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性能
放电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9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9篇、会议论文81篇、专利文献218668篇;相关期刊141种,包括材料导报、大众标准化、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62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火箭发动机专业委员会2014年火箭推进技术学术年会、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等;放电性能的相关文献由125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少华、曹晓晖、沈波等。
放电性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18668篇
占比:99.84%
总计:219008篇
放电性能
-研究学者
- 杨少华
- 曹晓晖
- 沈波
- 翟继卫
- 刘建华
- 赵彦龙
- 何献文
- 占先知
- 唐致远
- 夏熙
- 张一兵
- 张荣哲
- 徐冰亮
- 李峰
- 李峰宇
- 李明
- 杨斯元
- 武国良
- 王丹
- 王占东
- 王连旭
- 简维廷
- 董尔佳
- 谢志懋
- 高飞
- 丁飞
- 任鉴民
- 刘元刚
- 刘兴江
- 刘效疆
- 刘金成
- 叶世海
- 周佳敏
- 娄豫皖
- 孙公权
- 崔言明
- 常海涛
- 庄建
- 张伟
- 张庭芳
- 张建
- 张晓红
- 张晓阳
- 张晶
- 张碧泉
- 徐强
- 李宏
- 李革臣
- 杨兆堂
- 杨卫华
-
-
孙杨;
张书弟;
杨少华;
赵彦龙;
白银祥;
占先知
-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和固相法合成的FeS_(2)、CoS_(2)和铁钴双金属二硫化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钒酸铜高电位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掺杂改性以得到最优放电性能;通过高温升华法制备NiCl_(2)正极粉体并将正极材料进行涂覆以制备薄膜电极;采用高温烧结制备NiF2粉体正极并进行放电性能测试。通过XRD、SEM、粒度分布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S_(2)、CoS_(2)等正极材料起始放电电压较低,钒酸铜及其改性材料具有高电压但性能不稳定,NiCl_(2)电极材料电子导电率较低,激活时间较长,NiF2材料相较于NiCl_(2)材料起始放电电压高放电平台长且激活时间短。
-
-
段曼华;
程丹;
肖伟;
杨占旭
-
-
摘要:
为了改善锂电隔膜的耐热性、电解液亲和性和机械性能,本文以聚丙烯腈为主要材料,采用相转化法制备了聚酯无纺布支撑的聚丙烯腈微孔复合锂电隔膜,对隔膜的理化性能(孔道结构、机械性能、电解液性能和耐热性)和电池性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隔膜具有均匀的微孔结构,平均孔径约为425nm,孔隙率为74%,拉伸强度为30MPa;电解液亲和性良好,吸液率为385%,接触角接近0°,锂离子电导率较市售隔膜显著提高,达到1.65mS/cm;在150°C、0.5h的热处理条件下,复合隔膜的热收缩率为0。鉴于良好的理化特性,该隔膜所装配的钴酸锂/锂金属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容量和倍率容量保持性,如在0.2C倍率下,经历200次循环后电池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5.2%,在10C倍率下电池的放电容量为0.5C倍率下的58.3%。因此,相转化法制备的聚丙烯腈基微孔复合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
-
冯瑨;
陈宇航;
蔡宸旸;
赵钒旭;
史佼艳;
王林欣;
程伟丽
-
-
摘要:
采用XRD、OM与SEM分析了Mg-0.5Bi-0.5Ag合金挤压态的微观组织特征,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以及镁空气电池测试研究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以及作为阳极时的放电性能,揭示了合金的组织特性与放电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挤压态的Mg-0.5Bi-0.5Ag合金的组织由完全动态再结晶晶粒组成,平均晶粒尺寸为9.94μm。合金主要包含α-Mg相和微量的纳米级Mg_(3)Bi_(2)相。在镁空气电池的测试中,挤压态的Mg-0.5Bi-0.5Ag合金阳极在2.5 mA/cm^(2)和5.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了平稳的放电过程,电池电压达到了1.356 3 V和1.315 7 V。此外,该合金作为阳极时在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展示出了高的阳极效率和能量密度,分别达到了53.11%和21.40 mW/cm^(2)。挤压态Mg-0.5Bi-0.5Ag合金作为阳极时优异的放电性能主要与均匀的微观组织、弱的织构、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以及Ag在电极表面的再沉积有关。
-
-
潘汉殿;
李新周;
余佑锋;
常海涛
-
-
摘要:
