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行为

电化学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3篇、会议论文341篇、专利文献130616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药物分析杂志、理化检验-化学分册、电源技术等; 相关会议155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分子电化学与工业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腐蚀大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等;电化学行为的相关文献由33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启隆、胡劲波、曾泳淮等。

电化学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3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341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30616 占比:99.07%

总计:131840篇

电化学行为—发文趋势图

电化学行为

-研究学者

  • 李启隆
  • 胡劲波
  • 曾泳淮
  • 谭学才
  • 高作宁
  • 马淳安
  • 何晓英
  • 李伟善
  • 高红艳
  • 张国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亚伟; 毛冰龙; 黄棣华; 张军; 李想
    • 摘要: 通过阳极氧化在金属钛上生长氧化钛(TiO2)纳米管阵列(NTAs),再经氨-氮化制得氮化钛(TiN)纳米管阵列.利用多电流阶跃法,使金属镍(Ni)均匀沉积在TiN-NTAs表面,形成多孔Ni@TiN-NTAs电极.通过等离子溅射,在电极上沉积Au层,可分别获得Ni@TiN-NTAs、Au@TiN-NTAs和Au/Ni@TiN-NTAs系列微结构复合电极.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对各产物进行了综合表征,并分别研究了这些电极在偏硼酸钠(NaBO2)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所得TiO2和TiN纳米管孔道结构规则,物相纯度较高,对过渡金属(Ni、Au)具有良好的负载和分散作用.在给定电解条件下,Au/Ni@TiN-NTAs表现出较低的电催化活性,但3种电解产物中均未检测到BH-4.
    • 康佳; 刘玉宝; 于兵; 黄海涛; 张全军; 闫奇操
    • 摘要: 稀土钐(Sm)是变价稀土元素,因此Sm合金具有独有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功能材料,常被应用于稀土永磁、储氢、发光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系统地比较了现阶段制备Sm合金方法的优缺点,其中熔盐电解法制备Sm合金具有产物更加纯净、低成本、连续作业等优点,成为近期学者的研究热点。然后,重点阐述了熔盐电解法制备Sm-Al、Sm-Cu、Sm-Co、Sm-Ni和Sm-Fe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Sm离子在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及Sm合金在阴极上的生成规律,并提出了熔盐电解法制备Sm合金进一步向产业化方面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 张宇庭; 钟继如; 关凯书
    • 摘要: 金属表面的预处理往往是其涂层制备过程的重要步骤,为了探究碳钢表面状态对电泳沉积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涂层的影响,分别在粗化和抛光的碳钢表面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涂层,并通过激光散射仪测量了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采用三维表面测量仪对粗化碳钢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涂层进行微观分析,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进行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抛光面上的涂层有明显缺陷,疏松,其腐蚀电流密度是无涂层碳钢的1.5倍,阻抗值减小,耐腐蚀性能下降;较粗糙的表面有利于形成具有更均匀、致密的涂层,其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10倍,阻抗值增大。表面粗化可以改善氧化石墨烯涂层质量,提升其耐腐蚀性能。
    • 王安亭; 卫应亮; 王芳; 李永程
    • 摘要: 制备了石墨烯/聚乙烯亚胺(GR/PEI)复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交流阻抗方法对复合物进行表征,由此制备了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修饰电极(GR/PEI/GCE)。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支持电解质、pH、扫描速度等对鸢尾苷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同时,调查了GR/PEI/GCE复合修饰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不同物质对测定鸢尾苷的干扰。在5.0×10^(-7)~1.0×10^(-5) mol·L^(-1)浓度范围,鸢尾苷氧化峰(P_(3))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为1.67×10^(-7) mol·L^(-1)。加标回收结果显示:鸢尾苷的回收率在94.0%~105.0%左右,表明该方法测量的准确度较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测量对比,发现该方法与HPLC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 戴昭霞; 郑大江; 宋光铃; 冯丹青; 苏培
    • 摘要: 钛及其合金作为常用工程材料,虽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中,但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污损威胁,因此有必要研究钛表面氧化膜在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和生物亲和性的关系,以寻找降低污损的有效表面处理技术。本工作在人工海水中对TA2纯钛直接施加阴极电位-0.8 V_(SCE)和钝化电位0.5 V_(SCE)进行恒电位极化处理,制备两种不同状态的表面膜,进而跟踪监测纯钛在含小新月菱形藻/舟形藻培养基和天然海水/灭菌天然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以小新月菱形藻和藤壶幼虫为目标生物,初步探究不同电位下极化后的纯钛表面的生物粘附规律。
