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青岛
  • 出版时间: 2015-10-31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支撑剂在滑溜水压裂液中的沉降与运移直接决定了最终的砂堤展布形态,进而影响压后产能.因此,精确计算支撑剂在滑溜水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对于指导压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HAAKE MARS-Ⅲ流变仪对滑溜水压裂液流变性进行了测量,并基于4模式Giesekus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借助振动筛对20/40目、30/50目和40/70目支撑剂进行了筛析细化,并将细化后每种支撑剂看作具有相同的尺寸.通过实测沉降速度,计算了支撑剂水动力粒径,对利用支撑剂筛析中值粒径计算沉降速度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支撑剂筛析中值粒径,建立了支撑剂在滑溜水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综合模型.结果表明:Giesekus模型能够精确表征滑溜水压裂液剪切变稀性和弹性.支撑剂筛析中值粒径不能表征其实际尺寸,当支撑剂在滑溜水压裂液中沉降时,根据筛析中值粒径计算得到的沉降速度比实际值大50%~80%.建立的支撑剂沉降速度模型考虑了滑溜水压裂液剪切变稀性、弹性和支撑剂不规则性影响,能够精确计算支撑剂在高温滑溜水压裂液中的沉降速度.
  • 摘要:酸压改造是油气开发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西北油田低品位油藏地质储量巨大,但储层相对主体区发育程度差,常规酸压改造单井产能下降50%以上.前期的工具分段酸压工艺存在成本高且后期井筒作业难等问题,不能满足该类油藏的经济开发.在油价持续低迷形势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单井开发效益,是亟须破解的难题.本文通过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无工具暂堵分段酸压方法,转变常规酸压沟通单一缝洞模式,实现对单井多个储层一次酸压全部高效动用.现场实施结果表明,该酸压模式单井平均单段酸压费用同比工具分段降低47.8%,单井产能达邻井的1.8倍,大幅提高单井开发效益.
  • 摘要:论文研究图特征数据的识别和提取方法.借助细胞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技术,对示功图进行特征提取.在分析研究细胞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稳定性、模板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细胞神经网络技术的特点和示功图原理,实现了对示功图的凸点提取、空穴填充、连通分量数探测功能.通过MATLAB实现细胞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形成了一种通过分析示功图像素间基本关系提取示功图特征的方法,分析示功图水平、竖直及±45°方向连通分量数分布特点,对智能诊断抽油机工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摘要:钻井提速技术一直是钻井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搜寻井下可用新能量并开发出配套的能量转化方法来提高破岩效率是深井超深井提速领域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井下能量来源特征、能量特点及井下工况特征,介绍了利用钻柱纵向振动能量作为井下钻井液喷射压力从而破岩提速能量的理念,接着详述了构建的钻柱纵向振动能量转化为高效破岩能量的相关方法及研制的三种钻井液增压装置:井下钻柱减振增压装置、吸振式井下液压脉冲发生装置、多效协同提速钻井装置,最后对深井提速装备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井下能量的获取及合理利用是未来提速工具开发的重要课题.基于钻柱振动的提速技术研究成果,开拓了深井提速技术新思路、新方向,为加快深部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设备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强井下钻柱振动基础理论、基于钻柱振动的提速技术装备、利用振动提速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便将钻柱振动能量应用到钻井工程其他领域之中.虽然钻井提速领域还面临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存在很多研究的方向,但是钻井提速技术的发展之路还是非常广阔的.
  • 摘要:试油过程中,水力锚与其相互作用套管紧密接触,易出现套管塑性变形,咬伤套管本体,降低套管使用寿命.为此,针对普通水力锚和镶硬质合金水力锚结构,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两种水力锚结构参数对套管损伤程度与变形及挤压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出,普通水力锚和镶硬质合金水力锚均会对套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同油管内外压差作用下,镶硬质合金水力锚作用区域套管所受挤压应力随爪牙楔角的增加而降低,随爪牙柱直径的增大而下降,随锚爪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爪牙后角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为平缓.为优化水力锚结构参数、减小水力锚结构对套管的损伤提供了参考依据.
  • 摘要:由于CT在井眼中不旋转,井下定向困难,严重影响连续管钻井(CTD)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分析国内外连续管钻井定向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小井眼钻井的CTD(Φ85.725mm)电液定向器.该定向器主要包括动力机构、传动机构、锁紧装置和输出轴等四部分.通过控制地面泵泥浆压力及排量的大小改变锁紧套的位置,从而使该定向器在定向模式与锁紧模式之间转换;并对锁紧套进行了轴向受力分析,建立了锁紧套下移及复位时的受力模型.运用标准k-ε模型对钻井液流经锁紧套所形成的前后环形端面压力差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该电液定向器,定向过程中的最佳排量为范围为9.75~10.9L/s,锁紧过程中所需最佳排量范围为6~8.25L/s.相比于液压定向器,电液定向器可连续旋转、双向定向,并能够消除定向段的"鱼尾现象",有利于水平段的延伸.相较于电驱动定向器,电液定向器可利用压差锁紧工具面,实现工具面的精确摆放.该电液定向器结构设计可以为国内连续管钻井高端定向器的研究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国内连续管钻井的发展.
