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事故
海上事故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法律、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26020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航海教育研究、航海、世界海运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第八届长三角法学论坛等;海上事故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沈鹤明、刘昭青、刘琦等。
海上事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020篇
占比:99.46%
总计:26162篇
海上事故
-研究学者
- 沈鹤明
- 刘昭青
- 刘琦
- 席永涛
- 张炳成
- 於健
- 林兴乐
- 梅法钗
- 童银辉
- 郭未恺
- 陈永盛
- 丁凤楚
- 万姚轶
- 万红
- 乔卫亮
- 于美华
- 付金宇
- 伯佳更
- 何华
- 何金平
- 余振柠
- 兰赫
- 冯俊杰
- 冷教恒
- 冷梅
- 刘昭昆(编译)
- 刘长国
- 刘阳
- 刘雅奇
- 华先亮
- 危敬添
- 古净
- 同惠
- 吕红光
- 吴崇辉
- 吴延国
- 吴建军
- 吴洽儿
- 吴胜顺
- 吴鹏
- 周毅
- 唐承源
- 唐春辉
- 嘉雷
- 夏媛媛
- 太北
- 姜金辉
- 姜雨函
- 孙佳怡
- 孙庆和
-
-
孙旭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船舶流量的日益增加,航行船舶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海上交通管理的复杂程度和压力也日益凸现。每年均有大量船舶碰撞、搁浅等海上事故发生,不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可能会污染生态环境。因此,对海上交通系统进行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已成为海上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其在船舶交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
-
吴胜顺;
马娟
-
-
摘要:
海上交通事故或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人员失踪具有常见性,但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是否应作为危害结果,以及如何作为危害结果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理论上认识有分歧,实务中存在不同做法。通过梳理16件海上事故犯罪案件,比较分析三种不同的观点,提出对于海上事故致人失踪后果,在基础事实证据确实充分、推定过程程序严格的前提下,应当推定为死亡,并据此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同时赋予被告人充分的法律救济,正确解释并适用法律。
-
-
方思明
-
-
摘要:
我国原油进口主要依赖海洋运输,由于运输周期长,受海况及天气影响大,船舶航行过程中极易遭受各种海上风险的威胁,且因部分原油具有易挥发的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作为石油贸易公司防范应对原油海运风险的方式之一,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在海上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SANCHI与CF crystal碰撞案例入手,对事故应急处置中保险相关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为指引后续应急处置操作、降低原油进口风险提供支持.
-
-
周毅;
何金平;
华先亮;
李萌;
郑坤
-
-
摘要:
针对目前船舶事故频发且船舶管理手段不足给船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和品牌价值损失的问题,设计符合智能船舶要求的船岸一体视频远程管理系统,以高性能视频压缩硬件模块为核心,搭载配套应用系统,实现船岸数据的轻量化传输,系统的实船应用表明,在当前海事卫星低带宽信道工况下,船东仍可在岸基通过流畅的视频对船舶进行监控.
-
-
万姚轶;
吴建军;
高生辉
-
-
摘要:
及时有效发出遇险报警,成功弃船撤离、水上求生待援以确保及时水上搜寻和海空协同救助,能够最大比例使遇险人员获救。邮轮在水上交通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巨大的风险,且一旦发生海上事故,产生的后果往往不堪设想。正如Tian,Chai等对近十年的全球沉船事故的研究显示,当船舶发生倾覆事故时,预期人命损失的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火灾/爆炸或碰撞事故。
-
-
潘辉
-
-
摘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多个国家限制或直接禁止船员的更换,部分海员被困在船上无法换班,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海员,由海员疲劳和压力而导致的潜在的重大海上事故就可能发生,这将给船舶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给航运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这将进一步给全球生产物资的供应链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采取适合当前疫情的手段,逐步恢复船员正常换班,对于船员和航运企业来说是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
孙佳怡;
孙福
-
-
摘要:
为应对海上航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以金塘大桥被撞事故入手,分析事故成因及影响海上航行安全的风险因素,认为人为因素是所有风险因素中最为活跃、也最难控制的因素.为此,提出有效避免海上交通安全事故的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强化海员职业信念;加强心理疏导,提升海员心理素质;加强职业培训,提升海员职业技能;加强实践训练,形成良好职业行为;加强文化引领,提升海员安全意识.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海员的职业素养,以人的安全行为促进物的安全状态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确保海上航行安全.
