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钛
纯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1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2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533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广东牙病防治、国际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等;纯钛的相关文献由236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天文、唐宾、姚文静等。
纯钛
-研究学者
- 郭天文
- 唐宾
- 姚文静
- 尹路
- 李天侠
- 秦林
- 范爱兰
- 高勃
- 姜涛
- 宋鸿玉
- 巢永烈
- 杨晓喻
- 林乃明
- 万乾炳
- 于华
- 刘佼佼
- 刘长虹
- 宋光保
- 张晓东
- 张玉梅
- 张连云
- 杨瑟飞
- 汪大林
- 王亦菁
- 王有序
- 越野
- 邓嘉胤
- 陈奕帆
- 骆小平
- 高宇
- 魏静
- 于维先
- 刘杰
- 吕宇鹏
- 吴占敖
- 周健
- 夏荣
- 宣志刚
- 宫崎隆
- 崔春翔
- 张强
- 彭诚
- 徐文秀
- 朱文军
- 李慕勤
- 李笑梅
- 李长义
- 王剑
- 王晓洁
- 王贻宁
-
-
杨西荣;
郝凤凤;
罗雷;
刘晓燕;
马炜杰;
王立元
- 《材料导报》
| 2020年
-
摘要:
为了研究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纯钛变形织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35°模具在室温条件下以C方式对纯钛实施2道次ECAP变形,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检测了原始纯钛以及ECAP变形后纯钛的织构,并与VPSC自洽理论模型计算的ECAP变形织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始纯钛组织为等轴状,晶界清晰,其{0002}晶面极图的最大极密度为2.6,且主要为P1织构,易发生柱面滑移,同时压缩孪生系处于易激活状态.而经1道次ECAP变形后的织构转变为P织构,同时出现C2织构.经过2道次ECAP变形后,P织构消失,只存在C2织构.VPSC自洽理论模型计算织构与实验织构大致相同,且2道次ECAP变形之后的纯钛试样均易发生基面滑移、拉伸孪生系更易被激活.
-
-
杜春燕;
赵晖;
赵海涛
- 《材料工程》
| 2020年
-
摘要:
将微弧氧化和水热处理相结合,在纯钛表面制备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改善其润湿性及耐蚀性,并赋予抗菌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微弧氧化陶瓷膜层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试评价膜层亲水性,采用电化学测试对膜层耐蚀性进行评价,抗菌性实验分析膜层抗菌性.结果表明: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表面形貌仍为火山多孔结构,纳米级Ag颗粒均匀分布在微孔周围.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表面主要为TiO2和纳米Ag颗粒.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亲水性比纯钛的亲水性高77.0%,比微弧氧化陶瓷膜的高68.2%.与纯钛相比,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自腐蚀电位提高了0.44 V,与微弧氧化相比增加了0.31 V.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抗菌率为32.2%,载银微弧氧化陶瓷膜的抗菌率大于99.9%.
-
-
任玉铎;
张洋;
罗坤
- 《高压物理学报》
| 2020年
-
摘要:
研究了压力对商业纯钛(CPTi)淬火过程的影响.分别制备了退火、水淬及高压处理样品用于比较,分析了相组成和显微组织,并测量了显微硬度.结果 表明:高压淬火处理后,样品组织均为Ti马氏体;随着压力的增加,晶粒生长被抑制,显微硬度增加.与常压水淬样品相比,在低压处理后样品硬度没有显著升高.为了研究高压处理后样品的拉伸性能,对采用自加热方式的高温高压处理样品进行了拉伸试验.研究表明,处理后样品强度有所提高,并且延展性良好,接近原始样品.