为优化电解二氧化锰(EMD)热处理工艺,提高二氧化锰(MnO_(2))作为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将EMD在340~420°C进行梯度烧结,并将烧结后的EMD制成锂锰电池,采用大电流、高截止电压放电条件进行放电。EMD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后,比容量、放电电压平台等发生了较大变化。锰含量及孔径数据分析表明,烧结温度为340~380°C时,杂质水的去除及孔径的增大降低了扩散电阻,提高了活性MnO_(2)含量,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比容量可达250.2 mAh/g(20 mA恒流放电5 s,静止55 s,循环放电至截止电压2.2 V);在400~420°C下烧结,由于反应生成的O_(2)溢出,降低了活性MnO_(2)含量,且BET比表面积降低导致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减少,样品的比容量降低,电化学性能变差。
-
-
王军朋;
邹金超;
黄志权;
张涛
-
-
摘要:
为了探讨轧制温度对AZ61镁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电化学性能和放电性能的遗传效应,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AZ6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放电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极化曲线和组装镁空气电池放电方法对AZ61镁合金的电化学及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在300~400°C范围内,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AZ61镁合金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在350°C下轧制的AZ61镁合金具有最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位为-1.470 V,腐蚀电流为8.415×10^(-6)A/cm^(2)。在电流密度为10^(-6) mA/cm^(2)条件下,轧制温度为350°C的AZ61镁合金的放电效率和比容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5.97%和1 253.13 mAh/g,且其放电形貌较为光滑并伴随少量凹坑。轧制温度可以有效细化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减少β相的含量,有利于该合金耐腐蚀性的提高和放电参数的增大。
-
-
刘业凤;
王君如;
华正豪
-
-
摘要:
本文以圆柱形三元材料锂离子电池作为对象,采用了实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在实验中,分析了放电倍率对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以及电池剩余容量(SOC)与电池内阻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测量得到的内阻数据,拟合出函数关系R_(total)(SOC,T),从而完善了锂离子电池生热速率公式。在单体电池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单体电池集成为模块,并对模块在串行通风和并行通风情况下的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并行通风条件下的电池模块散热能力较好,在2C放电倍率、2 m/s风速下,电池模块最大温差可以保持在5°C以内,但电池表面最高温度超过50°C。
-
-
王飞;
吕曹;
田臻
-
-
摘要:
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和硫廉价易得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关注,为了改善电池性能,需要了解电池中参与反应的锂、硫离子及电子传递对电池宏观放电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对锂硫电池放电过程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能够描述锂硫电池放电过程的一维拟均相模型。定量模拟研究了不同传递性质参数变化对表观放电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锂离子扩散系数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对于多硫离子的扩散系数,考虑到穿梭效应的影响应需结合电解液选择控制在较低水平上,较高的固相电导率是有利的。
-
-
王洪林
-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分段绝缘器的绝缘滑道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增加屏蔽环来改善绝缘滑道电场分布,从而改善绝缘滑道的放电性能,防止绝缘滑道烧毁。并通过仿真计算和定性分析,说明了屏蔽环的有效性。
-
-
张鹏
-
-
摘要:
锌膏凝胶剂在碱性锌锰(碱锰)电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常将聚丙烯酸凝胶剂和聚丙烯酸钠凝胶剂搭配使用。以聚丙烯酸钠凝胶剂为重点,研究通过调整凝胶剂添加量和颗粒大小,提升中小电流恒阻放电性能,以及综合调整凝胶剂提升大电流放电性能的方法,并探讨凝胶剂对电池耐老化性能的影响。锌粉添加量为100 g,聚丙烯酸钠凝胶剂DK-500B的添加量为0.175 g时,制备的LR6电池在3.9Ω、1 h/d至0.8 V方式下的放电时间由6.89 h延长到7.67 h;在1000 mA、10 s/m、1 h/d至0.9 V方式下放电,70°C下老化7 d前后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次数降低率,由8.21%降低至6.32%。
-
-
