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英语
法律英语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4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法律、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9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8341篇;相关期刊512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科教文汇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四大名校大学英语研讨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等;法律英语的相关文献由871位作者贡献,包括魏焕华、张法连、胡骑兵等。
法律英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341篇
占比:94.67%
总计:19374篇
法律英语
-研究学者
- 魏焕华
- 张法连
- 胡骑兵
- 袁华平
- 陈艳芳
- 孟超
- 李为山
- 李亚西
- 李冰
- 李康熙
- 李湛意
- 童珊
- 刘国生
- 徐艳秋
- 肖玉凌
- 薛小莹
- 赵永平
- 邓柯
- 陈艳
- 代霞
- 唐丽萍
- 张凤英
- 张海征
- 张静
- 曲艳红
- 李娜
- 李慧
- 王建芬
- 甄慧林
- 陈勇
- 雷燕
- 马梦
- 何柳青
- 余丹丹
- 关成勇
- 冯娟
- 刘冬
- 周珺
- 周红
- 封桂英
- 屈厦沙
- 廖芸
- 张滢
- 张瑞嵘
- 张纯辉
- 彭洁
- 徐赛颖
- 徐远瑶
- 施蕾
- 曾小云
-
-
陆月华
-
-
摘要:
本研究从法律英语教学实践出发,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多模态教学理论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探讨法律英语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构建该模式的具体步骤。该研究对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法律外语人才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
-
曹雪蕾;
王肖平
-
-
摘要:
语料库检索和统计功能强大,能够提高翻译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国际法院规约》与《欧洲专利公约》双语平行语料库,结合《汉英大词典(第3版)》,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文本中的“规定”一词进行英译分析,以期探索该词在法律文本英译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
刘笑笑
-
-
摘要:
法律英语是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各界应当密切关注的话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法律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困境,提出提高法律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
-
徐凤
-
-
摘要:
法律英语是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意义重大。整体教育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在整体教育观下,要改变按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设置法律英语专业课程的做法,本着“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学习知识习得语言,知识、思维与语言有机结合”的理念,整体规划,循序渐进,按部门法设置课程,即以内容为纲,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法律学科知识、提高法律思维能力、习得法律英语。
-
-
丁来;
穆晓琳
-
-
摘要:
自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一线公安队伍在解决涉外案件过程中使用法律英语的频率越来越高,法律英语的重要性在逐步提升。采用何种方式能够快速提高并加强对法律英语词汇的记忆效率成为研究的重要新课题。以罗施的原型范畴理论和莱考夫、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将法律英语词汇释义进行范畴化归类并对其内部存在隐喻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对其结构中的意象图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举例阐释,对提高法律英语词汇的记忆效率和能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
-
刘迎红
-
-
摘要:
OBE理念强调目标和成果导向,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法律英语是法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属于专门用途学术英语。基于OBE理念进行法律英语教学改革符合课程建设的内在和外在需求。在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完善法律英语课程体系,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加强法律英语教师师资建设,丰富和健全法律英语课程评价模式,更有效地提升学生法律语言与知识的输出能力,培养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
-
-
王琳
-
-
摘要:
ESP英语教学理念作为一种专业领域实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在与法律专业应用领域的结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阐述ESP需求下高校法律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法律英语教学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论述,并提出了ESP需求下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模式提升策略。
-
-
-
梁明慧
-
-
摘要:
随着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本文以法律文本为切入点,着重考察有道、谷歌及百度三种机器翻译软件对于合同长句的再现效果,以期助力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及法律文本翻译效率的提高。
-
-
贺翰墨
-
-
摘要:
培养卓越法律英语人才是我国对外发声的战略需要,也是涉外法律事务实践和教师转型的需求.以人才培养为背景研究法律英语教学目标,培养重心在应用型法律英语人才而非学术型法律英语人才.思考语言与法律学科交叉下,语言学习策略、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与法律英语的关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困境提出了完善教材、培养思维和重视师资建设的具体建议.
-
-
温向东
- 《首届四大名校大学英语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作者结合三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研究生法律英语阅读”实验性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教材筛选和教学过程,重点探讨了该课程与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支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及克拉申(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尤其是“习得与学习假设”和“输入假设”)的有效切合.课程的实验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应用语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将科研引入课程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性的尝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