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知识
个体知识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计划与管理、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986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第三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等;个体知识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文森、刘家访、叶峰等。
个体知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986篇
占比:99.45%
总计:18086篇
个体知识
-研究学者
- 余文森
- 刘家访
- 叶峰
- 徐勤荣
- 李淑琼
- 杨锦兴
- 王梅
- 赵艳平
- 陈武林
- 丁岳伟
- 严建红
- 任和
- 何卉
- 余雁
- 冯天学
- 刘刚
- 刘博
- 刘向辉
- 刘啸霆
- 刘正强
- 刘莹
- 刘飞
- 包燕琴
- 史淑鹏
- 吴卫东
- 吴德明
- 吴波
- 吴良培
- 吴连裕
- 周亚红
- 周琳
- 唐亿佳
- 喻穹
- 夏湘远
- 姜松浩
- 孙蔷蔷
- 季冬青
- 宋永浩
- 宋立荣
- 张亮
- 张凌志
- 张友信
- 张小红
- 张庆普
- 张建宁
- 张晓林
- 张汉宇
- 张维忠
- 张贝
- 张金昌
-
-
辛晓玲
-
-
摘要:
教师知识共享是教师个体知识向教师群体知识转移的过程.教师知识共享能够实现教师个体缄默知识显性化,丰富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库,并促进学校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然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沉默的螺旋现象""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现象"以及"学校组织无意识知识管理的现象"等现实境况致使教师知识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多元价值和意义.这些阻碍教师知识共享的现实因素背后反映出教师之间缺乏人际信任、社会互动、合作意识和共享文化以及学校组织知识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促进教师个人知识向集体知识转化,应积极构建教师知识共享文化,提升教师知识共享意愿;营造教师知识共享的"创造的空间",增强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完善学校知识共享的制度支持,引领教师知识共享行为.
-
-
施小龙;
裴跃进
-
-
摘要: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不断进步,而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意、信仰等多个层面的发展.为了适应教育场域的丰富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卓越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总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个体的教育信念,将通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特色教法和教育艺术,从而不断形成个体教育智慧.
-
-
-
-
-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日益成熟,“信息”成为当下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之一,各行各业纷纷拉开数字化转型大幕。众多企业也已深刻认识到,要想做“时代的企业”,就必须将个体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再将综合能力转化为组织竞争力一过程中,“企业大学”再次成为焦点。《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企业大学之所以持续走热,究其原因,在于其依托自身优势,正在逐步升级为各类数字化的枢纽平台,吸引了大量普通员工及精英人才将“学习”常态化,从而为个体和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
-
史淑鹏
-
-
摘要:
鉴赏项目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其基于语文学科鉴赏素养要求,以学生开发鉴赏类设计项目作为出发点,通过师生研习课程标准、师生策划与评估项目、学生实施项目、师生验收项目四个方面,构建鉴赏学习模型。学生在此模型中,调动自身的兴趣点,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鉴赏类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利用个体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对项目化的鉴赏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产生深刻理解。
-
-
王海银
-
-
摘要:
读了魏剑美先生的《谣言止于智者?》(《杂文月刊》2020年5月原创版)一文,深有同感。智者不等于全知全能的神,难免有知识、经验的盲区和误区。比如孔子,曾被人嘲讽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自由落体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o在知识、信息爆炸的当代,个体知识、经验的盲区和误区更是比比皆是。这些盲区和误区,正是谣言兴风作浪的空间。
-
-
杨凤英;
许建忠
-
-
摘要:
学位论文质量是在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从波兰尼个体知识理论出发,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个体知识的外化成果,研究生个体知识是影响其质量的内在因素.目前,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个体知识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即教育理论知识的浅表化和片段化、教育科研知识的非规范化、学位论文规范表述知识的缺失,上述问题是影响在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根本原因.多因素聚合导致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个体知识结构性问题的存在.针对上述问题及成因,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个体知识,为在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提供根本保障.
-
-
张凌志;
薛晶心
-
-
摘要:
[目的 /意义]针对微信这个应用广泛的信息传播平台,进行个体知识的扩散的行为研究,有助于完善个体知识扩散理论。[方法 /过程]依托个体知识扩散模型,分析微信模式下个体知识扩散的类型。从个体知识扩散的实时性、短期性、专业性、友善性和传导性的特征分析了个体在微信模式下的扩散形式。[结果 /结论 ]微信的出现,促进了个体知识的扩散及创新的认可。
-
-
张汉宇
-
-
摘要:
对于何为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可谓见仁见智,但自然、深刻、真诚仍不失为有效教学的主旋律。自然的教学,意味着教学是遵循规律的,不是强加于人的。自然的教学首先意味着依据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依次进行。打破知识结构的链条,则会造成教学的零散化、割裂化和学习的机械化、碎片化。自然的教学更意味着教学是依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进行,在教师恰当得体的引导下,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
-
-
-
赵艳平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教材作为教学载体的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师定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个案的方式呈现并分析了师定文化与个体知识的互动过程.认为由于受到原有知识水平、教学情境、师生关系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取向直接影响对个体知识的判断.当师定文化与学生知识一致时,双方相互认同,形成良好互动,并相互促进;当两者不一致时,影响学生的发展.
-
-
杨蕴石;
钱磊;
徐枞巍
- 《第三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知识已经成为组织最宝贵的资产,金融企业和组织必须管理并充分利用它们的知识资源来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在本文中,我们区分了“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这两个概念。“个体知识”是一种个人资产,它由个体获得并被其使用。而“组织知识”是一种组织资产,它作为“知识创造型工作”的结果由组织中的特定个体获得并由组织分发至适当的个体。个体知识的共享并不是员工的工作职责,因此它可以被引导而不能被管理。相反,组织知识的创建和分发是“知识创造型工作”的一个必要组成,它应该嵌入在金融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并得到系统的管理。我们提出了一个管理组织知识的参考框架,称为“面向业务的知识管理”。它主要包括:工作重设计,知识类型定义,知识主题分类,知识工作平台以及管理机构。在该框架的指导下,我们帮助一家金融企业实施了一个知识管理项目并给出它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