  • 摘要:针对筛管完井水平井管外多段出水不易封堵的难题,使用4%铝镁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钠质黏土和4%丙烯酰胺研发了一种水平井环空化学封隔材料MMH-MT/AM体系.实验探究了体系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当体系浓度和温度升高时,体系的结构恢复速率和恢复强度均会显著提高;剪切速率的增大可以加剧体系结构的破坏程度,但对体系恢复后的弹性模量影响不大.促凝剂可大幅缩短体系的固化时间,并能大幅增加固化后的强度.电镜扫描实验表明,体系在受到剪切破坏后,其内部粒子呈分散状分布.随着恢复时间的进行,粒子间逐渐呈层状规律缔合聚集构建成明显的层状网络结构.室内封隔测试及矿场应用结果也证明了该体系进行水平井筒管外封隔的有效性.
  • 摘要:我国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抽油机井作为主要的人工举升方式,存在能耗高、效率差、系统工况恶化的诸多问题,传统的驱动控制和生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降本增效的生产需求.本文针对游梁式抽油机举升提出了一种超柔性闭环控制技术,通过对游梁式抽油机举升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载荷、功率和曲柄旋转位置的运动及动力耦合分析,计算得到控制电机转速的可变频率输出曲线,实现了"变转速恒功率"的超柔性驱动模式,通过可变主动超柔性输出和功率随动驱动控制降低了举升系统的载荷、扭矩、功率的变化幅度,改善了抽油系统的运行工况,提高了泵效和系统效率,减轻了井下杆管柱的磨损,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延长了游梁式抽油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经过现场试验应用,节能增效效果显著.
  • 摘要: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目前断块油藏储层层间矛盾突出,需要分层注水开发,但分注率指标无法满足水驱油藏开发需要,同时分注工艺管柱存在封隔器胶筒磨损、肩部损坏、管柱结垢腐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分层注水有效期.通过对封隔器的受力计算及胶筒的有限元分析,确定封隔器可承受层间压差的技术界限,并对不同类型 特点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开展分注工艺管柱的优化配套研究,改善封隔器受力情况,减缓油管结垢腐蚀速度,延长分注管柱有效期.
  • 摘要:针对超稠油油井吞吐后期,出砂、套坏现象严重等问题.研制出耐高温高压温固树脂.实现套变井防砂、高温防砂,提高了油井吞吐效果,盘活了油藏区域储量资源,对同类井的出砂治理有一定借鉴作用.
  • 摘要:固定顶钢质储罐是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原油存储设施,当遭受雷击时,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本文从固定顶钢质原油储罐爆炸危险环境划分、防雷类别划分入手,通过对固定顶钢质原油储罐进行雷击危害分析,综合考虑现有相关国家标准,对固定顶钢质原油储罐防雷技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固定顶钢质原油储罐综合防雷技术措施.针对直击雷防护措施提出了与GB15599-200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不同的看法.
  • 摘要:电泵采油是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的重要手段,其突出的不足之处是能耗较高。在对现河采油厂目前生产的电泵井系统效率现状进行统计后发现,有2/3的井系统效率偏低,严重影响了电泵井的经济效益.为了探寻提高电泵井系统效率的方法,从泵排量效率、电机功率、沉没度和扬程等四个方面对系统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应用收集到的数据,并结合理论,提出了提高电泵井系统效率的几点认识,最终目的就是把这四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引导为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机泵配置达到最优化,有效减少无效功率的损耗,促进电泵井系统效率的提高.
  • 摘要:胜利油田金家、通38、草13等区块为典型的中低渗薄互层稠油油藏,探明储量58×106t,油藏埋藏浅,胶结疏松,油层厚度2~10m,夹层多,非均质性强,平均渗透率在200×10-3μm2以下,泥质含量在11.5%~16%之间,黏土膨胀后渗透率降低70%左右,为强水敏地层.该类型油藏前期开发方式多为常规挤压充填后进行热采,注汽压力高,且挤压充填改造地层能力有限,施工后平日产油仅为1t左右,多数油井存在低产、低液情况.针对这些问题,首次将压裂防砂应用于中低渗薄互层稠油油藏开发.压裂防砂形成的短宽缝,一方面可以建立高强度的挡砂屏障,沟通薄互层,形成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另一方面可降低注汽压力,增加注汽量.通过对裂缝几何参数、防砂管柱、支撑剂、携砂液和施工参数等优化研究,2013~2015年压裂防砂一体化技术在该类型油藏中共推广应用60口井,投产后冷采生产,初期平均日产液15.6m3,日产油6.8t,相比挤压充填防砂,平均单井增幅达1.8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摘要:现河采油厂乐安油田广9、草27、草20东部、草33等区块地层供液能力差、液面下降快,井斜大、斜井泵下深受限,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短、周期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水平井抽油泵——三柱塞机械阀式斜井抽油泵,该泵能有效加深泵挂,提高沉没度,延长油井生产周期,提升油井周期产量,提高油汽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升经济效益,现在草33区块试验应用.草33区块有两个主力含油层系,储层有效厚度为4.5米,目前共有油井47口,均为水平井,因区块位于草20区块边部,地层能量差,无边水等能量补充,区块长期处于供液不足.目前草33区块实施三柱塞机械阀式斜井抽油泵19井次,其中11井次结束周期,平均单井周期增油167吨,生产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 摘要:本文针对稠油生产中的主要能耗点进行节能潜力分析,提出"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通过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采出液保温、汽动换热供暖、相变掺热等技术实现了稠油热采综合利用,根据按质用能,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年降低稠油热采中非生产用汽量60万吨,油汽比由0.09提高到目前的0.13,经济效益显著.
