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充填体

充填体

充填体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3年内共计896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口腔科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91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537791篇;相关期刊164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煤矿安全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五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一届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与装备学术会议等;充填体的相关文献由19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浪、郭利杰、刘志义等。

充填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9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37791 占比:99.90%

总计:538316篇

充填体—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金爱兵; 巨有; 孙浩; 赵怡晴; 李海; 陆通; 张舟
    • 摘要: 以硬脂酸丁酯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为吸附介质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将其按一定质量分数替代尾砂后与水泥、尾砂混合制成相变储能充填体.为探究相变储能充填体强度和热学性能表现,分别制备不同灰砂比、质量分数和复合相变材料质量分数添加量的相变储能充填体,并采用DSC、SEM、单轴压缩试验、巴西劈裂试验和导热系数试验等测试方法得到不同配比相变储能充填体的强度特征、导热系数及微观特征.结果表明:相变储能充填体内存在3种孔隙结构,分别为微小气泡、胶结物质与复合相变材料黏结裂隙以及膨胀珍珠岩内部多孔结构.灰砂比1:6制备的充填体强度约为1:4充填体强度值的1/2;相同配比时质量分数由68%增加到72%,其强度近似线性增加;充填体强度随复合相变材料添加量的增大逐渐下降,但下降趋势随添加量继续增大而有所减缓.复合相变材料与硬脂酸丁酯相比相变温度下降1.1°C,相变焓值减少45.24 J/g,比热容不变,添加复合相变材料后相变储能充填体导热系数最大下降幅度为6.5%.
    • 杨世兴; 王洪江; 侯永强; 张敏哲
    •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养护龄期的分级尾砂胶结充填体在中等应变率动态冲击加载下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试验技术对16组48个充填体试样进行单次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充填体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提高因子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规律,而随养护龄期的延长,应变率敏感性呈减小趋势,动态抗压强度增幅则与冲击速度呈负相关;充填体的韧性指数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长,且养护早期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显著;充填体的吸收能、单位体积应变能(比能量吸收)与应变率、养护龄期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养护早期的能量值应变率敏感性更高、增幅更明显;动态冲击加载下,破坏形态主要为轴向拉伸破坏,且平均应变率越大、养护龄期越短,破坏越显著。
    • 戈凯
    • 摘要: 充填体的稳定性关乎采场回采的安全,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力学性能。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形成过程涉及热过程、渗流过程和力学过程,为研究高海拔寒冷环境下充填体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多场耦合模型,采用热—流—力耦合方法对充填体稳定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场中的应力自充填体上表面至底板逐渐增加;采场中的位移自充填体上表面至底板逐渐减小;部分三维截线穿过了采场不规则结构,导致应力集中,采场几何形状对于充填体应力及位移有较大的影响。
    • 王志国; 王瑞; 卢聚强; 方博然
    • 摘要: 根据矿山开采状况设计了三种不同采场规格尺寸的充填体围岩耦合体模型,采用双轴试验机、拟真三轴装置结合声发射系统对耦合体进行了三轴加载下的破裂演化监测,研究了耦合体破裂过程声发射特征。结果表明:AE事件率和AE能量在塑性阶段前处于“平静期”,塑性阶段出现突增现象,突增现象可作为应力峰值附近宏观破裂预警;AE事件率峰值、AE能量峰值随着侧压增加推迟产生,耦合体稳定性随着侧压增加逐渐增强。AE事件率峰值、AE能量峰值随着规格尺寸的增加则与之相反;AE能量峰值随着侧压增加逐渐增大,随着规格尺寸增加逐渐减小。AE能量预警阶段突增值随着侧压增加逐渐降低,随着规格尺寸增加逐渐增大;Kaiser效应出现在耦合体应力峰值的70%~85%范围内,Kaiser效应点对耦合体塑性阶段宏观破裂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研究结果有望为充填体与围岩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 黄晓红; 崔贺佳; 刘志义; 刘利平; 张凯月
