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
第四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

第四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2-04-18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会议文集:第四届北京热带医学与寄生虫学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分析宜昌市2010年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AEFI),评估常规、强化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审核全市AEFI监测系统上报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按AEFI发生原因分类: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进行分类描述。结果:2010年全市开展29种疫苗136.10万人次的接种,发生AEFl485例,发生率为35.64/10万,其中异常反应41例,异常反应率3.01/10万。一类疫苗AEFI发生率46.63/10万,二类疫苗AEFI发生率16.89/10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AEFI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一般反应以低热和局部反应为主要临床表现,共报告400例,占报告总数82.47%。结论: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系统,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覆盖率。建立疫苗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促进接种T作规范化、疫苗质量不断提高。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TgPGPGAM2)基因片段,并分析其抗原性。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PcR扩增TgPGPGAM2基因。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DH5a,阳性菌落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将重组质粒pET30a(+)-TgPGPGAM2转化至E.coliBL21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lestem b10ning)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 结果:PCR扩增产物约为750 bp。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堙PGAM2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lPlI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0kDa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m blotting分析证实其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 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聊GAM2基因片段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可溶性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抗原性。
  • 摘要:目的:观察抗肝纤冲剂对猪血清所致的免疫损伤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影响。方法:将75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抗肝纤冲剂低剂量组、抗肝纤冲剂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治疗7周。7周末处死小鼠,取血、肝脏及脾脏。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组织同定、切片、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药物治疗组的小鼠一般状况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抗肝纤冲剂治疗组与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相比,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显著降低(P<0.01,P<0.05);肝组织的病理学显示,抗肝冲剂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细胞炎症减轻。结论:抗肝纤冲剂可以显著减轻免疫损伤小鼠肝纤维化的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
  • 摘要:目的:报告结膜吸吮线虫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方法:从病人眼结膜囊内取出虫体,置生理盐水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获得结膜吸吮线虫光学显微镜下照片。
  •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阿苯达唑抗小鼠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72只,随机均分为9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阿苯达唑50、100、150、200、250、300、350和400mg.Kg-1d-1,每天固定时间给药1次,连续6d。对照组不作处理。停药后第7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检查小鼠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幼虫,观察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囊包完整,幼虫曲卷自然、结构清晰者判为存活。计算每克肌肉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以及总减虫率和活虫减少率,评价各剂量组疗效。结果:当阿苯达唑剂量为50—250 mg.kg-1d-1时,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均随剂量增大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但当阿苯达唑剂量大于250 mg·kg-1d-1,时,3个部位肌肉中虫数不再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00mg.kg-1d-1及以上剂量组3个部位肌肉的总虫数和活虫数均显著减少(均P<0.01),其中250 mg·Kg-1d-1为治疗肌肉期旋毛虫病的适宜剂量,其膈肌、咬肌和腓肠肌的总减虫率分别为50.00%、62.62%和57.48%,活虫减少率j拐0为79.96%、83.25%和80.56%。结论:小鼠连续6 d口服阿苯达唑,250 mg·kg-1d-1为治疗肌肉期旋毛虫病的适宜剂量。
  •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阿苯达唑(ABZ)三种不同溶液抗d,g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BALB/c小鼠32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14天,顿服阿苯达唑300mg/kg,驱除肠道成虫。驱虫后第29天。分别用不同溶剂的阿苯达唑治疗,吐温组:用7%吐温-80和3%L醇溶解;羧纤组:用l%羧甲基纤维素和3%L醇溶解;羟环组:用7%羟丙基-P-环糊精和3%乙醇溶解。剂量均为200 mg·kg-1d-1,连续6天,对照组不治疗。治疗后14天,取小鼠膈肌和腓肠肌,肌肉压片法检查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实验期间所有小鼠均健康,未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死亡虫数显著增加(P<0.05、P<0.01),疗效最高的为羟环组。将吐温组阿苯达唑的相对药效率设为1.0,以减虫率计算,羧纤组和羟环组对膈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相对药效率分别为吐温组的1.55、1.33和1.95、1.83倍;而以死虫率计算,该数据分别为1.93、1.82和2.45、3.22倍。结论:本研究表明7%HP-β-CD和3%乙醇制备的阿苯达唑溶液的生物药效率和抗旋毛虫成囊期幼虫效果显著提高。
  • 摘要:用单克隆抗体7DI包被ELISA板,用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兔多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建立了检测大片吸虫ES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 ISA方法。结果表明,该双抗体夹心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单克隆抗体7D1包被浓度为12.282.g/mL,兔抗牛多克隆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0 000,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8 000,最佳封闭液为10%的脱脂奶粉,血清作用时间为lh,多克隆抗体作用时间为lh,酶标二抗作用时间为45rain,底物显色时间为20rain,酶标抗体以D450nm≥0.130作为阴阳临界值。用该ELISA方法分别检测胰阔盘吸虫ES抗原、前后盘吸虫ES抗原、伊氏锥虫VSG抗原、弓形虫IHA抗原、旋毛虫和泰勒虫抗原。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与以上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为55.93ng/mL。同时检测247份临床样品,抗原检出率为23.89%,该方法的建立为大片吸虫的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工具。
