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学习
翻转学习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14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常用外国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36526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电化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 第20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6)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翻转学习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静、苏仰娜、刘玲玉等。
翻转学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526篇
占比:99.90%
总计:136668篇
翻转学习
-研究学者
- 李静
- 苏仰娜
- 刘玲玉
- 吴萍
- 张雪芳
- 王洪林
- 秦育华
- 窦柯静
- 丁晨阳
- 元飞
- 刘小萌
- 刘建强
- 刘永亮
- 吴勇
- 吴淑青
- 吴秉健
- 吴耕锐
- 周春生
- 哈达
- 孙志宏
- 宋琦
- 张宝辉
- 张磊
- 张蕾
- 曾文婕
- 朱德权
- 李世平
- 杨和平
- 杨新凤
- 柳晶娜
- 狄燕清
- 王建芳
- 白慧
- 胡立如
- 莫永华
- 葛晓芳
- 许长新
- 谢梦雪
- 谭千忠
- 钱峰
- 阮小宝
- 隋勇
- 黄李
- Gan Yi-tao
- Jing Lei
- WANG Fan
- ZHANG Yu
- 丁爱国
- 万艳
- 于化龙
-
-
杨洋;
田雨晴
-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混合式教学在中国大学校园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大学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如何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进而影响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与质量。为改善翻转课堂在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运用扎根理论来改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程序开发扎根式课堂学习规范和标准,构建以个体问题导向学习、小组合作翻转研讨、集体翻转研讨等为特征的翻转学习机制,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应用,检验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对翻转课堂进行扎根式教学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教学,为大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
-
张蕾;
钱峰
-
-
摘要:
为了满足“新工科”和“双创”建设对人才培养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深层次学习、兴趣学习的能力。本文提出将翻转学习运用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环节介绍了有效实施翻转学习的过程和建议。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翻转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
-
钱峰;
张蕾
-
-
摘要:
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工作,增加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突出互动与分享混合教学方法的优势。本文对“MOOC+翻转”学习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并应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应用结果表明,混合式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和操作技能。
-
-
张彩虹;
何雪莲
-
-
摘要:
近年来,翻转理念在高等教育课堂中得到广泛实践。基于翻转学习的定义和四大支柱,结合线上学习平台,构建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口译教学模式。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手段,着重分析了将翻转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口译课堂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翻转学习能够有效缓解高职口译课堂目前所面临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实践练习时间不足、缺少有效监督和反馈等三大问题。同时,研究也发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亟待提高。
-
-
孙霞
-
-
摘要:
返校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本文列出线上教学中颇受我校学生喜爱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常见形式:翻转学习。在开展翻转学习的过程中,建议教师注意四个方面: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教学评估与反馈,学法指导。
-
-
谢梦雪;
隋勇
-
-
摘要:
翻转学习是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范式,其实现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方式等的实质化翻转。研究发现:相对于翻转课堂,翻转学习更为注重构建动态交互性课堂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利用课堂师生面对面的时间,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呈现出更为实效化的课内学习时空、更为主动化的学生参与学习、更为密切化的师生互动联系、更为中心化的学生学习地位等特征。文章依据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以减少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升相关认知负荷为取向的翻转学习实施策略,以促进翻转学习的有效实施。
-
-
张现峰;
吴中;
郭春燕
-
-
摘要:
根据物理化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展开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项目驱动式翻转学习的教学模式,对课程项目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展开创新型教学活动,结合表界面现象一章的教学内容,用具体教学案例说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该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
-
谢梦雪;
隋勇
-
-
摘要:
翻转学习是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范式,其实现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方式等的实质化翻转.研究发现:相对于翻转课堂,翻转学习更为注重构建动态交互性课堂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利用课堂师生面对面的时间,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度学习;呈现出更为实效化的课内学习时空更为主动化的学生参与学习更为密切化的师生互动联系更为中心化的学生学习地位等特征.文章依据认知负荷理论,提出了以减少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提升相关认知负荷为取向的翻转学习实施策略,以促进翻转学习的有效实施.
-
-
陈晓菲
-
-
摘要:
随着翻转课堂的普及,翻转学习引起教育学者的广泛关注.翻转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在课程内容、好奇心和师生关系三者平衡性的课堂教学生态中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本文探求翻转学习下初中作文的写作教学模式,提升作文课堂教学的时间价值,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提高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作文教学的变革提供新的范式.
-
-
迟虹;
周国伟;
高婷婷
-
-
摘要:
该文以研究生化学学科前沿专题课程教学为例,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特点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多视角出发讨论了课程建设中理论教学、翻转学习、德育元素、课外实践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实施案例教学与翻转学习相促进的课程实践探索.
-
-
Gan Yi-tao;
甘宜涛
- 《201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博士生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对教育改革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翻转学习是继翻转课堂之后的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方式,对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已经具备实施翻转学习的条件.在教学改革领域推进实施翻转学习要从翻转前、课堂中、课后等各环节共同采取措施.
-
-
李世平
- 《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翻转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盛行,翻转学习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软硬件设备的更新,翻转学习要实现,师生关系也必须重建. 翻转学习(Flipped learning)是于2007年产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翻转”,简言之就是,相对传统课堂的“先教后学”,翻转学习就是“先学后教”。要实现翻转学习,教师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阅读课文、观看补充的视频或者解决一些附加的测试问题外,还必须包含灵活的环境、学习的文化、内容的策划和专业的教师,“学生中心”师生关系观和翻转学习教学模式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师生关系系统,翻转学习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不仅回归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而且生生、师生之间,以及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等环境之间都连接成了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形成了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生生合作的多边关系。
-
-
劉南岑;
蔡依帆;
陳宣惠;
江明恩;
許庭嘉
- 《The 20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 第20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6)》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方式探讨研究生於翻转学习中,透过平台针对当周课程影片进行讨论之行为,共实施11周教学.4位使用Facebook平台,3位使用TronClass平台进行讨论,分别蒐集250个及95个行为码,使用序列行为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不同认知风格学生於不同平台之行为差异.研究发现,在Facebook平台学生接收记忆性知识後,能提出具有理解性的见解,但较易分心;TronClass平台上学生专注於讨论,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思考层及.场独立学生较常主动提问,而场依赖学生提问较少,多出现被动回答行为.最後比较两平台功能设计并推测它们对翻转教学的贡献.
-
-
潘黎;
黄神婷
-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约翰·哈蒂(John Hattie)耗时15年,进行了覆盖八千万人以上的大规模研究,提出可见性学习这一理论,其内涵旨在探讨在教育中究竟什么最起作用.本文介绍了可见性学习的兴起与内涵,并通过对一系列影响源的分析和佐证,提出了可见性学习实践价值的四点中国思考,分别是有利于教学反馈的及时进行,可以促使翻转学习的发展与完善,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策略的使用和提升以及促进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