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裂纹
磨削裂纹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9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41篇、专利文献25976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热处理技术与装备、金属加工:热加工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五届中西部地区理化检验学术年会暨实验室主任经验交流会、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第七届国防科技工业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创新研讨会等;磨削裂纹的相关文献由518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晓红、王荣、王荣滨等。
磨削裂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976篇
占比:98.92%
总计:26259篇
磨削裂纹
-研究学者
- 朱晓红
- 王荣
- 王荣滨
- 任敬心
- 康仁科
- 杨润泽
- 燕样样
- 程金生
- 袁东
- 高殿奎
- 丁军
- 万佳
- 付宇明
- 余其中
- 侯珍
- 刘天聪
- 史兴宽
- 叶根廷
- 吕敏智
- 吴小玲
- 周春华
- 周治中
- 姜朝辉
- 孙佑军
- 孙广村
- 宋光密
- 宋和福
- 尤芳怡
- 张华
- 张建新
- 张慈恩
- 张洁
- 张瑞飞
- 张立君
- 张自国
- 彭加安
- 徐宝龙
- 戴静茹
- 曲彦
- 朱合喜
- 李京川
- 李凤权
- 李勇强
- 李志义
- 李晓澎
- 李波
- 李益
- 李跃文
- 李钟慎
- 杜丹
-
-
-
李康宁;
王刚;
陈广茂;
于健
-
-
摘要:
采用宏观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分析、硬度分析及仿真分析等方法,对龟裂挺柱进行失效分析,挺柱材料成分、表面硬度及渗碳层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表层及基体组织正常,挺柱底面磨削时进给量过大,导致挺柱底面及内部温度过高,在冷却时产生热应力,进而产生原始裂纹.原始裂纹在挺柱底面与凸轮轴接触运行过程中进一步扩展形成麻点及龟裂.通过对挺柱工艺进行优化,合理预留磨削量,并减小磨削速度,对磨削区进行充分冷却,新批次挺柱底面未产生裂纹,故障消除.
-
-
-
许鸿翔;
张衡;
郭文仪;
卢金生
-
-
摘要:
为找到轧钢机齿轮在生产中磨削后齿面出现裂纹缺陷的原因,对轧钢机渗碳淬火齿轮进行了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及金相检验等.结果表明:磨齿工艺不当导致齿轮最表层形成未经回火的二次淬火隐晶马氏体,硬度高且脆性大,渗碳层最终形成高-低-高的典型磨削淬火烧伤硬度分布特征,当齿轮磨削表面产生的热应力、拉应力和组织应力大于齿轮表面的断裂强度时将在此处产生裂纹.可通过控制渗碳淬火后的马氏体为隐晶状或细针状,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面积分数在20%以内、表面碳含量质量分数为0.7%~0.9%,以及选择合理的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和磨齿工艺等措施来防止磨齿裂纹的产生.
-
-
-
李京川;
赵金兰;
瞿婷婷;
罗华权
-
-
摘要:
某油井进行钻进作业时,螺杆钻具的传动轴半环发生断裂并落井.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试验、力学性能检测、金相试验、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对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螺杆钻具传动轴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该传动轴外表面存在大量裂纹,在旋转弯曲应力作用下,从外表面裂纹处启裂,在交变载荷和Cl-作用下,裂纹快速扩展并导致最终断裂失效.
-
-
李京川;
赵金兰;
瞿婷婷;
罗华权
-
-
摘要:
某油井进行钻进作业时,螺杆钻具的传动轴半环发生断裂并落井。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试验、力学性能检测、金相试验、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对断裂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螺杆钻具传动轴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该传动轴外表面存在大量裂纹,在旋转弯曲应力作用下,从外表面裂纹处启裂,在交变载荷和Cl-作用下,裂纹快速扩展并导致最终断裂失效。
-
-
张艳飞;
谢利明;
原帅;
张志浩
-
-
摘要:
110 kV断路器弹簧操作机构在进行低电压分合试验中,储能轴与凸轮组合部件中的轴承套与销轴断裂,在对其进行了宏观形貌观察、热酸浸蚀观察、显微组织检测后结果表明:储能轴与凸轮组合部件中的轴承套内表面存在制造生产时遗留下的磨削裂纹,当进行分合试验时,储能保持掣子与轴承套产生较大相互挤压应力作用,储能轴与凸轮组合部件中的销轴承受弯曲应力断裂,并导致圆柱滚球和轴承套断裂。
-
-
-
韩克甲;
曹颖;
李洪伟
-
-
摘要:
SKH-9高速钢衬板发生开裂.对开裂的衬板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断口分析,以确定衬板开裂的原因.结果 表明:衬板的钼、钒含量偏低,碳化物明显不均匀分布,磨削加工进给量较大而使其表面温度过高,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衬板磨削时开裂.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
-
-
-
-
黄文俊
- 《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学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简介了K403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的工作特性,显微裂纹缺陷及处理方法.通过对K403涡轮叶片磨削裂纹原因分析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提出了排除方法,取得成效.对预防其它类型叶片磨削裂纹研究提供参考.
-
-
WANG Rong;
王荣
- 《2012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2)》
| 2012年
-
摘要:
磨削开裂是产品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失效形式.通过对多起由磨削裂纹引起的失效分析案例的研究,发现它们有相同之处:基体硬度较高,显微组织中存在变质层,含氢量大致在2.0~4.0 ppm之间,开裂面大多呈沿晶方式扩展.讨论了磨削裂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认为一部分磨削裂纹符合热处理淬火开裂机理,另一部分则符合氢脆型开裂机理.材料内部一定含量的氢对磨削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起着重要作用.论述了磨削裂纹与氢脆型断裂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
-
徐文天;
李玉龙
- 《2019铁道车辆轮轴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针对某型号铁路轴承外径发生开裂的现象,通过对开裂轴承套圈整体进行无损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开裂处金相OM观察,以及对开裂外圈未磨削处进行X射线残余应力检测,对开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轴承套圈开裂的原因为磨削过程中表面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二次淬火烧伤,后续的砂轮磨削过程中表面产生的拉应力在烧伤层中形成裂纹源.表面形成烧伤的主要原因和单次磨削量过大、砂轮脱粒不佳、进给速度过快致使拉应力过大以及冷却不及时,磨削温度高有关.
-
-
-
-
黄瑞龙
- 《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在航空、航天领域,表面镀镍、铬的零件通常是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和关键件,表面经机械加工后裂纹缺陷的荧光渗透检测尤为重要.在机械加工中因镀层硬度较高,磨削加工不当易产生较细小的磨削裂纹,极大的危害了镀层的质量.针对此类缺陷最为有效的是釆用荧光渗透检测——亲水性后乳化法.此实验对于此类零部件的荧光滲透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不同裂纹深度标准试片的检测,可知乳化工艺对深度10μm细小裂纹的检测,有很大的影响。检测较大批量的镀镍、铬零件应按需要,根据实际的检测状况调整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时间,采用合理的参数进行乳化处理,在检测人员有充裕的操作时间前提下,确保荧光渗透检测的正确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