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十二胺

十二胺

十二胺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5488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2016年学术年会 、第八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暨第一届海峡两岸超临界流体技术研讨会、2006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等;十二胺的相关文献由41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兴蓬、杨志超、滕青等。

十二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5488 占比:99.73%

总计:45613篇

十二胺—发文趋势图

十二胺

-研究学者

  • 郭兴蓬
  • 杨志超
  • 滕青
  • 冯雅丽
  • 印万忠
  • 李浩然
  • 韩聪
  • 魏德洲
  • 刘文刚
  • 屈钧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阳戈; 杨林峰; 胡晓星; 张行荣; 郑桂兵
    • 摘要: 研究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抑制剂在菱镁矿反浮选脱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动电位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和接触角测试考察在CMC作用下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行为与表面性质变化。当以十二胺(DDA)为捕收剂时,以CMC为抑制剂进行菱镁矿脱硅反浮选,CMC的添加对菱镁矿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提高菱镁矿回收率。表面性质研究表明,在菱镁矿和石英表面CMC和DDA的吸附强度存在明显差异,CMC在菱镁矿表面的吸附强于DDA,从而阻碍后续DDA的吸附;而在石英表面则相反,DDA的吸附强于CMC,因此CMC基本不影响石英的可浮性。
    • 蒋昊; 罗汇丰; 谢佳辉; 韩文平
    • 摘要: 利用气泡碰撞测试、接触角测量、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气泡与疏水性滑石表面TPC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滑石在去离子水及DDA溶液中均能形成TPC三相接触线,且TPC形成时间(t_(TPC))随着DD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气泡与滑石表面三相接触线形成时间(t_(TPC))为气泡与滑石碰撞−反弹所需时间(t_(B))和气泡与滑石间液膜排液时间(t_(D))之和。TPC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气泡与矿物之间液膜的破裂,液膜的稳定性对TPC的形成至关重要,气泡与矿物间液膜越稳定,t_(D)越长,t_(TPC)也越长。气泡与滑石间液膜的稳定性是由滑石表面的疏水作用力和气泡与滑石表面微纳米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共同决定的。疏水作用力是引力,随着DDA浓度的升高,滑石的疏水性增强,使得液膜的稳定性趋向于减弱。气泡和微纳米气泡之间是斥力,随着DDA浓度的升高,液膜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 高兴; 刘令云
    • 摘要: 通过理论计算及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十二胺对不同粒级高岭石和石英的分级分选特性。结果表明,DDA对高岭石和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均随着粒度减小而增大,DDA药剂浓度为1.5×10mol/L时,在弱碱环境中分选高岭石和石英效果较好;石英表面氧原子和高岭石(001)面羟基氧原子是药剂和矿物发生吸附作用的主要吸附位点,+250μm粒级高岭石表面羟基氧原子位点暴露不足是其脱附严重的主要原因;石英对DDA具备优先吸附性,DDA在分选高岭石-石英混合矿物时,各粒级精矿品味随着粒度减小而减小,精矿产率随着粒度减小而增大,250-125μm粒级的分选效率最高,为78.47%;DDA对500-125μm高岭石-石英混合矿物体系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而对于-125μm混合矿物体系难以实现高品质分选。
    • 谭锐; 韩聪; 敖钰鑫; 柴龙; 孔令豪; 沈岩柏; 宋涛
    • 摘要: 组合浮选药剂是利用不同浮选药剂组合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更好浮选性能的一类浮选药剂,是选矿药剂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选取非离子型的正辛醇、阴离子型的十二烷基磺酸钠和阳离子型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种价格低于十二胺的浮选药剂,分别考察各药剂对石英在十二胺体系中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均能与十二胺产生协同作用;使用相同用量的3种药剂分别与十二胺组成组合捕收剂浮选石英,可获得与单独使用十二胺相近的浮选效果;3种药剂与十二胺在石英表面均发生了共吸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组合捕收剂吸附后石英表面形貌与单独使用十二胺浮选时相似;分子模拟结果显示,3种组合捕收剂以及单一十二胺在石英表面吸附形成的疏水膜的厚度大小顺序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胺>单一十二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胺>正辛醇+十二胺,稳定性大小顺序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胺>单一十二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胺>正辛醇+十二胺
