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尾砂

全尾砂

全尾砂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51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188816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高峰论坛、第五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第四届中国矿山数字和智能技术装备大会等;全尾砂的相关文献由114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爱祥、王洪江、高谦等。

全尾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8816 占比:99.82%

总计:189159篇

全尾砂—发文趋势图

全尾砂

-研究学者

  • 吴爱祥
  • 王洪江
  • 高谦
  • 王贻明
  • 王少勇
  • 尹升华
  • 杨志强
  • 郭利杰
  • 杨柳华
  • 周爱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焦华喆; 杨文博; 杨柳华; 陈峰宾; 王金星; 张文祥; 苏芮
    • 摘要: 膏体流变学的研究是矿业浆体流变学的热点和难点。膏体技术包括脱水、搅拌、输送、堆存(充填)4个阶段,均涉及到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在脱水阶段,全尾砂的压缩屈服应力影响了尾砂浆的脱水浓度,浓度是剪切屈服应力的宏观表现,继而影响了混合搅拌和管道输送过程中浆体的剪切屈服应力。所以,压缩屈服应力和剪切屈服应力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膏体充填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在压滤理论指导下,开展相关实验,提出了全浓度范围内床层脱水阻力和浆体输送性能表征方法,以表征全尾砂浆的可浓密性能。对全尾砂高压力作用下的可浓密性能进行测试,得到高压力下全尾砂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使用控制剪切速率法(CSR)操作桨式流变仪检测剪切屈服应力;继而得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浆体屈服应力为剪切应力,压缩屈服应力为压缩应力;浆体的压缩屈服应力、剪切屈服应力与浓度指数均呈指数关系。并且压缩屈服应力远大于剪切屈服应力,因此剪切作用更易破坏絮团,是脱水的主要外部动力,从而解释了搅拌脱水的力学机理。
    • 李兆宇; 孙伟; 张盛友; 李金鑫
    • 摘要: 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而深部开采环境非常复杂且开采难度更大,加之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填采矿法逐渐成为我国矿山首选的采矿方法。为研究尾砂物理特性对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粒级组成、比重对尾砂沉降效果影响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砂的中值粒径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成正相关;-200目粒径含量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负相关;构建了-200目粒径含量、尾砂比重、中值粒径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的数学方程,对尾砂浆絮凝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上,-200目粒径含量>中值粒径>尾砂比重;对尾砂底流浓度的影响程度上,中值粒径>-200目粒径含量>尾砂比重。尾砂粒径大小对浓缩效率影响较大,本研究可为全尾砂絮凝沉降效率提升及底流浓度调控提供依据。
    • 尹升华; 郝硕; 张海胜; 胡胜; 曹定洋
    • 摘要: 为优化废石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的流动特性,本文开展了掺有不同水平梯度聚羧酸减水剂的废石全尾砂充填料浆流变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减水剂掺量为0时,料浆的屈服应力随废尾比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料浆的屈服应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减水剂掺量为0.1%~0.5%递增时,减水剂大分子之间的物理堆叠作用使屈服应力的最优表征为逻辑单调递减模型,塑性粘度的最优表征为多项式模型,屈服应力-塑性粘度复合模型求解结果为减水剂掺量0.32%时,屈服应力降低至139.57 Pa,塑性粘度减为0.78 Pa·s。结合管输过程的受力分析与误差约束,构建废石全尾砂胶结充填料浆的管道输送摩擦阻力计算的新模型,对比验证新模型的计算误差处于1 kPa内,能够准确为矿山提供理论指导。
    • 高通; 孙伟; 彭朝智; 张盛友; 李金鑫; 卢开放; 李兆宇; 赵建光
    • 摘要: 全尾砂充填料浆流变参数的确定对料浆管道输送时的阻力特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控制剪切速率(CSR)法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质量浓度、灰砂比对充填料浆流变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某锡矿全尾砂充填料浆在低剪切速率下均出现一定的剪切稀化现象。全尾砂充填料浆的临界浓度上限为77%,超过临界浓度后,浆体的流变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浆体的质量浓度、灰砂比均对浆体屈服应力具有显著影响,且灰砂比的影响更显著;S-N-K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浆体质量浓度为78%、灰砂比为1∶4时,浆体的屈服应力最大。
