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尽意
立象尽意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专利文献27207篇;相关期刊108种,包括社会科学、天府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立象尽意的相关文献由12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纯友、卓支中、向天渊等。
立象尽意—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207篇
占比:99.55%
总计:27331篇
立象尽意
-研究学者
- 刘纯友
- 卓支中
- 向天渊
- 吴承钧
- 周月亮
- 孟德鸿
- 宗明明
- 朱志荣
- 李微
- 李梦露
- 李阳熙
- 杨合林
- 杨永国
- 林光华
- 林浩敏
- 潘晓军
- 田宇阳
- 田雷
- 祁志祥
- 钟涛
- 陈伯海
- 陈道谆
- 丁泉杰1
- 代山12345
- 余莺姿
- 冀雪莹
- 冯仲平
- 刘友凡
- 刘廷
- 刘泊宁
- 刘畅
- 刘颖
- 叶原
- 叶树发
- 向洁
- 吕怡然
- 吴建英
- 周韶华
- 唐珂
- 唐荀
- 夏硕琦
- 姜舒文
- 孔超
- 孙中华
- 孙敏强
- 孙玮志
- 宋妍1
- 宋志生
- 宗椿理
- 巴根
-
-
刘泊宁
-
-
摘要:
作为中国第一部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善于以象比人、以形传神。在魏晋玄学“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的语境下,它不再将人物置于功利视角加以剖析品评,而是既注重立象尽意的诗性表达,又注重以形传神的画意营造,以充满诗性画感的美学笔触达到以玄韵为宗的审美境界,开创了世说体写人风范。
-
-
杨先艺;
王敏;
蔡偲;
袁义华
-
-
摘要:
“立象尽意”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商周青铜器设计中的重要思想,蕴含了古人的设计智慧。“立象尽意”之“象”源于卦象,却可以比类万物,寓意深远。本文在对中国古文献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对“立象尽意”的思想内涵进行了解读和阐释;并从器物研究的角度,对商周青铜器设计的“象”与“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之“象”和纹饰“象”的分析,可以窥见其背后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以了解器物设计中蕴藏的礼制等级观念,以及先民意识中的吉祥思想。
-
-
祝东
-
-
摘要:
现代符号学的兴起,如果从索绪尔、皮尔斯算起的话,其历史已经超过百年;即便是从学界认为的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原理》的问世算起,也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国也是一个符号学思想资源丰厚的国度,我们的先民在仰观俯察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很早就在熟练地运用符号,并建构了我们民族特有的符号学传统,如易学史上的观象系辞、立象尽意,儒家的正名说,道家的无名论,名家的名实之辩等,不仅涉及符号的使用,更是对符号与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
-
肖盈盈
-
-
摘要:
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是导演陈传兴“诗的三部曲”之终篇,以诗人郑愁予《如雾起时》为始,周梦蝶《化城再来人》为续,自言《掬水月在手》思索“诗与存在”。同名传记与纪录片互为补充,“力求以多元视角呈现出一位立体、丰盈、臻于至境的叶嘉莹先生”;。电影以古典诗词的气韵流动、立象尽意等诗性表达展开叙事。空间维度上,以四合院纵深影像为主线铺陈物象,厚重深玮。
-
-
彭星星
-
-
摘要:
随着中国美学被日益推崇,当代首饰创作中越来越多地运用意象形式语言进行表达。意象主要有对客观世界的具象造型进行“立象尽意”的仿象;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心物相照”的喻象;自我情感内照之象“由心造物”的心象。其中喻象是中国美学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喻象”是以“自我”为主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主体在客观世界摄取象征物,予以改造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成的意象就是喻象。
-
-
张祖平
-
-
摘要:
『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其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大体上,象可以区分出三个层次,即『象取于物』『立象尽意』和『象外之象』.『象取于物』的象指向了宇宙万物的外显形象,在书法中这些外在形象成为了书法中的象形的基础和来源.并使得书法尤其是篆书体系,亦书亦画,使得汉字的书写演变为一门艺术成为可能.『立象尽意』中的『象』是指书法笔墨痕迹之象,这里的象也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与意息息相关,因为这里的『象』其实指向了更为丰富的心意和物象相互契合之后所产生的艺术创造.『象外之象』的象是指超越了笔墨痕迹之象,存在于笔墨形象之外的象,这种象具有想象无穷、回味不尽的特征.同时象外之象,是中国美学的一个至高境界,是超越了有形走向的无形,中国美学和艺术境界最终都走向了象外的审美空间.
-
-
刘畅
-
-
摘要:
一、立象尽意,"书肇自然"下的物象审美意趣的确立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母体进行书写的艺术,若离开汉字,书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想要了解书法艺术之美,就必须先要了解汉字起源之美。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1]这里,按许氏说法,把汉字的创造归于仓颉,虽不能完全确定,但指明了先民创造汉字是通过"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等方式来进行的。
-
-
田宇阳
-
-
摘要:
汉字,是中国人用以记事传情的载体、是中国文化观念的载体,汉字构形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文章以"谦和"和"立象尽意"观念为例,尝试浅析中国文化观念在汉字的意蕴、体量、结构方面的体现。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收集法,认为汉字字形蕴藏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在汉字的构形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中国文化观念,并成为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
-
-
田宇阳
-
-
摘要:
汉字,是中国人用以记事传情的载体、是中国文化观念的载体,汉字构形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观.文章以"谦和"和"立象尽意"观念为例,尝试浅析中国文化观念在汉字的意蕴、体量、结构方面的体现.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收集法,认为汉字字形蕴藏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在汉字的构形过程中时刻体现着中国文化观念,并成为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
-
-
杨永国
-
-
摘要: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笔墨,追求写意,注重意境,常以“立象尽意”美学思想营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有限与无限的时空意境。《影》利用独特的影像叙事表现手段,将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美学与现代电影蒙太奇表达有机结合,营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电影意象风格。
-
-
-
-
-
-
-
-
-
-
-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1999-03-10
-
摘要:
本发明的图象编码装置1如图1所示具有根据用于控制象素值信号的编码处理的象素值编码参数104生成用于控制透过度信号的编码处理的透过度编码参数121的编码控制器112a,根据透过度编码参数121进行透过度信号102的编码处理。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象编码装置1中,可以与根据合成图象的各个图象的象素值信号得到的画质一致地控制根据各图象的透过度信号得到的画质,这样,便可不影响对各个图象的画质而减少将该透过度信号进行编码后的透过度编码信号106的冗长的信息,结果,便可不影响画质而以更低的位数记录和传送图象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