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沉降速度

沉降速度

沉降速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568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57069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当代电大、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洁净煤技术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等;沉降速度的相关文献由1341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华林、万远扬、朱敏等。

沉降速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57069 占比:99.13%

总计:57570篇

沉降速度—发文趋势图

沉降速度

-研究学者

  • 吴华林
  • 万远扬
  • 朱敏
  • 李云倩
  • 顾峰峰
  • 付峥嵘
  • 张涛
  • 李念平
  • 沈淇
  • 许柳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洪江; 王小林; 张玺; 吴爱祥; 田志刚; 杜向红
    • 摘要: 为探明超细全尾砂的浓密特性,开展量筒沉降实验,小型和半工业深锥动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1200万的非离子型絮凝剂最利于尾砂沉降,随絮凝剂单耗增加,溢流浊度降低,底流浓度基本不变.?随固体通量增加,溢流浊度增加,底流浓度降低.?固体通量0.4?t·m?2·h?1,给料固体质量分数12%,絮凝剂单耗50?g·t?1的最佳参数条件下,小型和半工业动态浓密试验的底流平均固体质量分数分别为62.8%和74.4%,泥层高度对底流浓度影响显著.?深锥浓密机底流固体质量分数随泥层高度增加呈DoseResp函数增长,分为缓慢增长(泥层1~4?m)、快速增长(泥层4~7?m)和基本稳定(泥层超过7~8?m)3个阶段,这跟尾砂絮团在不同泥层高度下的压缩性能有关.?可根据底流浓度与泥层高度的函数关系,调节泥层高度来满足井下充填所需底流浓度.
    • 李兆宇; 孙伟; 张盛友; 李金鑫
    • 摘要: 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而深部开采环境非常复杂且开采难度更大,加之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填采矿法逐渐成为我国矿山首选的采矿方法。为研究尾砂物理特性对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粒级组成、比重对尾砂沉降效果影响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砂的中值粒径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成正相关;-200目粒径含量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负相关;构建了-200目粒径含量、尾砂比重、中值粒径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的数学方程,对尾砂浆絮凝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上,-200目粒径含量>中值粒径>尾砂比重;对尾砂底流浓度的影响程度上,中值粒径>-200目粒径含量>尾砂比重。尾砂粒径大小对浓缩效率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全尾砂絮凝沉降效率提升及底流浓度调控提供依据。
    • 赵延; 胡艳宏; 崔凌霄; 周薇
    • 摘要: 研究颗粒粒径、体系pH值、电解质、体系粘度、表面活性剂对稀土抛光粉颗粒在浆料中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降速度与粒径大小成正比;pH越高沉降速度越慢;浆料pH在8.0~8.5、黏度1000~1200 cps、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获得较慢沉降速度,EDTA-4Na可屏蔽Ca^(2+)影响;使用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EDTA-4Na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固含量浆料静置5 h仍保持较高的浓度.
    • 张金峰; 葛树森; 李玉堂; 李俊清
    • 摘要: 翅果的风媒传播是槭属植物的主要扩散方式之一,且与种子萌发有着密切关联,但具体机理一直还并不明确。以分布于长白山的9种槭树为对象,探讨翅果的形态特征,测定它们在空气中的垂直沉降速度、不同风速下的水平扩散距离以及在扩散距离上的种子萌发率,进而比较并分析翅果的形态性状与沉降速度、水平扩散距离的相关性以及萌发率在不同扩散距离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 9种槭树的翅果长、宽和面积与沉降速度、水平扩散距离均呈负相关;尽管如此,翅果形态并不是风传播物种的最佳分类指标,而翅载力能较好地反应物种的风传播能力;(2)翅果垂直沉降速度和水平扩散距离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沉降速度越小,翅果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水平方向上扩散距离越远,且强风有助于提高翅果的扩散能力;(3)沉降速度最慢的花楷槭在不同风速下的水平扩散距离均最远,而沉降速度最快的拧筋槭水平扩散距离最短;(4)种子萌发率随扩散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不仅为深入理解翅果的风力传播机制以及种子萌发对水平扩散距离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为种群实生更新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张金凤; 梁家雄; 祁航; 张庆河