  • 摘要: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具有高温、高压、含硫、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等复杂特征,该气藏产量大、产水的气井开展周期较长的稳定试井存在一定风险,且测试成本高,但由于储层物性普遍较好,气井在较大产量条件下生产压差仍小于地层压力的5%,采用常规"一点法"计算气井无阻流量误差最高达到300%.考虑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仅仅通过利用前期开展过稳定试井测试的气井参数回归得到α值、建立气井的产能评价经验公式在龙王庙组气藏仍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为此,从产能方程的基本理论出发,剖析了引起气井无阻流量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从关键参数入手建立了适用于龙王庙组高压高产气井的产能快速评价方法,形成了易于查找的产能图版及公式.通过实例计算,该方法能降低高产、小压差气井产能计算误差最高达到52.04%.
  • 摘要:曙一区杜84块馆陶油藏自2005年转入SAGD开发以来,一直进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发可行性及油藏工程研究.为改善SAGD开发效果、提高项目收益率,展开高产井技术攻关.针对SAGD开发机理进行研究,确定高产井产量主要取决于泄油井点数及蒸汽腔高度,同时单个泄油井点贡献30~40t/d.针对隔夹层制约蒸汽腔纵向扩展问题,对隔夹层进行射孔改造,有效解决低物性段对蒸汽腔的抑制作用,实现蒸汽腔纵向扩展.开展注氮气辅助SAGD开发研究,促进蒸汽腔横向扩展,提高热利用率和油汽比.关键技术的应用对高效开发馆陶组油藏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 摘要:A油田为裂缝性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严重.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注入水沿裂缝或高渗透层突进,水驱效率降低,通过应用深度调驱技术封堵裂缝和高渗透带,扩大水驱波及体积.随着含水与采出程度增加,适合深度调驱的井数增加,有必要开展深度调驱技术研究,降低驱油成本,简化工艺,拓宽使用范围方面,提高总驱油效率.本文通过室内纳微米微球性能评价实验,得出了纳微米微球深度调驱机理;通过岩心封堵实验,确定了适合A油田的纳微米颗粒溶胶体系注入浓度;通过三管并联人造岩心调驱实验,确定最佳注入方式;利用动静态资料,确定了选层原则.通过开展纳微米微球深度调驱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摘要:自转向酸酸化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针对非均质储层改造的新方法,然而酸液中大量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可能会通过改变地层润湿性而影响残酸返排及最终的采收率.利用滴外形法测定残酸溶液浸泡后碳酸盐岩水相接触角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自转向酸对碳酸盐岩地层润湿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岩心表面经过自转向酸处理后由水湿变为油湿.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浸泡时间越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越大,岩石亲油性越强.然而电性实验发现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碳酸盐岩表面的吸附作用较弱,不需添加互溶剂,仅用盐水浸泡即可使其解吸从而恢复岩石表面的润湿性.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纳米化学驱油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纳米粒子分散液(NPDs)驱油技术、纳米乳液驱油技术、纳米膜(MD膜)驱油技术.通过分析纳米材料的特点,讨论了不同纳米化学驱油技术机理,并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和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了未来纳米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胜利油田纯梁首站所处理的油田污水中的油、悬浮物颗粒较小,其与污水形成O/W型的稳定乳液体系会使加入的水处理药剂药效大大下降,处理后的水质难以达到注水标准.为使污水处理能够达到指标要求,纯梁首站采用了水质改性处理技术,显著改善了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但在水质改性技术的使用中存在着加药量大、污泥产量大的问题,针对纯梁首站的污水水质特点,对水质改性技术中所用的水质改性剂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将水质改性剂中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的复合碱体系更换为单独使用氢氧化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的水质改性剂配方具有加药量更低、污泥产量更低、水质稳定、减轻结垢等优势.实际应用中,纯梁首站在保证外输水质平稳达标的前提下,药剂费用降低30%,污泥产量降低70%,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摘要:压裂液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施工后增产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低渗透油藏特性,引入低残渣、中性交联的低伤害压裂液体系.本文介绍了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的组成及常规性能评价,重点对该压裂液体系的储层伤害性及携砂能力进行了研究评价.储层伤害评价从动态滤失伤害评价、静态驱替岩心伤害评价及核磁共振综合评价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携砂能力从管内携砂性能评价及缝内携砂性能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低伤害压裂液具有储层伤害低、中性交联等特性,在某些区块可以替代胍胶压裂液体系.
  • 摘要:目前常压储罐服役时间长,腐蚀、穿孔严重,定期进行腐蚀检测对于服役储罐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目前腐蚀检测多采用超声波壁厚检测方法,但其在测点选择时存在盲目性.另外由于储罐内介质多元化以及内部介质的频繁变化,采用方法单一的防护方法,适应性差.因此应实时监测储罐内介质的腐蚀性,制定针对性的防腐措施.目前尚没有进行罐内介质腐蚀性监测的相关内容.本文研制了常压储罐内腐蚀监测装置,对储罐不同层位和相区介质的腐蚀性进行监测,并结合监测情况,完善了测点选择原则.通过现场应用证实了该方法不仅能实时观察储罐易发生腐蚀的部位,还能够检测储罐薄弱部位的腐蚀情况,并分析腐蚀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防腐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储罐运行的安全性.
