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硝酸还原酶

硝酸还原酶

硝酸还原酶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0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08923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生态学报、西北植物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福州市科协2012年学术年会、第十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等;硝酸还原酶的相关文献由198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凤鸣、刘萍、李彩凤等。

硝酸还原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6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08923 占比:99.39%

总计:109592篇

硝酸还原酶—发文趋势图

硝酸还原酶

-研究学者

  • 马凤鸣
  • 刘萍
  • 李彩凤
  • 武志杰
  • 万书波
  • 刘卫群
  • 史宏志
  • 张智猛
  • 张玉宁
  • 杨惠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党伟; 李茜; 叶歌斐; 汪海燕; 张玉宁; 杨铁钊; 武兆云; 杨惠娟
    • 摘要: 为了探究硝酸还原酶基因启动子中硝酸盐响应元件NRE2缺失对烟草植株氮代谢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烟草NIA1和NIA2基因启动子中NRE2元件缺失的突变体材料,并于同一氮素营养条件下培养,测定烟草植株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了18.1~25.6个百分点,NO_(3)^-含量下降了1.5%~4.3%,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NO_(3)^-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单敲除突变体的总氮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双敲除突变体的总氮含量显著下降了0.88个百分点。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硝酸盐调控网络以及选育低硝酸盐积累的烟草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徐洪超; 商靖; 刘铭荟; 张飞; 李玥莹
    • 摘要: 氮代谢是植物体内的基本生理代谢过程之一,包括氮素同化、积累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联系非常密切。氮代谢的生理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完成,与氮代谢的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酶有: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转氨酶(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谷氨酸合酶、谷氨酸脱氢酶等关键酶。这5种酶在植物氮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这几种酶的基本结构与特性、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等,为进一步探究氮代谢研究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 赵飞; 唐明; 张好强
    • 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探索了不同浓度氮处理(0、1、15 mmol NH_(4)NO_(3))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宁夏枸杞生长、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对宁夏枸杞的侵染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种浓度氮处理下AMF侵染率分别为29.32%、43.93%和62.81%。施氮和接种AMF均提高宁夏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根系和叶片全氮含量,提高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NR)及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1 mmol NH_(4)NO_(3)处理能够促进宁夏枸杞生物量累积,提高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和NR活性;15 mmol NH_(4)NO_(3)处理能够提高宁夏枸杞叶片和根系NH_(4)^(+)含量,提高根系NH_(4)^(+)百分比,降低叶片NO_(3)^(-)百分比。表明AMF能够通过改善氮代谢及提高光合能力,促进宁夏枸杞生长。
    • 郭彩虹
    • 摘要: 以2年生小叶丁香为试验材料,设置磷钾2因素4水平(磷肥设置0g/株、3 g/株、6g/株、9g/株;钾肥设置0g/株、2g/株、4g/株、6g/株)配比施肥处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均能显著提高小叶丁香株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施肥处理比较来看,2021年8月,T3(磷6g/株、钾4g/株)株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5.33%、38.55%、33.85%;2021年7月,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6.34%和104.57%,磷和钾施用量分别提高至9g/株、6g/株,并未对株高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小叶丁香育苗中,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6g/株、4g/株。
    • 智永祺; 郑琪; 周幸愿; 宣雪平
    • 摘要: 通过对吊瓜品种的产量、 单株挂果数、 千粒重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硝酸还原酶活性、 叶绿素含量等的测定和研究发现,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作为吊瓜耐瘠性强弱的初步判定指标,据此可缩短选育时间,这为耐瘠性吊瓜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依据.
    • 王慧; 卢慧改; 徐丽; 王萌; 张福升; 田玉姣; 李蓓; 李默然
