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场稳定性
采场稳定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冶金工业、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14782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采矿技术、金属矿山、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全国矿山开采损害防治与数字矿山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岩石破碎工程学术大会等;采场稳定性的相关文献由37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学锋、王炳文、胡建华等。
采场稳定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4782篇
占比:99.93%
总计:214927篇
采场稳定性
-研究学者
- 李学锋
- 王炳文
- 胡建华
- 东龙宾
- 刘志祥
- 吴爱祥
- 吴锋
- 周磊
- 唐绍辉
- 夏自锋
- 宋恩祥
- 张浩
- 李兴国
- 熊庭永
- 王栋
- 王贻明
- 赵东寅
- 郭树林
- 亓中华
- 任启帆
- 刘晓辉
- 刘琼
- 刘福春
- 吕广忠
- 吴迪
- 周科平
- 孙光华
- 孙玉堂
- 宋文志
- 官在平
- 尹贤刚
- 廖九波
- 张亚鹏
- 张希巍
- 张晓朴
- 张纪伟
- 张达
- 彭康
- 徐必根
- 徐鹏
- 曹明
- 李伟明
- 李庶林
- 李明
- 李江
- 栗红玉
- 王志国
- 王湖鑫
- 胡华
- 苏永华
-
-
曲永贵
-
-
摘要:
某金矿设计标高在65m以上的矿体属于急倾斜极薄矿体,矿体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安全系数差,损失贫化率高,需要采取对应措施保证采场安全生产。为了提高产量,矿区明确提出应选择削壁充填开采的方式。结合Mathews图解法检测岩石力学主要参数、岩石水文地质标准研究和质量评价,对采场、采场顶板、采场上盘围岩可靠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矿主要形成于变质岩,主要成矿都集中在岩浆侵入地壳的变质脉的边缘,也有其他的成矿模式。选择浅孔留矿方式不能保证采场围岩的稳固性,而选择削壁充填开采方法更加合理,采矿工作安全、高效,项目实际经济效果良好,与浅孔留矿法相比,削壁充填采矿法可使矿石贫化率降低3%,矿石损失率降低2%。
-
-
陈庆坤
-
-
摘要:
为确保丘卡卢—佩吉铜金矿深部安全高效开采,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状态,运用CAD-Dimine-Midas GTS建立了矿山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综合考虑顶板和侧帮的竖向位移、最大主应力和塑性区变化,对下向进路充填法的采场稳定性进行分析,筛选最优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在首采层(-115m分层)中,6 m×5 m进路的竖向位移、最大拉应力以及塑性范围大于4 m×5 m进路和5 m×5 m进路,因此首采层采场结构参数不宜大于5 m×5 m;在续采层(-140 m分层)中,高强充填体下适当增减采场宽度对采场稳定性影响不大,4 m×5 m进路仅有较小的稳定性优势,6 m×5 m进路的拉应力已接近充填体抗拉强度的极限值,因此续采层采场结构参数不宜大于6 m×5 m。
-
-
谢饶青;
陈建宏;
肖文丰
-
-
摘要:
为提高采场稳定性的预测精度,充分考虑采场稳定性高度非线性和受多因素影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NPCA-GA-BP神经网络的采场稳定性预测方法。选择影响采场稳定性的10个指标,运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减少指标的维度,提取4个主成分综合指标代替原有的10个指标,简化了神经网络结构,提升了运算速度。利用GA的全局寻优特点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一步增加了神经网络预测精度。以某矿山实测数据为例,对该预测方法进行验证,对比结果显示:NPCA-GA-BP和GA-BP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比BP模型分别降低了10.5%和7.6%,表明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可显著提高预测精度;NPCA-GA-BP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比GA-BP模型降低了2.9%,表明通过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减少了变量的维度,提高了预测准确率。研究表明:NPCA-GA-BP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采场稳定性预测精度,对实现智慧矿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曾佳龙;
周勇;
高新;
贺保龙;
郭虎强;
刘琼;
王金连
-
-
摘要:
云南某磷矿赋存深度浅且有两层矿发育,地表存有多类型建筑物,为确保开采中采场稳定性,控制变形程度,设计采用伪倾斜分段条带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是影响开采扰动程度的关键,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及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伪倾斜分段条带充填采矿法下采场应力扰动、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同类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陈瑞红;
韩正超
-
-
摘要:
为了保障云南某磷矿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对该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采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对矿山边坡展开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对边坡的坡高、坡角,边坡内岩(矿)体的类型、风化程度及工程性质以及结构面的产状、节理裂隙的产状等进行了测量或判定。调查结果表明,边坡结构面以平直型为主,主要为闭合的陡倾结构面,矿区岩(矿)体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利用图形分析法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了优势结构面,在此基础上,利用赤平投影法定性评价了采场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结构面分布对采场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易发生片帮冒顶等灾害事故。建议在进行地下采矿工程中,要注意采取清理浮石、锚杆加固等防护措施,同时注意做好防排水措施。