  • 摘要:原油外输前必须对乳状液进行油水分离,由于破乳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应根据原油乳状液的性质,选择高效的破乳剂。三塘湖油田2014年产量比2013年增加一倍,原油产量与设备部配套问题突出;三塘湖油田来液工况复杂,乳状液的性质差异较大,现场用破乳剂适应性不足,造成原油脱水效果波动的问题.通过评价10种破乳剂和3种复配破乳剂对三塘湖原油的脱水效果,确定用C4和C2按1∶1的比例复配作为破乳剂配方.当温度为55°C,加入量为120mg/L时,外输原油含水可达0.44%,可满足三塘湖油田目前原油处理需求.
  • 摘要:为克服油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有毒、易燃、密度小等缺点,解决水基清防蜡剂存在的清蜡效率低、防蜡效果差及乳液型防蜡剂稳定性差等不足,本文利用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基团结构特点,将蜡晶改进剂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研究出具有低毒、不易燃烧、密度较大、清蜡效率高、防蜡效果好等优点的水基蜡晶改进剂型防蜡剂.室内实验表明,该防蜡剂在最佳的配比条件下,降黏率和动态防蜡率大于70%.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连续加药方式,可有效减少洗井次数,提高油井产油量.
  • 摘要:砾岩油藏是新疆油田主力生产区域之一,应用深部调驱技术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探索新疆砾岩油藏实施"三重"后二次开发的主体技术.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全面分析评价试验区,确定水流优势通道分布,优选调驱井组,设计调驱方案,进行现场调驱施工.现场施工取得成功,证明了深部调驱是二次开发中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 摘要: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苯乙烯(St)和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了AM/AMPS/St/AA四元共聚物.优化出四种单体共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St的加量为单体AM的9%(质量百分数),单体AMPS的质量浓度5mg/mL,AA的质量浓度2mg/mL,引发剂的质量浓度0.24mg/mL,反应温度为45°C,反应时间为4h,pH为8.通过性能评价表明,3%四元共聚物用六次甲基四胺交联后,所得压裂液冻胶黏度可达211mPa·s,耐温能力达150°C左右,在10%的CaCl2条件下黏度仍为100mPa·s,耐盐能力好,在温度为120°C时170s-1速率下剪切120min后黏度保留率仍大于90%,用过硫酸铵破胶,破胶液黏度小于5mPa·s,且几乎无残渣,对地层伤害较小.
  • 摘要:如何精确地评价黏土稳定剂性能是研发油气层工作液体系的重要环节.毛细管吸收测定仪(CST)在国外石油压裂公司中对黏土稳定剂的性能评价已被广泛应用.CST操作便捷,数据精准,使用现场采集岩心碾磨成粉作为实验媒介更能模拟注入地层液体与黏土矿物的反应情况.实验通过对CST的原理、使用方法、影响测量因素的研究,进一步使用CST对黏土稳定剂A和B复配待测液进行性能评价.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实验使用CST对6种不同浓度A+B待测液与6种不同地层位置所得岩心粉进行均匀搅拌并测得Rcst值,同时采用离心法测得6种待测液的防膨率,两种方法均可得出:待测液6,即0.5%A+1%B+现场水样的混合溶液,Rcst值最小、防膨率大,表明其黏土稳定性好.
  • 摘要:研究区为大港油田港东一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利用区内丰富的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沉积的岩石相进行了划分,通过对曲流河点坝侧积泥岩夹层的单井识别和构型界面井间对比,对该区曲流河沉积储层构型进行了精细解剖,识别出了窄条带状砂体组合及宽条带状砂体组合.本次研究完善了曲流河沉积六级构型划分方案,建立了适用于该区的曲流河构型模式,包括两种废弃河道充填模式及两种点坝侧积模式,统计了点坝的规模.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曲流河储层构型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 摘要:注水开发是低渗透油田目前最常用的开发方式,在油田注水开发的过程中,将引起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孔渗物性、润湿性等储层地质特征的变化,从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特征,并导致驱油效率以及采收率的改变.本文利用取芯资料,结合实验室分析化验和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三叠系C6油藏储层见注入水后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等的变化规律,对油藏在开发的下一阶段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技术政策,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含气页岩的组分分析表明,页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黏土矿物成分,而室内解吸实验表明:黏土矿物与有机质均有可观的吸附能力,但二者的吸附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均能较好地满足Langmuir理论.根据Langmuir理论可知,吸附性质的差异会造成吸附气释放速率的差异,且吸附性质差异越大,吸附气的释放规律差异也越明显.为了评价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吸附性质的差异性对页岩气井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组合吸附理论的页岩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非产能评价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可知:在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吸附性质一致时,吸附性质对气井产量存在明显的影响;初始吸附气含量相同时,随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吸附性质的差异,对页岩气井产量存在明显影响.研究从理论上说明:在页岩气井产量预测中,有必要对页岩中不同吸附剂的吸附特征进行单独评价,以提高页岩气井产能预测的可靠性.
  • 摘要:我国高含硫气藏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而硫沉积问题是此类气藏开发的关键难题之一.硫在高含硫酸性气体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及气体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强烈的非线性.采用基于误差反向传播和最小二乘法的混合算法及减法聚类算法构建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并应用该模型对硫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进行了预测和敏感性分析,且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外推数据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78%,对于内推数据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9%,预测精度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表明所建的ANFIS模型能够精确的预测硫在含硫气体中的溶解度;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本文所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预测误差更小.
