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育
生物学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93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生物科学教育与普及、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75372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科学教育、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等;生物学教育的相关文献由315位作者贡献,包括袁维新、项伯衡、俞益勤等。
生物学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5372篇
占比:99.92%
总计:375665篇
生物学教育
-研究学者
- 袁维新
- 项伯衡
- 俞益勤
- 刘恩山
- 胡继飞
- 余自强
- 刘学礼
- 卞勇
- 张霞
- 杨文博
- 潘晓琳
- 王其英
- 金建玲
- 钱芳
- 鲍晓明
- 黄建书
- Chukunoye Enunuwe Ochonogor
- Emmett L. Wright Girish Govindarajan
- F. O. Ezeudu
- H.Wandersee
- James
- N. J. Anyaegbunnam
- T. O. Ofoegbu
- И.Г.别洛夫
- 丁友龙
- 丁奕然
- 万瑾
- 于健
- 于卓
- 于延球
- 于永
- 于超
- 任衍钢
- 何坚
- 何大澄
- 何宝民
- 侯占铭
- 侯巧娣
- 侯振生
- 侯旭娜
- 刘仲齐
- 刘冬花
- 刘友益
- 刘学军
- 刘庆华
- 刘庆礼
- 刘敏华
- 刘文英
- 刘明阳
- 刘海涛
-
-
林金安
-
-
摘要: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即将迈向新的征程。长久以来,从事高校生物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同仁们都期盼着能有一本属于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者的专业教学研究期刊,《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由此诞生。自2011年9月创刊以来,在主编复旦大学乔守怡教授和编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期刊得到了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以及长期活跃在高校生物学教学领域广大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走过了十年岁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
麻芮;
王泽峰
-
-
摘要:
本文探索了生物学史料在科学论证模式下的应用路径,并以华师大版科学"生物进化"为例,从进化论相关史料出发,构建了由物种不变和物种可变论证、用进废退和适者生存论证、为进化论辩护三部分组成的科学论证课堂,使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进化论的同时,增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
-
-
谢丽娜;
李秒红;
李洁清;
李坤;
吴名德;
刘明阳;
粟泽升
-
-
摘要:
目的研究生物学教育结合核心肌群训练预防下腰痛(LBP)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LBP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生物学教育组(A组)、核心肌群训练组(B组)和生物学教育联合核心肌群(C组),每组30例,每周干预2次,共干预8周。在干预后3、6、12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MD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疼痛、功能及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C组SAS、SDS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C组VAS、RMDQ评分较A组明显改善,且其SAS及SDS评分较B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C组VAS、SAS、SDS评分较A、B组明显改善,而RMDQ评分好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物学教育结合核心肌群训练预防LBP复发的效果更显著。
-
-
-
-
摘要:
尊敬的各位生物学教师、《生物学教学》杂志的作者和读者: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与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产生很多影响。故本刊将举办“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的生物学教育教学”专题论文征稿,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奖,获奖论文将选登在《生物学教学》杂志上,稿酬优厚。
-
-
于超;
吕顺清;
潘健吕彩云;
王德青
-
-
摘要:
高校师生作为观鸟活动的主力军,承担并发挥着鸟类知识的科普、宣传等作用。观鸟活动在高校生物学教育中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以及观鸟技能的提升、健康身心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生态保护意识的传播、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等方面。因此,观鸟活动不仅对提高生物学人才培养质量有促进作用,而且在当前生态保护背景下,对公众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强化也有积极意义。
-
-
-
-
摘要:
尊敬的各位生物学教师、《生物学教学》杂志的作者和读者: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与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相比,新的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将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产生很多影响。故本刊将举办“基于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的生物学教育教学”专题论文征稿,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奖,获奖论文将选登在《生物学教学》杂志上,稿酬优厚。
-
-
张春雷
-
-
摘要: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引,基于课堂结构的6要素模型以及技术在课堂结构模型中的功能定位,明晰技术赋能生物学教育的3条作用路径:技术对学习时空的拓展作用、技术对内容的可视化作用以及技术对教学法的支撑作用.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揭示技术作为"资源""工具""环境"与生物学教学的3种整合方式.基于新课堂结构模型提出了生物学教育中技术创新应用策略:充分发挥教育价值理念对技术创新应用的引领作用;根据内容特点和教学法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整合;利用技术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抓住技术本质,灵活、创造性的应用技术产品或服务.
-
-
杨华亮
-
-
摘要: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中职生物学课程中,指导学生做好探索学习尤为重要。自然中有很多影响生命体生存的因素,环境的小变化也会对生命体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对提高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生们可以自己去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
-
孔娜娜
-
-
摘要: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明确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
-
-
包春莹
-
-
摘要:
朱正威先生为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教师,他桃李满天下。作为学者,他发表与生物学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近百篇;独著、主编或参编的教育论著和科普著作等书籍20多本(套);主编不同版次的中学生物学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及探究活动报告册数十本,惠及数以亿计的学生。
-
-
陈小麟
- 《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等课程为辅的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体系。《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成为厦门大学文、理、工科非生物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包括15个专题讲座内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两学期分开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件在学院上网便于学生复习。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讲座式教学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该课程体系的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6000人。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说明,讲座式教学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2005年,厦门大学和其他4所高校联合完成的《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
陈小麟
- 《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等课程为辅的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体系。《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成为厦门大学文、理、工科非生物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包括15个专题讲座内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两学期分开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件在学院上网便于学生复习。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讲座式教学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该课程体系的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6000人。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说明,讲座式教学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2005年,厦门大学和其他4所高校联合完成的《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
陈小麟
- 《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等课程为辅的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体系。《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成为厦门大学文、理、工科非生物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包括15个专题讲座内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两学期分开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件在学院上网便于学生复习。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讲座式教学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该课程体系的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6000人。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说明,讲座式教学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2005年,厦门大学和其他4所高校联合完成的《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
陈小麟
- 《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等课程为辅的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体系。《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成为厦门大学文、理、工科非生物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包括15个专题讲座内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两学期分开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件在学院上网便于学生复习。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讲座式教学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该课程体系的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6000人。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说明,讲座式教学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2005年,厦门大学和其他4所高校联合完成的《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
-
陈小麟
- 《首届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
| 2006年
-
摘要: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1992年开始面向全校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普通生物学》等选修课程。2001年以来,建立以《生命科学导论》为主,以《生态学》、《生命科学导论实验》等课程为辅的非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体系。《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成为厦门大学文、理、工科非生物学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采用讲座形式组织教学,包括15个专题讲座内容,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在两学期分开授课。《生命科学导论》课件在学院上网便于学生复习。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与讲座式教学相配套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该课程体系的每年受益学生人数达6000人。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说明,讲座式教学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2005年,厦门大学和其他4所高校联合完成的《非生物类本科生生物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