-
-
夏自锋;
温宾玲;
王炳炜;
刘玉桥;
秦秀合
-
-
摘要:
以某金矿-860 m中段为工程依托,对其进行工程地质调查、矿岩力学性质试验,并应用岩石质量Q和RMR分级系统进行岩体质量评价,以及结合Mathews稳定图法、临界跨度设计法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以及不同暴露面积条件下采场的稳定性,从而得出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为8 m×25 m×3.6 m(跨度×长度×高度),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场围岩及顶板并未发生剥落及垮落现象,采场稳定性良好。
-
-
马志平;
刘福春;
刘恩彦
-
-
摘要:
采用FLAC3D软件开展采场稳定性模拟研究,揭示不同开采方案下采场受力特征和围岩变形规律,探讨不同跨度比和充填体强度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矿体开挖过程中采场稳定性控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矿体开采引起顶底板变形,采空区边角带发生压应力集中,二步骤采场局部受拉;一步骤采场的应力和变形随跨度比的增大而降低,二步骤采场的应力和变形随跨度比的增大而增大;充填体强度主要影响二步骤采场,充填体强度的提高有利于二步骤采场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对类似复杂矿山回采具有指导意义。
-
-
陈霖;
黄明清;
唐绍辉;
张铭;
刘青灵
-
-
摘要:
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是安全高效开采倾斜极厚矿体的有效方法,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是维持采场稳定的前提。以Jama铜矿1000万t/a超大规模地下开采为工程背景,利用Mathews稳定图法计算了采场稳定区间和水力半径,并基于“隔三采一”的开采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开展了4组采场结构参数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数值模拟,从而优选出合理的高中段大采场结构参数。Mathews稳定图法采场顶板、侧帮暴露尺寸与水力半径的关系分析表明,当采场顶板跨度为15 m、中段高度为100 m时,采场长度应小于46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二步骤矿柱宽度从15 m增加至19.5 m时,采场顶板的位移、塑性区体积随着跨度增大而增加,底部结构堑沟的两帮安全系数较低且易发生部分剪切破坏。数值模拟与Mathews稳定图法分析结果一致,确定了大直径深孔空场嗣后充填法的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长度45 m,一步骤矿房宽15 m,二步骤矿柱宽18 m,采场高100 m。研究结果为实现倾斜极厚矿体高中段大采场安全回采提供了理论支撑。
-
-
贾住平;
王堃;
王能跃
-
-
摘要:
在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中,充填假顶下采矿巷道稳定性问题是井下开采的重大安全性问题.针对贵州锦丰金矿230中段充填假顶下采矿巷道稳定性问题,采用岩石力学数值模拟软件(Phase2)对采区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模拟回采顺序为从西向东单向回采、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及从两边向中间同时回采下的采场进路稳定性.研究表明:3种回采方式下最大变形量发生在充填体与围岩交界处,进路顶板变形量均较小(10 mm~15 mm),局部出现剪切及拉伸破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为提高采矿效率,最终选择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的回采顺序,同时采用管缝式锚杆+钢网+湿喷混凝土对采场进路进行加固,确保采矿作业安全.实践表明: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同时回采的回采顺序安全可行,回采过程中采场处于稳定状态,采矿效益较单向开采提高了约65%.
-
-
王维
-
-
摘要:
苍山铁矿矿区内褶皱及断层较发育,部分区域矿岩较破碎,给矿山生产带来安全问题.根据苍山铁矿主要矿体地质特征,利用Mathews图解法对采场顶板和上盘稳定性进行分析,基于Q系统分级进行无支护跨度计算.在确保采场顶板稳定的前提下,计算出采场的最大无支护跨度不宜超过13 m.当采场宽度为13 m时,采场最大长度不超过80 m,可以保证采场顶板和上盘的稳定性;当采场长度小于12 m时,采场最大长度不超过100 m,可以保证采场顶板和上盘的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苍山铁矿采用了采场跨度为12 m,长度不超过100 m,最大顶板暴露面积不超过1200 m2的采场布置方式.实际验证表明,采场顶板及上盘稳定性保持较好,未发生顶板冒落现象,采场生产能力和矿石回采率得到提高.
-
-
ZANG Chuanwei;
臧传伟;
ZHOU Lichao;
周立超;
XI Junhui;
席俊辉;
ZHANG Chenxi;
张晨曦;
LIU Tailiang;
刘太亮
- 《第七届中国矿山数字与智能技术装备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卧虎山铁矿选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二步矿房时面临顶板片冒、生产能力低、支护工效低等难题,对原有采矿法进行优化,采用一、二步矿房交替上升式充填采矿法.根据其采场结构建立开采力学模型,通过力学模型分析,确定一步矿房的超前开采高度10m和二步矿房悬顶高度15.4m.采用充填体强度计算理论,得到了充填体强度的理论设计值为2.5MPa,为采场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依据.最后,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优化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确定的采场结构参数合理可靠,实现了卧虎山铁矿安全高效的开采.