  • 摘要:为了封堵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中的气窜通道,研发出了一种新型凝胶.该体系以改性淀粉和单体为原料,其初始黏度低,注入性能好,成胶后有很高的弹性模量和耗损模量,具有半固体的性质,在7MPa的高压CO2环境中能适合于45~85°C的油藏,在高压CO2环境中性能保持稳定.在动态模拟试验中,堵剂在裂缝中的突破压力可达6.5MPa以上,凝胶能将两块岩心紧密胶结.实验说明所研发的凝胶能够有效封堵裂缝性油藏中的气窜通道启动基质中的原油来提高采收率.
  • 摘要:曙光油田稀油油藏构造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储层非均质性强,纵向动用程度不均,常规酸化效果逐年变差,综合含水迅速上升;加上部分井隔层发育不明显,机械卡封受限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藏正常开发.为此,提出先屏蔽暂堵高渗层,后酸化处理低渗层的技术思路,通过室内实验筛选与评价,创新研制出一种注入性好、选择性强、封堵强度大的新型屏蔽暂堵剂,实现施工过程中对高渗层的有效封堵,同时对常规酸液体系进行相应优化,满足低渗层解堵的需要.现场应用表明,稀油非均质储层酸化技术能够在同一口油井中,封堵高渗层的同时解除低渗潜力层的污染,措施成功率100%,弥补了常规工艺的不足,有效地改善了储层开发效果,为同类油藏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 摘要:A油田为裂缝性低-特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储量丰度低,单井产液量低.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50%以上,含水进入中高含水后期以后,控制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速度的变差,预测采收率仅20%,低于同类区块25%的水平.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油田在中高含水后期的问题,提高注水效率,提高采收率,剖析油田问题,揭示出平面和层间非均性强,动用差异较大,加之开发早期开发水平低,长关井和低效井比例大等问题.因此,首先开展了精细地质研究,应用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及密闭取心、密井网测井资料,深化井震结合及多学科一体化技术研究,形成了以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河道砂体储层细分解剖、裂缝性油藏多学科剩余油描述为核心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一是深化断层认识,明确了注采对应关系;二是应用河道砂体细分解剖,进一步明确井间砂体连通状况;三是开展多学科研究剩余油,进一步明确剩余油分布特征,使矛盾更加突出,挖潜目标更加明确,为挖潜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室内岩心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和量化注采系统调整、注水结构调整、周期注水、分层注水和深浅调剖等常规调整技术,并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完善了油田注呆关系,优化了平面和层间的注水结构,取得了好的效果.同时针对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调研和总结,形成了适合油田特点的"目标化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制度、差异化治理对策、动态化预警机制"为核心的"四化"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保障油田生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措施实施5年来有效地实现了油田产量少递减、含水少上升的目标,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摘要:储层质量是决定含水层构造能否改建地下储气库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储层有关的各项参数,以冀中坳陷大5井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合水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优选岩石学特征、物性大小、孔喉结构、非均质性、敏感性、厚度、埋深、地层水特征、地层压缩性等9项一级评价指标以及派生的22项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分配,结合冀中坳陷陆相砂岩气藏储层特征确立评价标准,构建评价模型对含水砂岩储层展开静态评价.研究认为,大5井区二叠系石盒子组含水砂岩储层基本适宜改建地下储气库,但需对储层进行改造.本项研究对后续含水层建库目标储层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摘要: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致密砂岩储层的低速非达西、应力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明显大于特低渗、超低渗储层,而其产量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为了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对致密砂岩储层渗流、压力变化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敏感性渗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正交设计、分析.利用所建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主要对储层径向流阶段的渗流和压力产生显著影响,导致压力降变大、压力变化率变大,特别是致密砂岩储层.而正交分析也发现,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渗流及压力变化的主控因素且影响显著.
  • 摘要:出砂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导疏松砂岩油藏防砂决策制定及后续生产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对基于无源超声原理的出砂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及应用.首先,根据胜利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实际,制定了出砂监测技术指标,优选了SandQ出砂实时监测系统;其次,开展了40井次现场试验,分别针对低液量井、高液量井、高含砂量井、产出液高黏井等四种情况开展了现场适应性研究,研究表明,当油井产出液黏度较小时,该技术对于日产液20~400m3/d的抽油机井和电潜泵井均具有较好适应性,监测精度高于80%,现场适应性较强,而当油井产出液黏度较大时,现场适应性较差;最后,利用出砂监测数据拟合分析了抽油机井及电潜泵井出砂趋势,研究表明,电潜泵井含砂率数据点分布呈现较强的规律性,上述出砂趋势分析为出砂油井智能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定量依据.
  • 摘要:疏松砂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砂已成为制约开井时率和单井产量、导致频繁作业、引发套损套变的重要危害因素。针对传统防砂管易堵塞、防砂周期短和防砂段易套损等问题,开展了膨胀筛管防砂技术研究,研制了膨胀筛管、大通径悬挂器和液压变径胀锥等关键工具.筛管膨胀后的内径达到Φ138mm,外表面紧贴Φ177.8mm套管内壁,可以增强套管的抗压能力.现场应用表明,膨胀筛管防砂完井作业施工方便,防砂周期较长,可以明显提高油井产量.
