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热
磨削热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91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000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新技术新工艺、热处理、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0全国滚动体专业技术学术年会、2009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国磨削技术学术会议等;磨削热的相关文献由19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长河、丁军、傅玉灿等。
磨削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0009篇
占比:99.96%
总计:240097篇
磨削热
-研究学者
- 李长河
- 丁军
- 傅玉灿
- 孙方宏
- 张瑞飞
- 徐鸿钧
- 易林峰
- 朱米清
- 李凤权
- 杜长龙
- 梁志强
- 浦学锋
- 熊和生
- 肖冰
- 赵聪敏
- 陈明
- 韩正铜
- 万云鹏
- 丛建臣
- 于忠芳2
- 于晓岩
- 代东波
- 余其中
- 侯亚丽
- 保利
- 倪培相
- 刘亮
- 刘俊成
- 刘兢
- 刘奎丰
- 刘宇红
- 刘志华
- 刘晓初
- 刘景香
- 刘树良
- 刘焕焕
- 刘祥廷
- 原所先
- 史光远
- 叶梦力
- 吕艳
- 吴志平
- 吴玉厚
- 吴茂忠
- 周佳华
- 周文波
- 周涛
- 周细应
- 周赵凤
- 哈申图雅
-
-
吴茂忠;
王成勇;
郑李娟;
陈志桦;
刘志华
-
-
摘要:
生物组织的磨削加工本质上是通过细小磨粒对软硬组织进行少量多次去除,保证操作的精细度和安全性。磨削加工是一种能量密集型的加工方式,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磨削热和磨削力并直接作用于人体,有可能造成周围组织损伤,影响手术效果。介绍了骨组织磨削、皮肤磨削、齿科磨削和血管钙化组织磨削等生物组织的固结磨料加工的研究情况,并提出后期研究主要方向。
-
-
王栋;
陈冠华;
沙雪莹;
律谱
-
-
摘要:
18CrNiMo7-6渗碳淬火齿轮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在风电减速器齿轮和高速机车齿轮等领域应用广泛.磨削是用于实现零部件的最终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方式,其中表面残余应力在零部件的疲劳寿命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高速磨削表面的残余应力分布状态,设计了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和磨削力的测量方案,以单因素试验分析方法为主.以高速精密磨削不同的工艺参数产生的磨削力和磨削热为对象以分析表面残余应力,得出以下结论:较小磨削深度的情况下,高速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存在萨洛蒙曲线,对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产生有较大影响主要为磨削热,磨削力影响不明显;沿磨削的不同方向的残余应力的绝对值有差别,垂直于磨削方向的绝对值较大.
-
-
张宇;
梁国星;
张浩;
郝建宇;
程强
-
-
摘要:
为了对磨削硬化加工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采用CBN砂轮对GCr15钢进行了磨削硬化试验,对磨削硬化加工过程中磨削组织的变化,以及磨削参数对磨削硬化层的硬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采用暗场显微镜观测了磨削前后GCr15钢的组织变化,并分析了组织变化的原因;采用显微维氏硬度计分析了硬化层硬度均匀性以及产生硬度不均匀性的原因;通过磨削硬化试验组研究了磨削参数对硬化层硬度的影响,并从磨削热的角度分析了产生此类影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硬化层深度为0.12 mm,工件微观组织的转变是影响磨削过程中硬化层硬度均匀性的主要因素,适当提升磨削深度和工件进给速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硬化层硬度,加快工件的冷却速率也可以提升硬化层的硬度.
-
-
-
翟文杰;
郝建树
-
-
摘要:
水平往复振动辅助抛光可提高材料去除效率.为了揭示振动辅助抛光对研抛效率的摩擦温度效应,依据传热学的相关理论,采用Comsol软件对往复振动条件下的碳化硅工件与铸铁抛光盘摩擦副的界面温度分布进行瞬态仿真分析.结合参数化扫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如水平振动频率、振幅、正压力等因素,对试件表面参考点和参考线温度的影响规律,以期获得最佳的振动辅助研抛工况条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往复振动抛光过程中,碳化硅工件的最高温度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而后继续升高的趋势;工件的最高温度随着振幅和载荷的增加呈现线性升高的趋势.
-
-
-
宋光密;
曲彦;
费洪祥;
马曙光;
马学龙;
孙广村
-
-
摘要:
磨削裂纹是齿轮加工中常见的缺陷之一,通过对故障齿轮进行性能、金相分析,寻找产生裂纹的各种原因,通过对不同原因组合以及故障再现试验分析得出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
-
薄鑫涛
-
-
摘要:
磨削烧伤不仅在工件表面形成软区,使耐磨性和疲劳性能下降,而且表面存在拉应力,在后道氧化、电镀时易形成开裂。显示磨削烧伤:先采用3%~ 8%硝酸酒精浸蚀,然后8%~ 10%盐酸酒精明化,再至碳酸钠水溶液中和。高温回火(Acl)烧伤区呈亮白色(白斑、“白烧伤”)。磁粉探伤无法显示烧伤。磨削裂纹较粗大时可用放大镜观察,细小裂纹采用磁粉或荧光探伤。有必要时,可用室温下用5%硝酸酒精浸蚀数秒至1 mi/。对于热处理应力过大而引起磨削裂纹有争议时,可采用65 ~ 70 °C的1 : 1盐酸水溶液浸蚀5 ~ 10 min 比较试验得出。防止磨削裂纹的措施如下:(1)磨削裂纹的产生是因为磨削热所致,所以降低磨削热是解决磨削裂纹的关键。(2)选用硬度较软、粒度较粗的砂轮磨削,可降低磨削热。但如果粒度太粗时会影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
-
-
张金;
黄筱调;
王杰
-
-
摘要:
残余应力作为衡量磨削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显著影响零件的表面完整性与使用性能.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热力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磨削参数下表面层温度和应力分布,获得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表面层深度方向上存在较大的温度与应力梯度,影响深度不超过1mm.随着表面层深度增加,残余拉应力逐渐减小,呈现低压应力状态,并趋于0.以45钢为试验材料,制作了嵌入热电偶的测试工装.利用切削力测量系统和热电偶测温技术,测量获得磨削力与磨削温度分布,从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
-
黄梅
-
-
摘要:
磨削裂纹对飞机发动机涡轮关键支撑件——弹性支座来说是致命的缺陷,迫切需求解决弹性支座氰化表面磨削裂纹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弹性支座经氰化处理后,磨加工面产生针孔状和与磨削方向垂直的较规则排列的条形状裂纹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干磨法、优化磨削参数、优化砂轮来防止裂纹产生的技术措施,并利用模拟实验证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
-
-
-
-
-
-
-
- 桑德维克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2-27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磨削岩石钻头上球齿的磨削工具、磨削轴套、磨削主轴、以及用于在磨削主轴上安装磨削轴套的方法。该工具包括一个可旋转的磨削主轴(11)、一个具有若干冲洗槽的磨削轴套(15)和一个接合上述主轴和轴套的弹簧(14),其中磨削主轴(11)和磨削轴套包括相互配合的凹进(27)和突出部件(16)。该磨削工具(10)具有一个工作方向(R),弹簧(14)的一端(36)沿轴向基本牢固地连接在磨削主轴(11)上,该弹簧用来允许磨削轴套(15)大致仅在磨削工具(10)的工作方向(R)上相对磨削主轴(11)旋转,磨削轴套(15)包括一个完全对称旋转并用作唯一驱动装置的圆柱形表面(3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