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科危机

学科危机

学科危机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学理论、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766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心理学探新、行政论坛、江海学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交流会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三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学科危机的相关文献由7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向振、叶桂仓、张继明等。

学科危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3.54%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1766 占比:96.29%

总计:1834篇

学科危机—发文趋势图

学科危机

-研究学者

  • 李向振
  • 叶桂仓
  • 张继明
  • 方泽强
  • 易红郡
  • 曹顺庆
  • 赵森
  • BAO Da-wei
  • 丰向日
  • 乔福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沈贵鹏
    • 摘要: 关于方法论的质疑是教育学自身的学科危机源头之一。教育问题因其复杂性而涉及多学科背景,而依据学科体系划分的教育学缺乏独立的方法论基础,套用人文社科研究的方法论难以建立教育学自身研究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薛晓阳教授《教育的哲学方法与问题》一书,基于教育问题和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展开哲学想象。
    • 何祎金
    • 摘要: 在社会学学科历史的不同阶段,社会学危机的理论话语围绕方法问题形成了不同的阐释。从20世纪中后期方法的异化到数理社会学和计算想象的发展,以及21世纪数据洪流带来的新挑战,对方法的理解和阐释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大数据分析在学术领域之外的高速发展,为当代学者拉响了学科危机的警报。在对数据和方法的工具主义阐释之外,形成了新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亦通过纳入历史与理论的视野,拓展和延伸了大数据社会学的讨论。不仅触及了学科的历史、当前境况与发展前景,也为在理论上重新思考方法和数据在当代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提出了要求。
    • 孙淑慧; 祁智哲
    • 摘要: 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史领域的"危机言说"为切入点,梳理近40年来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状况,并借用"危机"之说讨论目前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中国体育史仍面临着"学科"与"学术"双重危机,具体体现为体育史课程地位不彰、学科边界模糊和学科属性不明等.建议从摒弃"显学"情结、推动学科常态发展,理性认识体育史功能、重申体育史课程的意义,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学术性、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突破体育史学科"危机".
    • 赵森; 易红郡
    • 摘要: 倡导"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是突破"学科危机"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现存的问题,引出了迈向"科学化"的学科发展目标及对学科危机应秉持的一般认识。学科危机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向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为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危机。对此,我国学者应树立正确客观的学科危机观。学者们应充分认识到推动比较教育"科学化"的迫切性,进而从学科定位、学科研究与教学、知识生产及增长三个维度对危机的表征进行科学的识别与定位。"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科概念主要包含三大要素,分别为学科理论科学化、比较过程科学化与结果解读科学化。在具体开展研究阶段,首先应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真问题,从而确定明确的分析单元。然后再依据研究对象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通过对资料完整度和理论的验证,进而客观地开展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致力于"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者应具有高度的敏锐性以避免以往传统的研究陷阱。从研究价值取向看,研究者应摒弃民族中心主义,重视并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资料而言,应进行准确翔实的加工,以提高翻译理解的客观性。对于研究结果来说,需谨慎地推广以规范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在实证研究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比较教育学者需对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保持敏锐的警惕,保持价值理性与计算理性的平衡。
    • 李向振
    • 摘要: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仅需要对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进行呼吁和研究,而且需要对中国民俗学学科进行知识社会史梳理,并且需要将当前相关讨论纳入长时段学科发展史中讨论.新时期,在民俗学者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酝酿与探索,最终形成实践民俗学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深度共识,但就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说,应将其视为民俗学学科危机中的一次转机.
    • 赵森; 易红郡
    • 摘要: 倡导"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是突破"学科危机"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现存的问题,引出了迈向"科学化"的学科发展目标及对学科危机应秉持的一般认识.学科危机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向规范化的必由之路,集中体现为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危机.对此,我国学者应树立正确客观的学科危机观.学者们应充分认识到推动比较教育"科学化"的迫切性,进而从学科定位、学科研究与教学、知识生产及增长三个维度对危机的表征进行科学的识别与定位."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科概念主要包含三大要素,分别为学科理论科学化、比较过程科学化与结果解读科学化.在具体开展研究阶段,首先应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真问题,从而确定明确的分析单元.然后再依据研究对象提出合理的研究假设,通过对资料完整度和理论的验证,进而客观地开展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致力于"科学化"的比较教育学者应具有高度的敏锐性以避免以往传统的研究陷阱.从研究价值取向看,研究者应摒弃民族中心主义,重视并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资料而言,应进行准确翔实的加工,以提高翻译理解的客观性.对于研究结果来说,需谨慎地推广以规范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在实证研究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比较教育学者需对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研究保持敏锐的警惕,保持价值理性与计算理性的平衡.
    • 宣勇
    • 摘要: 一、学科的起源与当代发展(一)学科是知识分化的产物。作为知识分类体系的学科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指学科提供一定逻辑保存已有的实践知识,第二层指学科是依据一定的逻辑结构来规范知识增长的分类体系。(二)学科制度与大学制度相结合。伴随近代大学的诞生,学科依托大学得以实现组织建制,以知识生产与传递为目的的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
    • 李平平; 王雷
    • 摘要: 学术谱系与学问生产和学派形成具有密切联系,是学科基本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命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国台湾体育史学的学术谱系及发展危机进行讨论,研究认为:(1)台湾体育史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大陆赴台体育学人吴文忠翻开了台湾体育史学发展的篇章,两岸体育史学同根同源,一脉相承;(2)目前台湾体育史学主要有3个各具特色的学派:一是聚焦于中国近代体育思想史研究的许义雄一派,二是聚焦于中国近代台湾地区体育史的蔡祯雄一派,三是运用历史社会学理论研究台湾地区近代体育史的黄东治一派;(3)目前台湾地区体育史学的学术共同体在学缘关系和研究范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4)台湾体育史学主要存在4方面的发展危机:一是体育史学研究生的学术志趣转移;二是科学基金资助中体育史学的资助式微;三是高级别期刊中体育史学成果隐匿;四是台湾体育史学发展危机存在"叠加效应".最后提出通过加强海峡两岸体育史学的学科合作或许是解决上述危机的有效途径.
    • 李向振
    • 摘要: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仅需要对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进行呼吁和研究,而且需要对中国民俗学学科进行知识社会史梳理,并且需要将当前相关讨论纳入长时段学科发展史中讨论。新时期,在民俗学者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酝酿与探索,最终形成实践民俗学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深度共识,但就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说,应将其视为民俗学学科危机中的一次转机。
    • 余凯; 杨烁
    • 摘要: 探寻我国教育管理学科面临的学科性质不清、理论脱离实践、本土化理论建构不足等多重危机的解决方略成为近年来学界的重要话题.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应用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方向模糊、路径单一以及研究技术和工具相对落后等问题.从资料(数据、证据)获取、分析和呈现方面,以数据挖掘、量化历史、混合研究、定性比较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为例,倡议采取更具有想象力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坚持循证取向,加强生成理论的个案研究和改变现实的行动研究,从而生成对教育现实更具有解释力继而改变教育管理实践的本土理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