  • 摘要:井下节流工艺是苏里格气田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基于CFD理论和方法,对苏南井下节流气井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苏南气井的压力、温度、密度和速度在全井段上的分布曲线,根据实测的井底流压数据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模型是可靠的,可以在现场应用.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应用气井携液模型计算气井的临界流量,得到了气井的临界流量剖面.建立了三维井段模型,用离散相模型模拟了天然气携液的过程,定量分析了井下节流对液滴粒径的影响,对正确认识井下节流气井的携液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摘要: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油井经过高轮吞吐后,生产效果逐渐变差,周期产油、油汽比、日产能力等主要生产参数均降至较低水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氧化碳辅助吞吐技术机理研究.通过研究,二氧化碳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工艺技术机理主要有三点:一、注汽时提升地层压力,生产时减缓地层压力下降;二、增大蒸汽波及体积,提升蒸汽热效率;三、气体溶于原油形成,降低了原油黏度.根据油藏特征优选实施井组注,通过经验公式研究优化注汽量.实施效果表明,二氧化碳气体辅助蒸汽吞吐可以加快采油速度,提高采收率,是开采超稠油经济有效的一项工艺技术.
  • 摘要:在页岩气储层水平井钻探开发过程中,以导向螺杆钻具为主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在钻进长水平段水平井时,存在着水平段延伸能力受限、施工后期钻井效率偏低等问题,不利于页岩气的经济高效开发.本文结合吉林油田CS区块页岩气水平井钻探的实际情况,在现有钻井技术条件下,通过优化井眼轨迹调整方案、优化导向钻具组合设计并优选钻进参数,提高导向钻具复合钻进比例,调节钻井液性能等措施,从而实现长水平段页岩气水平井的安全快速钻进.以上研究对页岩气储层长水平段水平井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曙光油田超稠油自2000年大规模投入开发,包括兴隆台、馆陶两套含油层系7个开发单元,年产规模117×104t,占曙光油田总产量的50%左右,主要采取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受油藏因素和开发因素等多方面影响,井间汽窜干扰严重,年汽窜井次占吞吐井次的50%以上,降低了注入蒸汽的热效率,汽窜影响产量在4万吨以上.近些年来,随着超稠油油藏开发时间的延长,井间汽窜愈加严重,并体现出低周期、远距离、高强度、多方向、大规模等特点,给生产管理带来较大不利影响.通过细致分析汽窜发生的原因,研究并采取了以优化生产注汽运行为主,配套实施调剖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对策,成功研发了多级选配注管柱、氮气泡沫凝胶调剖、复合段塞深部调剖、水平井分段注汽等新工艺,丰富了调剖技术手段,有效地降低了汽窜干扰,为提高超稠油油藏开发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 摘要:水平井是南堡陆地稠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随着水平井的持续开发,含水快速上升,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了提高水平井产能,降低含水上升速度,提出了CO2吞吐增油的技术思路.主要有膨胀、降黏、解堵、改善油水流度比和泡沫贾敏效应等5个机理.利用矿场岩屑设计制作了CO2吞吐三维物理模型,使用该模型开展了驱油提高采收率和注采参数优化实验,确定了现场施工工艺参数.采收率比水驱提高幅度为5%~15%,在残余油饱和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随着CO2注入量的增加,CO2吞吐增加的采收率逐渐增大;在CO2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残余油饱和度越高,CO2吞吐增加的采收率越大;在残余油饱和度基本相同和CO2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注入压力越高,CO2吞吐增加的采收率越大.为达到增油效果最佳,对CO2吞吐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建议为注入量0.3~0.4PV,焖井时间12~15h,注入速度4~6mL/min,采液速度480~600mL/hr.制定了二氧化碳吞吐选井选层原则和单井注入量设计模型.2010年开始在南堡陆地稠油油藏开展了二氧化碳吞吐现场试验,累计实施307井次,平均单井初期日增油5.2吨,不计递减阶段增油13.8万吨,降水92.6万方.该技术的发展对类似高含水油藏的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 摘要:胜北油气田区块岩心分析证实储集层属低孔、低渗储层,敏感性损害和水锁效应对储层损害严重.通过实验优选出了一种油基泡沫压井液,该压井液具有密度可调、泡沫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根据泡沫流体特点,研发了配套的压井工艺技术.现场应用表明,油基泡沫压井液稳定时间大于48h,密度在0.33~0.90g/cm3之间可调,岩心污染后渗透率恢复值大于80%,储层保护效果显著.
  • 摘要:由于普通稠油水平井较直井有高采收率、高控制储量等明显的优势,水平井技术已成为稠油开发的主要技术之一.乐安油田普通稠油水平井主要集中在草13块,草13块属于薄层出砂稠油油藏.2000年开始采用水平井开发,虽然可控储量和采收率得以提高,但水平段容易受到边水影响,边水的入侵不同程度地影响该区块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分析边水的来源和油井生产数据,结合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总结归纳出边水对油井的影响强度,根据不同强度制定相应治理措施.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总结,建立了"分强度四配套"稠油水平井治水工艺体系.通过应用该治水工艺体系,有效地控制乐安油田草13区块边水侵入速度,提高了区块产能,措施效果显著,为草13区块高含水期的高效开发奠定了牢固基础.