    • 摘要: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和挑战,然而目前海洋微塑料从源到汇的输运和沉积过程及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发现微塑料颗粒的垂向沉降过程受到海洋雪等水体悬浮物质的影响,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只局限于定性的观察分析。在实验室中模拟含有海洋雪的近岸水体环境,使细颗粒微塑料(PS微球、PVC颗粒)与海洋雪产生碰撞、聚集,观测微塑料或微塑料-海洋雪聚集体的沉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含有海洋雪时,一方面海洋雪会促进微塑料颗粒自身的聚集,形成更大的聚集体;另一方面由于海洋雪包裹微塑料形成松散的聚集体,导致平均沉速减小。50μm以下的微塑料其沉降过程受海洋雪的影响较大,平均沉速减小35%以上;微塑料密度越大,受海洋雪的影响越小,平均沉速减小10%以下。沉降速率的减缓,意味着微塑料在水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处于不同深度的水生生物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概率与微塑料接触,增加了鱼类等水生生物摄入微塑料的风险。
    • 王明; 许鸿国; 杨朝琪; 曾军龙; 郭腾博; 李蒲洲
    • 摘要: 为实现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对某选厂精尾开展二次浮选新工艺研究试验,利用斜板浓密机提升精选尾矿浓度,为精尾再次浮选提供合适的浮选浓度及后期的设备选型依据。该选厂精选尾矿浓度为8%~13%,使用并联两台100 m^(2)斜板浓密机,进行条件试验及连续试验。结果表明:给矿量为8.5~8.85 m^(3)/h、沉砂嘴型号为∅10 mm、絮凝剂单耗为35 g/t时,能够达到溢流浓度低于1%,底流的浓度保持在20%以上。该试验结果可作为精尾浓缩设备选型重要依据。
    • 何明渝; 王光进; 蓝蓉; 李耀基; 李全明; 宋宁思; 刘明生; 敬小非; 巫尚蔚
    • 摘要: 为研究絮团尺寸对全尾砂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和图像颗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全尾砂絮凝沉降实验,基于Giddings函数的沉降速度模型,提出全尾砂絮团图像颗粒分析,探究各时段絮团尺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尾砂浆浓度为15%、絮凝剂溶液浓度为0.25%、絮凝剂单耗为20 g/t,pH值为10时,絮凝沉降效果最佳,最大沉降速度达13.12 mm/s;随着沉降时间的增加,沉降速度随絮团直径、长径比减小而减小,随圆形度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实际生产中控制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提高沉降速率提供参考。
    • 吴闪闪; 江鹏; 黎戡正; 王若彤; 万嗣明; 黄根
    • 摘要: 近年来随煤矿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选煤厂入料原煤中细泥含量越来越高。在处理微细粒煤泥时传统的煤泥水处理技术常出现沉降效果差、溢流浓度高等问题。磁种絮凝作为一种高效絮凝方法,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选煤厂产生的难沉降煤泥水的研究较少。以内蒙古某选煤厂煤泥水为研究对象,以磁铁矿粉为磁种,研究了磁铁矿粉单独作用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共同作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的影响,采用多重散射光稳定性分析仪研究磁铁矿粉用量对煤泥水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研究磁铁矿粉用量对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磁铁矿粉单独作用时,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上清液浊度逐渐降低后略有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升高然后略有降低,当磁铁矿粉用量为每吨干煤泥48.00 kg时,煤泥水上清液浊度达到最低,为53.50 NTU,沉降速度达到最大,为3.89×10^(-3)mm/s;磁铁矿粉与PAC共同作用时,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上清液浊度和沉降速度呈现出与磁铁矿粉单独使用时相同的趋势,稳定性指数(I_(TS))先升高后降低,表明随磁铁矿粉用量的增加,煤泥水沉降效果逐渐提高,但过量的磁铁矿粉会使煤泥水重新恢复稳态,不利于煤泥水沉降;磁铁矿粉、PAC与CPAM共同作用于煤泥水沉降时,在三者用量分别为每吨干煤泥10.00 kg、2.00 g和1.00 g时,煤泥水沉降效果明显提升,煤泥水上清液浊度为64.30 NTU,沉降速度为3.09 mm/s。Zeta电位分析表明磁铁矿粉的加入降低了煤泥水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绝对值,机理分析表明煤泥水中颗粒与磁铁矿粉之间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以磁铁矿粉为核心的絮团,提高了絮团的密度和沉降速度
    • 马文礼
    • 摘要: 对白土精制后N56号冷冻机油基础油中含有白土颗粒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白土补充精制工艺流程推测,滤纸和白土可能是造成油品含白土颗粒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滤纸进行分析,得出滤纸型号不合格是造成冷冻机油含白土颗粒的主要原因;对现用的184白土和麦厘白土进行了性质分析,确定白土不是造成冷冻机油白土处理后油含白土的主要原因。但是鉴于184白土和麦厘白土在使用上的差异性,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完善活性白土的质量分析项目等改进措施。
    • 陈格仲; 李翠平; 阮竹恩; 侯贺子
    • 摘要: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絮团等效直径以及絮团分形维数随之变化的规律,并对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尾砂颗粒形成的絮团结构最大,絮凝剂单耗、尾砂进料浓度、絮凝剂浓度和流体剪切梯度G对絮团等效直径、絮团分形维数、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絮凝剂单耗在90~105 g/t、尾砂进料浓度在25%~30%、絮凝剂浓度小于1/10000、流体剪切梯度30~50 s^(−1)时形成的絮团等效直径超过1000μm、絮团分形维数在1.64~1.68之间、絮团沉降速度均超过9 m/min、浓密机模型内上清液浊度低于50 mg/L,絮团沉降速度加快能够提升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该结论为膏体充填实际生产中控制絮凝条件参数提供了价值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