魏满晖;
王克亮;
裴普成;
左亚宇;
王恒威;
张鹏飞;
陈卓
-
-
摘要:
为探究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不同锌离子浓度对铝-空气燃料电池负极自腐蚀的影响,提高其放电性能,采用6061铝合金作为负极,氧化锌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析氢失重分析.利用网包负极结构完成了能量的重新整合,并测试了电池的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当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含0.3 mol/L锌离子时,6061铝合金的抑氢效率最高,约为64.364%.在该电解液下,使用网包负极结构的燃料电池以2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时的电极效率和比容量最高,分别约为41.633%和1240.665 A·h/kg,较优化前提升了64.440%.燃料因腐蚀耗散的能量被存储于其表面的沉积锌中,并在负极网的辅助下转化成电能,达到了能量重整的目的,使电池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
-
李艳艳;
毕旭;
周晋
- 《2017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暨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以金属锂为负极,以氟化碳材料(CFx)为正极的锂氟碳(Li-CFx)电池是已知比能量最大的锂原电池.氟化石墨是目前主要的氟化碳正极材料,但其作为锂原电池正极使用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放电电压低、倍率性能差、电压滞后以及伴随放电的剧烈发热现象.通过单一的策略来大幅度提高氟化碳材料的放电性能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考虑氟化碳材料的氟碳比、C-F键型、微观结构等因素之间的优化平衡.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杂原子掺杂缺陷诱导氟化机制,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为前驱体,制备了不同氟碳比的氟化石墨烯。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中的环氧官能团的诱导活化作用大幅度降低了氟化反应的温度,从而在氟化石墨烯中引入了较多的半离子性 C-F 键。所制备氟化石墨烯的氟碳比、C-F 键型等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进而研究了所制备氟化石墨烯在锂或钠电池中的应用。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储锂(钠)性能随氟碳比而变化,储锂和储钠的比容量最高可达到 850 和820m Ah g-1,能量密度可达 2350Wh kg-1和2050Wh kg-1。研究结果表明,氟化石墨烯可以作为高比能正极材料应用于微型或柔性锂(钠)原电池。
-
-
刘胜利;
张思宁;
刘睿;
李军求
- 《第四届特种车辆全电化技术发展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为验证900V锂电池组充放电性能、电池单体的一致性以及高压锂电池组的安全边界,通过对35Ah/900V锰酸锂电池组大功率瞬时充放电、小倍率的持续充放电,建立了与特种混合动力车辆应用工况相匹配高压900V锂电池组的测试方法,得到了锂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SOC的变化、单体电压的不一致性、电池组温度的变化规律,为锂电池组在混合动力特种车辆上应用奠定了基础.
-
-
-
-
-
-
-
-
李杰
- 《2016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低能电孤足以引发气体爆炸,但一般的故障电弧发生装置不适用低能电孤放电实验.因此,利用电气本安检测设备IEC火花实验装置,构造基本电路,利用镉盘和钨丝两电极的接通和断开模拟低能电弧.根据电孤的类型从直流电弧、交流电孤、射频电弧对低能电弧的放电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了初步试验.从实验得出直流电弧的断开火花能量大、危险性高;低能交流电弧不存在普通故障交流电弧的零体现象,其放电形式与直流电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射频电弧的放电与直流电孤相似等结论.最后,从3种低能电孤初步试验说明之后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明实验参数测定的重点.
-
-
李杰
- 《2016消防科技与工程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低能电孤足以引发气体爆炸,但一般的故障电弧发生装置不适用低能电孤放电实验.因此,利用电气本安检测设备IEC火花实验装置,构造基本电路,利用镉盘和钨丝两电极的接通和断开模拟低能电弧.根据电孤的类型从直流电弧、交流电孤、射频电弧对低能电弧的放电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了初步试验.从实验得出直流电弧的断开火花能量大、危险性高;低能交流电弧不存在普通故障交流电弧的零体现象,其放电形式与直流电弧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射频电弧的放电与直流电孤相似等结论.最后,从3种低能电孤初步试验说明之后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明实验参数测定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