  • 摘要:随着海上钻井技术和热采设备的不断进步,浅海稠油热采方式已被逐渐采用,考虑浅海油田稠油热采的特殊工况,目前多采用环空注氮气的隔热方式.随着隔热管内注汽参数的变化,环空注氮参数设计尚没有经济可行的优化方法.本文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流体流动理论,考虑了井身结构、井斜角、环空隔热方式、隔热材料、注汽时间、油井实际注入参数、海水对换热和压力降的影响,建立了井筒中隔热管内压力、干度计算模型和环空氮气压力、温度计算模型,对蒸汽、氮气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蒸汽和氮气在井下出口交汇处判定点和判定准则的确定,利用隔热管出口处环空界面动量守恒的原理,建立起两种流体的动态平衡关系,求出了不同氮气排量时环空温场变化规律和判定点处混合流体的干度变化规律.为最佳注氮排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对油井的隔热效果、油井的热采寿命以及蒸汽质量和油井热采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大位移井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最高钻井技术,成为开发滩海和海上油气资源的最重要手段.井下摩阻和扭矩是影响其机械延伸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阐述了常用的井下管柱摩阻扭矩计算公式.针对一定垂深下的大位移水平井,简化计算条件,对"单圆弧"和"双增"两种轨道类型的机械延伸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两种轨道下机械延伸长度随造斜率的变化规律,给出浅层大位移水平井的设计理念,使之有利于今后浅层大位移水平井更好地发展.
  • 摘要:考虑介质可压缩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孔径、孔板厚度对孔板流出系数的影响,为孔板流量计工程应用提供一定指导.采用不可压模型计算时,可压介质在雷诺数为1×106时的流出系数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增至72%,因此数值计算中不能忽略介质的可压缩性,应采用可压缩模型进行计算.对不同孔径、不同厚度孔板流出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对可压缩气体,孔板的流出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大孔径孔板流出系数受雷诺数影响较小,流出系数较大,小孔径孔板流出系数随雷诺数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稳定区间较小.低雷诺数时,较薄孔板流出系数小,较厚孔板流出系数大,但随雷诺数的增加,厚度的影响逐渐减弱,流出系数趋于一致.
  • 摘要:目前为解决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腐蚀问题,通常是向循环冷却水内加入化学缓蚀剂.虽然化学缓释剂缓蚀性能强,添加效果明显,但因其不可重复利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导致其不适合长久使用.在研究中发现生物酶也具有缓蚀性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其化学稳定性差,且缓蚀率相对略低.为充分利用生物酶与化学缓蚀剂的性能优势,本论文将溶菌酶和脂肪酶固定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得到固定化双酶,与化学缓蚀剂(ATMP与PASP)复配,用于循环冷却水中作缓蚀剂,同时考察复配药剂缓蚀性能,并选出最优配比.结果表明,当固定化双酶投加量2.5g/L、ATMP浓度10mg/L、PASP浓度20mg/L时缓蚀性能最强,此时缓蚀率可达91.21%,循环冷却水对碳钢腐蚀速率降至0.0133mm/a,作用时间为12~13天.
  • 摘要:加氢裂化装置是重质馏分油深度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具加氢裂化装置一般设计慢速和快速两种紧急泄压系统,为校验泄压孔板是否满足泄压要求,氢气气密后需进行两次泄压试验,耗费大量氢气和补压时间,并会对催化剂床层冲击产生不良影响,有时还会引起压缩机密封损坏等意外事故.为了减少由于紧急泄压试验而对催化剂床层产生的不良冲击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了降低加氢裂化装置的开车成本及缩短开车周期,文章提供了一种新的紧急泄压孔板孔径设计方法,根据一种泄压试验校核的泄压孔板结果,计算出另一种泄压系统孔板所需的孔径,并以某厂A和某厂B两套加氢裂化装置进行的紧急泄压试验校核数据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计算结果与孔板校核结果的偏差为3%左右,故该方法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
  • 摘要:某石化公司炼油厂轻烃回收装置压缩机的某一部位产生了结垢,对装置长周期运行产生影响.剖析结垢的组成以便分析结垢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排除隐患.使用元素分析(EA)、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气-质联用分析(GC-M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等方法对结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垢物中含有C元素65.74%、H元素3.81%,少量P、Ca、Fe等元素;气-质联用分析表明该结垢的分子组成与邻苯二甲酸酐的匹配度较高;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结垢物在1762.8cm-1处存在特征吸收峰,归属羰基,而且结垢物的谱图与邻苯二甲酸酐的红外谱图匹配度较高;差热和热失重分析对结垢物的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与邻苯二甲酸酐的性质吻合.最终确定该结垢物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酐.该结论为查找结垢物的来源及成因提出了建议.
  • 摘要:中海油渤海湾原油基本都属于高酸原油,高酸原油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对设备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而且对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解决高酸原油脱酸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自制催化剂对绥中36-1常二线馏分油脱酸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得出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入量16w%,反应温度300°C,反应时间30min,脱酸率高达82.9%.
