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纯钛

纯钛

纯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4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4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91904篇;相关期刊206种,包括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等;纯钛的相关文献由3030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树强、郭天文、黄崇湘等。

纯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4 占比:0.60%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1904 占比:99.38%

总计:92478篇

纯钛—发文趋势图

纯钛

-研究学者

  • 焦树强
  • 郭天文
  • 黄崇湘
  • 曹占元
  • 刘茵琪
  • 尹路
  • 李军
  • 刘勇
  • 吕宇鹏
  • 姚力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邱鹏; 傅琪淋; 刘敏; 兰玉燕; 王频
    • 摘要: 背景:二氧化锆和纯钛基台在前牙区应用中出现了一些美学和生物力学问题,一种符合生物力学的美学基台材料亟待被研究.目的: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全唾液在聚醚醚酮、二氧化锆、纯钛基台材料表面的初期黏附情况.方法:将聚醚醚酮、二氧化锆、纯钛制成圆片形试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特征,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接触角.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测量牙龈卟啉单胞菌在3种试件表面的黏附力,采用扫描电镜和CCK-8法评估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全唾液在3种试件表面的初期黏附量.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聚醚醚酮、纯钛试件表面呈沟槽状,且聚醚醚酮的沟槽多于纯钛,二氧化锆表面可见少量微孔;原子力显微镜显示,3种试件表面均可见平行的沟槽状起伏,聚醚醚酮和二氧化锆的沟槽峰谷结构较纯钛突出,且二氧化锆表面的类孔状凹凸结构较聚醚醚酮表面多;②二氧化锆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纯钛(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试件的接触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牙龈卟啉单胞菌在聚醚醚酮表面的黏附力低于二氧化锆和纯钛(P<0.05);④扫描电镜显示,聚醚醚酮表面的细菌黏附量最少,而纯钛表面最多;CCK-8检测显示,聚醚醚酮表面的初期细菌黏附量低于二氧化锆和纯钛(P<0.05);⑤结果表明,在抑制细菌初期黏附方面,聚醚醚酮较传统基台材料二氧化锆、纯钛更具优势.
    • 梁鹏晨; 史俊峰; 孙苗苗; 梁冬雨; 沙爽; 易清清; 常庆
    • 摘要: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目前已被较多用于提高钛植入体骨整合性的研究中,在钛表面构建出多种含不同活性元素的多孔涂层.近年来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具有较好的促成骨活性.聚多巴胺作为材料表面优良的黏合剂和二次吸附的载体具有较好负载活性分子的特性.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能力,在多孔形貌表面构建骨整合性优良的复合涂层.方法:在纯钛表面制作微弧氧化涂层,记为MAO组;进一步在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制作聚多巴胺涂层,记为PDA组;在聚多巴胺涂层表面加载1,2,4 g/L的红景天苷,依次记为Sal-1组、Sal-2组、Sal-4组,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组涂层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含量及分布;通过CCK-8及荧光染色实验评估各组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实验观察各组涂层的促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红景天苷分子的潜在促成骨靶点.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5组试件表面为多孔微米形貌结构,平均孔径相似;X射线能谱仪分析显示,通过聚多巴胺载体可将红景天苷加载到微弧氧化涂层表面;②CCK-8实验显示,Sal-2组、Sal-4组培养第3,5天的MC3T3-E1细胞存活率高于MAO组(P<0.05);荧光染色实验显示,5组试件表面MC3T3-E1间形态差异较明显,与MAO组相比,Sal-2组、Sal-4组细胞形态更好、铺展面积大,与相邻细胞连接较好;③Sal-2组、Sal-4组培养第4,7天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MAO组(P<0.05);培养21 d时的茜素红染色显示,各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钙结节出现,其中Sal-2组、Sal-4组的钙结节数量更加明显;④计算机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c-Jun氨基末端激酶3、雌激素受体β、孕激素受体可能是红景天苷发挥促成骨作用时活性较强的靶点;⑤结果表明,通过聚多巴胺将红景天苷负载到钛微弧氧化涂层表面,适当加载量的红景天苷较好地改善了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活性.
