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吸虫

血吸虫

血吸虫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2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内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3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997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等;血吸虫的相关文献由246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矫矫、胡薇、冯正等。

血吸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63 占比:45.86%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997 占比:52.98%

总计:1882篇

血吸虫—发文趋势图

血吸虫

-研究学者

  • 林矫矫
  • 胡薇
  • 冯正
  • 傅志强
  • 刘金明
  • 梁幼生
  • 韩泽广
  • 戴建荣
  • 邢云天
  • 刘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庆凯; 黄玉政
    • 摘要: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s)是机体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在肝脏中高表达,在物质代谢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疾病状态下机体对于UGTs的转录调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UGTs的一般家族及其与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了UGTs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和转录调控,UGTs在疾病机制中的研究以及UGTs在肝脏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 蒋捷; 李俊辉; 张宇; 周赵沁; 明英姿
    • 摘要: 血吸虫可通过合成、分泌或者排泄多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分子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主要表现为促进Th2免疫效应,抑制Th1/Th17免疫效应。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其免疫调节效应可以调控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使其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在人体内长期存活。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对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血吸虫相关分子的免疫调节作用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血吸虫相关分子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发现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新治疗策略。本文就血吸虫相关产物对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同种异体免疫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向。
    • 曾庆友
    • 摘要: 湖南省西洞庭农场垦殖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湖荒洲,芦苇丛生,淤泥有一两米深,血吸虫猖獗。1955年2月,曾给陈毅、陈国栋担任过警卫员的南下干部王月奎奉命带领小分队来到西洞庭勘测地形,那一年他28岁。王月奎先后担任过农场机务队队长、党总支书记、副场长、党委副书记、场长顾问,直到1990年2月离休。
    • 张兴
    • 摘要: 南瓜子别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是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夏、秋季食用南瓜时,收集其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洗净,晒干,即成。南瓜子气微,味微甘,以粒大、子仁饱满,外壳黄白色、新鲜者为佳,研粉生用。功效主治南瓜子有驱虫的作用,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和后段节片均有麻痹作用;南瓜子能显著降低血吸虫幼虫的生长率。
    • 朱恬宇(综述); 黄玉政(审校)
    • 摘要: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在全球的发病率普遍增加,IBD的预防及治疗也逐渐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卫生假说”可能为研究IBD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提供方向。研究显示,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并营造免疫抗炎微环境,从而有效干预感染后的炎症发生发展,为包括IBD在内的自身性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研究方向。血吸虫作为机体寄生蠕虫的代表,人和动物均易感。血吸虫感染宿主后,在宿主体内完成尾蚴、童虫、成虫、虫卵的生活史,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共生关系。作为消化和泌尿系统的病原体,血吸虫可改变机体免疫微环境和肠道微生物菌群。近年来,血吸虫针对IBD治疗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加。文章从血吸虫感染与机体免疫、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等方面就血吸虫感染与IBD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盛继跃
    • 摘要: 雏鸡抗病力弱,感染鸡痘的概率较高,秋季为病毒流行期,携带病毒的血吸虫叮咬鸡只皮肤,继而导致散养鸡被感染。而感染的散养鸡体况明显下降,产蛋率大幅下降,甚至还会导致其死亡。其中,鸡痘是一种禽痘类病毒,如何诊断与治疗鸡痘成为广大人员积极讨论的热门话题。据此,笔者对散养鸡鸡痘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旨在为我国散养鸡鸡痘诊断提供参考。
    • 周晓敏
    • 摘要: 目的分析托伐普坦用于治疗血吸虫肝硬化腹水对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吸虫肝硬化腹水总共5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利尿治疗)和观察组(采取托伐普坦治疗)分别包含2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钠水平、腹围、24 h尿量及体重;治疗期间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远远超出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钠水平和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腹围、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口干、口渴、恶心及呕吐等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用于治疗血吸虫肝硬化腹水能提升患者的血钠水平,降低其腹围及体重,增加其24 h尿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
    • 何洋; 王丽君
    • 摘要: 目的探究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对血吸虫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血吸虫肝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泮托拉唑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喹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肝功能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抗体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ST、ALT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吡喹酮联合常规护肝药物可改善血吸虫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利于患者康复,安全性高。
    • 贺宏州
    • 摘要: 目的 探究鳖甲芪归汤结合中药敷脐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腹水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鳖甲芪归汤结合中药敷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24 h尿量、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腹围为(81.45±7.21)cm、24 h尿量为(1813.25±223.39)mL和中医症状积分为(3.34±0.2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5.65±8.01)cm、(1615.12±215.62)mL、(5.42±0.12)分(t=4.452、5.234、5.762;P=0.010、0.000、0.000);研究组治疗后ALT为(42.56±14.14)U/L、PT为(14.85±4.76)s、TBIL为(24.50±5.57)μmol/L,低于对照组的(59.44±13.41)U/L、(20.37±5.53)s、(30.24±8.79)μmol/L(P<0.05);ALB[(38.59±3.44)g/L]水平高于对照组[(34.06±4.72)g/L](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2).结论 鳖甲芪归汤结合中药敷脐治疗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周浪; 杨蔚; 王研
    • 摘要: "十三五"期间,大理州始终坚持以控制传染源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通过家畜疫情监测及查治病、家畜圈养、以机代牛、沼气池建设、易感动物替代养殖、环改灭螺等防治措施,在维护疫区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2015年以来已连续6年无阳性家畜检出,截至2020年底,全州11个疫区县(市)中有6个县达传播阻断标准、5个县达消除标准,按时实现了《"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制定的目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