    • 摘要: [背景]肺炎克雷伯菌(肺克)是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近年来肺克菌株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使得其感染在临床治疗上更加棘手.目前肺克感染引起化脓性肌炎的罕见病例越来越多,而深层肌肉组织感染可能会形成厌氧环境,钼酸盐转运体ModABC是细菌厌氧硝酸盐呼吸所必需.前期研究发现ModA可能与肺克毒力正相关.[目的]研究钼酸盐转运体ModABC对肺克肌肉感染的作用及钨酸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构建modA无痕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通过检测体外厌氧生长、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小鼠肌肉感染实验分析ModABC对肺克肌肉感染的作用及机制;通过钨酸盐处理(体外、体内)探讨钨酸盐治疗肺克肌肉感染的可能性及疗效.[结果]成功构建了modA无痕缺失突变株与回补株,发现modA基因敲除后肺克体外厌氧生长明显被极大地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肌肉脓肿模型显示敲除株ΔmodA感染肌肉脓肿大大消减,并且在肌内生长及侵袭受限;体外钨酸盐处理能够抑制野生株WT厌氧硝酸盐呼吸,在肌肉脓肿模型中也能显著抑制WT生长,但对敲除株ΔmodA无影响.[结论]钼酸盐转运体ModABC通过增强侵袭力和促进厌氧硝酸盐呼吸来提供适应优势而促进肺克肌肉感染,钨酸盐可以降低由ModA赋予的适应优势而对肺克肌肉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有助于阐明钼离子对肺克致病性的作用机制及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深入研究肺克尤其是耐碳青霉烯高毒力肺克感染的治疗奠定基础.
    • 黄星瑜; 刘小红; 匡志明; 骆乐; 徐国华
    • 摘要: [目的]氮素影响水稻分蘖芽的发育,从而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探究水稻分蘖芽在氮素敏感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揭示氮素对水稻分蘖芽调控的可能途径.[方法]以水稻品种'日本晴'为试验材料,萌发后用1/2MS培养基培养一周,之后用2.5 mmol/L的氮素溶液培养,待幼苗长至三叶期,进行0和2.5 mmol/L氮素溶液处理,培养至五叶期.对不同氮素浓度下分蘖芽的生长进行分析,确认水稻材料的氮素敏感时期,并于根茎结合处取样,提取RNA,进行氮素敏感时期水稻分蘖芽的转录组分析,包括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以及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缺氮条件下,水稻分蘖芽生长受到抑制,转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供氮条件下842个基因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其中586个基因缺氮时上调,256个基因缺氮时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差异表达基因属于胞内(cell)、胞内成分(cell part)和细胞器(organelle)的类别.在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中,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是最显著富集的通路,氮代谢途径次之,说明植物激素通路和氮代谢通路在水稻分蘖芽的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等相关激素的合成代谢途径以及参与氮代谢的硝酸还原酶.蛋白互作分析推测硝酸还原酶可能会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结论]通过对氮素敏感时期水稻分蘖芽相关基因的转录分析,发现缺氮条件下,激素信号传导途径和氮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受到影响.其中,与硝酸还原酶和植物激素脱落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量上调,而影响分蘖芽生长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基因表达均下调.
    • 乔晓燕; 吴燕; 高青海
    • 摘要: 为探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不同品种栝楼幼苗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以‘W3’和‘JX’两种栝楼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硝铵比的氮素营养处理,测定栝楼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活力、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处理可提高栝楼幼苗氮代谢水平,提高栝楼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铵态氮配比为50:50处理‘W3’品种表现较好,其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分别为45.4、5.68 g·plant^(-1),氮代谢酶GS、GOGAT、GDH活性最高;而‘JX’品种,硝铵态氮配比为70:30处理表现较好,植株鲜重和根系活力,氮代谢酶活性、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处理。总之,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有利于栝楼幼苗生长,不同品种氮素比例有所不同。
    • 乔晓燕; 吴燕; 高青海
    • 摘要: 为探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不同品种栝楼幼苗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以‘W3’和‘JX’两种栝楼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6种硝铵比的氮素营养处理,测定栝楼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氮代谢关键酶活力、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处理可提高栝楼幼苗氮代谢水平,提高栝楼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铵态氮配比为50:50处理‘W3’品种表现较好,其地上部和根系鲜重分别为45.4、5.68 g·plant^(-1),氮代谢酶GS、GOGAT、GDH活性最高;而‘JX’品种,硝铵态氮配比为70:30处理表现较好,植株鲜重和根系活力,氮代谢酶活性、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处理。总之,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有利于栝楼幼苗生长,不同品种氮素比例有所不同。
    • 张超; 黄思齐; 邓勇; 李建军; 张高阳; 伍应保; 满百膺; 陶杰; 李德芳
    • 摘要: 为了筛选高蛋白饲用红麻品种,试验选取红麻全叶型材料"348"和"349"以及裂叶型材料"352"和"353"为研究对象,在生育期(6月至9月)分别测定叶片中参与氮素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态氮)及其营养品质(粗纤维、粗脂肪、灰分、粗蛋白),在成熟期(10月)测定其农艺性状(株高、茎粗、皮厚)及产量.结果显示,各材料在8~9月的叶中粗蛋白含量百分比较高,且"348"和"349"的粗蛋白含量百分比显著高于"352"和"353"(p<0.05);"353"的粗脂肪含量在9月较高,达到6.14%;"352"的粗纤维含量在8月较高,达到10.73%;"349"粗灰分含量在6月较高,达到6.43%."348"和"349"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结果均显著高于"352"和"353"(p<0.05).综合以上结果,"348"和"349"与"352"和"353"相比更适合作为植物饲料资源在南方地区种植与开发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