  • 摘要:利用杂交瘤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作为免疫原,制备了5株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D3、684、7D2、7D1、7D4。经鉴定5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计数为90—110条,均大于亲本细胞,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 2b,IgM,IgM,IgG1和IgM,5株单抗的轻链均为K型;经测定5株单抗6D3、684、7D2、7D1、7D14上清效价分别为l:400、1:3 200、1:25 600、1:6400、1:64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04、1:104、1:105’、1:107、1:106。;表位测定表明这五株MaAb中,6D3与7D1、7D2,7D4与7D1、7D2作用于不同的表位,6D3与684可能识别同一表位或重叠表位,或同一表位有空间位阻,7D4与6D3,684与7D4、7Dl、7D2可能具有空间位阻;5株单抗的相对亲和力为684>7D4>7D1>6D3>7D2;对传代细胞株和冻存复苏细胞株的测定表明,5株杂交瘤细胞株均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这些研究成果为大片吸虫病的免疫诊断、防治等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摘要:脆弱气单胞菌是近年自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新发现的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其所致的腹泻可能呈世界性分布。但国内有学者将其分离鉴定为“易损气单胞菌”和“脆弱气单胞菌”2种不同的细菌,值得商榷和思考。病原微生物学“种”的命名其中文译名规范化十分必要。
  • 摘要:目的:研究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对其产生抗药的可能性。方法:捕捉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长期使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螺地Ⅸ的钉螺作为实验钉螺,同时捕捉该乡从未使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螺地区的钉螺作为对照钉螺;将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2.0000、1.0000、0.5000、0.2500、0.1250、0.0625和0.0313mg/L的药液,在24℃±l℃下对实验钉螺和对照钉螺进行室内浸杀实验,观察浸杀后两组钉螺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so)等指标。结果:浸杀24、72和120h后,实验组钉螺LC50分别为O.337、0.175和0.136mg/L,对照组钉螺的LC50分别为0.165、0.090和0.061mg/L,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在氯硝柳胺药液浓度为0.0625、0.0250mg/L时,实验组钉螺的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钉螺。结论: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可能对其已产生了抗药性。
  • 摘要:作为肝细胞癌(HCC)的血清学诊断方法,AFP及PIVKA-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AFP阳性率较高,PIVKA.II则具有显着的疾病特异性,二者互有密切的相补关系。推荐同时进行AFP和PIVKA-II的检测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
  • 摘要:目的:分析皖南泾县地区557例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比较WHO(1999/1985)2诊断标准的临床价值;方法: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比色法;结果:WHO(1999/1985)诊断标准557例空腹St糖DM/IFG的检出率分别为15.08%/8.61%和10.59%/13.10%;男女2组间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异常检出率、IFG检出率、DM检出率,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组分析FPG有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趋势(P<005)。结论:性别在糖尿病发病因素中无显著意义,但糖尿病有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应用WHO(1999)FPG标准对自然人群中DM的筛检和存在DM发病高危因素者的监测,具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
  • 摘要:尿酸是人机体嘌呤代谢后的终末产物,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泄。机体嘌呤的合成,吸收和分解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常可致高尿酸血症。近年深入研究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密切相关。肾性低尿酸血症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述了高尿酸血症实验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鉴别鸡毒支原体(MG)强、弱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鸡毒支原体(MG)强弱毒株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能区分强、弱毒株的2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了能鉴别MG强、弱毒株的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法的敏感性可达10fg,高于常规PCR方法100倍,对其它鸡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全部反应只需一个可控温的水浴锅在1h内完成,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是一种适于基层工作站的MG强、弱毒株鉴别检测方法。
  • 摘要: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原理,针对奥尔森派琴虫(Perkinsus olseni)的5.8s核糖体RNA与内转录2间隔区序列,设计了6条特异性LAMP扩增引物。分别为两条外引物F3和B3、两条内引物FIP和BIP、两条环引物LF和LB。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适用于贝类奥尔森派琴虫的可视化LAMP检测技术。该技术只对奥尔森派琴虫发生扩增反应,产生黄绿色荧光扩增产物,对其他对照DNA样品无扩增反应,不产生黄绿色荧光。对F3和B3外引物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其序列与GenBank中奥尔森派琴虫序列一致。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特异性。对奥尔森派琴虫质粒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00 fg。用该项LAMP技术与OIE公布的派琴虫PCR检测技术分别对50份分别来自华东及华南沿海地区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LAMP检测到2份奥尔森派琴虫,PCR方法检测到9份派琴虫。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CR方法检测到的9份派琴虫阳性样品中有2份为奥尔森派琴虫,其结果与LAMP检测结果相符,说明该技术适用于贝类样品奥尔森派琴虫的检测。
  • 摘要:根据折光马尔太虫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了折光马尔太虫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全部反应可在lh内完成;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检测的灵感性可达20fg,高于常规PcR方法100倍;对其它贝类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果所建立的折光马尔太虫LAMP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可用于贝类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快速检测。
