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耐药逆转

耐药逆转

耐药逆转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1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810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癌症进展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一届国际肿瘤靶向治疗大会、二零零六年广东省肿瘤学术年会、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西医结合血液学论坛等;耐药逆转的相关文献由66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洪波、余龙、朱恒锐等。

耐药逆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2.07%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4810 占比:97.82%

总计:4917篇

耐药逆转—发文趋势图

耐药逆转

-研究学者

  • 王洪波
  • 余龙
  • 朱恒锐
  • 毕毅
  • 倪敬轩
  • 傅风华
  • 陈宝安
  • 魏颖杰
  • 刘军华
  • 卢佳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敏; 蒋晓春; 陈芬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根碱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亲本MCF-7细胞、耐药株MCF-7/ADR细胞及血根碱处理后耐药株IC_(50)的变化;罗丹明123实验鉴定重要耐药蛋白P-gp功能变化;Western blot法鉴定亲本细胞、耐药细胞、血根碱和AKT激动剂IGF-1处理后相关蛋白(P-AKT、AKT、P-g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亲本MCF-7细胞相比,ADR、CTX和5-FU对MCF/ADR耐药细胞的IC_(50)明显增高;罗丹明123在MCF-7/ADR细胞胞内蓄积减少,外排功能加强;MCF-7/ADR耐药细胞P-gp表达明显升高.8μmol/L血根碱能显著降低MCF-7/ADR细胞的IC_(50)和罗丹明123外排功能,并能降低P-gp蛋白的表达.8μmol/L血根碱作用后,AKT通路活性明显被抑制,P-g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进一步在血根碱作用后应用AKT通路激动剂IGF-1,则P-g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MCF-7/ADR细胞具有多药耐药特性,其耐药机制主要为提高P-gp蛋白的表达;血根碱能明显逆转MCF-7/ADR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其耐药逆转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AKT通路活性进而降低P-gp蛋白表达实现的.
    • 胡高波; 朱瑞; 金湛; 魏自太
    • 摘要: 目的探究冬凌草甲素(Ori)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对氟维司群(Ful)耐药的机制。方法在体外诱导构建乳腺癌获得性Ful耐药细胞株MCF-7/Ful;采用MTT法检测MCF-7细胞和MCF-7/Ful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Ori对MCF-7/Ful细胞的抑制率;采用CompuSyn软件分析Ori和Ful的协同效应;将MCF-7/Ful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ul组(5μmol/L)、Ori组(8μmol/L)、Ful(5μmol/L)+Ori(8μmol/L)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情况。采用MCF-7/Ful细胞制备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Ful组(80μmol/g)、Ori组(50μmol/g)、Ful(80μmol/g)+Ori(50μmol/g)组,计算肿瘤质量和抑瘤率,验证Ori在体内的耐药逆转作用。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当Ful≥10μmol/L时,MCF-7/Ful细胞的相对细胞活力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耐药性显著增强;Ori对MCF-7/Ful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Ful联合使用对MCF-7/Ful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逆转耐药效果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Ful组比较,Ful+Ori组细胞中PI3K、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Ful+Ori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抑瘤率为(63.90±4.11)%,较Ful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Ori可以逆转乳腺癌MCF-7细胞对Ful的耐药性,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 李霖; 孟祥朝; 张富全
    •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激素受体(H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约70%的乳腺癌患者表现为HR阳性。目前,临床对HR阳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方案。多数HR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近期疗效良好,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患者完成全部治疗方案,影响预后。研究表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是限制内分泌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逆转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或可使HR阳性乳腺癌患者继续接受甚至完成治疗。已有研究证实,DNA甲基转移酶参与了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耐药过程,目前已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抑制剂研发问世并逐渐进入临床研究或应用阶段。本文对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进行回顾,对逆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姜梅; 孙玺媛; 魏冬梅; 潘春蕾; 陈沫岚; 刘玲玲; 张杰; 周旭东
    • 摘要: 目的:探讨益肺解毒方(YFJDF)含药血清逆转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及诱导其凋亡的机制。方法:制备YFJDF含药血清,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顺铂对A549、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不同浓度YFJDF对A549、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YFJDF联合各浓度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根据结果计算IC50值、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指数及YFJDF逆转A549/DDP细胞的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blot检测各组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DDP作用A549、A549/DDP细胞48 h后,其IC50值分别为4.49 μg/mL和45.09 μg/mL,计算出的耐药指数为10.05倍。不同浓度YFJDF对A549/DDP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YFJDF浓度的升高和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选择中剂量的YFJDF、并作用48 h用于后续逆转实验。YFJDF联合各浓度顺铂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48 h的IC50值为29.37 μg/mL,逆转倍数为1.53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YFJDF + DD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可达到69.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YFJDF + DDP组Bax的表达量显著增加、Bcl-2的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益肺解毒方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其机制可能是促进顺铂诱导A549/DDP凋亡。
    • 周睿; 王瑛
    • 摘要: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也极大地加重了国民经济负担.手术切除在实体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仍有部分肿瘤术后发生复发及转移.丙泊酚作为目前最为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之一,广泛用于肿瘤手术治疗中.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泊酚维持麻醉对肿瘤手术患者的预后有利,且丙泊酚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减轻免疫抑制,改善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综述就近年来丙泊酚抑制肿瘤的相关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
