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钉螺

钉螺

钉螺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6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9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412篇;相关期刊285种,包括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湿地科学与管理、热带病与寄生虫学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等;钉螺的相关文献由347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晓农、洪青标、黄轶昕等。

钉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9 占比:73.85%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3.08%

专利文献>

论文:412 占比:23.07%

总计:1786篇

钉螺—发文趋势图

钉螺

-研究学者

  • 周晓农
  • 洪青标
  • 黄轶昕
  • 戴建荣
  • 孙乐平
  • 梁幼生
  • 王万贤
  • 张世清
  • 汪天平
  • 姜庆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孙本荣; 冯杏生; 夏武华; 项希鹏; 叶凯; 徐海宝; 操治国
    • 摘要: 目的 了解宿松县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21年宿松县螺情资料,统计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分析全县及不同类型流行区钉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宿松县钉螺面积为1 672.60~2 171.57 hm^(2),总体平稳,其中江滩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985.74~1 235.64 hm^(2),波动较小;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181.44~284.78 hm^(2),呈下降趋势;内陆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399.77~750.02 hm^(2),呈上升趋势。全县活螺密度为0.16~0.75只/0.1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5.11%~11.78%。江滩型流行区和湖沼型流行区活螺密度相对平稳,内陆型流行区活螺密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类型流行区活螺框出现率年度波动较大。2013年起全县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宿松县螺情总体平稳,但内陆型流行区螺情有扩散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强内陆型流行区钉螺监测与控制工作,以巩固防治成果。
    • 汪为春; 詹惕; 范泽涵; 项可霞; 朱应富; 段永梅; 操治国
    • 摘要: 目的 在冬季对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wettable powder of niclosamide ethanolamine salt,WPNES)的浸杀灭螺效果进行观察,以探索冬季开展药物灭螺工作的可行性。方法 于冬季设置室外观察组(-2~10°C)和室内对照组(19~25°C)观察50%WPNES浸杀灭螺效果,2组均包含6个浓度的施药组(按照有效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1.000 0、0.500 0、0.250 0、0.125 0、0.062 5、0.031 3 mg/L)和1个脱氯水空白对照组。观察并计算各组24、48和72 h的钉螺死亡率和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室外观察组各浓度浸杀24、48和72 h钉螺死亡率均低于室内对照组,但随着时间延长,两组LC50差距逐渐缩小。1.000 0 mg/L50%WPNES浸杀72 h时,室外观察组钉螺死亡率达到100.00%,LC50为0.153 3 mg/L,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登记用杀钉螺剂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NY/T 1617—2008)要求。结论 冬季低温条件下50%WPNES浸杀灭螺具有可行性,但其现场条件下的灭螺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
    • 朱锡广; 汤洪萍; 郑亚明
    • 摘要: 目的了解当前扬州市江都区血吸虫病疫情流行态势,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江都区螺情、人群病情、家畜病情及哨鼠监测等资料,分析疫情变化情况。结果 2016—2020年江都区累计查螺17 042.85 hm^(2),有螺面积14.54~88.82 hm;活螺框出现率9.90%~14.64%,活螺平均密度0.17~0.61只/0.11 m;累计解剖钉螺20 698只,均为阴性。人群血清学查病90 335人,阳性率0.10%~0.66%,平均阳性率0.40%。其中,流动人口血检平均阳性率高于常住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11,P<0.05),而常住居民血检平均阳性率又高于门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21,P<0.05)。累计开展病原学检查12 397人,未检出阳性。累计开展家畜检查4 048头·次,未发现阳性。结论 "十三五"期间江都区血吸虫病疫情稳定,防治成效显著,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需继续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完善监测预警工作。
    • 张丽娟; 夏蒙; 喻鑫玲; 李广平
    • 摘要: 为了解湖南省钉螺分布特征和螺情变化趋势,便于今后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本研究以《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指导要求为依据,对2015—2019年湖南省洞庭湖流域41个国家监测点开展钉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5—2019年间湖南4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完成钉螺调查面积15548.40hm^(2),查出有螺面积9134.01hm^(2),未现场查出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实验室“LAMP法”核酸检测钉螺组织混合样本1469例,仅查出阳性6例。5年内,钉螺面积下降12.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38.5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45.79%。湖南省洞庭湖流域螺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湖南省洞庭湖流域监测点螺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未来“十四五”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总体规划上,应以巩固现有成果、消除公共卫生危害、保护群众健康为主要目标,在洞庭湖流域建立敏感有效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力争2025年在湖南省范围内消除血吸虫病。
