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床
磷矿床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会议论文86篇、专利文献2443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资源环境与工程、矿床地质、云南地质等;
相关会议69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2中国矿山安全技术装备与管理大会等;磷矿床的相关文献由279位作者贡献,包括东野脉兴、张杰、熊先孝等。
磷矿床
-研究学者
- 东野脉兴
- 张杰
- 熊先孝
- 夏学惠
- 何漪
- 李耀基
- 涂怀奎
- 田升平
- 胡明
- 陈代良
- 任伍元
- 何林
- 刘世荣
- 刘大鹏
- 刘成万
- 吕凤翔
- 吴礼彬
- 周国富
- 周建昌
- 姚林波
- 姚燕
- 姚超美
- 密文天
- 廖宗明
- 张福祯
- 张覃
- 张逸生
- 彭大明
- 李小双
- 李铭辉
- 林如茂
- 潘莉莉
- 牛明远
- 王利民
- 王孟来
- 王建勇
- 王海平
- 王清生
- 芮文桐
- 袁家忠
- 谢忠福
- 赵雷
- 连卫
- 郑文忠
- 阳杨
- 陈吉艳
- 陶永和
- 韩燕
- 高曙光
- 黎代科
-
-
杨波;
尹飞
-
-
摘要:
云南永善金沙厂磷矿,磷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梅树村组中谊村段(∈_(1)m^(2)),中谊村段顶、底界线标志十分清楚。矿层在矿区内的分布是稳定的,矿层产状和厚度变化不大,矿层对比标志明显,对比可靠。从全矿区来衡量,磷矿层为一稳定的大型磷矿体。目前可以根据矿区磷矿赋存特征、交通运输、选矿设备、基础建设等方面浅谈磷矿的开发利用方向。
-
-
全贵龙;
林丽;
密文天
-
-
摘要:
探讨贵州瓮安磷矿的磷块岩特征及磷矿床成因,为磷矿的勘查部署和开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瓮安白岩背斜震旦系陡山沱组含磷岩系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合成矿环境、物质来源方面的地质特征研究,认为磷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受古地理环境、高水位海侵、上升洋流和生物有机质的作用,形成瓮安大型磷矿床.该磷矿的形成与陡山沱期古海洋环境改变所引发的生物事件关系密切,反映了震旦纪陡山沱期的后生生物早期爆发与成矿事件协同演化的特点.
-
-
胡明
-
-
摘要:
大白莲磷矿床位于扬子地台青峰台褶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对大白莲矿区磷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震旦系陡山沱组为主要的含磷层位,初步圈定3条具有一定规模的似层状矿体,均属于较稳定型矿体;断裂构造对矿体破坏不明显,多分布在矿体外围边部;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生物化学和化学成矿阶段、再积作用成矿阶段与藻类活动阶段.
-
-
胡明
-
-
摘要:
大白莲磷矿床位于扬子地台青峰台褶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对大白莲矿区磷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研究表明:震旦系陡山沱组为主要的含磷层位,初步圈定3条具有一定规模的似层状矿体,均属于较稳定型矿体;断裂构造对矿体破坏不明显,多分布在矿体外围边部;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生物化学和化学成矿阶段、再积作用成矿阶段与藻类活动阶段。
-
-
杨合群
-
-
摘要:
成矿区带:中祁连成矿带(Ⅲ22)。建造构造:含矿岩体为华力西期偏碱性中性侵入岩,呈岩株、岩瘤产出,侵入于长城系兴隆山群,主要岩性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局部为钾长石闪长岩。成矿时代:华力西期。成矿组分:磷,(Fe,Ti)。矿床实例:(甘)甘谷县罗家峡磷矿床。
-
-
陈敏;
江永富;
李复勇;
祝建华
-
-
摘要:
雷波县小沟磷矿床为一超大型矿床,矿石主要工业类型为混合型矿石,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受地表风化影响,矿石往往具“表富深贫”特征.通过各项探矿工程控制,基本查明了风化带矿石矿物及组份特征,探索研究风化带深度及分布范围,综合分析矿区风化带影响因素.
-
-
包昆
-
-
摘要:
六股水磷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但研究程度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磷矿层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麦地坪组第二段中下部碳酸盐地层中,被区域性断层及两条次生断层切割为三个矿段.矿石主要为磷块岩,包括砂屑、砂屑凝胶及砂屑粉至细晶等结构.在早寒武世浅海海退序列次级海进旋回中,相对稳定的中—低能浅水环境下浅水搅动使磷质颗粒化,然后经盆内迁移、簸选,在不同能量的环境中再聚沉,再经历生物化学一化学聚沉一再沉积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生物化学聚沉型矿床.