    • 梁鹏晨; 史俊峰; 孙苗苗; 梁冬雨; 沙爽; 易清清; 常庆
    • 摘要: 背景:微弧氧化技术目前已被较多用于提高钛植入体骨整合性的研究中,在钛表面构建出多种含不同活性元素的多孔涂层。近年来研究发现,红景天苷具有较好的促成骨活性。聚多巴胺作为材料表面优良的黏合剂和二次吸附的载体具有较好负载活性分子的特性。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能力,在多孔形貌表面构建骨整合性优良的复合涂层。方法:在纯钛表面制作微弧氧化涂层,记为MAO组;进一步在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制作聚多巴胺涂层,记为PDA组;在聚多巴胺涂层表面加载1,2,4 g/L的红景天苷,依次记为Sal-1组、Sal-2组、Sal-4组,利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分析各组涂层的微观形貌、表面元素含量及分布;通过CCK-8及荧光染色实验评估各组涂层表面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实验观察各组涂层的促成骨分化及矿化能力;利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红景天苷分子的潜在促成骨靶点。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5组试件表面为多孔微米形貌结构,平均孔径相似;X射线能谱仪分析显示,通过聚多巴胺载体可将红景天苷加载到微弧氧化涂层表面;(2)CCK-8实验显示,Sal-2组、Sal-4组培养第3,5天的MC3T3-E1细胞存活率高于MAO组(P<0.05);荧光染色实验显示,5组试件表面MC3T3-E1间形态差异较明显,与MAO组相比,Sal-2组、Sal-4组细胞形态更好、铺展面积大,与相邻细胞连接较好;(3)Sal-2组、Sal-4组培养第4,7天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MAO组(P<0.05);培养21 d时的茜素红染色显示,各组均有一定程度的钙结节出现,其中Sal-2组、Sal-4组的钙结节数量更加明显;(4)计算机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c-Jun氨基末端激酶3、雌激素受体β、孕激素受体可能是红景天苷发挥促成骨作用时活性较强的靶点;(5)结果表明,通过聚多巴胺将红景天苷负载到钛微弧氧化涂层表面,适当加载量的红景天苷较好地改善了微弧氧化涂层的促成骨活性。
    • 邱鹏; 傅琪淋; 刘敏; 兰玉燕; 王频
    • 摘要: 背景:二氧化锆和纯钛基台在前牙区应用中出现了一些美学和生物力学问题,一种符合生物力学的美学基台材料亟待被研究。目的:比较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全唾液在聚醚醚酮、二氧化锆、纯钛基台材料表面的初期黏附情况。方法:将聚醚醚酮、二氧化锆、纯钛制成圆片形试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特征,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件表面粗糙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接触角。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测量牙龈卟啉单胞菌在3种试件表面的黏附力,采用扫描电镜和CCK-8法评估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全唾液在3种试件表面的初期黏附量。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聚醚醚酮、纯钛试件表面呈沟槽状,且聚醚醚酮的沟槽多于纯钛,二氧化锆表面可见少量微孔;原子力显微镜显示,3种试件表面均可见平行的沟槽状起伏,聚醚醚酮和二氧化锆的沟槽峰谷结构较纯钛突出,且二氧化锆表面的类孔状凹凸结构较聚醚醚酮表面多;②二氧化锆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纯钛(P0.05);3组试件的接触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牙龈卟啉单胞菌在聚醚醚酮表面的黏附力低于二氧化锆和纯钛(P<0.05);④扫描电镜显示,聚醚醚酮表面的细菌黏附量最少,而纯钛表面最多;CCK-8检测显示,聚醚醚酮表面的初期细菌黏附量低于二氧化锆和纯钛(P<0.05);⑤结果表明,在抑制细菌初期黏附方面,聚醚醚酮较传统基台材料二氧化锆、纯钛更具优势。
    • 陈泊希; 李育恒; 周瑜阳; 王秉奇; 刘吉宇; 刘新
    • 摘要: 纯钛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其塑性高、导热性差的特点导致切削加工时存在切削力较大、表面质量较差等问题。为提高金属零部件微铣削加工质量,一些辅助加工手段被提出,但未能改变材料特性、未能解决冷却介质浸润性差和材料塑性高的问题,且改善材料表面质量的效果有限。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可在短时间内将材料表面改性为超亲水状态且可降低材料强度、促进材料断裂,故提出将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引入纯钛材料的微铣削过程,并在研究冷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加工机理的基础上,于不同冷却润滑环境下开展微铣削纯钛试验。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射流通过改善冷却介质浸润性、促进材料断裂,可有效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缓解刀具磨损,从而显著改善纯钛的切削加工性能。
    • 胡丹丹; 骆小平; 任灿霞