    • 刘殿华; 曹易恒; 姜凡均
    • 摘要: 为研究细粒级部分流失后实际充填时尾砂的充填特性,以某铁矿空场嗣后尾砂胶结充填细粒级流失约8%作为试验背景,测定了底流尾砂的基础物理性质和粒级组成,开展了自然沉降、泌水率、坍落度、试块强度配比试验,并与细粒级流失前全尾砂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细粒级流失8%后底流尾砂的不均匀系数小于全尾砂,但不均匀程度仍较好,易于密实;底流尾砂的自然沉降时间比全尾砂缩短一半,10min后粗颗粒即已沉降至紧密接触:底流尾砂坍落度明显更大,细粒级流失约8%会较大程度地增大料浆坍落度;在浓度相近,高灰砂比的条件下,底流尾砂试块强度约为全尾砂试块强度的2~5倍,且在养护后期强度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结合试验结果,推荐某铁矿一步骤二步骤采场充填料浆的最佳灰砂比分别为1∶10、1∶15,浓度为82%。
    • 袁世伦; 陈金平; 程战明; 徐刚; 刘守安
    • 摘要: 对铜山铜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投入运行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改造措施,解决了极细颗粒尾砂难以沉降、充填浓度低且极不稳定等问题。实施后的生产运行表明:改造后,获得了较好的生产指标,下砂浓度稳定在63%~67%,下浆浓度稳定在65%~70%,放浆流量为100~120 m^(3)/h,充填综合成本为75~80元/m^(3);充填体质量得到了保证,改善了二步骤采场回采环境,节约了充填成本,充填系统优化效果显著,对同类矿山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 朱承宝; 祝鑫; 彭亮; 刘杨; 凡杰
    • 摘要: 胶凝材料成本是制约充填采矿法推广及应用的主要因素,研究、优化胶凝材料对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改造和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针对某金矿细粒级全尾砂膏体胶结充填工艺需求,开展了降低胶凝材料成本、提高胶凝材料活性的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胶凝材料配料及其配比,研制了矿渣微粉、生石灰以及活化剂构成的高效低成本新型胶凝材料。结果表明:当加入10%的生石灰时,矿渣微粉的强度大幅提升,28 d试块强度为42.48 MPa,远大于相同时期水泥试块强度32.54 MPa;随着生石灰比例增大到40%,矿渣微粉强度有少许降低,但依然大于水泥强度,矿渣微粉与生石灰的最佳配比为9:1;在相同灰砂比以及相同质量浓度下,使用新型胶凝剂制作的试块各龄期的强度均大于使用水泥制作的试块强度,表明该新型胶凝剂与尾砂的结合性比水泥更好、更高效。
    • 阮竹恩; 吴爱祥; 焦华喆; 李翠平; 李公成; 莫逸; 王洪江
    • 摘要: 全尾砂料浆的高效和深度浓密是获得合格膏体浓度、决定膏体充填质量的关键。全尾砂高效絮凝是全尾砂料浆浓密的前提,全尾砂絮团的快速沉降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率,而全尾砂浓密床层的深度脱水决定全尾砂料浆浓密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近20年来我国在全尾砂料浆浓密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详细分析了全尾砂絮凝行为及其动力学模型、全尾砂絮团沉降规律及其机理、全尾砂浓密床层深度脱水规律及其机理、深锥浓密机的耙架扭矩模型及关键结构参数设计,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陈鑫政; 郭利杰; 史采星; 叶季青; 许文远; 田长林
    • 摘要: 膏体充填工艺具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优势,是充填工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全尾砂浆的沉降浓缩技术对膏体工艺的效率、膏体料浆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具有直接影响。本文在概述深锥浓密机工艺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深锥浓密膏体充填工艺在国内某铜矿的应用与改进,针对矿山尾砂浆给料参数(尾砂粒径和质量浓度)不稳定和采场充填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旋流器调控给料参数,生产中采取“一控二调三稳”的深锥浓密机进料法则,并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实现了深锥浓密膏体充填工艺在国内某铜矿的顺利运行,深锥浓密机底流浓度达到72%~76%,充填料浆浓度控制在74%~76%,灰砂比1∶4充填体28 d单轴抗压强度达到5 MPa以上。
    • 杨鑫; 郑伯坤; 彭亮; 姚维; 祝鑫; 刘杨; 王新宇
    • 摘要: 针对某铅锌矿目前分级尾砂充填尾砂利用率低,尾矿库压力大等问题,通过开展塌落度试验、L 管试验及充填材料强度配比试验,研究了全尾砂不同配比和不同龄期、不同灰砂比、有无添加剂等条件下的充填料浆流动性和充填体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为 70%~74%时,塌落度均大于 26 cm,可实现自流输送;在添加剂掺量为水泥的 2.13%的基础上,全尾砂充填料浆在灰砂比为 1:4,质量浓度为 72%~74%时,充填体强度能满足采场浇面充填体强度 R_(3)≥3 MPa;灰砂比 1:6,质量浓度为 72%~74%时非浇面充填体强度 R_(28)≥3 MPa;充填管道内径为 125 mm,充填能力约为 80 m^(3)/h,灰砂比为 1:4,质量浓度为 70%~74%时,实际充填倍线 5.46 可满足理论要求的自流输送充填倍线范围 4.9~6.5。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