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科反思

学科反思

学科反思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76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62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理论导刊、甘肃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1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等;学科反思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卢衍鹏、祝帅、肖明华等。

学科反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 占比:4.3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1623 占比:95.53%

总计:1699篇

学科反思—发文趋势图

学科反思

-研究学者

  • 卢衍鹏
  • 祝帅
  • 肖明华
  • 刘盛峰
  • 叶继奋
  • 朱祖林
  • 毕磊
  • 汤诗华
  • 王冬梅
  • 耿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杨钢
    • 摘要: 2021年3月,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通知〔学位(2011)11号〕”足足十年时间。这十年来,设计学从一级学科的确立到学科的发展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不足。为了有效推动我国设计学学科持续发展,对当下设计学学科取得的成绩既要积极肯定,也需要及时反思。通过对设计学学科十年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反思,是有效谋划我国未来设计学学科发展的举措。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设计学学科纵深发展,而且对构建中国特色设计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邵宁宁
    • 摘要: 近十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日渐呈现出一种偏重文献学的倾向.从辑佚、辨伪、校读、编目、汇纂到史实考订、史料钩沉,文献研究从不同方向的推进,可谓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从传统文献学到数字化时代文献研究新特点、新问题的探讨,以及对文献研究之"偏至"给现代文学研究风气所可能造成之多面影响的讨论,也逐渐成为一些学者注意和反思的对象.而这一切,又与现代文学研究界对学科历史和学科建构的某些更具整体性的反思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维护学科健全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实践动力.
    • 胡鸿杰
    • 摘要: 基于对关联文献的梳理提出我国档案学研究存在启蒙期过长且反复的问题,导致存在过于注重解释研究对象、依赖国外观点等现象,并通过研究学科结构应然,从基础选择、结构构筑、短板补足等方面探讨档案学科的建构,旨在探索中国特色档案学科发展道路.
    • 孙淑慧; 祁智哲
    • 摘要: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史领域的"危机言说"为切入点,梳理近40年来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状况,并借用"危机"之说讨论目前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中国体育史仍面临着"学科"与"学术"双重危机,具体体现为体育史课程地位不彰、学科边界模糊和学科属性不明等.建议从摒弃"显学"情结、推动学科常态发展,理性认识体育史功能、重申体育史课程的意义,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学术性、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突破体育史学科"危机".
    • 禹权恒
    • 摘要: 回顾百年鲁迅研究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本体论和形象论两种思路。前者重点围绕着鲁迅的经典文本、精神人格、思想蕴涵等进行阐释,尝试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作出评价,目前已经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后者即转向考察现象学意义上的鲁迅,属于鲁迅研究之研究,试图建构鲁迅形象的多副面孔,努力挖掘其背后潜藏的深层原因。事实上,鲁迅研究早已溢出文学研究范畴,成为透视20世纪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的重要参照。2021年初陈国恩等所著的《经典“鲁迅”:历史的镜像》(下文简称“陈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鲁迅与二十世纪中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颇受学术界关注。
    • 陈启超
    • 摘要: 批判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的灵魂,其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基因的继承、 社会发展的需求及人性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批判由"于内的学科反思"与"于外的社会批判"构成,二者相辅相成.作为一项社会性共同事业,思想政治教育凝聚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其批判性发挥着学科、 社会和思想三方面的建设意义.当前由于对"批判性"内涵的不完整诠释,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正面临着现实缺位的状态,主要表现在社会批判不足与学科反思不足两个方面.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批判性的建构过程中,应深刻把握其内涵的时代新解,在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批判性基因的基础上,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批判性思维,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理性,从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式批判".
    • 刘盛峰; 朱祖林; 汤诗华; 毕磊; 郭允建
    • 摘要: 2019年度我国远程教育研究主题分布热点集中,冷热极化程度减弱,"远程教与学""学习者"是热点主题,"管理""技术与媒体""资源""评价"等主题的热度总体上弱于往年."MOOCs"是延续多年的最热词,"5G"是新热词."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引发了远程教育实践形态的深刻变化,模糊了远程教育领域的传统边界并渐入主流.多样化的研究视域和学术语境,既展现了远程教育的旺盛活力,也映射了远程教育亟需加强元研究和学科反思.
    • 王冠中; 段伟文; 梅剑华; 程广云; 朱慧玲
    • 摘要: 2020年春,新冠病毒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投入抗疫的同时,学术界也纷纷行动起来,诸多学者从不同学科对其进行了反思。本刊组织的这组笔谈侧重于宏观的多学科反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的学者,从哲学、伦理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对新冠病毒疫情防控进行了探讨,视野开阔,观点新锐。
    • 沈泰禾
    • 摘要: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学术成果,影响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在晚年的学术反思中,针对社会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费孝通对传统社会学进行了扩展和突破,极大启发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走向.在此过程中,费孝通既实现了自我超越,又在文化自觉观念上展开了自我实践.
    • 肖明华
    • 摘要: 在晚近二十余年的文艺学学科反思中, 出现了一种以书写学科历史的形式来展开学科反思的做法.综观之, 历史书写的学科反思往往有时段差异, 但重要的往往是百年、六十年和三十年等几种时段的书写.选取其中个案予以分析, 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养成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历史感和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并有助于文学理论学科听取到建设性的有价值意见.因此, 这种文艺学学科反思是值得学界予以关注的.同时, 文艺学学科历史的书写也有必要在学科反思的框架下来实践和认知, 否则其意义恐怕得不到彰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