  • 摘要: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检测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的i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基因序列。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和三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对反廊条件和试剂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的三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对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的检测敏感性分别达到40、400和40个模板拷贝数;此外抗十扰能力强,对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不同模板浓度进行组合,仍可有效地同时枪测这三个原虫,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副溶m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和拟态弧菌等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全为阴性。结论:研究建立的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多重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上单孢子虫、派琴虫病和折光马尔太虫感染的检测。
  • 摘要:根据Genbank中牛分枝杆菌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扩增CFP.10基因完整ORF的特异性引物,以pET32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CFP-10/pET32a(+)。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0.9 mmol/LIPTG37℃诱导3h后表达,收集菌体并裂解,裂解后上清和沉淀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0kda.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存在于上清中,后经Ni-NTA吸附柱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经薄层凝胶扫描分析,纯化后的His融合蛋白纯度达95%,该CFP-10表达蛋白可作为体外诊断抗原,为进一步建立检测牛分枝杆菌的方法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比较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感染大鼠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建立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大鼠模型,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提取海马蛋白质样品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对其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产生大鼠海马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其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斑点从凝胶上切割分离蛋白,经胰蛋白酶胶内酶解。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酶解后的肽段进行分析。根据肽段质谱数据,经数据库(NCBI)检索。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与正常对照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斑点数分别检出311±19和327±13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5个蛋白斑点在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消失,11个蛋白斑点在2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3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弓形虫感染组上调4个,下调7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了16个差异表达蛋白,鉴定了9个蛋白质。分别是肌酸激酶、磷酸激酶1、ATP合酶、烯醇化酶、线粒体顺乌头酸酶、谷氨酰合成酶和肌动蛋白等,差异蛋白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和信号传递等过程。结论:初步建立了弓形虫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蛋白差异点的发现为揭示弓形虫感染感染致海马损伤的机制以及研究弓形虫慢性感染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 摘要:目的:构建弓形虫Peroxiredoxin(TgPrx)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方法:以pET30a/TgPrg为模板亚克隆目的片段,双酶切后与真核表达质粒p3xFlag-CMW-14连接,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将重组体转染HEK 293T细胞中,Tgarx表达产物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在基因和蛋白两个水平鉴定。结果:PCR扩增出TgPrx基因的特异片段,所获克隆的序列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3xFlag-CMV-14/TgPrx,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其在HEK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3xFlag-CMW-14/TgPrx,并在HEK 293T正确表达。
  • 摘要:目的:探讨根皮苷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A~134组,每组10只。未感染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组?,根皮苷治疗40 mg/(Kg·d)1组(D)。感染后第42天,B、C、D组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500 mg/(kg·d),2日疗法,之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治疗60d,A组和B组牛理盐水灌胃对照。实验结束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测定血清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含量,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苏木素.伊红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ALT、AST、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组相比,根皮苷组ALT、AST、HA和HYP含量和肝体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结论:根皮苷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 摘要:目的:人血型与附红细胞体关系。方法:附红细胞体悬浮液观察法。人ABO血型系统血型检验法。结果:人体所有组织中都有附红细胞体。结论:人血型就是附红细胞体。
  • 摘要: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菌。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根据细菌形态学观察是革兰阴性双球菌.并不能确定是淋病奈瑟菌,易发生误诊,其II缶床诊断价值有限。应与常见的灰色奈瑟菌、不动杆菌和摩拉菌等革兰阴性双球菌相鉴别。阐述了淋病奈瑟菌与其它相似菌的鉴别诊断要点。细菌培养仍然是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 摘要:目的:分别构建能表达分泌型和非分泌型gremlinI蛋白的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普通PCR技术从本实验组构建的peDNA3.1(+)-gremlinl重组质粒中分别获得全长的大鼠gremlinl基因(gremlinl)和去掉信号肽的gremlin1基因(gremlinl-DS),将它们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Fl/Myc.His C上,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分别将两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到非洲绿猴肾细胞株COS.7中,免疫荧光检测两组gremlinI基因的表达。结果:pEF1/Myc-His C·gremlinl和pEF1/Myc-His C·gremlinl-Ds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显示大小分别为555bp和483bp;DNA测序与gremlinl基因序列(NM-019282)完全吻合;将它们转染到cos-7细胞后显示,两者均能在细胞内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j-pEFl/Myc-His C-gemlml、pEF1/Myc-His C-gremlin1-DS真核表达载体。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