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精神人格

精神人格

精神人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89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唐都学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郭沫若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精神人格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顺发、杨卫、潘吉英等。

精神人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2 占比:2.9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689 占比:97.05%

总计:5862篇

精神人格—发文趋势图

精神人格

-研究学者

  • 张顺发
  • 杨卫
  • 潘吉英
  • 刘美丽
  • 刘起林
  • 宗白华
  • 张天佑
  • 李金霞
  • 杨义
  • 王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本朝
    • 摘要: 鲁迅诞辰140周年,国内举办了不少学术讨论会,不少刊物也组织了鲁迅研究专栏。今天再给学界奉献一组研究文章,承蒙主编和编辑的美意,嘱我写上几句话。三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有新意,运用的"方法"有启示。它们掘进鲁迅思想的深处和细处,揭示鲁迅精神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复杂性,可谓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长期以来,学术界十分重视鲁迅与佛学思想文化的关系研究,已发表或出版了不少著述,鲁迅的精神人格及其文章都受到佛学的影响.
    • 朱东丽
    • 摘要: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散文集《血脉之河的上游》在对齐鲁大地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进行辨析性反思中,找寻现代乡村精神人格建构的契机和方向,建构了“梁邹”平原的文学地理,展示了乡土中国大地的古老沧桑和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态,结合散文文体的传承承载功能,分析了“两创”视域下现代乡村精神人格的建构,呈现出现代乡村坚韧倔强以及新时代开放创造和精神迸发的一面。
    • 任晓晖
    • 摘要: 参加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我心里一直有个美好的梦想。多次研修,我经常跟着专家学习,常听讲座,加上多年教学,感到获益颇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始终相信,热爱教育教学事业,将“教书育人”当作自已的人生事业目标,才能不辜负“老师”这一光荣称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人才,才能实现作为一名高中教师的自己的梦想。教书育人,育人应该放在教书的前面,因为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精神人格的学生。
    • 摘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人格的最佳时期,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教师与家长要以赏识教育为理念,让学生信心飞扬。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在校学习的幸福感、认同感。
    • 禹权恒
    • 摘要: 回顾百年鲁迅研究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本体论和形象论两种思路。前者重点围绕着鲁迅的经典文本、精神人格、思想蕴涵等进行阐释,尝试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作出评价,目前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后者即转向考察现象学意义上的鲁迅,属于鲁迅研究之研究,试图建构鲁迅形象的多副面孔,努力挖掘其背后潜藏的深层原因。事实上,鲁迅研究早已溢出文学研究范畴,成为透视20世纪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的重要参照。2021年初陈国恩等所著的《经典“鲁迅”:历史的镜像》(下文简称“陈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颇受学术界关注。
    • 饶满林
    • 摘要: 新课标倡导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专题学习,专题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习研讨。专题审美作为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学习价值。发现和关注崇高美,并对其进行探究,是促进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和发展的有效方式。崇高美作为一个审美概念,更多地是指精神人格层面的高尚、伟大。崇高美与秀美、优美是相对应的。从自然的角度说,崇高美往往表现为刚劲有力、雄浑阔大、苍古幽深、浩渺远大;从精神的角度说,崇高美往往表现为强大的反抗力量,顽强的精神意志或高尚的人格理想等。
    • 夏伟
    • 摘要: 信用兼具人格属性与经济价值.科学构造信用权保护规则,必须同时兼顾民法的规范功能、行政法的惩戒功能以及刑法的保障功能.当前信用法治化建设呈现明显的行政(法)主导性,在此背景下,对信用保护有所欠缺的民法和刑法应加快推进信用权保护规则的一体化构造.对于民法而言,立足于民法典编纂的契机,应跳出以名誉权涵摄信用的传统逻辑,将信用权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规定为具体人格权,以在前置法中确立信用权保护的一般规则.对于刑法而言,基于刑民一体化的基本立场,应根据民法的修改顺势接纳信用为名誉法益之外的新型人格法益,并分别增设妨害信用罪和对损害商业信用、商品声誉罪进行适当扩容,以实现对自然人信用和法人信用的平等且有效保护.
    • 崖柏
    • 摘要: 没有阳光,万物无法生长;没有爱,孩子的精神人格无法发育成长。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因,但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怀着功利心爱孩子势必伤害孩子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如何爱孩子却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如果把握不好,会对孩子构成极大的伤害。
    • 卓光平
    • 摘要: 卓光平(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绍兴有着二千五百余年的建城史,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鉴湖越台名士乡",自古以来,绍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先后涌现了句践、范蠡、王羲之、陆游、王阳明、蔡元培和鲁迅等文化名士,是名副其实的名士之乡。作为绍兴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家,鲁迅生于斯长于斯,其精神人格的形成和文学风格的生成,与他所受越地文化的滋养和越地名士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一起来探讨一下鲁迅与越地名士的关系,鲁迅对越地名士文化精神的继承以及他对20世纪越地作家的影响。
    • 蔡今
    • 摘要: 图书市场国际化、竞争激烈化,也必然要求以图书出版为职业生涯的有志者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清醒的心理人格定位。出版家的成长过程,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化色彩比较浓重的社会化过程。同样,编辑、发行人员既需要深刻理解和遵循出版事业的基本规律,又需要与时俱进,把握和引领市场,站在时代前沿。市场的和时代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出版界从业人员心理的挑战,是对于出版家视野是否开阔、职业修养是否到位、从业心态是否稳定、承受压力的能力是否强大、人格是否健康的挑战。出版家在一系列出版物出版过程的介入中,有时是凸显而直接地、有时是隐含而间接地体现着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出版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出版家的知识结构需要更多的横向性,需要围绕一定的学科领域而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开阔的视野,有对相关领域信息的敏感和对信息获取、整合、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需要具备观察和评价经营机会的能力并有敢冒风险的意识。个体对于自己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在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解压等心理修养的能力和手段上。出版家心理人格塑造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不断追求承受和战胜压力的健康人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