    • 朱一民; 马玉宁; 杨雪莹; 谷晓恬; 李文博
    • 摘要: 针对阳离子型捕收剂在石英的浮选过程中存在浮选泡沫过黏的问题,研制了2种新型药剂DXY-1、DXY-2,并通过浮选试验、泡沫性能测试试验、表面张力检测和黏度检测对DXY-1、DXY-2与十二胺浮选效果和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石英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十二胺、DXY-1、DXY-2的不同药剂体系下,石英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5.57%、93.97%和78.52%,表明DXY-1与十二胺对石英的浮选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而气-液-固三相体系下泡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XY-1的发泡量弱于十二胺,但其单位体积带矿量强于十二胺。结合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复配药剂DXY-1、DXY-2比十二胺组成更复杂,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故气体容易透过液膜,易与其他气泡发生兼并,使得泡沫更易消散,从而改善浮选效果;而且复配药剂的溶解度较高,且适宜浮选的p H值范围较广,更适用于工业生产。
    • 谢权; 聂登攀; 罗斌; 陶文亮
    • 摘要: 以贵州福泉氟磷灰石、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纯矿物浮选泡沫为研究对象,分析胶磷矿浮选泡沫稳定性,通过泡沫稳定性测试、三相接触角测量和泡沫光学图像观察,研究胶磷矿中四种主要矿物在不同捕收剂浓度、矿物颗粒粒度和质量浓度下的浮选泡沫稳定性,并考察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产生的Ca^(2+)、Mg^(2+)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氟磷灰石、白云石和方解石分散体系的三相泡沫稳定性均随着十二胺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接触角变化幅度不大。石英颗粒的泡沫稳定性先增加后降低,接触角在十二胺浓度1.5×10^(-4)mol/L后大于90°,表现出极强的疏水性;四种矿物颗粒体系的三相泡沫稳定性均随着颗粒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颗粒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加。通过泡沫图像发现,矿物颗粒黏附在泡膜表面,液膜变厚,提高了泡沫稳定性;白云石和方解石溶解产生的Ca^(2+)、Mg^(2+)对泡沫稳定性具有促进作用。
    • 马英强; 程贵彬; 汪聪; 印万忠; 饶峰; 赵伟渲; 刘金艳
    • 摘要: 在十二胺捕收剂浮选体系下,通过单矿物与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了乙酰丙酮对菱镁矿一步反浮选脱硅脱钙的影响,并通过对药剂作用前后矿物表面Zeta电位及红外光谱的分析,探讨了乙酰丙酮对菱镁矿浮选脱硅脱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酰丙酮对菱镁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白云石和石英作用不明显,乙酰丙酮对菱镁矿反浮选脱硅脱钙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乙酰丙酮在菱镁矿表面形成较在白云石表面更多的含镁络合物,吸附量大且稳定,使其矿物表面正电性增强,不利于捕收剂十二胺在菱镁矿表面的吸附,从而对菱镁矿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乙酰丙酮在石英表面几乎不吸附,但不影响十二胺在石英表面的吸附。
    • 谢权; 聂登攀; 罗斌; 陶文亮
    • 摘要: 为解决十二胺反浮选胶磷矿过程中出现大量三相泡沫发黏、不易消散问题,在浮选分离过程中分别加入聚醚消泡剂(GPE)、磷酸三丁酯(TBP)和有机硅消泡剂对浮选泡沫进行消泡试验.结果表明,GPE聚醚消泡剂对浮选泡沫具有比较明显的消泡效果,最佳用量为600 g/t.为进一步探究GPE聚醚消泡剂的消泡机理,根据试验矿浆在不同消泡剂用量下的表面张力、黏度的变化,得出表面张力减小、黏度降低是影响泡沫消散的重要因素;经红外光谱检测,GPE聚醚消泡剂没有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不会对十二胺捕收性能产生影响.
    • 华锐; 袁圣炜; 王松; 陈尧叟; 马红霞; 李耀仓
    • 摘要: 以天然产物腰果酚为酚源,与十二胺和多聚甲醛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腰果酚基苯并噁嗪(ali-CB),该单体在环烷酸钴催化下固化制备漆膜.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傅立叶红外(ETIR)表征了ali-CB的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FTIR研究了环烷酸钴对ali-CB固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DSC和FTIR分析表明环烷酸钴使ali-CB固化速率提高,能促进ali-CB固化.随着环烷酸钴用量的增加,ali-CB的聚合温度降低,聚合放热峰值温度由250.4°C降至197.2°C.ali-CB在环烷酸钴催化下180°C固化12 h,得到柔韧性较好、高光泽度、高硬度和耐水性均较佳的漆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