    • 摘要: 目的探讨热处理对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melting,SLM)成型纯钛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利用SLM技术制作ISO 9693标准要求的纯钛试件96个,分为热处理组(A)和未热处理组(B)。A、B组试件根据瓷粉种类分为Super Ti22(a)、Titankeramik(b)、Triceram(c)组。再根据喷砂压力0.25 MPa(1),0.45 MPa(2),最终分为Aa1、Aa2、Ab1、Ab2、Ac1、Ac2及Ba1、Ba2、Bb1、Bb2、Bc1、Bc2组。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喷砂试件表面形貌及测量粗糙度;烤瓷后测试三点弯曲钛瓷结合强度;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瓷层剥脱后的钛表面形貌并分析其断裂模式。结果A组维氏硬度(188.21±11.94)HV低于B组维氏硬度(204.48±6.32)HV(P<0.05)。粗糙度值A1组(2.90±0.32)μm,A2组(3.43±0.4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2.62±0.08)μm,B2组(3.01±0.0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合强度均高于B组[Aa1组(33.75±2.31)MPa,Aa2组(36.32±1.44)MPa,Ab1组(39.82±2.28)MPa,Ab2组(33.74±1.53)MPa,Ac2组(38.63±1.36)MPa;Ba1组(29.65±1.10)MPa、Ba2组(27.17±2.24)MPa、Bb1组(27.29±1.61)MPa、Bb2组(23.85±0.97)MPa、Bc2组(35.75±1.93)MPa(P<0.05)];随着喷砂压力的增大,钛瓷结合强度Aa2组高于Aa1组,Ab2组低于Ab1组(P<0.05);Ba2、Bb2、Bc2组结合强度低于对应的Ba1、Bb1、Bc1组结合强度。A组及Bc1、Bc2组为混合断裂,Ba1、Ba2、Bb1、Bb2组为界面断裂。结论热处理可降低SLM纯钛的维氏硬度;SLM纯钛热处理后有利于三种瓷粉与纯钛的结合;喷砂压力对钛瓷结合强度有影响。
    • 李耀文
    •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种植材料在口腔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92例后牙单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的不同种植牙修复材料,以及使用的不同种植材料,将患者分为A组(31例,39颗)、B组(32例,40颗)及C组(29例,35颗),A组采用纯钛材料修复,B组采用钛合金材料修复,C组采用陶瓷材料修复,比较三组患者种植成功率、舒适度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种植成功率、GCQ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种植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相较于纯钛及陶瓷材料,钛合金的种植成功率更高,纯钛与钛合金材料舒适度及安全性均优于陶瓷,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 戴昭霞; 郑大江; 宋光铃; 冯丹青; 苏培
    • 摘要: 钛及其合金作为常用工程材料,虽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中,但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物污损威胁,因此有必要研究钛表面氧化膜在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和生物亲和性的关系,以寻找降低污损的有效表面处理技术。本工作在人工海水中对TA2纯钛直接施加阴极电位-0.8 V_(SCE)和钝化电位0.5 V_(SCE)进行恒电位极化处理,制备两种不同状态的表面膜,进而跟踪监测纯钛在含小新月菱形藻/舟形藻培养基和天然海水/灭菌天然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以小新月菱形藻和藤壶幼虫为目标生物,初步探究不同电位下极化后的纯钛表面的生物粘附规律。
    • 刘小敏; 高洪亮; 杨景然; 付正容; 李幸福; 李聪; 杨易; 刘欢; 朱心昆
    • 摘要: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纯钛棒,利用万能试验机、维氏显微硬度仪、金相显微镜、高精度多功能密度计等设备测试纯钛棒的屈服强度、维氏硬度、显微组织和相对密度,研究了纯钛棒的制备工艺及其微观组织结构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粉末冶金技术结合热挤压和旋锻工艺制备的纯钛棒屈服强度是880 MPa,均匀延伸率是4.06%,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发生韧性断裂。纯钛棒显微组织为等轴状的细晶粒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1μm,组织分布均匀,无明显裂纹和缺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
    • 魏琦; 贾云飞; 杨晓峰; 李晓; 张显程
    • 摘要: 通过表面超声滚压处理、渗氧处理以及复合处理对工业纯钛进行不同方式的表面强化,研究不同表面强化处理对纯钛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改变以及对断裂韧性J;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强化对纯钛断裂韧性J;的作用受晶粒长大以及表面改性两个因素的影响:渗氧处理和复合处理过程中的真空热处理会导致晶粒长大,是断裂韧性提升的有利因素;而超声滚压处理、渗氧处理以及复合处理所形成的表面强化层则会对断裂韧性产生不利影响,这是由于这些表面强化层会降低裂纹扩展初期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从而导致裂纹扩展的J阻力降低,材料抗断裂性能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