-
-
吕静;
谈飞;
袁慕洁;
王少磊;
王丽喆;
刘杰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 2020年
-
摘要:
目的:探索在纯钛表面电子束蒸镀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对提高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50个纯钛试件随机分成5组,每组10片,喷砂后用电子束蒸镀40、60、80、100 nm厚度的二氧化硅膜层(分别为A、B、C、D组),对照组为仅喷砂的试件(E组),每组随机选取6片烤瓷后,根据ISO-9693的要求进行三点弯曲,以评估钛瓷结合强度,并对镀膜后试件表面、瓷剥脱后的试件表面及钛瓷结合界面进行电镜及元素分析.结果:5组钛瓷结合强度依次为31.14±1.43MPa,38.15±0.52 MPa,42.69±1.08 MPa,46.28±0.94 MPa,29.47±0.65 MPa.三点弯曲结果表明B、C、D三组的钛-瓷结合强度明显高于E组(P<0.05),A组与对照组E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D组钛瓷结合强度最高,钛瓷结合界面相对平整,无明显的孔隙及空洞.瓷剥脱面及钛瓷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和元素分析表明实验组试件表面瓷粉残留的量多于对照组.结论:纯钛表面电子束蒸镀纳米二氧化硅膜层可以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
-
-
-
-
-
-
-
-
ZHU Rui-fu;
朱瑞富;
WANG Hong-yuan;
王宏元;
WANG Xiao-ting;
王晓亭;
WANG Zhi-gang;
王志刚;
Hanawa.T;
塙隆夫;
Kobayashi.M;
小林郁夫
- 《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离子溶出实验和表面形貌观察,对比研究和分析了纯钛、纯钛热处理、微弧氧化、微弧氧化热处理等4种不同试样的生物耐蚀性.结果表明:随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各种试样的生物耐蚀性表现出巨大差异,按生物耐蚀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纯钛热处理、纯钛、微弧氧化热处理和微弧氧化;不同试样的Ti离子溶出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其变化规律呈现明显差异,微弧氧化试样呈近似"S"型,纯钛试样呈近似直线型,而纯钛热处理和微弧氧化热处理试样均呈直线型;纯钛表面的形状和性质严重影响其生物耐蚀性,致密的陶瓷膜和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可有效提高纯钛表面的生物耐蚀性,而疏松多孔的陶瓷膜和亚稳定的锐钛矿相TiO2将显著降低纯钛表面的生物耐蚀性;在700°C以上进行热处理可使纯钛表面获得致密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陶瓷膜,也可使微弧氧化多孔陶瓷膜中亚稳定的锐钛矿相TiO2转变成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从而能有效改善其生物耐蚀性.
-
-
朱瑞富;
王宏元;
王晓亭;
王志刚;
塙隆夫;
小林郁夫
- 《第十四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
| 2015年
-
摘要:
采用离子溶出实验和表面形貌观察,对比研究和分析了纯钛、纯钛热处理、微弧氧化、微弧氧化热处理等4种不同试样的生物耐蚀性.结果表明:随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各种试样的生物耐蚀性表现出巨大差异,按生物耐蚀性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纯钛热处理、纯钛、微弧氧化热处理和微弧氧化;不同试样的Ti离子溶出量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其变化规律呈现明显差异,微弧氧化试样呈近似"S"型,纯钛试样呈近似直线型,而纯钛热处理和微弧氧化热处理试样均呈直线型;纯钛表面的形状和性质严重影响其生物耐蚀性,致密的陶瓷膜和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可有效提高纯钛表面的生物耐蚀性,而疏松多孔的陶瓷膜和亚稳定的锐钛矿相TiO2将显著降低纯钛表面的生物耐蚀性;在700℃以上进行热处理可使纯钛表面获得致密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陶瓷膜,也可使微弧氧化多孔陶瓷膜中亚稳定的锐钛矿相TiO2转变成稳定的金红石相TiO2,从而能有效改善其生物耐蚀性.
-
-
-
-
-
-
于绍冰
- 《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纯钛密度低、比强度高、生物相容性极佳、价格低廉等特点,已在口腔修复、颌外、正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钛性质异常活泼,其在高温烤瓷过程中产生的过厚的氧化层,极大地影响了钛瓷结合强度,因而影响了钛在牙科烤瓷领域中的应用.
-
-
Wu Bo;
吴波;
Jiang Haitao;
江海涛;
Zeng Shangwu;
曾尚武
-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为了使热轧板在技术上实现"以热代冷",需要进行退火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板材.因此本文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纯钛TA2热轧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其中退火温度范围为550~700℃,保温时间分别为5min和30min.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550℃保温5min时,发生部分回复再结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不断长大.综合显微组织和性能,选择退火工艺为550℃/30min满足热轧板的退火要求.其强塑积最佳,综合性能优于冷轧板,可以代替冷轧板使用,从而实现"以热代冷".
-
-
Liu Bing;
刘冰;
Xiao Gui-yong;
肖桂勇;
Lü Yu-peng;
吕宇鹏
- 《第十一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
| 2016年
-
摘要:
为了提高医用纯钛及其合金的早期成骨效果和长期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化学转化方法分别在纯钛和Ti-6Al-4V基体表面制备了一层含锌、钙元素的磷酸盐转化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转化膜的成分、微观结构和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纯钛和Ti-6Al-4V表面转化膜主要由片层结构的磷酸锌钙(scholzite)晶体组成,Ti-6Al-4V表面含少量磷酸锌(hopeite)晶体和磷酸氢钙(brushite)晶体.纯钛表面片层晶粒呈花簇状堆积,Ti-6Al-4V表面片层晶体呈交叉镶嵌堆积,分布更为均匀.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可知,在0.9%NaCl溶液中,转化膜的耐蚀性能与基体相比没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