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离散元

离散元

离散元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25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47340篇;相关期刊50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2015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技术交流会、煤炭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新技术及应用2015年学术年会等;离散元的相关文献由444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姜胜强、施斌等。

离散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25 占比:2.7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47340 占比:97.19%

总计:48709篇

离散元—发文趋势图

离散元

-研究学者

  • 刘春
  • 姜胜强
  • 施斌
  • 蒋明镜
  • 谭援强
  • 赵丽娟
  • 黄晓明
  • 刘军
  • 张涛
  • 刘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晓; 薛玉君; 程波; 刘俊; 官志强; 李济顺
    • 摘要: 针对矿石破碎模型与实际矿石性质差异造成的破碎仿真不准确及磨矿工艺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法建立矿石颗粒黏结模型,重点研究基础颗粒的数量组合对颗粒黏结模型精度的影响。依据落重试验破碎的63~53 mm粒级矿石,构建了5组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组合及对应的颗粒黏结模型。通过对颗粒黏结模型的破碎仿真及实际矿石的破碎试验,得到破碎后粒度分布结果,对比分析了仿真与试验的破碎后粒度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当大颗粒体积不超过总体积的50%,且中间颗粒与大颗粒体积比为0.21~0.22时,破碎仿真粒度的分布与实际矿石破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在模型体积填充率不变的情况下,不同基础颗粒的数量组合对破碎后颗粒团簇粒度有较大影响,选择合适的基础颗粒数量组合能够提高颗粒黏结模型的精度。
    • 刘东旭; 葛宜元; 杨传华; 王俊发; 陈超
    • 摘要: 秸秆还田机还田弯刀的力学状态,直接影响还田质量及刀具可靠性。在含水率为30%,坚实度为700 kPa的黑土土壤中进行耕作参数优化试验,当耕深为200 mm、刀轴旋转速度为240 r/min、单位秸秆量为3.5 kg/m^(2)时,刀轴扭矩平均值最小。依据优化的耕作参数及测定的仿真接触参数和材料参数,采用离散元法建立还田弯刀—土壤和还田弯刀—土壤—秸秆的仿真互作模型,对比分析有、无秸秆两种状态下,弯刀所受扭矩的变化,并进行试验验证。仿真试验表明:有、无秸秆扭矩最大值分别为25.8 N·m、21.7 N·m,平均值分别为19.5 N·m、17.4 N·m,刀辊在有秸秆耕作时平均所消耗功率大于无秸秆状态的12.1%。验证试验表明:有、无秸秆状态扭矩最大值分别为32.3 N·m、26.7 N·m,平均值分别为23.7 N·m、21.3 N·m,有秸秆状态平均扭矩要高于无秸秆状态扭矩的11.3%左右。对比分析可知,有秸秆的试验值和仿真值,二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试验值高于仿真值,且数据波动多、变化快。
    • 韦顺敏
    • 摘要: 为准确表征沥青混合料的特性,文章提出混合料数字试件生成算法。首先通过随机切割算法,生成反映粗集料形状、级配、棱角性的数字集料;其次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旋转压实试件内部空隙分布规律,并按照真实试件的分布规律,通过删除小粒径单元球使得数字试件中内部空隙与真实试件的一致;最后通过动态模量虚拟试验与室内试验对该数字试件生成算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虚拟试验仿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较为相符,该数字试件生成算法切实可行,为揭示沥青混合料细观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
    • 张胜伟; 张瑞雨; 陈天佑; 付君; 袁洪方
    • 摘要: 为提高绿豆精密排种过程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所用仿真参数的准确度,进一步优化排种部件,基于绿豆种子的本征参数,采用Hertz Mindlin with bonding粘结模型建立种子仿真模型,分别采用自由落体碰撞法、斜面滑动法、斜面滚动法对绿豆种子与接触材料(有机玻璃、Somos8000树脂)间仿真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绿豆与有机玻璃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45、0.458、0.036,与Somos8000树脂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4、0.556、0.049。以种间接触参数为因素,以实测堆积角与仿真堆积角相对误差为指标,进行了最陡爬坡试验、三因素五水平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以最小相对误差为优化目标,对试验数据寻优分析得到:绿豆种间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3、0.23、0.03。对标定结果进行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漏吸率与台架试验漏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71%、重吸率与重播率最大相对误差为4.94%、单粒率与合格率最大相对误差为0.98%,证明标定结果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绿豆精密排种装置的设计与仿真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 刘敏; 侯占峰; 马学杰; 戴念祖; 张曦文
