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护理
灾害护理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17396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护理管理杂志、全科护理、护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全国“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暨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等;灾害护理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秀英、刘祚燕、龙纳等。
灾害护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7396篇
占比:99.77%
总计:117662篇
灾害护理
-研究学者
- 胡秀英
- 刘祚燕
- 龙纳
- 刘喜文
- 史冬雷
- 张宏晨
- 李凡
- 李斯俭
- 王艳玲
- 王莹
- 符敏
- 罗羽
- 胡少华
- 许敏
- 冯慧敏
- 刘岭
- 包龙梅
- 崔艳
- 张利岩
- 李剑锋
- 李晓芳
- 李玉乐
- 李红玉
- 李萍
- 杜艳玲
- 杨晓霞
- 董晓燕
- 许爽
- 谢征
- 赵生秀
- 赵艾
- 钟清玲
- 陆皓
- 高丽
- 何孝崇
- 余桂林
- 冯先琼
- 冯文超
- 冯晓媚
- 刘庆秋
- 刘芳印
- 叶云
- 吴兴燕
- 吴芳
- 唐娅
- 娄伟
- 孙慧卿
- 孙璇
- 孙雅珺
- 宋文娟
-
-
常攀;
王晓庆;
杜亚倩;
谢红英
-
-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在备灾阶段、应灾阶段、灾后恢复阶段的灾害准备度情况,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灾害护理培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125名赣州市援鄂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中文版灾害准备度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援鄂护士灾害准备度得分180.04±54.74分,条目均分4.00±0.40分,处于中等准备度水平.3个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应对阶段4.10±0.34分、备灾阶段3.97±0.41分、灾后恢复阶段3.88±0.4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援鄂护士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所在医院等级、工作年限、是否为党员、是否结婚、聘用方式、是否受过灾害护理培训和是否有过救灾经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援鄂护士性别、年龄、职称、所在医院等级、是否为党员、聘用方式、是否受过灾害护理培训和是否有过救灾经历是影响灾害准备度的因素(P<0.05).结论 援鄂护士灾害准备度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医疗机构管理者应注重对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全方面培训,并向全民普及灾害护理知识,发挥护士在灾害救援团队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支听党指挥、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护理救援团队.
-
-
薛琦;
邹圣强;
乔瑶;
毕岑;
杨吉羚;
顾学勤
-
-
摘要:
目的了解近10年国际灾害护理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为我国灾害护理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10年1月-2020年12月disaster nursing主题的文献,采用CiteSpaceⅢ绘制国际灾害护理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结果共检索到3474篇相关文献,美国研究机构发文量居第1位,“disaster”(1086次)为高频关键词,具体内容为灾害救援、灾害护理学教育、灾后影响以及灾害护理能力培训等方面。结论国际灾害护理研究发展迅速,还需加强多学科跨国合作,推进灾害护理学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
-
-
孙晶;
杨支兰;
范香格;
耿慧;
曹晓霞
-
-
摘要:
目的: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型编制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随机抽取500名护生实施问卷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及信效度评估,3周后,随机抽取200名护生检验重测信度。结果: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包括知识、态度及行为3个维度,共30个条目,总量表及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6,0.92,0.95,0.96;分半信度为0.82,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信度分别为0.90,0.82,0.83,0.85。量表总内容效度指数为0.93,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5~1.00。结论:灾害护理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生灾害护理知信行水平的工具,可作为灾害护理教育的形成性评价指标。
-
-
李齐;
李红玉;
李玥桐;
呼延思函
-
-
摘要:
目的了解辽宁省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灾害护理学教育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辽宁省某医学院校443名在校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总分为(127.22±19.68)分;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学教学、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学线上教学、是否参加过灾害现场救护、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是影响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辽宁省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展灾害护理学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转变,以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应对能力。
-
-
刘剑英;
李小容;
蓝剑;
邓永相;
袁爱兰;
翟康发;
何敬华
-
-
摘要:
目的调查广东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月10日至2021年11月20日期间在广东省各大医院临床工作的286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由性别分布统计得出:其中男护士45(15.7%)名,女护士241(84.3%)名。由年龄分布统计得出:20岁以下的护士7(2.4%)名,20~29岁的护士100(35.0%)名,30~39岁的护士139(48.6%),40~49岁的护士36(12.6%)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问卷、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分析其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86名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总均分为(3.210±0.735)分;单因素关联性分析显示不同特征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得分比较结果为:性别(t=3.049、P=0.003)、年龄(t=4.159、P=0.003)、婚姻状况(t=6.285、P<0.001)、工作年限(t=3.508、P=0.008)、科室职务(t=5.091、P=0.007)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响灾害护士护理核心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t=2.766、P=0.006)、创新能力(t=15.902、P<0.001)是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2%。结论广东省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有待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创建和优化灾害救援队伍,强化急诊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并重视培养灾害护士的创新能力,提高灾害救护质量。
-
-
谢建芳;
刘少华;
伍振红;
李杨;
王琴
-
-
摘要:
目的:调查赣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灾害护理核心能力与认知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4月1日~5月31日医院在职的341名临床一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调查表、灾害护理认知问卷评定其灾害护理核心能力与认知水平,并对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341名护士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调查表总评分为(107.65±26.75)分,评分等级为不及格;灾害护理认知问卷各条目非常认可度均较低,护士在受教育程度、护龄、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应急救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赣州市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调查在职护士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水平和认知程度较低,受教育程度、护龄、是否接受过灾难护理培训、是否参加过应急救援是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刻不容缓,职能管理部门应制订系统的灾害护理培训方案,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灾害及应急救援核心能力。
-
-
董晓燕;
陶贵彦;
李玮
-
-
摘要:
目的对2011—2021年发表的甘肃灾害护理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甘肃灾害护理研究现状。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作为文献检索来源,检索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为甘肃省境内且发表于2011—2021年的灾害护理相关文献,利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3篇,年均发文3.30篇;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发文最多,为17篇;33篇文献发表于国内23种期刊,以《解放军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甘肃医药》和《卫生职业教育》为主;文献类型除理论探讨类较少外,其他类型文献分布较均匀。结论2011—2021年甘肃灾害护理文献的数量和基金资助项目较多,文献研究内容多元,但文献质量还有待提高,作者和机构分布不均衡,机构间的合作性较低,应采取措施促进护理工作者开展灾害护理研究,加强不同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促进甘肃灾害护理学科的发展。
-
-
李思雨;
许婷;
张静;
李一珂;
陆皓
-
-
摘要: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类灾害频发,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团体的主力军,最大的救援队伍,影响整体的救援水平。研究表明,在灾害危机中,护士的存在可降低死亡率,而专科护士在灾害救援团队中可发挥更大的作用。灾害护理涉及院前、紧急外科、重症监护、感染、心理等诸多护理领域,灾害护理专科化已然成为发展趋向。
-
-
张丽芬;
李斗艳;
魏茶云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灾害护理应急小组的培训和管理模式,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做好准备.方法 在医院内组建一支由54名注册护士组成的灾害护理应急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且每3年更换一次.拟定详细的灾害护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完成,3年共完成培训12次,其中有3次为应急演练或实践操作培训.在3年的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归纳提炼出3个主题分别为:(1)医院成立应急小分队的必要性;(2)灾害护理知识水平的提升;(3)建议增加实践操作和应急演练的频次.结论 在医院组建灾害护理应急小组并进行规范的管理和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和效果评价体系有待于在今后的培训中不断完善.
-
-
谢晴
- 《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情境模拟演练用于灾害护理临床教学的效果. 方法:抽取全院护士以及在院的实习护士171人,以"5·12"汶川地震救护及我院参加的"车祸伤"、"火车站砍人事件"等的大型救护为例,通过观看影像资料片及倾听参加过救护的护士讲述,把学术厅变成现场,练习预检、分诊、分流、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CPR术等技术. 结果:大家认识到灾害护理的重要性,98%护士对灾害护理产生了浓厚兴趣,96%的护士认为情境模拟演练加深了急救护理知识理论,92.5%的护士认为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89%的还是认为急救护理原则得到了强化. 结论:情境模拟演练是通过近似于真实的场景,应用场景再现的手法及现场实际操作和提问解答方法,让护士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了对灾害护理的认识与兴趣、强化了灾害护理知识技能与原则.
-
-
李欢
- 《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世界各国的护士协会在灾后的救援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护士协会在《护士与灾害的预防准备》声明中明确指出了护士在灾害的预防准备、灾害应对中的职责,其中就包括了护士协会在灾害的应对和重建中的协调作用.在大规模灾害中护士是紧急救援中的协调者,作为团队成员,与医疗保健部门和社会、政府、地方团体及非政府机构的合作中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而且这些合作需要在灾前和灾后长期建立和维护.本文还对灾害护理教育、灾害期间、灾后早期、中期、灾后重建护理、灾害护理的伦理问题、灾害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等分别进行了阐述.