    • 战充波; 张润佳; 付旭; 孙海静; 周欣; 王保杰; 孙杰
    • 摘要: 以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为基础液,使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Tafel极化曲线、Gerisher交换电流密度法、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电沉积银过程中的电沉积机理、电结晶行为,以及NH_(4)Cl存在下对配合物、相组成以及镀层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hCl-Urea体系中氯离子的加入改变了Ag^(+)的还原电位(vs.Ag|AgCl),镀液中Ag^(+)形成了配合物[AgCl_(n)]^(1-n),使还原电位发生了负移,由-0.85 V负移至-0.98 V。通过拟合CA曲线和理论曲线对比发现,Ag(I)在ChCl-Urea DES中的成核方式与氯离子的浓度有关,低浓度下的成核方式具有三维瞬时成核和三维连续成核的混合成核特征,高浓度下的成核方式符合三维瞬时成核。镀液中主要放电络离子是[AgCl_(2)]^(-)。电沉积得到的是紧密颗粒球状纯银镀层,氯离子的加入抑制了枝晶状银镀层的生成。
    • 杨育霖; 孙杰; 周添; 李吉刚; 卫寿平
    • 摘要: 本文探究了芥子气(HD)在铂片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CV)结果展现了两个分隔良好的氧化峰,不同扫描速率的CV曲线表明氧化峰电流和峰电势均与扫描速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证明了该氧化过程为动力学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同时计算了氧化过程转移的电子数和相关参数。以HD在铂片上的电化学行为为基础,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电化学对比实验解释了CV曲线中两个氧化峰相对应的氧化过程,HD连续电化学氧化为二氯二乙基亚砜和二氯二乙基砜,为鉴别两种氧化产物提供了新的策略。方波伏安法(SWV)结果表明:HD浓度为2.5×10^(-5)~6.0×10^(-4) mol·L^(-1)时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5×10^(-5) mol·L^(-1),该方法无需电极材料修饰,简单易得,且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通过研究HD在铂片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为其电化学传感提供基础。下一步工作应以负载型铂纳米粒子和多维载体为出发点,提高其检测能力。
    • 冯瑨; 陈宇航; 蔡宸旸; 赵钒旭; 史佼艳; 王林欣; 程伟丽
    • 摘要: 采用XRD、OM与SEM分析了Mg-0.5Bi-0.5Ag合金挤压态的微观组织特征,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以及镁空气电池测试研究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以及作为阳极时的放电性能,揭示了合金的组织特性与放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挤压态的Mg-0.5Bi-0.5Ag合金的组织由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组成,平均晶粒尺寸为9.94μm。合金主要包含α-Mg相和微量的纳米级Mg_(3)Bi_(2)相。在镁空气电池的测试中,挤压态的Mg-0.5Bi-0.5Ag合金阳极在2.5 mA/cm^(2)和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了平稳的放电过程,电池电压达到了1.356 3 V和1.315 7 V。此外,该合金作为阳极时在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展示出了高的阳极效率和能量密度,分别达到了53.11%和21.40 mW/cm^(2)。挤压态Mg-0.5Bi-0.5Ag合金作为阳极时优异的放电性能主要与均匀的微观组织、弱的织构、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以及Ag在电极表面的再沉积有关。
    • 卢精灵; 徐存英; 栗健茹; 向琴琴; 陈晓; 华一新; 张启波; 李艳
    • 摘要: 在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丙三醇(BMIC-GL)和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盐([BMIM]DCA)中加入NiCl_(2)后,研究了Ni(Ⅱ)离子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Ni(Ⅱ)离子在[BMIM]DCA-NiCl_(2)和BMIC-GL-NiCl_(2)的起始还原电位分别为-0.55 V和-0.65 V,说明Ni(Ⅱ)离子在[BMIM]DCA-NiCl_(2)中更易被还原。Ni(Ⅱ)离子在两种离子液体中的还原均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通过计算得出Ni(Ⅱ)离子在BMIC-GL-NiCl_(2)中的扩散系数(8.92×10^(-7)cm^(2)/s)大于其在[BMIM]DCA-NiCl_(2)中的扩散系数(2.94×10^(-7)cm^(2)/s)。通过计时电流暂态分析得出,在BMIC-GL-NiCl_(2)和[BMIM]DCA-NiCl_(2)离子液体中,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Ni的反应分别符合三维瞬时形核机理和三维连续形核机理。
    • 马鉴新; 刘晓东; 徐娜; 刘国成; 王秀丽
    • 摘要: 以N,N′-双(4-吡啶甲酰胺)-3,4-噻吩(4-bpft)和对苯二甲酸(1,4-H_(2)bd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孔配位聚合物Zn(4-bpft)(1,4-bdc)](CP 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 1展示出二维网络结构,具有17.3%的溶剂可及空隙,呈现{6^(3)}拓扑的3-连接网络.CP 1具有明显的荧光开启性能,能有效检测天门冬氨酸(Asp);还表现出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行为,可作为检测抗坏血酸(AA)的安培传感器.此外,CP 1能有效吸附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龙胆紫(GV)和中性红(NR),表明其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