    • 赵学军; 杨威
    • 摘要: 血吸虫病曾是我国流行的主要传染病.该病具有分布广、流行严重、危害大的特点.经过多年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实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宿主钉螺,目前仍以人为实地勘察为主,人工成本的上升与识别效率的低下,为深度学习的引入带来了契机.钉螺作为小目标物体,本身存在着背景复杂、聚集、遮挡等问题.本文以PPYOLO作为基础结构,引用了PAN、Do-Conv、Ciou loss等结构,为模型引入了更好的特征表达能力.目前最高检测精度有47.5%,相对于之前有了2.8%的提升,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下降14.3%、9.1%.
    • 陈未央; 丁桂生
    • 摘要: 目的掌握南通市钉螺的分布以及螺情变化。方法收集2017—2021年南通市的螺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累计查螺5488.5625 hm^(2),共发现钉螺1217只,无水网型和湖沼型,均属山丘型钉螺,无感染性钉螺;期内查出有螺面积共2.74 hm^(2),均属内陆型;有螺原因主要是灭螺残留,复现或新发有螺面积0.8 hm^(2)。共计药物灭螺22.038 hm^(2),巩固药物灭螺3.8 hm^(2),环境改造灭螺1.482 hm^(2),历史有螺环境改造22.798 hm^(2)。结论南通市尚存有螺环境,须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灭螺方法,并强化血防意识和预警监测工作。
    • 刘欣; 陶九胜; 周虎; 周昆
    • 摘要: 目的 分析芜湖市镜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评价2015-2019年镜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镜湖区2015-2019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及相关数据,对人群病情调查、螺情调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15-2019年全区累计查病54 580人次,年均血检阳性率为0.62%,不同年份血检阳性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104.418,P<0.001).5年间全区累计查螺面积3 486.32 hm2,其中有螺面积累计470.96 hm2,且有螺面积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无新发钉螺面积且未出现感染性钉螺,有螺框数出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6.049,P<0.001),活螺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19,P<0.05),灭螺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5年间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例数总体减少,未出现新发病例,接受救治的患者好转率均达到100.00%.2015-2019年人群血检阳性人数与有螺面积呈正相关(rs =0.485,P<0.05).结论 镜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仍需继续加强感染性钉螺和输人性传染源的监测工作.
    • 陈喆; 江会文; 吕尚标; 李宜锋; 袁敏; 邹小青; 林丹丹
    • 摘要: 目的 构建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和螺情调查程序,为开展血吸虫病精准防控,制定全省消除阶段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Excel VBA语言开发江西省钉螺孳生环境和螺情调查程序,并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对全省钉螺孳生环境开展调查,结合Google Earth Pro绘制钉螺调查环境分布图.结果 本程序实现了钉螺孳生地环境登记卡、钉螺调查登记卡与样品复核登记卡自动生成,钉螺孳生地、螺情调查数据库与登记卡动态关联.2016-2017年江西省共调查钉螺孳生环境10284处,共查出有螺环境2175处,现有螺面积为83234.50 hm2.结论 通过本程序可准确便捷掌握江西省钉螺分布现状,为精准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 胡宇婷; 邹平鸿; 袁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2002—2019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情况,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2—2019年九江市濂溪区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等变化情况.结果 2012—2019年连续8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人群校正感染率由0.43%降为0,家畜校正感染率由最高的4.20%波动下降至0.2002—2019年有螺面积总体呈现波动上升,2016年钉螺面积出现高峰,2010—2019年连续10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人群校正感染率与耕牛存栏数成正相关,与血防经费投入呈负相关.结论 2002—2019年濂溪区血吸虫病人畜病情稳步下降,在钉螺孳生环境未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以人畜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地带灭螺和健康教育的血吸虫病控制策略效果明显,但相关项目经费的减少对疫情防控成果的巩固和迈向消除形成挑战.
    • 张建国; 郑洪; 江涛
    • 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丹阳市螺情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血吸虫病消除后钉螺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0年丹阳市螺情监测和钉螺控制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全市12个乡镇(街道)累计查螺7611.92 hm2,在9个乡镇(街道)累计查出有螺环境138个,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50.59 hm2,未检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丹北镇、陵口镇和曲阿街道;有螺环境最多的3个镇(街道)依次为曲阿街道、陵口镇和吕城镇.有螺环境类型主要为江滩和内陆,其中江滩有螺环境集中在丹北镇,江滩钉螺面积占当地钉螺面积的83.39%;内陆地区陵口镇、曲阿街道和吕城镇的螺情较重,钉螺面积分别占内陆钉螺面积的35.24%、27.89%和10.53%.全市钉螺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得到有效压减,至2020年底仅剩19.73 hm2,较2016年下降了71.78%,活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分别下降了48.59%和81.25%.结论 近年来丹阳市因地制宜实施血防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螺情,今后应继续加强钉螺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理有螺环境,巩固防治成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