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轧制温度

轧制温度

轧制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冶金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8篇、专利文献142258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学报、宝钢技术、包钢科技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6国产高性能电工钢生产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13年年会、第九届中国钢铁年会等;轧制温度的相关文献由50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荣昌、钱张信、任学平等。

轧制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2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2258 占比:99.89%

总计:142419篇

轧制温度—发文趋势图

轧制温度

-研究学者

  • 许荣昌
  • 钱张信
  • 任学平
  • 任莹
  • 周来军
  • 张冠锋
  • 张炯
  • 陈豪卫
  • Ma Yuanjie
  • Sun Tiansheng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春洋; 孙有平; 何江美; 翟传田; 李旺珍
    • 摘要: 在不同温度下对Al-4.5Cu-1.5Mg-0.1Sc进行大应变轧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拉伸试验等研究轧制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温度400°C时,Al-4.5Cu-1.5Mg-0.1Sc铝合金再结晶充分,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结合热处理可有效改善基体中第二相分布不均现象;400°C热轧并T6态处理后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455 MPa,伸长率为21.8%;合金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断口上分布着大量细小的韧窝。
    • 李涛; 王德勇; 齐锐; 王健
    • 摘要: H13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种。在热模拟实验机上对H13模具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变形速率设定为1.0 s^(-1),在950~1150°C范围内,讨论变形温度及变形量对H13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H13钢高温变形过程行为机制,制定合理的轧制温度和轧制规程,促进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软化机制的发生,从而降低变形抗力,顺利实现H13钢锭一火轧制产材。
    • 王军朋; 邹金超; 黄志权; 张涛
    • 摘要: 为了探讨轧制温度对AZ61镁合金板材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对电化学性能和放电性能的遗传效应,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AZ6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放电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极化曲线和组装镁空气电池放电方法对AZ61镁合金的电化学及放电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在300~400°C范围内,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AZ61镁合金的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在350°C下轧制的AZ61镁合金具有最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位为-1.470 V,腐蚀电流为8.415×10^(-6)A/cm^(2)。在电流密度为10^(-6) mA/cm^(2)条件下,轧制温度为350°C的AZ61镁合金的放电效率和比容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5.97%和1 253.13 mAh/g,且其放电形貌较为光滑并伴随少量凹坑。轧制温度可以有效细化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减少β相的含量,有利于该合金耐腐蚀性的提高和放电参数的增大。
    • 马永福; 于建水; 程新超; 王文正; 马劲红; 陈连生; 李红斌; 田亚强
    • 摘要: 采用降低C含量、增加Mn、V合金元素含量等成分优化设计,调整加热炉中的加热温度和均热温度,降低轧制温度和精轧轧制速度等工艺措施,研究了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小型H型钢生产线Q235C低温冲击韧性批次合格率较低的问题。结果表明,经上述调整之后,试验钢的晶粒度由7.5级增加到8.5级~9.0级,混晶现象明显减弱,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所提高,伸长率略微降低,冲击功合格率明显提高。
    • 夏勐; 陈辉; 汪杰; 彭林; 何军委; 邢军; 彦井成
    • 摘要: 根据热轧H型钢翼缘厚度方向变形集中在万能轧制阶段的特点,将万能阶段开轧温度设定在800~1000°C,其余主要工艺参数不变.通过对热轧H型钢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及显微组织对比分析,发现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外形对产品力学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万能阶段开轧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外形存在显著影响.当开轧温度在1000~950°C时,虽然能够实现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但在轧后分别从900和850°C空冷时,再结晶晶粒长大迅速,也易出现反常长大.当开轧温度为1000°C时,铁素晶粒尺寸不一,存在明显的混晶,当温度降低至950°C时,虽然混晶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无法消除.在温度降低至900°C时,不仅能够完成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而且轧后空冷起始温度降低至800°C,再结晶晶粒长大被抑制,形成了细小且均匀的初始奥氏体组织,此时的铁素体晶粒为10~30μm的等轴状.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至850~800°C时,因无法达到促进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热激活能需求,仅在未再结晶区进行了变形,最终形成扁平状铁素体晶粒,长轴与短轴尺寸比例接近2:1,长轴尺寸减小不明显,短轴尺寸进一步减小.