    • 摘要: 为寻求丸化包衣过程中紫花苜蓿种子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试验时最优接触参数组合,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首先,采用物理试验测得紫花苜蓿种子的基本物性参数(密度、千粒质量、含水率、外形尺寸、泊松比和弹性模量)以及接触参数(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以物理试验结果为根据,确定仿真试验参数范围,开展Plackett-Burman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显著性筛选,得到对仿真休止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分别为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碰撞恢复系数、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静摩擦系数以及紫花苜蓿种子-钢板静摩擦系数;进一步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与仿真试验休止角相对误差值为指标,进行最陡爬坡试验,优化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之后开展Box-Behnken试验,并以物理试验休止角为目标值对二阶回归方程进行寻优,获得紫花苜蓿种子最优接触参数组合: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碰撞恢复系数为0.188,紫花苜蓿种子-紫花苜蓿种子静摩擦系数为0.684,紫花苜蓿种子-钢板静摩擦系数为0.371。最后以优化解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休止角为32.88°,与物理试验休止角相对误差仅为0.422%,且进行t检验得到P>0.05,说明仿真试验结果与物理试验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所得最优参数可用于紫花苜蓿种子离散元仿真,同时标定的参数可为紫花苜蓿种子的其他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 李奕佳; 岳宗豪
    • 摘要: 为研究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砂浆的迁移规律,借助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二维离散元模型,通过改变沥青砂浆Burgers模型的宏观参数,模拟了40、50和60°C温度下的沥青混合料黏弹状态,并利用时温等效原理,进行虚拟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沥青砂浆的迁移规律和温度对沥青砂浆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随着试件深度的增加,沥青砂浆迁移量逐渐减小,但4 cm深度以下的沥青砂浆迁移量可忽略不计;温度越高,沥青砂浆Burgers模型宏观参数越小,沥青砂浆流动性越大,位移量越大。
    • 彭才望; 周婷; 孙松林; 谢烨林; 魏源
    • 摘要: 为解决黑水虻在畜禽粪便处理后续分离环节中应用筛分机械作业难、缺乏准确离散元仿真模型等问题,以黑水虻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模拟,选取系统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对黑水虻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进行研究。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对黑水虻堆积有显著影响的3个参数项(黑水虻剪切模量、黑水虻间静摩擦系数、黑水虻间滚动摩擦系数);然后,结合抽板法堆积物理试验,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域;最后,进一步以堆积角为响应值,基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得到堆积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并以实际堆积角为目标,针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确定EDEM仿真试验中黑水虻的最佳接触参数,得到最佳组合:黑水虻剪切模量8.67 MPa、黑水虻间静摩擦系数0.43、黑水虻间滚动摩擦系数0.32。运用最佳参数组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堆积角的均值为35.84°,与物理试验测得堆积角34.66°的相对误差为3.40%。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对黑水虻离散元仿真参数的标定具有可行性,为基于EDEM软件设计与研究黑水虻筛分机械提供有效物料特性数据基础。
    • 芮瑞; 谷金林; 郑筱彦; 陈成; 翟玉新; 孙义
    • 摘要: 为了提高桩土荷载分担比,一些建筑工程桩筏基础下的复合地基采用了加筋垫层,然而加筋垫层复合地基的变形协调与荷载传递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采用自制的二维多活动门试验装置与椭圆钢棒相似土填料,开展了无筋褥垫层随桩间土下沉过程的模型试验,获得了不同垫层厚度下无筋垫层的变形与应力协调特性。在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颗粒离散元DEM数值模拟建立了无筋与加筋垫层数值模型,揭示了有、无加筋条件下的褥垫层工作特性区别,并探讨了褥垫层厚度、桩间净距以及加筋位置等对褥垫层工作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筋高度距桩顶超过100 mm时,桩土应力比曲线和褥垫层变形均接近未加筋的情况;加筋体设置高度小于100 mm时,下方颗粒垫层的变形协调会受到影响,格栅与下部垫层之间产生脱空现象,从而导致桩土应力比随着桩间土下沉量的增加而出现陡升;陡升段起点对应的桩间土下沉量随着加筋位置的提高而增加,工程中可能会导致复合地基桩体超过承载力而引起复合地基发生破坏。
    • 肖宏; 张智海; 王宏阁; 崔旭浩
    • 摘要: 从数学领域的随机填充法入手,建立不同沙粒尺寸自组织轨道结构离散元分析模型,并借助“胞分法”保证沙粒粒径改变前后颗粒体系质量守恒。开展风沙区铁路轨道结构动测试验,标定接触模型的微观参数,验证离散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沙粒粒径的数值试验,进行系统的道床宏细观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沙粒内禀尺度愈小,道砟平均接触力愈小;道床内部颗粒之间的接触力概率密度随着接触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沙粒粒径愈小,较大接触力出现的概率越低;峰值荷载作用下接触力玫瑰图表明,沙粒胞元愈多,道床中颗粒数目愈多,道砟颗粒接触力方向各向异性愈强,而道床中强接触力愈少;随着沙粒内禀尺度的逐渐减小,道床中高应力区域逐渐减小,低应力区域占比越来越高,道床应力均匀化程度增强。风沙道床研究中沙粒粒径合理尺度应介于0.51~1.02 mm之间。
    • 胡良鹏; 陈徐东; 朱祥意; 陈晨
    • 摘要: 为研究以废弃钢渣为骨料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选用两种不同粒径的钢渣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通过轴压及劈裂拉伸加载对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并结合PFC 3D软件针对钢渣透水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骨料粒径大小对钢渣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存在较大影响,骨料粒径越大其静态强度越高;同时通过模拟发现,加载工况下大粒径骨料断裂的位置分布较为均匀,加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较大,而小粒径试件断裂位置集中在某一条裂缝发育路径上,最终造成试件沿着主导裂缝发生破坏,并且钢渣透水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宏观裂缝出现前断裂数稳步增长,以荷载达到峰值点为临界点,断裂数开始急剧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