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8-03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会议文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甚至是整个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新课程实施六年来,实验区的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等都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课堂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有哪些?什么样的哲学观、方法论引导和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并产生了这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若干关系?笔者结合六年来的课程改革监控与评价实践,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反思,对上述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分析,对课堂教学中的十大关系——讲授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关系,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文本学习与生活和实践体验学习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个性化与规范化的关系,活动、方法与技术多样性和教学有效性的关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情.态度价值观养成之间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 摘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立者.胡适和陶行知同为杜威的弟子,在美国学成回国之后,他们在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进行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探索与改造,为后人进行教育改革留下了重要启示:要准确、完整地理解外来教育理论,并立足于中国国情,使外来教育理论服务于本国实际需要,不可无原则地全部照搬,盲目崇外;在正确对待外来教育理论的同时,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进行梳理和现代转换,“变革只能是文化传承中的变革”;进行新课程改革应当研究中国教育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 摘要:本研究构建衡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以2002-2005年北京市义务教育相关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平均值、基尼系数的方法,对首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财力资源方面的现状以及区县、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形成对首都义务教育均衡状况的判断.得到的结论有:2002-2005年间,首都义务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各项指标逐年改善,区县、城乡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其中城乡差异小于区县差异,小学区县、城乡之间的差异小于初中阶段区县、城乡之间的差异.
  • 摘要:本文以三层目标理论为分析框架,观察和分析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并把北京高等教育在三层目标上发展状况,归结为三句话: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在底层目标实现上卓越,中层目标实现上滞后,顶层目标实现上遥远.本文分析了北京高等教育在实现顶层目标上的一些基本缺失和劣势,指明了这些缺失对顶层目标实现的攸关性,需要决策方面适度关注.
  • 摘要:北京市自2006年秋季起,向在10个远郊区县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学生(不含朝阳、海淀、丰台地区同口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两级政府平均分担.调研发现,在实施教科书免费政策的过程中,不同区县同一年级生均教材免费额度不同,进而造成学生获得的免费教育资源有很大的不同;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农村户籍的学生享受不到教科书免费政策,有失公平原则;教材免费政策的实施未考虑到远郊区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农转非"现象,造成部分农民子女因户籍身份的改变而享受不到教科书免费政策.北京市教材免费政策尚未涉及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最后,对北京市如何实施好教材免费供给政策提出了若干建议.
  • 摘要:本调查报告以4个远郊区县的140名中小学数学教师和2个城区的157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围绕形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教师的个人特征、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参加校内教研的情况、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教学环境、教师对学习困难的看法等方面.并与其所教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城区数学教师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据此,提出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的建议.
  •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继承和发展"启发式"启发式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课程实践中如何继承和发展启发式,如何实践启发式是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本文在启发式的变化和发展,启发式的功能,启发式的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提出启发式教学能够提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状态,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要让学生经历“心求通”、“达其辞”“用其果”的三个过程。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应处理好“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课堂小结使学生再受启发”三个教学环节。
  • 摘要:本文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对新课程实施以来中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在研究中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探究教学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探究学习的研究,包括:建构探究学习过程的结构;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学生探究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建构及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学业评价;探究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
  • 摘要:今后5年,北京的人均GDP将从6,000美元提高到10,000美元,把握住这一经济发展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和新要求,积极有效地推动教育发展对于北京近阶段以及长远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意义.本文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比较了当前人均GNI处于6000到1万美元阶段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又以美国为例研究了世界发达国家在人均GDP6000~10000美元时的教育发展状况.比较发现,总体来看北京的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的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目前人均GNI处于6000~10000美元国家的水平,但北京市教育发展的成就是在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要承担起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的基础上持续提高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在继续保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的同时,应改善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应更加重视引进社会力量或非政府资源投入教育。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等教育分类有序协调发展。
  •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高校在校留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北京高校留学生的群体特点、留学经历及不同方面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明确了北京高校应着力突出的竞争优势、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在校留学生潜在需求和总体评价.基于调查发现和分析结论,最终提出政策建议:(一)应从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努力实现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应全面了解北京高校留学生的教育需求,努力缩小来京留学生在留学预期与留学收获之间的偏差,逐步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留学生课程体系;(三)应突出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竞争优势,实施积极的留学生教育推广计划,逐步实现北京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结构优化.(四)有针对性地提高留学生对来京高校就读经验的满意度,推动北京尽快形成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留学生教育发展环境和运行机制.