    • 周金鹤; 杨伟峰; 王毅; 童倩; 何忠梅
    • 摘要: 目的:研究中药柴芩通淋片(chaiqintonglin,CQTL)在连续用药后对临床分离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柴芩通淋片及临床常用抗生素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而后用1/4 MIC浓度的柴芩通淋片对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进行连续用药5代,分别检测5次用药后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各类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变化,选择前后药物敏感性变化显著的细菌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连续10代培养,通过测定常用抗生素MIC值变化情况判断其是否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结果:常用抗生素MIC值测定结果表明20株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柴芩通淋片在0.24 g/mL时为20株中9株菌的最低抑制耐药菌株浓度.经过1/4 MIC柴芩通淋片对20株大肠埃希菌连续作用后,其中3株出现对头孢他啶敏感性恢复.对出现头孢他啶敏感性恢复的菌株连续空白培养10代,其MIC值未发生变化.结论:经过1/4 MIC柴芩通淋片连续作用后,可恢复部分临床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药物敏感性作用,其耐药性的恢复具有稳定遗传特性.
    • 韦艳; 张海英; 欧冰凝; 梁钢
    • 摘要: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全乙酰化衍生物(Ac-EGCG)逆转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为筛选逆转多药耐药天然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c-EGCG对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KBV200的抑制作用及逆转耐药作用,实时定量PCR检测Ac-EGCG作用于KBV20048 h后多药耐药1型基因(MDR1)、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肺耐药蛋白(LRP)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c-EGCG对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KBV200作用48 h的IC50、IC10值分别为609.5 mg/L、98.2 mg/L;20 mg/L、40 mg/L、80 mg/L Ac-EGCG对长春新碱(VCR)的逆转倍数分别为1.38、2.12、3.26倍;随着Ac-EGCG浓度增加,对KBV200的抑制率和耐药逆转作用增加(P<0.05),呈浓度依赖性.②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Ac-EGCG可下调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KBV200中MDR1、GST-π、TopoⅡ基因的表达,分别下调5.09、2.12、2.46倍(P<0.05).结论:Ac-EGCG对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对其耐药具有一定逆转作用.
    • 高宝荣; 刘虹
    • 摘要: 目的 观察加入逆转剂量米非司酮(MIF)的人上皮性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DDP耐药情况.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SKOV3/DDP细胞,MTT法观察MIF对SKOV3、SKOV3/DDP细胞增殖的影响,测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MIF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以此为逆转剂量).MTT法测算SKOV3/DDP细胞对顺铂(DDP)的耐药指数(RI).取适量SKOV3/DDP细胞,分为A、B两组,A组加入RI剂量的的DDP,B组加入RI剂量的的DDP+5 μmol/L的MIF,分别于培养24、48、72 h时MTT法测算细胞IC50,计算MIF对SKOV3/DDP细胞的耐药逆转倍数(RF).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加入5μmol/L MIF后SKOV3/DDP后的细胞周期.结果 不同浓度的MIF均可抑制SKOV3、SKOV3/DDP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MIF对SKOV3/DDP的逆转剂量为5 μmol/L.SKOV3、SKOV3/DDP对DDP的IC50分别为3.22、14.83 μg/mL,SKOV3/DDP对DDP的RI为4.61.培养24、48、72 h时A组IC50分别为(23.13 ±0.83)、(14.83 ±0.52)、(10.07 ±0.56)μg/mL;B组分别为(17.06±0.53)、(7.77±0.47)、(4.06 ±0.69) μg/mL,MIF对SKOV3/DDP细胞耐药性的RF分别为1.36、1.91、2.48.培养24、48、72 h时,加入5μmol/L MIF的SKOV3/DDP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逐渐增加(48.7%、53.9%、55.1%、59.0%),S期所占的比例则逐渐减小(13.5%、9.6%、7.7%、5.8%).结论 加入5 μmol/L的MIF可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5μmol/L的MIF可减轻SKOV3/DDP细胞对DDP耐药性.MIF减轻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机制可能为MIF将SKOV3/DDP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章俏雷; 方炳木; 马光丽; 江妤; 刘永华; 江锦红; 王晓丽; 金伟媚; 曾玉晓
    • 摘要: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逆转CD+7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CD+7 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的耐药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Art组(0、0.01、0.1、1μmol/L)、DNR组(0、0.02、0.2、2 mg/L)、Art(0、0.01、0.1、1μmol/L)+DNR(0、0.02、0.2、2 mg/L)联合组.Art、DNR、Art+DNR作用CD+7 AML细胞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内DNR含量,72 h后Western blot定量检测P170蛋白.结果:与单独应用Art或DNR相比,Art+DNR处理后,CD+7 AML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和细胞内DNR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内P170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Art可通过下调CD+7 AML细胞P170抗原表达,增加细胞内DNR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疗效、逆转耐药.
    • 徐洪波; 何斌; 孙谦; 张亚军; 蔡丰; 万强琨; 汪庚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及药物逆转机制.方法 取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细胞系HNE1,用新辅助化疗药奈达铂(NDP)作为体外诱导剂,建立耐NDP的人鼻咽癌细胞系HNE1/NDP.q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HNE1和HNE1/NDP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P-糖蛋白(P-gp)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不同浓度的贝伐单抗(5、10、20、40、80μg/ml)处理HNE1和HNE1/NDP,48 h后CCK8法检测贝伐单抗对HNE1和HNE1/NDP细胞的增殖作用.不同浓度贝伐单抗联合1 ug/ml奈达铂处理HNE1/NDP后,CCK8检测贝伐单抗对HNE1/NDP的耐药逆转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贝伐单抗处理HNE1/NDP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q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HNE1/NDP中MDR1、MRP1和P-gp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贝伐单抗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NE1和HNE1/NDP细胞的增殖,同时逆转HNE1/NDP的耐药性;qRT-PCR结果显示贝伐单抗处理HNE1/NDP细胞后,抑制MDR1、MRP1和P-gp的mRNA表达.PI染色结果显示贝伐单抗促进HNE1/NDP细胞的凋亡.结论 贝伐单抗通过下调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HNE1/NDP细胞凋亡,从而实现耐药逆转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