    • 摘要: 为快速有效确定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以灰砂比、固体含量和养护龄期作为输入因子,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作为输出因子,建立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支持向量机(SVM)参数进行全局优化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性能较好,相关系数高(训练集为0.996,测试集为0.993),均方误差值低(训练集为0.000393,测试集为0.00072613);通过室内试验对采集的216个试样进行预测与对比,证明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大幅度减少物理试验量及缩短试验周期,为矿山充填提供一种新思路。
    • 张钦礼; 余一波; 王道林
    • 摘要: 安全是矿山生产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充填体悬臂结构是龙首矿进路回采中十分常见的安全隐患形式,由于自重和深部地应力的作用,容易发生崩塌破坏现象。根据龙首矿实际情况,其充填体悬臂结构失稳破坏主要有崩落式和拉裂—坠落式2种形式。基于悬臂梁理论,建立进路人工假顶悬臂和充填围岩悬臂力学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悬臂极限长度、数值模拟验证和稳定性系数K并进行综合评价,以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结果表明:充填体悬臂的稳定性受顶部裂缝深度比和实际长度的影响,其极限长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稳定性系数K能够有效统计不同裂缝条件下充填体悬臂状态,判断充填体悬臂顶部裂缝深度比情况。因此,悬臂极限长度和稳定性系数K能够有效评价龙首矿充填体悬臂的稳定性,实际应用简单,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情况基本吻合,对于潜在的充填体悬臂结构安全隐患能起到及时预警的效果。
    • 刘海生; 刘卫国; 吴旭
    • 摘要: 矾山磷矿采用的采矿方法为平底结构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原回采工艺存在二次掘进充填体、频繁搬运凿岩设备和出渣设备、制作充填挡墙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矿房之间生产接续时间长等问题。阐述了气囊置换充填体工艺,该工艺主要是向外调整了充填挡墙位置,在充填挡墙内放置一个充气囊,气囊周边放置滤水管,用气囊占用一定的体积,从而回采相邻矿房时不需要二次掘充填体。该工艺使盘区内相邻矿房回采前不再需要二次掘进充填体,缩短了矿房之间回采衔接时间约15天;解决了充填体需要分开提升到地表的问题;提升了生产效率,为类似矿山采用充填法采矿提供了经验。
    • 徐卫东; 张永亮; 陈晓利; 杨勇; 吴迪
    • 摘要: 以庙岭金矿某地下采场为工程背景,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采空区处理方案对采空区和充填体围岩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填采空区能有效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并控制岩层位移;充填体力学性能是影响充填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不改变现有采场参数和充填体参数基础上,使用混合强度充填体处理采空区方案可行。
    • 原航辉; 姜振胜; 柳小胜
    • 摘要: 为了探讨磷石膏基胶凝材料的充填效果,开展了磷石膏胶结充填现场扩大性试验,主要考查磷石膏胶凝材料充填至井下后的充填体强度和泌水水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磷石膏胶凝材料充填体接顶效果良好,充填体各龄期强度发展正常,14 d抗压强度均超过1.6 MPa;充填泌水中的Cu、Zn、Mn、Pb、Cd、Hg等元素含量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张友志; 甘德清; 薛振林; 刘志义; 陈勋
    • 摘要: 充填料浆凝固后形成的充填体中含有大量的孔隙,孔隙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究充填体内孔隙结构与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UCS)的关联机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调节充填体内的孔隙含量,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试充填体内部孔隙的横向弛豫时间,利用压力机测试充填体的UCS,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获取充填体破坏面孔隙结构的微观图像,对孔隙的孔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对孔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充填体内孔隙总量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降低,且SDS掺量越高,样品在14与28 d时的孔隙总量越接近;多害孔隙的占比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明显降低,且与样品的UCS呈负相关,无害孔隙、低害孔隙、有害孔隙的占比在各龄期间变化较小;SDS掺量为所用水泥质量的0.2%时对样品的UCS最有益;孔径在5~130 nm区间的孔隙数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形特征,而孔径不在该区间的孔隙数量不具有分形特征;水泥水化产物中的钙矾石呈簇状,钙矾石因生长、发育、延伸而挤占了孔隙空间是孔隙总量、多害孔隙数量随养护龄期增加不断降低的微观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更全面地理解充填体强度提供理论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