  • 摘要:依据《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和《北京市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手册》,对2006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的监控与评价工作,学生问卷调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北京市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情况,业余生活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生活安排,学习期望,对学习、学校、学科学习、学科教师的感受与评价等,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建议: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加强对学习感受不良的学生群体的关怀与研究。
  • 摘要:本报告以随机抽取的来自4个远郊区县和2个城区的2000多名九年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数学学科的学业测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对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四个内容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学习水平及其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数学教学尤其是农村数学教学的建议:应当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当继续注重落实基础,注意对数学概念教学、原理教学、习题教学的研究;应当注重把数学内容的学习与数学能力的提高紧密的结合起来,注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是当前国内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热点.在不断深入研究过程中,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组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对学生学业质量监测为主,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视导、调查研究、个案研究为辅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006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与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通过抽取三、五、八年级学生样本9493人,教师样本990人,学校样本180所,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数学、地理、社会、美术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结果表明,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基本达到了相应学段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在科目之间、区域之间、学校类别之间的差异;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与学校因素对学科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提出要提出要增强课堂意识,切实落实新课程计划;注重在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积极建设和利用课程资源。
  • 摘要:本文选取北京市及其18个区县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通过研究文本,分析各区县教育发展规划制定的宏观背景,对各区县设定的教育事业目标—一主要是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目标,保障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教育投入指标,以及教育事业发展所直接体现的重要结果之一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的目标进行比较,以明确各区县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事业发展特点及任务和制定的规划中显现出的问题,为实时评估、督促区县教育发展,统筹规划和协调北京市教育事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摘要:入学制度本质是对教育机会的分配制度,是决定谁可以依据什么通过何种方式获得某种教育机会的制度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制度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法律规定和教育性质,目前在国际上形成了免费、免试、就近、全纳的基本制度安排,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共物品性质及其公益性质.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制度已基本确立了免学费、免杂费、免试及就近入学的制度安排,也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全纳性与公共物品属性.对照新法的要求,现行的北京市义务教育制度在入学者、入学学校、入学方式以及入学结果衡量等制度安排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依法完善入学制度,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 摘要:"十五"以来,政府拨款一直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而学费、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助学等只是作为辅助的手段在多渠道筹措资金中发挥很小的作用."十一五"期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的经费保障必须以经费总量的增加与多元筹资能力的提高为依托,这在一定意义上给北京市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的道路,试提出几点设想:切实保证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入;在完善相关政策条件下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力量积极投资办学;完善捐赠制度,开发利用社会丰富资源为教育服务;激发高等学校办学活力,增强高校自筹经费的能力.
  • 摘要:情绪调节是个体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的活动,它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关注了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情绪调节理论,分别是Khul等人提出的关注个体特质的直觉情绪调节,和Gross等人提出关注具体调节方式的情绪调节策略.rn 使用问卷调查法的相关研究结果证实直觉情绪调节与具体情绪调节策略之间具有相关。表现为行为定向的个体对应更高水平的认知重评调节策略,而状态定向的个体对应的水平的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实验法的研究没有得到符合原假设的结论,没有证实直觉情绪调节与情绪调节策略之间的对应关系。而是发现了其在不同难度认知任务上的作用差异。rn 关于情绪感受性的调节,类型特质变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统计上并没有达到严格的显著。情绪调节策略没有显著影响。rn 关于认知任务的完成,对于难易程度较低的认知任务,特质类型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而对于难度较高的任务而言,调节策略起到主要的作用。
  • 摘要:为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市政府实施"初中建设工程"已经进入第三年了,目前初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家长满意率迅速提升.通过督导了解到在初中建设工程中,各区县主要在加强领导、把握机遇、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深层次政策问题、布局调整问题、教师培训问题、硬件配备问题、持续发展问题.
  • 摘要:教材作为教学载体的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师定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个案的方式呈现并分析了师定文化与个体知识的互动过程.认为由于受到原有知识水平、教学情境、师生关系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取向直接影响对个体知识的判断.当师定文化与学生知识一致时,双方相互认同,形成良好互动,并相互促进;当两者不一致时,影响学生的发展.
  • 摘要:抓住新课程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三方面的改革意图和主要任务,突出重点,把力量用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能够保持正确方向,取得实效.在改革的时候,我们绝不能轻易放弃已有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不要盲目跟风.面对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种种困惑并追求破解办法时,一定要把"守护家园: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从口号变为实际行动.要正确把握中小学教学的本质,明确三方面课程目标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大力实行启发式教学.教学研究工作必须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材、学生、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考试评价等诸多因素出发,分析与综合各个因素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
  • 摘要:语文走进中小学学校课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作为语文类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校而言,则算得上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为此,需要认真研究,深入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学生言语习得的规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从校本课程建设的层面不断丰富并完善语文教育的内容与学习方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挖掘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的实践与研究、改革与创新,真正实现语文教育创造出满足学生需要的、不断丰富、发展的课程体系.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