-
-
付金宇;
李颖;
吴鹏;
杨硕;
张照亿
-
-
摘要:
发生海上事故后,为对周边海域船只和人员进行疏散及为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并实现对不同检测位置检测浓度的校正,需要对事故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进行计算.本文先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模拟事故船舶自然燃烧,而后采用高斯烟羽模型,通过结合事故现场的风浪等水文气象参数,构建海上事故有毒有害气体扩散模型.该模型在改进的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与ArcGIS结合,实现事故海域区域范围内有害气体扩散定量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桑吉"轮撞事故中,有害气体沿向下风向西北处扩散,以事故点为起点向西北方向划线为轴线,宽幅选取4 km范围,最高浓度区域是以事故点下风向3 km处为圆心,500 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浓度可以达到4×10-5 mg/m3,边缘处气体浓度已低至0.5×10-5 mg/m3.其模型简单且可以直观体现有毒有害气体扩散范围.
-
-
李剑飞
-
-
摘要:
平安险是海上货物运输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险种,平衡着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当事人的利益关系.英国作为海上保险发展的掌舵者,规制着海上保险发展的秩序.ICC条款作为海上保险行业的标准保险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关于平安险的规定源自于ICC的(C)条款,不同的是我国就作为保险事故出现的因素界定了“自然灾害”与“海上事故”两种,不同的事故发生原因影响着可保范围的大小.天灾,海上风险,海上事故有其准确的裁判定义,保险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的集合,近因原则作为连接事故与损失的结点,在保险赔偿中起着关键作用.
-
-
-
宁彦锦;
田芯
- 《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由于突发性恶劣天气或者人为因素,船舶沉没、火灾等海上事故时有发生.海员作为在船上工作的人员,经历过海上事故后易出现心理创伤、心理危机等,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干预治疗有可能留下永久的创伤.海员需要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确保航行安全,因此对海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海员心理危机的表现,危机干预的模式、原则、方法、步骤等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对海员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策略及意义.
-
-
王亚辉
- 《第九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
| 2016年
-
摘要:
南海是我国主要的海洋经济区域之一,在该海域有大量的渔业捕捞、海上运输和开发活动,因为船舶在海上航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由于远离陆地,外界救援有限,极易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海上事故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对有关部门进行搜救活动及布设搜救力量非常重要,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总结.通过收集2004年至2011年的97起海上事故,总结了海上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海上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救助措施,以此希望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
-
-
-
孙政伟;
雍明培
-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从二战时起,水陆两栖飞机被认为是海上搜救的最有效手段.本文从水陆两栖飞机的海上搜救历史及其发展历程,阐述其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并对其在现代海上搜救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提出了搜救的协同作用、远海搜救作用和构筑立体搜救体系的作用.海上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根据海难发生时的海况、区域、和天气状态,水陆两栖飞机通常采用三种海上搜救模式:空投救援、着水救援和协同救援。我国海上搜救的专业力量主要是执法船、海上救助局的专业救助船舶和专业救助飞机两大部分组有专业救助船81艘,救助直升机20架,主要机型为直升机S-76,EC225,目前只能实现近海救借助平台可实现远海救助,夜间救助难度较大。rn 我国近海救助发展完善,运行良好,水陆两栖飞机定位在执行远海搜索和监视任务,可实现(a)昼夜间目视和电子搜索;(b)定向及失事信标导引;(c)昼夜间向遇险人员输送应急物资,包括无线电、卫星电话、电子浮标、救生筏、救生包等;(d)发生污染和其他突发事件时的现场协调和通信中继。在海上搜救的战术上采用远海搜索,直接救助模式,第二种模式为协同搜救,发挥速度和航程优势,对事故海域采用红外、雷达、无线电等手段实施搜索定位,并迅速将信息传送基地,借助船舶的海况适应性强的优势,引导船舶实施救助;第三种为立体救助模式,发挥水陆两栖飞机、直升机、船舶各自优势,提高搜救能力。开展水陆两栖飞机的海上救援模式的深层研究,借助现有的搜救经验,结合水陆两栖飞机历史文献,制定水陆两栖飞机多模式下的战术要求,为未来使用提纲参考数据和方法,为搜救飞行培训、搜救人员培训提供支持。水陆两栖飞机购置、运营和维护成本远高于直升机,建议根据水陆两栖飞机投入运营的初期、中期和成熟等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购置和运营模式,打破现有政府拥有政府运营的直升机模式,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援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也利于发展水陆两栖飞机的使用体系,不但满足了政府需求,还推动了国内通航产业的发展。
-
-
-
-
-
冷教恒
- 《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2009年度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船舶航行安全直接影响到航运公司的声誉和经济效益,面对复杂多变的海上交通运输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笔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船舶安全管理,保证船舶海上航行安全,如何预防风险,化解风险,减少和避免海上事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