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

充填采矿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943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8篇、会议论文141篇、专利文献109195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73种,包括第一届大直径深孔采矿技术与装备学术会议、2014第五届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第六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等;充填采矿法的相关文献由175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科平、赵国彦、李向东等。

充填采矿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8 占比:0.47%

会议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09195 占比:99.40%

总计:109854篇

充填采矿法—发文趋势图

充填采矿法

-研究学者

  • 周科平
  • 赵国彦
  • 李向东
  • 李强
  • 欧任泽
  • 刘东锐
  • 刘志祥
  • 周礼
  • 林卫星
  • 李夕兵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刘滨
    • 摘要: 随着采深增加,新城金矿V#矿体开采技术条件急剧恶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因支护消耗量大,作业循环慢等原因难以满足矿山生产需求。下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在保证回采过程中顶板安全的同时,减轻了支护工作量和成本,加速了回采作业循环,提高了回采效率,详细介绍了下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布置、回采工艺过程等,并进行了现场工业应用。应用结果表明:下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十分适用于新城金矿深部厚大破碎矿体开采,其采矿损失率降至2%,矿石贫化率降至4%。
    • 周亚博
    • 摘要: 针对阿尔哈达铅锌矿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开展相关研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留顶柱不留底柱、留底柱不留顶柱共2种数值模型,分步模拟计算各方案在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分别从拉应力和底板上鼓量、顶板下沉量分析比较方案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分层开挖后,2种方案采空区的顶底板均出现了拉应力集中,采空区两侧围岩出现压应力集中区域;留底柱不留顶柱的方案拉应力出现明显下降,仅为2.30 MPa左右,因此选择留底柱不留顶柱的方案作为阿尔哈达铅锌矿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布置形式。
    • 徐东; 范文涛
    • 摘要: 柴胡栏子金矿温家地矿区高品位5#脉位于区域成矿构造破碎带内,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存在采矿损失贫化高、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基于确保采场作业安全,控制地压稳定,降低采矿损失贫化及保证采场生产能力等方面考虑,提出了采用脉外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回采深部急倾斜中厚破碎矿体,并详细论述了采场结构参数、采准工程布置、回采工艺等。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脉外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预期,采矿损失率5.5%,矿石贫化率5.4%,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96.3 t/d,实现了安全、高效、简单、节约、高回收、低贫损的目标。
    • 雷高; 帅金山; 胡勇; 钟小荣
    • 摘要: 为高效回采三鑫金铜矿重新圈定临时保安矿柱释放的矿体,在充分考虑采场参数、回采顺序及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初步选择了盘区分段回采阶段充填采矿法、盘区分段回采分段充填采矿法和盘区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3种采矿方法。在综合比较3种采矿方法的生产能力、安全性和经济等因素后,确定盘区分段回采阶段充填采矿法为最优方案。该方案具有工艺成熟、成本低的优点,且能够保障安全。工业试验表明:采用盘区分段回采阶段充填采矿法能安全、高效、低贫损回收释放的保安矿柱矿体,采场生产能力达到了200~300 t/d。
    • 赵杨; 李向东; 朱远乐; 王涛
    • 摘要: 金川二矿区双中段开采属于高地应力下开采,面临水平矿柱、大体积回填体失稳等诸多风险,为了保证金川矿区生产安全,该文针对金川二矿区中双中段开采稳定性问题,以金川二矿区1000 m中段与850 m中段同时开采为研究对象,建立矿体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回采顺序优选,设置三种对照方案,分别为:从左到右依次开采、从两边到中间和从中间到两边依次开采,分析不同采矿方案下水平矿柱、充填体和围岩应力沉降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左至右依次开采各个盘区更有利于采场稳定性,开采过程中较危险区域出现在1000 m水平矿柱大跨度区域与充填体边缘.
    • 张胜利; 侯金平; 解联库; 苏齐松; 张艺馨; 苗勇刚
    • 摘要: 地下开采可能诱发地面建(构)筑物变形及地表环境破坏,造成巨大损失。为研究地下开采后能否消除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影响,以拟采用充填采矿法开采的某金矿为工程背景,依据地下开采地表沉陷理论,运用MSPS和FLAC^(3D)相结合的方法,对充填开采后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分析与对比印证,确定矿区充填开采后地面沉陷范围与大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充填法开采,并采取合理的安全对策后,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面沉陷变量均未超过地面保护对象的地表允许变形值,满足建(构)筑物保护等级的要求;MSPS系统预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偏大,而FLAC^(3D)软件预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较小,可能与数值模拟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有关,两种方法预测的地表最大下沉值都在允许变形范围内。分析结果对该矿安全设施设计以及类似矿山地表稳定性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 王保勤
    • 摘要: 针对古城煤矿使用充填采矿技术对“三下”压煤进行开采的问题,将该煤矿的煤矸石作为充填骨料,以水泥、粉煤灰为胶结剂制备胶结料浆,开展了适用于古城煤矿的“三下”开采充填体强度及配比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煤矸石、水泥、粉煤灰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借助极差、方差的结果分析充填体早期、后期强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充填体强度最显著因素为水泥掺量,粉煤灰掺量对早期强度影响较小,但对后期强度影响明显,膏体质量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最小;确定的最优配比为料浆浓度82%,水泥:煤矸石:粉煤灰为1:8:1。
    • 孟凡明; 匡鑫; 王祯; 孙晓刚; 袁龙; 邱景平
    • 摘要: 在金属矿山“三下”开采过程中,隔离层是保证地表构建筑物安全和地下采场安全开采的重要部分,其合理的留设厚度对于实现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马郡城铁矿矿区内东南角地表存在马郡河以及木材厂、民房等建构筑物,造成矿区10线以东矿段复杂难采的问题,通过结构力学法和K.B.鲁别涅依特理论等5种方法分别对隔离层厚度进行估算,其厚度范围为16~36 m。采用ANSYS软件构建矿区三维模型,结合FLAC^(3D)模拟分析不同隔离层厚度条件下第四系底部围岩稳定性特征及地表沉陷规律,并对矿块回采顺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矿块合理的回采高度上限为40 m,隔离层安全厚度为19 m,在估算厚度范围内,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矿块回采顺序为从右至左时对地表河流及建筑物影响最小。研究结果为马郡城铁矿矿区东南角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 许洪亮; 张明峰; 马二辉; 樊洁
    • 摘要: 内蒙古某铁矿受采矿权平面范围限制,圈定的终了境界最低开采标高为1500 m,露天残留矿体和深部矿体需要转入地下开采方式回收。提出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和分段充填采矿法2种适合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的采矿方法,通过对矿山生产能力、设计利用矿量、投资成本、销售收入和国家产业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定了保安矿柱压矿量少、矿石回采率高、排土场及尾矿库占地面积小、能避免地表塌陷的分段充填采矿法。对选择的采矿方法进行工艺设计,确定了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
    • 童大志; 王冠男; 张驰
    • 摘要: 为确定红岭铅锌矿崩落采矿法向充填采矿法转型过程中设置的隔离顶柱的合理厚度,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隔离顶柱厚度分别为8 m、9 m、10 m和11 m的4种工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各方案的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的分布。结果表明,隔离顶柱厚度为10 m时,采空区稳定性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