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

遗传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82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2篇、会议论文97篇、专利文献39677篇;相关期刊306种,包括遗传、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棉花学报等; 相关会议64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暨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等;遗传效应的相关文献由2498位作者贡献,包括兰士波、朱军、石春海等。

遗传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2 占比:1.76%

会议论文>

论文:97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39677 占比:98.00%

总计:40486篇

遗传效应—发文趋势图

遗传效应

-研究学者

  • 兰士波
  • 朱军
  • 石春海
  • 薛慧良
  • 蓝贤勇
  • 陈宏
  • 徐来祥
  • 李慧芳
  • 王昕
  • 王金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海旺; 段锐
    • 摘要: 母亲产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显著增加。多项研究表明,母亲定期的体力活动对后代健康具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包括降低后代发生增龄性疾病的风险。文章通过介绍表观遗传调控及其影响因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系统阐述了母代运动对提高子代认知水平、代谢功能以及运动倾向的遗传效应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旨在为深入研究母代运动的代际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研究思路。
    • 摘要: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21任务组(TG 121)是ICRP 2021年主委员会会议设立的一个任务组,任务是准备《电离辐射照射对后代的影响》的报告,报告目的是:(1)重新审议关于人类和非人类物种个体后代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辐射诱发效应的相关科学文献。审议将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由于双亲受到照射后产生的孕前效应:遗传效应和隔代效应(涉及遗传和表观遗传机理及对疾病的影响)、及对生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 林夕; 周仙莉; 张红岩; 滕长才; 刘玉皎
    • 摘要: 为改良青海当地蚕豆资源,提高菜用性商品品质,并研究菜用蚕豆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TF 42、GF 74、GF 96为母本,陵西一寸、通蚕鲜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置6个组合。结果表明,在F_(1)群体中,各组合百粒重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其余性状均为负值。各组合荚层数中亲优势均为负值,余下6个性状中亲优势均为正值。配合力分析表明,符合试验预期目标的亲本组合为TF 42×陵西一寸、GF 74×通蚕鲜7号。遗传力结果表明,百粒重、单荚粒数、单株荚数的遗传力均较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可进行早代选择,其余性状需进行多代筛选。
    • 李婷; 董远; 张君; 冯志前; 王亚鹏; 郝引川; 张兴华; 薛吉全; 徐淑兔
    • 摘要: 【目的】玉米穗部性状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解析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挖掘与穗部性状相关的位点,为功能基因克隆和高产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15份来源于陕A群和陕B群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和4份国内骨干作为亲本,以基于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的442份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构建关联群体,调查2个环境中群体材料的穗长、穗粗、穗行数等8个穗部性状;利用tGBS技术检测亲本基因型,推测出F1杂交种的19461个高质量SNP,结合杂交种表型和基因型开展基于加性、显性及上位性模型的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玉米穗发育相关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的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结果】表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群体的8个穗部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表型变异为3.78%—45.25%。方差分析表明,8个穗部性状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效应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0.001),广义遗传力为54.15%—68.89%。同时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分别检测到16个和3个显著SNP,上位性模型检测到79个上位性位点。3种模型检测的显著位点累积解释各性状38.21%—60.69%的表型变异,其中,加性模型检测到的显著SNP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0.00—41.26%,上位性模型检测到的位点累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5.18%—45.36%。基于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显著SNP的效应分析发现多数位点呈现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仅2个为超显性。进一步分析发现,7个单SNP和5个上位性位点能够解释5%以上的表型变异。根据SNP的位置以及基因的表达信息预测了17个候选基因。【结论】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主要受加性、上位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影响较小;加性和显性模型检测的SNP主要表现为加性和部分显性效应,可通过聚合有利等位基因改良目标性状。
    • 李品; 李振海
    • 摘要: 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节教学中,在"CS3基因与叶片黄化之间关系"的问题引领下,通过分析水稻(Oryza sativa L.)CS3基因资料,逐步建构基因概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水平,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探明基因特性的教学实践证明,遵循从共性到个性,从功能到结构,从理论到应用的顺序安排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明晰的核心概念,形成以核心概念引导的知识体系.
    • 张旷野; 王佳旭; 柯福来; 张飞; 朱凯; 李志华; 段有厚; 邹剑秋; 王艳秋
