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字际关系

字际关系

字际关系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42409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内蒙古社会科学、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等;字际关系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建伟、柳建钰、孔祥卿等。

字际关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2409 占比:99.75%

总计:42516篇

字际关系—发文趋势图

字际关系

-研究学者

  • 孙建伟
  • 柳建钰
  • 孔祥卿
  • 雷励
  • 侯佳利
  • 周艳红
  • 潘杰
  • 熊加全
  • 何余华
  • 何艳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秦冕
    • 摘要: 学界对于字际关系划分的探讨从未停止,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字际关系判定原则,以异体关系为中心进行的字际关系判定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异体关系判定过程中实际存在的规律性问题出发,探究狭义异体字与部分异体字、通假字、分化字、俗讹字、简化字、古今字、隶定楷化形体、专有名词和连绵词的不同写法等八种情况之间的判定原则,以期形成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异体关系划分范式,尽可能多地解决异体关系判定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指导异体关系判定实践。
    • 庄卉洁; 王雪涛
    • 摘要: 《汉语大字典》在辨析字形、审定字音、考释字义、列举例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收字众多,在异体字字际关系认同方面有所疏误。文章列举其中18个认同失误或缺失字际关系的例字试做考辨,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疑字际关系疏忽有所补充。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 万茹
    • 摘要: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的训诂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揭示字际聚合关系,即假借通用关系、古今关系、正俗关系、繁省关系、正讹关系等,正确认识字的形、音、义;二是通过揭示语词组合关系,语境证义。江声运用这两方面的训诂方法,在尊承汉注、融贯汉注的同时,又能自申新义,特别注重辨析词义之细微差别,有所发明,成一家之言,达到精准诠释经义之目的。
    • 安波
    • 摘要: 文字是文化和知识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是族群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研究和语言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年代久远或使用人口较少,许多古汉字或少数民族文字已经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了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语言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了充分保护和挖掘这些文字的价值,本文基于中华字库工程成果数据设计了一个大规模中华文字知识图谱,其涵盖楷书汉字及多种古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该图谱为研究中华文字的发展、汉藏同源、民族共同体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展示文字知识图谱的作用,构建了一个面向文字知识的智能问答系统,利用文字知识图谱的数据满足用户以自然语言方式进行查询的需求。
    • 丁明
    • 摘要: 繁简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汉字字际关系,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繁简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繁简字与狭义繁简字既存在联系也具有区别。在廓清繁简字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其与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分化字、正俗字等字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繁简字与诸字际关系的交叉与分野,可以有效厘清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使繁简字畛域更加清晰,亦可为之后的繁简字相关研究作铺垫。
    • 徐丽群
    • 摘要: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翼”“[日翼]”“[立翼]”等字形,一般释读为“翌”。它们在卜辞中主要用于时称,亦可用作祭名。对于此三字字际关系的研究,迄今未能形成较统一意见。通过对此三字形在卜辞中字形和字用分布情况的系统调查,可就既有研究的若干认识提出以下观点:“[日翼]”与“[立翼]”皆由“翼”字分化,“[日翼]”在出组卜辞中分工明确,不可简单视同“翼”,“[立翼]”却始终未有严格分工,应仍视为“翼”之异体;“[日翼]”可能由“翼、日”合文而来,最初用于表时称,而非作为翌祭专用字而造;“[立翼]”非为仅表时称的专用字,亦用表祭名;黄组中主要用“翼”表祭名,而表时称则更多使用“[立翼]”。
    • 张青松; 关玲
    • 摘要: 颜师古《汉书注》共有493条“古今字”材料(包括颜师古本人指认及引用前人指认),可以归纳为211组。逐一分析“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种字际关系类型:异构本字、异写本字、同源通用字、同义换读字、古本字/重造本字、源本字/分化本字、分化本字/源本字、本字/通假字、通假字/本字、假借字/后补本字、后补本字/假借字、通假字/通假字、假借字/假借字、异构假借字、异写假借字。
    • 朱添; 宋婷婷
    • 摘要: 陈直《汉书新证》《史记新证》二书均是利用传世文献及各种考古材料对传世史书进行新证,在学术界影响很大。文章在对二书中陈直有关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等字际关系的运用进行全面搜集与统计的基础上,对陈直在字际关系运用上的特点进行分析。陈直在对字际关系进行分析时注重从文字形、音、义本身出发,再辅以大量文献资料证明,以求全面认识。
    • 程萧林; 赵家栋
    • 摘要: “珉”指似玉的美石,词义主要来源于其声符“民”的“低、差”语源义。文献使用过程中“珉”存在众多异形字:“玟”“”“”“”“”“”“”“琝”“琘”“砇”“碈”“瑉”“”“”“”“”“璑”“”“”“”“岷”“缗”。从汉字形体结构及具体字用两方面综合考察,这组字通过改换声符、改换义符、讹变声符、繁化声符、移位声符、同义换读、假借构成了完整的字际关系
    • 李娇杨
    • 摘要: 姓氏"曾"源自两周诸侯国曾国和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历史上记写国族姓氏的"曾"有字形变化.殷商时期方国部族"曾"用"(苗)"记写,两周时期诸侯国"曾"用"鄫""缯"记写;后世姓氏"曾"统一用"曾"记写.这些用字中,"(苗)"记写"曾"是假借用法,"缯"记写"曾"是通假用法,"鄫"是为记写国族氏名造的专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