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美
立美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音乐、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专利文献38321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股市动态分析、中国德育、中国教师等;
立美的相关文献由18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建翔、冉乃彦、司红玉等。
立美—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321篇
占比:99.53%
总计:38503篇
立美
-研究学者
- 陈建翔
- 冉乃彦
- 司红玉
- 姚亮
- 张俊平
- 徐晖
- 戎永坤
- 朱孝芝
- 杜亚星
- 杨和平
- 沈丹
- 程岭
- 竺周锋
- 高德勋
- M·約菲
- M·约菲
- 万增华
- 万增远
- 冯静
- 刘凯
- 刘加林
- 刘恺1
- 刘秀邦
- 刘红缨
- 刘艳凤
- 刘鸿庥
- 别立明
- 匡洪浩
- 卓雅杰
- 单林
- 史春妍
- 叶鑫
- 向清全
- 吕波
- 吴小梅
- 吴晓枫
- 吴重光
- 吴锡
- 呂叔东
- 周安廷
- 周忠华
- 周永祥
- 周淑芳
- 唐福军
- 夏熔亮
- 姚铠心
- 娄宇
- 娄小明
- 孙中西
- 孙亚萍(指导)
-
-
陈海华
-
-
摘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融合劳动与智育、劳动与德育、劳动与美育 等,进而达到以劳增智、以劳树德、以劳健体、以劳鉴美、以劳创新的劳 动教育目标。本文提出的树德·立美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
-
陆伟伟
-
-
摘要:
“立美”的概念是由音乐理论家、美学家赵宋光先生在《论美育的功能》一文中提出来的。文章指出:“美育远远不仅是艺术教育,它有更重要的基础部分,关系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建立美的形式。建立美的形式的教育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宏伟历史在教育领域中的缩影,我称之为立美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臻道而“立”,成人而“美”。
-
-
罗富强;
李泽宇;
李华琼
-
-
摘要:
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位于山区城镇,始建于1904年,其前身为月心书院,是区域内颇具代表性的一所百年老校,拥有丰厚的美学底蕴。基于“双减”政策和“五育”融合,学校从美育的协同育人目标出发,以书法教育为载体,以文化聚美为核心,通过立字、立行、立品、立美、立人“五立”目标,构建美育课程,实现全面育人。
-
-
卓雅杰;
程岭;
宋梦园
-
-
摘要:
针对目前乡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建设单一、学生活动失衡、学生缺乏自信等问题,美育作为“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可以成为实现乡村学校教育振兴的一个较佳突破口。乡村学校可以通过美育的“感美、立美、创美”功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精神陶冶、能力培养与健全人格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朱池凤
-
-
摘要: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契机与挑战。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美育功能,有助于塑造全面人格、弘扬优秀文化、营造良好校风;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适应融媒体环境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信息内容单一,动态化呈现较少;传播形式单调,平台融合度较低;信息发布零散,隐私保密性较弱;传播理念陈旧,创新实践不足等。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遵循美育的发展规律,尝试从感美、立美、创美三个阶段创新美育育人的路径:美化馆藏空间,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丰富馆院活动,创设立体情境;激发创新潜能,升华美育功能。
-
-
-
司红玉;
杜亚星
-
-
摘要:
以武术的功能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立足武术在当前社会中对个人发展需要所起到的作用,对武术运动在人的"立体、立美、立德"三方面中发挥的价值进行解析,并总结武术之于三者之间内在联系,以进一步肯定武术运动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
司红玉;
杜亚星
-
-
摘要:
以武术的功能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立足武术在当前社会中对个人发展需要所起到的作用,对武术运动在人的“立体、立美、立德”三方面中发挥的价值进行解析,并总结武术之于三者之间内在联系,以进一步肯定武术运动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
胥金平
-
-
摘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推行北宋理学先驱胡瑗的“商讨教学”,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要依循“商讨教学”特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商讨教学契机,引导学生的美术商讨,让学生分享商讨成果。建构美术商讨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审美、立美、创美为核心,通过商讨,形成学生美术学习新样态。
-
-
冉乃彦
-
-
摘要:
在内化出现以后,审美情感就会出现.内化就是有了自己的内心活动,表现出自主性,具体有延迟模仿、伪装的游戏和初期的绘画三方面.想象是幼儿审美的第一要素,二岁至七岁是人的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想象力有四个特点:搬家、拼凑;猜测;全情投入;自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