    •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高粱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式。[方法]以7050B×Tx2925B,01-26B×7009B,7037×矮四和LTR108×LR625为亲本构建了4个F_(2)代群体,分别测定全株叶面积,叶片数,株高,穗长,柄伸长度和穗柄长度六个株型相关性状,并利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上述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正态分布检验表明3个群体(7050B×Tx2925B,01-26B×7009B,7037×矮四)的叶面积,7037×矮四群体和LTR108×LR625群体的穗长和穗柄长度均符合正态分布。7050B×Tx2925B群体、01-26B×7009B群体和7037×矮四群体叶面积,4个群体的叶片数和柄伸长度,01-26B×7009B群体,7037×矮四群体和LTR108×LR625群体株高,7050B×Tx2925B群体和LTR108×LR625群体的穗长均受两对主基因控制。7050B×Tx2925B群体的株高则受1对主基因控制,01-26B×7009B群体和7037×矮四群体的穗长和四个群体的穗柄长度中均未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叶片数,株高和柄伸长度等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较大,可以在早代进行改良和选择。[结论]本研究为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基因挖掘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粱理想株型育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胡美玲; 薛晓梦; 吴洁; 郅晨阳; 刘念; 陈小平; 王瑾; 晏立英; 王欣; 陈玉宁; 康彦平; 王志慧; 淮东欣;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 摘要: 脂肪和蔗糖含量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遗传特性是开展花生品质改良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5份脂肪含量和蔗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系配置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对籽仁中脂肪和蔗糖含量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主要受胚加性效应控制,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蔗糖含量主要受母体加性效应控制。相关性分析发现,花生籽仁中脂肪含量和蔗糖含量显著负相关(r=-0.886~(**)),其中以胚加性相关和细胞质相关为主。杂交亲本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高脂肪含量品系18-1951和高蔗糖含量品种冀花甜1号是优良的供体亲本,以其为亲本,分别有利于提高花生籽仁的脂肪和蔗糖含量。
    • 邹成林;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莫润秀; 韦新兴; 杨萌; 吕巨智; 黄艳芬
    • 摘要: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自交系和广西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效应,为广西合理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广西骨干玉米自交系SP221、先21A、桂39722和桂兆18421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12个CIMMYT引进系和12个广西自选系)的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进行配合力测定和遗传效应分析,评价各自交系的利用潜力。【结果】在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中,DTMA-191和QP103各农艺性状的GCA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株高、穗长、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SCA表现优良。与12个CIMMYT玉米自交系各农艺性状的平均GCA相比,12个广西玉米自交系的秃尖表现较差,穗位高和百粒重表现较好。在所配制组合各农艺性状的SCA中,广西玉米自交系对提高单株产量和抑制秃尖具有明显优势,CIMMYT玉米自交系在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28个玉米自交系穗位高和秃尖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1%和52.46%,其他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00%。【结论】玉米自交系DTMA-191和QP103各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重点利用自交系;杂交组合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的多数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用于开展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育种实践中,提高单株产量和改良秃尖应侧重利用广西玉米自交系,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应侧重利用CIMMYT玉米自交系。在热带玉米育种过程中穗位高和秃尖应进行早代选择,株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应进行晚代选择。
    • 张天浩; 秦学波; 刘铮铸; 葛丛丛; 冯东青; 刘华云; 巩元芳; 孙洪新
    • 摘要: 为探究湖羊在河北省邢台地区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测定并分析了同一胎次不同产羔数湖羊从出生到断奶期间的成活状况、体质量和体尺变化情况、FecB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羔、双羔、3羔、4羔羊从出生到断奶成活率依次降低,分别为100%,95.0%,90.0%,79.2%。随着产羔数的增加,公母羔从出生到断奶各时间点的体质量均呈递减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双羔、3羔和4羔羊的生长速度均逐渐加快,到断奶时,双羔羊、3羔羊的生长速度均已超过了单羔羊。所有羔羊早期生长强度都较大,从15日龄~1月龄,均有所下降,但从1月龄~断奶,特别是3羔羊和4羔羊,均已超过了单羔羊和双羔羊的生长强度。随着产羔数的增加,公母羔断奶时各体尺指标均呈递减趋势,多数指标单羔羊和双羔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3羔羊和4羔羊(P<0.05,P<0.01)。FecB基因的遗传效应表明,受试湖羊群体中仅存在BB和B+等2种基因型,其中BB型产羔数比B+型多0.51只(P<0.05)。生产上为方便管理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产双羔效果最佳,BB基因型个体可考虑作为肉羊杂交利用的母本。
    • 陈晨; 曹新川; 郭伟锋; 胡守林; 何良荣
    • 摘要: 采用二倍体种子胚-细胞质-母体效应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陆地棉各节位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14节位的胚显性效应(VDo)(除第6节位外)和细胞质效应(VC)(除第8和第10节位)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7~14节位的遗传主要受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VGE)的控制,其方差占遗传方差总量(VG+VGE)的43.91%~69.35%;且以母体互作效应(VmE)为主,其方差分别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VGE)总方差的64.32%、24.71%、40.92%、54.31%、67.37%、57.07%、49.22%、59.90%;棉籽含油率的遗传率均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其(h2GE)分别为42.75%、51.83%、31.86%、47.35%、31.83%、42.13%、48.19%、35.70%.说明各节位油分含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材料a115-11、新陆中38、新陆中59的部分节位可用于提高后代的油分含量.另外,亲本的大部分节位其杂种后代油分含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陆地棉种子油分含量的遗传改良不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