  • 摘要:生物柴油是一种可持续、无毒、生物可降解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主要性质与石化柴油近似,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石油的清洁燃料.本文提出了一种反应吸收制备生物柴油新工艺.通过Aspen Plus软件分别对反应精馏与反应吸收过程进行稳态建模.结果表明,与反应精馏相比,反应吸收过程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另外,由于反应吸收工艺仅使用了一个反应吸收塔,因此能够减少设备投资.由此可见,反应吸收工艺在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 摘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1.2Mt/a连续重整装置自2012年8月开工生产以来,长期处于加工负荷低于70%的运行状态,部分工艺参数指标与设计值差别很大,给平稳生产带来很大不确定因素,同时由于装置直供料量不足需外购原料,导致原料切换频繁,C5轻烃质量波动大,且C5纯度低.为此,公司调研市场需求,寻求突破点,开发新产品,运行部配合公司大力开发戊烷油发泡剂新产品.现通过RSIM软件对装置进行分析,通过调整预加氢分馏单元、重整分馏单元相关操作参数,实现了C5纯度稳定在96%以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摘要: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加工重质高酸低硫原油,通过对该装置进行腐蚀调查发现,减压塔减四线段、减五线段塔壁及内构件腐蚀严重,其中材质为317L的填料在使用一年后就出现了腐蚀穿孔、机械强度下降的现象.对原油性质、设备材质及腐蚀介质流速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加工高酸低硫原油的单一性是引起减压塔高温环烷酸腐蚀的关键原因;装置加工负荷大,环烷酸线速度加快,导致减压塔环烷酸腐蚀速度加快;同时,减压油气分配器的不对称安装,导致塔内油气偏流,又加剧了环烷酸对塔内件的腐蚀.针对以上腐蚀原因本文从设备材质控制和工艺防腐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腐建议和措施.
  • 摘要:针对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生产装置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提升进行研究,根据九江分公司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市场现有的成熟技术,完成技术构架选型、数据存储等提升设计,为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整改项目在炼化企业的深化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 摘要:乙烯装置的裂解原料往往与设计条件并不相同,且上、下游的调整以及生产调度需要、负荷也会发生变化.设计工艺条件并不是最佳操作条件,如果不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显然会影响装置效益.要优化裂解炉操作,就要掌握具体裂解炉的产品组成,对裂解炉产物进行含量标定是获得裂解炉目标产物收率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辽阳石化公司裂解炉产品含量分布进行实时取样,标定产品分布,掌握裂解炉的实际运行状态,分析裂解原料的基本性质,并结合小型裂解实验装置模拟工业裂解炉的结果,对裂解温度、稀释比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发现:轻烃裂解炉裂解深度偏低,稀释比稍高,可以将裂解温度提高至845°C,稀释比调整为0.5即可;石脑油裂解炉裂解深度较高,可以通过降低裂解温度和稀释比的方式加以调整,裂解温度降至835°C,稀释比降为0.55.
  • 摘要:经济的深度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日益复杂化在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海外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趋扩大化和复杂化.基于我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不足,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探索构建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从执行层、管理层到决策层的三层风险管理架构,提出从数据层、应用层到表现层的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将统计学理论、风险分析、控制及预警理论和小波神经网络理论进行系统融合,综合应用于海外业务风险管控之中.运用Borda风险排序法对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构造小波神经网络作为风险统计分析模型,推导带遗忘因子的动态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应用实例表明,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够使海外业务的风险管控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国家石油公司运用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发现,第一,北美石油生产商及以墨西哥为代表的石油生产国,在运用期权进行套保操作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二,买入看跌期权相对于卖出远期期货具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在油价大大高于公司保本点的情况下采取,以作为应对油价出现极端风险的预防措施;第三,通过期权组合的方式可以解决期权费高昂的问题.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可以在战术上尝试开展期权业务.
  •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阐述了"新常态"的由来及其在中国语境下的特定内涵;剖析了人力资源定位偏低难以支撑企业战略实施、人才结构与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脱节、人才管理机制与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偏离等突出问题;以C石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为案例,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定位、人才结构优化、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实践,对新常态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进行了探讨.
  • 摘要:2014年以来原油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油田企业经营形势愈发困难,为增强油田创效能力,提升利润水平,保障油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亟须通过提升油田生产管理水平来降本增效.本文通过分析榆树林油田生产经营面临的困境,确定了实施采油专业化管理的生产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计量间为基本管理单元模式,以人为本根据工作量的难易程度和危险系数,组建维修班、巡井班、夜巡班三大班组,实施专业化管理,一年来降低成本329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榆树林油田采油专业化管理为油田企业转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摘要:随着企业标准化日益渗透到油田勘探开发等科研领域,标准化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对油田企业标准化工作现状探究与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油田标准化工作方向,对油田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分析表明,油田属于采掘型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油田企业标准化工作在生产过程、专业领域、主要业务及作业现场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油田企业整体对标准化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领导重视、人才储备、标准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本文结合油田企业标准化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问题,从标准制修订、实施与监督、体系建设以及标准化工作保障四个方面对油田企业标准化的现状进行探究,并结合国际、国家的标准化发展趋势,提出促进企业整体标准化意识的普及和落实、加强对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确保标准经费稳定和持续增长等相关建议,为促进油田的生产经营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迅速发展,新数据源不断出现,而中国数据总量的不断增长,使大数据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有利于推动各行业的业务创新与管理提升.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行业,一些先进的石油公司也尝试着在石油行业使用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石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在分析大数据的特点及在国内外石油行业的应用之后,提出了石油行业大数据的发展趋势.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行业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应用将逐步深入,对数据和数据价值的理解和把握也将更加具体.企业需不断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和人才培养,以期在新的"大数据"时代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