正因为如此,随着开轧温度从1000°C降低至900°C,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从而增加了晶界面积,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增大了瞬时变形的均匀分配能力,使得产品屈服强度从369 MPa升高至415 MPa,抗拉强度从508 MPa升高至546 MPa,断后伸长率从30.0%升高至31.5%,低温冲击功均值从36 J提升至99 J;当温度降低至850~800°C时,扁平状铁素体晶粒进一步增大了晶界面积,使得产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布进一步升高至468 MPa和567 MPa,但由于长、短轴差距增大,导致塑性变形时需要协调转动而产生畸变能,断后伸长率降低至27.5%,低温冲击功均值提升至109 J,此时屈强比已达到0.83.鉴于降低开轧温度影响生产节奏,同时考虑万能轧机负荷、能耗及辊耗等经济因素,900~850°C是较为理想的开轧温度区间,此时产品不仅强度及塑性指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韧性指标大幅提升,耐候热轧H型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夏勐; 陈辉; 汪杰; 彭林; 何军委; 邢军; 彦井成
    • 摘要: 根据热轧H型钢翼缘厚度方向变形集中在万能轧制阶段的特点,将万能阶段开轧温度设定在800~1000°C,其余主要工艺参数不变。通过对热轧H型钢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及显微组织对比分析,发现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外形对产品力学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万能阶段开轧温度对铁素体晶粒尺寸及外形存在显著影响。当开轧温度在1000~950°C时,虽然能够实现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但在轧后分别从900和850°C空冷时,再结晶晶粒长大迅速,也易出现反常长大。当开轧温度为1000°C时,铁素晶粒尺寸不一,存在明显的混晶,当温度降低至950°C时,虽然混晶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无法消除。在温度降低至900°C时,不仅能够完成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而且轧后空冷起始温度降低至800°C,再结晶晶粒长大被抑制,形成了细小且均匀的初始奥氏体组织,此时的铁素体晶粒为10~30μm的等轴状。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至850~800°C时,因无法达到促进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热激活能需求,仅在未再结晶区进行了变形,最终形成扁平状铁素体晶粒,长轴与短轴尺寸比例接近2∶1,长轴尺寸减小不明显,短轴尺寸进一步减小。正因为如此,随着开轧温度从1000°C降低至900°C,铁素体晶粒尺寸减小,从而增加了晶界面积,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增大了瞬时变形的均匀分配能力,使得产品屈服强度从369 MPa升高至415 MPa,抗拉强度从508 MPa升高至546 MPa,断后伸长率从30.0%升高至31.5%,低温冲击功均值从36 J提升至99 J;当温度降低至850~800°C时,扁平状铁素体晶粒进一步增大了晶界面积,使得产品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布进一步升高至468 MPa和567 MPa,但由于长、短轴差距增大,导致塑性变形时需要协调转动而产生畸变能,断后伸长率降低至27.5%,低温冲击功均值提升至109 J,此时屈强比已达到0.83。鉴于降低开轧温度影响生产节奏,同时考虑万能轧机负荷、能耗及辊耗等经济因素,900~850°C是较为理想的开轧温度区间,此时产品不仅强度及塑性指标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且韧性指标大幅提升,耐候热轧H型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冉红卫; 李国爱; 杨海虹
    • 摘要: 通过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对不同轧制温度下制备的铝锂合金厚板的拉伸性能、金相组织以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轧制温度对固溶时效处理至T84状态板材的高向拉伸性能产生很大影响,但对纵向、纵横向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随着轧制温度降低,板材的高向延伸率增大.轧制温度不同,轧制完毕后板材的显微组织也有很大差异,500°C温度下主要为二次析出的"魏氏体",450°C以及400°C下则是轧制碎化的初始"魏氏体"组织.这些组织会"遗传"至固溶处理后的组织中,从而影响板材的拉伸性能.
    • 康炳顶
    • 摘要: 宽厚板一车间3.5米线粗轧机在生产过程中带钢常有扣头现象,对设备损伤较大.根据粗轧机结构和本车间轧钢控制工艺分析,找出粗轧机带钢扣头产生主要原因,采取合理计划编排、改进板坯加热炉温度控制规程,合理设定轧制速度和轧制负荷,优化SKI系数和主传速度响应KP值,降低轧线标高等手段抑制轧制过程中带钢扣头的问题.
    • 李萍; 张梦圆; 高朋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不同轧制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对TC2钛合金薄壁型材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TC2钛合金圆棒坯料和扁坯料时,随着保温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延长,显微组织形貌均由等轴组织向双态组织发展,力学性能变化不大,从成本方面考虑,轧制的最佳热处理制度均为920°C/1h;采用退火温度750°C、保温1.5h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最佳的显微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匹配,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可达716MPa和782MPa,延伸率为23%,满足航空用钛合金薄壁型材力学性能需求.
    • 张华伟; 钦祥斗; 李建宾; 田力
    • 摘要: 对某公司生产的Φ50 mm HRB500E钢筋反弯断裂原因进行研究,使用SIGMA300扫描电镜对断口的形貌进行分析;将试验钢筋的断口进行纵向剖开,研究裂纹在试验钢中的扩展情况;对不同轧制温度钢筋横肋根部的组织进行观察和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当试验钢筋的开轧温度为1050±10°C,终轧温度为980±10°C时,反弯试验的裂纹源在钢筋横肋根部,断裂源处的模式为准解理断裂;其横肋根部组织较粗大,含有魏氏组织,硬度值增大,使试验钢筋的塑韧性降低,导致反弯试验断裂现象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