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字字形

汉字字形

汉字字形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1835篇;相关期刊247种,包括辞书研究、汉字文化、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第十三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等;汉字字形的相关文献由45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更生、刘鸣、宋柔等。

汉字字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3.38%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11835 占比:96.50%

总计:12264篇

汉字字形—发文趋势图

汉字字形

-研究学者

  • 高更生
  • 刘鸣
  • 宋柔
  • 林民
  • 沈曄
  • 曹傳詠
  • 李义琳
  • 王选
  • 费锦昌
  • 张俊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湘蓉
    • 摘要: 2018年5月,脑科学与教育国际论坛在风光旖旎的青岛举行,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室主任谭力海在会上明确提出,国家应立法限制儿童使用拼音输入法的时间。他认为对于仍处于汉字学习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过度使用拼音输入法,不利于他们对汉字字形的深入分析和掌握,使他们难以建立汉字形、音、义的联系,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读写困难。
    • 张素格
    • 摘要: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 贾智
    • 摘要: 《干禄字书》分"湖本""蜀本"两个版本系统。"湖本"系统的颜鲁公原刻本、杨汉公摹刻本均为善本,但已散佚。日藏图书寮本《类聚名义抄》成书于12世纪以前,其所引《干禄字书》为湖本系统,相关引文可以用来比勘传世本《干禄字书》,为近代汉字研究、唐代正字学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和证据,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 杨焱
    • 摘要: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型古朴,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仍保留着汉字造字时的原始信息。对中学生而言,学习甲骨文,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字形的来历以及字与形之间的关联,又可以直观感受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陈勇明著的《中学甲骨文教程》一书,是中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中学甲骨文教材。它立足中学甲骨文的“教”与“学”,追溯汉字起源,普及汉字文化,为青少年了解甲骨文、学习甲骨文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中学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李宇明; 陈双新
    • 摘要: 田小琳教授主编的《汉字字形对比字典》,以中国香港地区的汉字字形为立足点,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本依据,对中国大陆与中国港台地区字形进行了逐字对比,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呈现了三地汉字繁简和微观字形差异,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强的实用性。研读此典可以发现,中国大陆与中国港台地区的字形差异及其给书写、识认带来的影响,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严重,更不是判若鸿沟。我们在观念上要爱护汉字,尊重不同地区的用字习惯,尽量了解现行汉字的三地差异,同时,中国大陆和中国港台地区乃至海外使用汉字的地区应积极协商,以求同存异乃至求同化异的态度和智慧优化现行汉字系统,就简繁等问题进行心平气和的讨论,通过调整微观字形而减少汉字分歧,通过梳理、解决简繁等问题而再次实现中华民族的书同文。
    • 何永康
    • 摘要: 七八岁时,跟着一位老先生学写字。老先生把字写在由红色直线和虚线组成的方格纸上,命我在同样的纸上摹写。纸是特制的,每张有九个大格子,每个大格子里又有九个小格子。先生说,这是九宫格,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创制的界格。所谓九宫,即正中一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虽然我与它交集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但它对我写字功夫和性情、习性的形成,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垫底作用。
    • 李芹
    • 摘要: 每一个汉字都是文化的结晶。进行识字教学时,如果单纯把汉字看作是一个个字符,那我们的课堂无疑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也会变得乏味,识字效果必然不理想。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分析汉字字形的演变,探寻汉字的本源,从字理与字义上对汉字加以分析,让每个汉字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不仅学生将学得兴趣盎然,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厚重而高效。
    • 田宇阳
    • 摘要: 汉字,是中国人用以记事传情的载体、是中国文化观念的载体,汉字构形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文章以"谦和"和"立象尽意"观念为例,尝试浅析中国文化观念在汉字的意蕴、体量、结构方面的体现。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收集法,认为汉字字形蕴藏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在汉字的构形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中国文化观念,并成为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
    • 田宇阳
    • 摘要: 汉字,是中国人用以记事传情的载体、是中国文化观念的载体,汉字构形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文章以"谦和"和"立象尽意"观念为例,尝试浅析中国文化观念在汉字的意蕴、体量、结构方面的体现.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收集法,认为汉字字形蕴藏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在汉字的构形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中国文化观念,并成为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
    • 金欣欣
    • 摘要: 《广韵》和《集韵》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两部重要韵书,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广韵》去声收入了"(春)"字.《集韵》的编纂时间晚于《广韵》,它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广韵》.对于《广韵》的"(春)"字条,《集韵》沿用了释义,参考了注音,但是字形与《广韵》的"(春)"字明显不同.从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的相关释义看,《广韵》"(春)"字的字形是错误的,《集韵》则是正确的.自《广韵》以来,除了《集韵》之外的各种韵书、字书、语文辞书,不仅沿用了《广韵》"(春)"字的错误字形,同时在释义上也不够明晰、完善.这一考证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春)"字做了字形的分析和辨误.同时,还参考著名语言学家金有景先生《方言古语词》未刊稿的相关内容,就"(春)"的释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讨论.这些对今后语文辞书相关条目的编纂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