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3年内共计523篇,主要集中在水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140篇、专利文献5094884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电讯技术、国际船艇等; 相关会议66种,包括中国航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国航海学会2009年度学术交流年会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相关文献由969位作者贡献,包括陆悦铭、刘人杰、初秀民等。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4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94884 占比:99.99%

总计:5095343篇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文趋势图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研究学者

  • 陆悦铭
  • 刘人杰
  • 初秀民
  • 刘畅
  • 姚高乐
  • 胡勤友
  • 马枫
  • 吴振荣
  • 孟鑫
  • 林长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侯旭涛; 李青松; 张佳培; 何程; 任文; 张弛
    • 摘要: 为实现全球海洋船舶位置监视,用户在我国海洋系列卫星上配置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卫星AIS覆盖范围大,面临严重的信号碰撞问题,且AIS工作频段低,易受卫星平台低频干扰影响。用户及卫星总体要求AIS载荷提升对卫星电磁环境适应性以降低卫星AIS频段电磁环境净化代价,同时具备一定近海海域接收能力。在深入分析卫星电磁环境工况及近海AIS信号碰撞工况基础上,提出了AIS载荷阵列天线设计、抗卫星电磁干扰设计、低信噪比解调设计为主的针对性设计,相关设计已经通过海洋二号C卫星在轨验证,对其他卫星AIS载荷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杨胜龙; 史慧敏; 张胜茂; 张涵; 费英杰; 王斐; 金卫国; 王国来; 樊伟
    • 摘要: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为渔业资源和渔船捕捞活动管理和研究提供了可能。明确船舶作业类型是开展AIS信息渔业研究应用前提,为渔业研究和管理提供渔船捕捞类型基础数据支撑,保障渔船作业安全和监督非法捕捞渔业活动,作者通过搜集整理3000多艘已知类型船舶信息,从空间、时间和行为等多方面挖掘17种船舶特征参数,采用三层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longshort-termmemory,BiLSTM)方法,分别构建渔船/非渔船类别识别模型和不同渔船类型识别模型。模型结果表明,渔船/非渔船的BiLSTM模型的训练数据集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9.6%,平均精确率为99.8%;验证数据集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3.6%,平均精确率为95.6%。渔船多分类模型训练数据集分类平均准确率为99.0%,平均精确率为99.3%;验证数据集分类平均准确率是97.0%,平均精确率是97.6%。作者构建的渔船/非渔船类别识别模型和渔船类别识别模型训练和验证精度都较高,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可用于主要捕捞类型渔船识别分类。
    • 黄亮; 闻宇; 文元桥; 卢志刚; 朱曼; 张治豪
    • 摘要: 由于内河水域电子航道图在完整性和及时性方面的不足,传统依赖电子航道图的船舶轨迹停留点挖掘方法在准确率和效率方面受到限制。在线地图资源蕴含着大量的地理空间语义信息,能为船舶活动轨迹提供丰富的地理关联解译。综合利用互联网中的地图数据服务,提出一种基于反地理编码的内河船舶轨迹停留语义信息提取方法。识别船舶在港口、码头等区域的轨迹停留段,提取每段的停留中心点;利用在线地图的反地理编码服务获取停留中心匹配的区域集合,计算每个区域的船舶停留特征;基于关键字对多个区域进行融合,生成船舶轨迹的停留语义信息。利用2018年7月—2018年8月长江区域船舶的真实轨迹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取船舶轨迹的停留语义信息,平均准确率达到94%以上。
    • 崔庆伟; 杨洋
    • 摘要: 随着我国海洋航运事业的发展,海底电缆(后简称“海缆”)锚害事故增多,影响海缆正常运行。所以减少海缆锚害事故的发生,加强海缆运维水平十分重要。目前在海缆的运维方面的研究,除了传统的海缆运维方式,无人机技术以及多波束和侧扫声呐等海底地形地貌检测技术也应用到了海缆的运维当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后简称“AIS”)技术也在研究应用到海缆的运维当中。本文说明了AIS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于海缆运维当中的优势,对AIS技术应用于海缆运维中的监控应用进行了概括,对海缆运维中的警报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某海上油气工程实例分析,得出AI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海缆运维水平。
    • 崔建辉; 张炜林
    • 摘要: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多类型船只航行及海事相关部门监控的数据产出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AIS的发展,并且对AIS报文的种类和报文解析方式进行研究,为海事管理以及船舶航行提供数据支持,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 杨红; 韩鹏; 刘畅; 宫珊珊
    • 摘要: 针对复杂海洋环境下,船舶行为识别与轨迹预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模型。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与通过注意力机制优化过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并联作为训练网络,对船舶的行为识别与轨迹预测两个任务进行联合训练;选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提供数据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和识别精度,能有效地辅助海事部门监管工作,同时多任务学习模型也为海上智能交通研究提供新思路。
    • 郝敬宝
    • 摘要: 船舶内河渡运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对维持水上交通秩序正常化非常重要。当前船舶监控系统主要由雷达、VHF语音等组成,存在包括使用期间不能满足实时快速传送信息、定位不够精准等缺陷。船载AIS系统即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是指包括甚高频(VHF)河流中、海上移动频段自主化、连续性的广播系统,AIS的广泛能够实现船舶之间、船与岸台之间通信联络、实时位置信息以及航速、通航状况等基本信息。借助船载AIS技术能够准确获取该船的静态、动态化信息,有助于对传播实施全方位、实时监控。基于此,本文从阐述船载AIS监控系统的主要单元构成出发,分析实现安全监控的过程,提出基于船载AIS技术的内河渡运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模型。
    • 郭昊; 李海滨; 冯姣; 邹潇
    • 摘要: 由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的差异性以及各数据提供商接收信号的硬件设施、存储设备以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导致各个数据源提供的AIS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能够合理鉴别数据的优劣、及时发现AIS数据源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数据处理,为数据采购提供依据,故首次提出通过对完整性、连续性、时效性这三个重点指标来进行AIS数据评价,并提出综合质量评分算法结合三个重点评价指标得出AIS数据综合质量评分。最终,通过对比卫星AIS数据与岸基AIS数据的数据质量差异和数据可视化分析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 赵吟秋; 索永峰; 鲜波
    • 摘要: 为实现在AIS海量数据中快速高效地识别会遇船舶信息,对会遇船舶航行过程实施监控和分析,识别研究水域内存在的海上交通安全风险点。以台湾海峡部分区域内的AIS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结合船舶会遇特征参数计算,挖掘两船会遇与多船会遇信息,根据船舶方位和航向差划分船舶交叉、对遇和追越三种会遇局面,并通过定量化方式多维度描述不同类型的船舶会遇过程。结果表明:分析轨迹数据的时空特性可以再现船舶会遇场景,能更清晰全面地展现船舶的会遇过程。
    • 张在嘉; 李茹琨
    • 摘要: 从分析AIS岸基基站机房工作环境管理现状与巡检维护方式出发,总结机房工作环境条件与巡检维护要求,提出工作环境定期巡检、实时监控、巡检周期和维护内容的优化建议,初步建立AIS岸基基站机房工作环境管理及维护模型,保障AIS岸基基站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强化AIS系统在海事监管服务中的有效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