-
-
Zhang Xiaopu;
张晓朴;
Guan Zaiping;
官在平;
Wang Huxing;
王湖鑫;
Zhang Da;
张达;
Zhou Lei;
周磊
- 《2015年全国矿山开采损害防治与数字矿山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兴隆磷矿为提高资源回收率,采用两步骤回采法,先矿柱胶结充填,后矿房废石充填.为保障作业的安全,验证胶结矿柱的强度,优化采场结构参数,采用区域的微震监测与局部的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胶结矿柱及顶板覆岩应力显现进行立体、实时动态监测.通过分析开采过程中获取的应力、应变及位移变化数据,得到了回采工作面前方的采动超前影响距离约为20m;当矿房回采跨度约36m时,覆岩累积应力集中较大,顶板局部会有冒落,但采场顶板移动诱发的应力远小于胶结混凝土矿柱强度,胶结矿柱无破坏.结果表明:采用两步骤回采嗣后充填的开采方法及采场结构参数等,能够保证采场稳定.该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为采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指导.
-
-
-
HU Jianhua;
胡建华;
XU Shuohan;
徐朔寒;
XU Zelin;
徐泽林;
HAN Lei;
韩磊
- 《第八届黄金科学技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高效开发已成为城市地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安徽省琅琊山铜矿是典型的城市地下矿山,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避免因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和建(构)筑物坍塌等危险事故.以矿山采矿方法优化为目标,提出了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二步骤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和上向高分层充填采矿法3种方案,建立了3种方案的矿体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琅琊山铜矿-365m至-245m中段,采用FLAC3D软件模拟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条件下的采场稳定性,并综合采矿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3种方案的熵权法优选.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3种采矿方案的12个监测点变形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各监测点地表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受矿体分布规律的影响呈U型分布,变形最大值达到25 mm;(2)计算得到的位移倾斜、曲率和水平变形最大值分别为0.099mm/m、0.17×10-3·m-1、0.0248 mm/m,满足安全要求;(3)利用计算得到的变形指标和技术经济指标,在熵权法模型中得到了3种不同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值,评判结果表明方案三为最优方案.数值模拟与熵权评价的耦合运用可以对客观数据与模糊评价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对不同采矿方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评判,为城市地下矿山综合评价提出了新思路与新方向.
-
-
苗胜军;
MIAO Shengjun;
王浩;
WANG Hao;
崔广建;
CUI Guangjian;
王子木;
WANG Zimu;
梁明纯;
LIANG Mingchun;
郝欣;
HAO Xin
- 《第七届中国矿山数字与智能技术装备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灵宝金源矿区已进入深部开采,采场稳定性对矿区的安全开采的影响极大.使用FLAC3D软件,对该矿区进行了深部开采的数值模拟,其模拟结果表明:矿区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于各开采阶段工作面顶部和底部围岩,两帮围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随着阶段开采向上推进,该矿区拉应力极值较小且基本保持不变,一般不会出现围压的拉伸破坏;中段开采的各阶段,底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些许微弱底鼓现象.开采过程中应对顶板进行加固支护并密切监测其变化,由于出现了部分破碎围岩,可设立人工矿柱支撑,此外,可采取例如减小采场宽度的方法以增加采场稳定性,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
-
-
XU Heng;
徐恒;
WANG Yiming;
王贻明;
MA Danjiang;
玛旦江;
CHENG Haiyong;
程海勇
- 《第七届中国矿山数字与智能技术装备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阶段无间柱连续开采快速充填采矿法临时矿壁的稳定问题,基于FLAC3D,对采区中所留的临时矿壁稳定性进行三维数值分析,模拟临时矿壁厚度分别为6,5.5,5,4.5,4m时模型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垂直位移及塑性区大小,分析矿壁厚度与采场稳定性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矿山临时矿壁厚度取5~6m是合理的,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相符合,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对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将FLAC3D数值模拟应用于矿壁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是可行的.
-
-
-
冀炳信;
黄玉柱;
郭树林;
杨超
- 《2012中国矿业科技大会》
| 2012年
-
摘要:
建立了某金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三维实体模型,通过选取合理的矿区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运用FLAC3D有限差分元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不同的采场回采顺序的采场地压分布特征与变化情况,研究了采场回采对回采进路、分段平巷等巷道的影响及应力位移变化规律等.从而为现场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
-
曹宗权
- 《第七届中国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大会》
| 2015年
-
摘要:
为掌握程潮铁矿西区矿柱回采、充填过程采场的稳定性情况,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划分网格,建立了西区矿柱充填采场简化模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模型初始应力场、进路回采、进路充填进行了数值计算.rn 结果表明,西区矿柱在在目前采矿生产条件下是安全的.回采后岩体位移方向指向进路方向,进路顶板、底板、侧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其中顶板变形沉降较大;进路充填接顶后能大幅度降低采场位移,使岩体只产生竖直方向(Z轴方向)位移.充填体能把矿体和围岩的变形、位移、沉降吸收转移到充填体内,并且能降低采场最大拉、压应力,缓解采场应力集中,使顶板应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充填体对维护采场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保障了西区矿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