-
-
-
-
-
-
段凯波;
熊先孝;
连卫;
高鹏
- 《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利用ICP-MS稀土全分析研究了贵州新华含稀土磷矿床中下寒武统磷块岩中稀土的配分与地球化学特征.∑REE含量多介于500×10-6~1500×10-6,平均值为1000×10-6,∑LREE比∑HREE更富集,∑LREE/ΣHREE平均值为1.50,HREE中主要为Y,除Y后∑LREE/∑HREE平均值达6.34,磷块岩中Y、La、Ce和Nd四种组分占∑REE的80%以上.稀土各组分与P205呈正相关表明REE主要与P结合存在于碳氟磷灰石中.球粒陨石与北美页岩标准化REE型式图上都表现出明显的铈负异常,8Ce平均值为0.33,铕的异常不明显.表明早寒武世成磷环境与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相伴发生,形成于氧化条件下的陆缘海环境,后期的风化淋滤作用主要导致重稀土从磷块岩中游离出来,或流失,或转变为重稀土离子吸附存在形式.这可能表明早寒武世统一沉积环境背景下的上扬子区众多的磷块岩矿床都具有相同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
-
王泽鹏;
刘建中;
杜远生;
陈国勇;
吴文明;
李磊;
张亚冠;
王大福;
潘启权;
陈发恩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黔中地区位处扬子陆块边缘,属川滇黔相邻成矿带渝东南-黔中南锰、铝、铅锌、磷成矿远景区,是我国富磷矿最集中分布区域之一,截至目前,已发现大中小型磷矿床(点)数十个,查明磷矿资源量超过100亿吨,为中国最重要的磷矿资源基地,特别以贵州开阳地区磷矿最为典型,为中国富磷矿的最重要产区,是全国唯一不经选矿即可直接生产高浓度磷复肥的矿区.由于陡山沱期黔中地区磷矿成矿受黔中古陆和无障壁缓坡浅滩相环境控制,海平面频繁进退的影响,通过沉淀-冲刷-暴露-风化、淋滤-再冲蚀-再胶结-再沉积(多次循环)作用,最终形成开阳地区量大质优的高品位磷矿床。
-
-
-
程国繁;
何英
- 《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
| 2015年
-
摘要:
册亨板其磷矿床产出于贵州西南部二叠纪台地边缘相吴家坪组(P2-3w)礁灰岩分布区的古溶洞中,是贵州境内首次发现的小型风化淋滤型磷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对丰富中国风化型磷矿的典型矿床实例、深入研究含磷碳酸盐岩的次生风化成磷条件及成磷机制具有重要的矿床学理论意义,而且将为贵州乃至中国南方风化型磷矿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及线索.磷矿床位于纳板穹窿南翼,行政区划属册亨县丫他镇板其村。含磷岩层为第四纪溶洞古河道堆积的砾岩、含砾砂岩和灰岩溶塌角砾岩,在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为黄褐、浅绿色假块状磷质砾岩;黄褐、灰黑、浅黄绿等杂色块状磷质砂砾岩夹中厚层状磷质含砾粗砂岩;浅灰色块状含磷生物礁灰岩角砾岩;灰黄色假块状含磷礁灰岩角砾岩四个岩性层。板其磷矿在矿床成因上与黄荆坪磷矿类似,属于李铁生等划分的喀斯特溶洞中的砂砾型磷矿体和风化残积型磷矿体。其成矿作用更类似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奥陶系至泥盆系灰岩中的磷矿床,其代表性矿床为棕色岩矿床(Brown-rock deposits)、蓝色岩矿床和白色岩矿床,它是由酸性地下水对含磷酸盐的生物礁灰岩进行淋滤后,形成富含磷酸盐的溶液,溶液沿岩石中的裂隙向下和侧向流动,最后沉淀和流填在古岩溶河道的砂砾岩和溶塌灰岩角砾岩中形成磷矿石。
-
-
-
-
-
-
高曙光;
吴礼彬;
王利民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安徽省磷矿地质工作起步较早,1946年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发现了凤台磷矿,并于1947年著有《安徽凤台磷矿之发现》一书.1954年安徽341地质队完成凤台西磷矿勘探,提交了安徽省非金属矿产第一份勘探报告.1953年~1959年,又相继发现宿松、霍邱雨台山、肥东磷矿等.安徽磷矿总体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安徽省磷矿资源分布较广,但可供工业利用的磷矿主要为分布于宿松、肥东两地的沉积变质型磷矿,以及分布于马芜、庐枞两个火山岩盆地中的伴生磷矿。其他零星资源在霍邱、凤台、巢湖、含山等地均有分布。宿松地区磷矿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