床中开展越来越广泛,挽救了越来越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准确的术前、术后评估对肝移植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至关重要;CT多种成像技术可为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评估提供直观、准确的信息,最大程度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 摘要:本文就近几年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胰腺癌疼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胰腺癌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时常已是中晚期,此时患者多伴发顽固性剧烈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是其治疗的目标,其中疼痛治疗是关键。HIFU是一种非侵入性胰腺癌热消融治疗方式,超声定位准确,可实现全程监控,无创伤、辐射、肿瘤针道转移等风险,无放化疗毒副作用,而且可以重复进行,在胰腺癌治疗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缓解胰腺癌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但是HIFU治疗胰腺癌疼痛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相应的不足,并伴有一定的并发症。目前HIFU治疗胰腺癌疼痛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靶区无创温度监控、超声剂量学、热剂量学、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等。总之,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的不断研究,HIFU在胰腺癌疼痛的治疗方面将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终末期肝病的少见并发症主要包括肝性脊髓病、肝性皮质盲、韦尼克脑病;终末期肝病的难治性并发症主要包括肝肾综合征和肝肺综合征。详细介绍了上述病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情况。
  •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分别用0、10、20、40μM浓度的姜黄素处理HCC-LM3细胞48h,以不加药组为对照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cl-1,Bax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HCC-LM3细胞的增殖,各加药组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0±4.1)%、(61.2±5.3)%、(83.2±7.6)%,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提示姜黄素能够抑制HCC-LM3细胞的克隆能力,当姜黄素浓度>10μM时,HCC-LM3细胞克隆形成受到显著的抑制。流式结果显示姜黄素可诱导HCC-LM3细胞凋亡,且随着姜黄素作用浓度的增加,HCC-LM3细胞凋亡逐渐增加,各实验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经姜黄素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CC-LM3中的Mcl-1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 结论:姜黄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的克隆、增殖,诱导HCC-LM3细胞凋亡。
  •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eomy,LC)已成为切除胆囊的常规术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对患者全身及腹腔局部的干扰少等优点.而且设备成本低、基层医院即可开展此类手术.就精准手术理念中“术前准、术中精指导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介绍,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应做好术前准备,认真执行术中操作,并在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治疗,术后三天即可痊愈出院。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