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铁酸盐

高铁酸盐

高铁酸盐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427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32篇、专利文献432307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材料导报、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2011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暨技术交流会、第九届中国油田化学品开发应用研讨会暨全国油田化学品行业联合会年会等;高铁酸盐的相关文献由86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军、陈震、贾汉东等。

高铁酸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32307 占比:99.94%

总计:432570篇

高铁酸盐—发文趋势图

高铁酸盐

-研究学者

  • 马军
  • 陈震
  • 贾汉东
  • 郑曦
  • 陈日耀
  • 刘玉蕾
  • 李党生
  • 王宝辉
  • 鲍改玲
  • 高玉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畅帆; 赵小航; 章雪莹; 何林; 隋红; 李鑫钢
    • 摘要: 有机氯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目前土壤修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针对有机氯难降解的问题,本文采用土柱淋洗模拟异位淋洗修复的方式,利用过一硫酸盐-高铁酸盐-FeS(PFI)氧化体系对邻二氯苯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采用土柱实验测试了过一硫酸盐和高铁酸钾的复合溶液在土壤中的渗透系数(1.46×10^(-4)~2.46×10^(-4)cm/s),实验发现随氧化物浓度增大,渗透系数变小。使用PFI对污染土壤进行了土柱淋洗修复实验,结果表明,PFI可实现对深层土壤的氧化修复,在适中浓度下经过3.8h淋洗,可将深度为5cm、15cm、25cm处的土壤中的邻二氯苯最终残留率降低为17.5%、20.0%和30.3%。在改变土壤性质方面,土柱实验表明,PFI对土壤性质的改变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即土壤越浅,改变得越彻底。综上所述,PFI氧化体系对含氯苯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红梅; 鱼涛; 刘嘉璇; 屈撑囤; 张晓飞; 陈磊
    • 摘要: 综述了电解法制备高铁酸盐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其制备的原理,重点探讨了高铁酸盐制备过程中影响电流效率和高铁酸盐浓度的各种因素,分析总结了提高电解过程电流效率和提高高铁酸盐浓度的方法,为高铁酸盐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包括电极改进、稳定剂、超声波混合使用以及高铁酸盐制备工艺的优化,在低能耗下获得高浓度的高铁酸盐工业产品。
    • 吴康; 叶舟; 华飞; 张忠亮; 姚有智
    • 摘要: 利用高铁酸盐催化氧化农村养猪废水中的抗生素磺胺(SA),可以达到高效降解效果;通过TOC/TOC0指标可以反映高铁酸盐在降解过程中的矿化效果。为了评价高铁酸盐的生态学效应,结果表明,在反应60min后,高铁酸盐对E.coli的抑制率逐渐降低。高铁酸盐可有效去除农村养猪废水中SA,且降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或降解中间产物毒性低于有机污染物本身。采用LC-MS分析,磺胺的主要降解产物是苯磺酸和对硝基苯酚。
    • 李宇; 程和发
    • 摘要: 高铁酸盐〔Fe(Ⅵ)〕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可以有效氧化具有不饱和官能团的有机污染物,但Fe(Ⅵ)直接氧化法具有诸多缺点亟待改善,如Fe(Ⅵ)在酸性条件下易于自分解、在碱性条件下反应速率低等.开发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可以通过生成高活性的高价铁氧中间体〔Fe(Ⅳ)/Fe(Ⅴ)〕或活性自由基,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本文系统介绍了多种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能、活性物种和机理.Fe(Ⅵ)可以被酸、还原剂等均相活化剂和二氧化硅、过氧化钙、碳质材料等异相活化剂活化为Fe(Ⅳ)/Fe(Ⅴ)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也可以与氧化剂、含硫还原剂、紫外光、光催化体系联用,通过产生活性自由基等活性物种〔如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_(4)^(•−))、超氧自由基(O_(2)^(•−))等〕协同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活性物种发生变化,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可以影响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的种类、分布及毒性.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多种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机理尚不明确或存在争议,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导致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产物变化相关研究较少,对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在实际水体中的降解效能也兹待研究.此外,有必要进一步开发高效环保的Fe(Ⅵ)氧化的强化技术.
    • 伊学农; 李京梅; 高玉琼