-
-
李博;
钟清玲
- 《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慕课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简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和理念的革新,慕课在教育领域开始被广泛运用.21世纪以来,全球各类灾害层出不穷,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灾害护理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将灾害护理引入慕课平台在阐述慕课的诞生和发展史基础上,采用SWOT方法,分析灾害护理慕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对我国开展灾害护理慕课教育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策略和建议.将灾害护理引入慕课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和慕课的创新传播方式,有助于向大众普及灾害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大众的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促进灾害护理的发展与共享。
-
-
黎倩;
徐敏;
张丹丹;
苏宏;
李晓宁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人类活动的空间及范围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和人为的灾害,如:交通事故、工业污染、战争、传染病的流行也在上升,一部分人类文明史,无不例外的包含着与灾害斗争的历程,灾害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安全具有多方面的威胁.时代越发展,科技越进步,社会越繁荣,其威胁越不可低估.人类不能完全预防和杜绝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努力将其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的程度.增强灾害意识,提升应对灾害威胁的战略能力.当灾害瞬间导致大批伤员出现时,常规临床护理已难以适应,在其紧急救护中,救护行为势必呈现出非常规划的特点.由于灾害护理学救援活动是护理人员在一个临时的、非常艰苦的、缺少设备和药品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环境中对大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的活动,这就决定了要获得最佳的救护效果,必然要科学的处理各种矛盾.
-
-
Wanpen Inkaew;
Somjinda Chompunud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护士为受伤灾民提供直接的护理,在灾害的救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为伤者和家属提供信息,同时他们在灾害救援的各个阶段与其他的医疗救援团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本研究探讨泰国大学灾难护理课程的设计和对灾难护理能力的期望。研究人员组织了15位来自不同大学的灾害救援专业的护理教师以及15名灾害救援专业的临床护理专家们进行探讨。通过统计学方法,对灾害护理教育和灾害护理能力的描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两个学院有灾害护理学科,另外九所学院在他们的课程中有相关内容。这些课程以理论授课为主而没有实践操作。86.67%的参与者讨论后认为灾害护理应纳入护理课程。灾害护理能力应立足于国际护士理事会(ICN)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对于一般护士和灾害救援护士,其能力上的要求是不样的。灾害救援护士与一般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有差异。因此,护理学院在设计护理课程时需要关注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所有层次的护士。演习、模拟和演示等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灾害救护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
-
-
-
黄晓琴;
王志成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类灾害层出不穷,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灾害的巨大挑战,手术室护士作为灾害的重要应对者,明确自身在灾害发生各个阶段应具备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了解自身在灾害中的角色和职责,为救灾准备和应对行为提供指导框架,还有助于灾害护理教育、培训和科研的开展.现就灾害护理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对我国手术室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培养和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
-
冯海丽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明确灾难护理的重要性、特殊性、必要性,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灾难医学学术研究,切实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护理能力,进一步明晰护士的工作范畴、促进护士职能的扩展和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rn 方法:分析我国目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灾难护理医学的现状及进展,灾难护理医学中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灾难急救护理能力,灾难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方向.rn 结果:灾难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起步较晚,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建立,大部分护理人员尚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临床,护士已经习惯了执行医嘱的固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在面对重大灾难事件时难以发挥突出性作用.目前,灾难救护在组织形式上一般以急救医学为基础,与其他救援人员共同组成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然而,护士作为灾难救援体系的中坚力量,在灾难救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灾难的不同时期,护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灾难救援的特殊性,目前的灾难护理模式还远远达不到灾难救援的要求.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n 结论:护理人员是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奔赴灾区一线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员,护理人员在灾难救援中发挥巨大作用,灾难医学呼唤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对各种灾难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
-
-
Satoshi Inoue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震灾引发的海啸和火灾,导致大部分沿海居民失去了他们的房屋而被迫住进临时安置房.同年11月,作者与护理学生志愿者团队一起对临时安置房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和长期的健康照护支持.学生每月对灾民进行一次访视,同时举办茶话会对访视内容和结果进行交流,并探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刚开始,访视了约200户当地临时安置房居民,学生通过对临时安置房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自行决定给予心理支持的内容。最终,决定以每月举行一次茶话会的娱乐方式和每季度集中为临时安置房居民测量血压的方式进行健康信息采集和心理支持。这些娱乐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每次活动大概有20名学生和30名临时安置房居民参加。此外,每月茶话会时,都会访视所有临时安置房居民并邀请他们参加活动。在这一活动刚开始时,志愿者的支持常遭到拒绝,然而随着持续的访视并获得居民们的信任,他们不再拒绝。学生举办的茶话会给原本不认识彼此的灾民一个相互认识的机会。学生与老人们起就像祖孙一样,他们表现都很活跃,没有刻意的要表现支持,他们的心彼此相连,形成了强有力的相互支持。同时,也在传递一个信息,每一个灾民,包括没有参加茶话会的灾民并没有被遗忘。然而,因为安置房中的居民不时收到他们失去家庭成员的消息,以及不断增加的有可能会死亡的不安感,所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