    • 摘要: 利用紫外线(UV)活化高铁酸盐[Fe(Ⅵ)]能显著提高萘普生(NPX)的降解率。本文考察了不同体系、Fe(Ⅵ)投加量、溶液pH、磷酸盐、HCO_(3)^(-)、Cl^(-)以及腐殖酸(HA)对NPX降解的影响,并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中间价态铁鉴定实验确定了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通过TOC去除率确定体系降解NPX的矿化程度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降解的中间产物,提出了可能的降解路径。结果表明,反应60min后,单独Fe(Ⅵ)几乎不能降解NPX,单独UV对NPX的降解率也不到26%,而UV-Fe(Ⅵ)体系对NPX的降解率高达82%,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R^(2)>0.95),反应速率常数为0.0306min^(-1),分别是单独UV和单独Fe(Ⅵ)降解速率的6.2倍和102倍。溶液初始pH对UV-Fe(Ⅵ)体系降解NPX有显著影响,酸性条件下有利于NPX的降解,主要是由于在不同pH下高铁酸盐和NPX的不同形态的双重作用。相同pH下,磷酸盐对NPX的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磷酸盐与Fe(Ⅵ)分解产物具有络合作用导致·O_(2)^(-)减少。Cl^(-)和HA对NPX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HCO_(3)^(-)对降解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HCO_(3)^(-)的加入使得溶液的pH升高从而增强了Fe(Ⅵ)的稳定性。较低的矿化率表明NPX的降解产物与其母体化合物相比难于在UV-Fe(Ⅵ)体系中去除。UV-Fe(Ⅵ)体系中的主要优势活性物种是·O_(2)^(-),NPX与·O_(2)^(-)主要通过电子转移机制发生脱羧反应,最终生成酸类、酮类和醚类物质。
    • 郑林昊; 蒋晖; 阙思思; 胡运兵
    • 摘要: 解决水污染问题时,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盐受到广泛关注。为全面、系统地归纳高铁酸盐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1377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关于高铁酸盐的研究热点相似,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物去除、消毒副产物及高铁酸盐的协同技术方面,高铁酸盐单独作为氧化剂、混凝剂和消毒剂对部分有机/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近年来,基于高铁酸盐联用技术的研究受到重视。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中高铁酸盐与光催化、铝盐、臭氧、次氯酸盐和(亚)硫酸盐联用等技术在处理污染水质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联用技术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均显著增强,其原理为通过提升高铁酸盐的絮凝沉降能力、促进中间价态铁〔Fe(Ⅴ)和Fe(Ⅳ)〕的生成、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OH、SO_(4)^(·-))和延长氧化时间,增强对各类污染物的氧化及去除效果,为高铁酸盐联用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思路和理论借鉴。
    • 方林; 崔蕴妍; 卢梅涟; 王旭晨
    • 摘要: 高铁酸盐作为一种多功能环保的新型水处理剂,因其具有强氧化性、消毒杀菌、混凝等能力,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高铁酸盐的理化性质,整理总结其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近况,为高铁酸盐在饮用水处理领域中得到更广泛应用做铺垫。
    • 李聪; 黄赛凯
    • 摘要: 采用自制多电极高铁酸盐电化学装置,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多个电解条件对高铁酸盐生成的影响,并对电解条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解液流动性有利于阳极OH~-的补充和氢气的外溢,有助于高铁酸盐的生成;电极板采用3阳极2阴极布置方式可提高电子传递效率和降低还原氢的分布,促进高铁酸盐的生成;极板间距可影响电路效率和析氢程度,进而影响高铁酸盐生成;电流密度适当增加可促进高铁酸盐的生成,而过高会导致析氧副反应增强,抑制高铁酸盐的生成;电解液温度的增加能够提高高铁酸盐生成速率,但也会降低其稳定性;电解液浓度增加促进高铁酸盐生成的同时,阳极钝化也会逐渐严重。采用多电极电解时最优极板间距为2 cm、电流密度55 mA/cm^(2)、温度55°C、电解液浓度16 mol/L,在最优条件下高铁酸盐浓度为19 mmol/L,电流效率为66%。本次研究为进一步实现高铁酸盐多电极电解制备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宏炎; 张颖; 苏雷; 陈金楠; 王璐
    • 摘要: 随着人们对水质安全重要性认识的不断高,饮用水的消毒方式和消毒副产物的检测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的消毒副产物(DBPs)被人类发现并认识.其中,绝大部分的DBPs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三致作用",即致畸、致癌、致突变,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着巨大威胁.高铁酸盐具有氧化性强、去除效率高、残留毒性基本为零等优点,通过高铁酸盐的氧化、混凝和消毒作用,与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反应,从而达到控制饮用水中DBPs产生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常见的消毒副产物种类及高铁酸盐在饮用水处理中控制DBPs的研究.
    • 吕朋; 何畅帆; 何林; 李鑫钢; 隋红
    • 摘要: 含油污泥广泛产生于石油开采、炼制与使用过程中。对含油污泥进行资源化与无害化低碳处理一直是行业的难题。以传统水洗处理后的含重质油污泥残渣为例,本文系统研究了采用过一硫酸盐-高铁酸盐-FeS (PFI)氧化体系对其进行氧化降解的规律及过程强化机制。结果表明PFI氧化体系能够对含重质油组分(胶质、沥青质等)的油泥残渣进行降解,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然而,由于油泥固相颗粒多孔孔道吸附等原因,会有一部分的重质组分残留于孔道内,难以降解去除。此外,油泥经PFI氧化后,所得固体表面会覆盖一层二次产物氧化铁薄层,阻碍氧化剂分子进一步与石油分子的接触,从而降低氧化效果甚至终止氧化过程。采用表面酸性调控方法可以大幅度溶解氧化铁薄层,增加氧化剂与有机物的接触机会,从而强化残留重质油有机物降解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