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集韵》

《集韵》

《集韵》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461篇,主要集中在汉语、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1篇、专利文献60086篇;相关期刊219种,包括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皖西学院学报、辞书研究等; 《集韵》的相关文献由364位作者贡献,包括雷励、刘华江、杨小卫等。

《集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1 占比:0.76%

专利文献>

论文:60086 占比:99.24%

总计:60547篇

《集韵》—发文趋势图

《集韵》

-研究学者

  • 雷励
  • 刘华江
  • 杨小卫
  • 张渭毅
  • 胡安顺
  • 赵振铎
  • 卢芸生
  • 孙玉文
  • 朱声琦
  • 张国光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刘华江; 丁琼; 宋明好
    • 摘要: 《集韵》征引广博,集字形、字音、字义之大成。但其在收字和注音、释义过程中又存在不少问题甚或错误。就校读过程中发现的14个韵字的读音问题,利用文献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知识,并结合前贤的研究成果,尝试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以期得到方家批评指正。
    • 刘桥
    • 摘要: 《集韵》记载了古代汉语丰富的文献词义,其个别释语简短费解,甚至和其自带书证相互抵牾,利用传统训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书证及古注对此加以揭示,发现其中既有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又有语境义、假借义,甚至还有沿袭前代辞书中错误的释义。通过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考释疏证,能够弄清像“致”“校”“苹车”等古汉语常用词的语义嬗变过程,纠正传统训诂中的某些疏失,为后世词典编纂可提供参考。
    • 刘华江
    • 摘要: 以自建的《集韵》EXCEL数据库为依托,穷尽考察了《集韵》明确征引《说文》各个韵字对应《说文》条目中所包含的“古文”类异体《集韵》收录情况,得出《说文》“古文”类异体是《集韵》异体的来源之一,从一个侧面对《集韵》异体的来源进行了考察。
    • 陈哓梅; 胡安顺
    • 摘要: 《集韵》具有很强的革新精神,在收字、分韵、反切、释义、小韵代表字选择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不仅较全面地反映了时音,同时在正字正音、保存字形字义、韵书编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贡献。其中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小韵代表字的选择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尤为突出,不过也存在一些缺憾。文章认为《集韵》多将“鱼”韵字作为开口反切字使用的现象,为《韵镜》《七音略》将“鱼”韵列作开口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
    • 吴淑玲; 韩成武
    • 摘要: 研究唐诗声韵,应以《广韵》《集韵》为依据,清人编著的《诗韵合璧》不足为凭. 《诗韵合璧》虽然依循平水韵106韵体系,压缩了韵部字数(把《广韵》 《集韵》标明某些韵部可以通用的缩成一个韵部),但因编撰不精,出现错误.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诗韵常用字表》根据《诗韵合璧》整理而成,延续了错误,例如把"慷"字移出平声阳韵,仅保留在上声养韵,致使当今学子误以为唐代诸多著名诗人押韵失误;又把"尚"字移出平声阳韵,仅保留在去声漾韵,致使读者判断律句失误. 《广韵》注音释义颇详,《集韵》特点是扩大了个体汉字的韵部,《广韵》中某些汉字只有一个韵部者,《集韵》则增加到两个,甚至更多,诸多诗例证明了《集韵》对研究唐诗声韵的可靠性.当今研究唐诗的声韵,应以《集韵》为主,参考《广韵》,方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结论.今人点校唐诗,无论点断诗句或是校正文字,都应查阅韵书,一些失误的原因在于对韵书的漠视.
    • 摘要: 十一日,阴,微雨,地冰如油,已刻止,晚晴……到厂访求《集韵》,畀以四十金,约以送来,而贾人转欲居奇不售矣,可恨!可恨!清同治四年二月十一日,翁同龢在日记中如此写道。
    • 王敏
    • 摘要: 【错例】常喝梗米粥,可健脾养胃。【简析】“梗米”应为“粳米”。“粳”(jīng)和“梗”(gěng)都是形声字,两者区别在形符。“粳”从米,本义指粳稻。“粳”在《说文解字》中写作“秔”,另有异体“梗秔,稻属。……梗,秔或从更声。”《集韵·庚韵》:“秔,或作粳。”如今规范化,以“粳”为正体。
    • 李广宽
    • 摘要: 《古音汇纂》辑录了先秦两汉以来重要典籍及其传注中的音注、重要字韵书及音义书中的音切.《集韵》在《广韵》的基础上大量增收典籍音读,将其与《古音汇纂》所收资料进行比较,可以考察《集韵》音读之来源、收音之疏漏、编纂时代之时音等韵书编纂及语音史问题.
    • 邓福禄
    • 摘要: 《汉语大字典》虽经过修订,但在字头确立、训诂释义和用例举证等各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考辨了其中《犬部》25个字的相关问题:或沟通正俗关系,或考索疑难义训,或补充用例的缺失.
    • 金欣欣
    • 摘要: 《广韵》和《集韵》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两部重要韵书,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广韵》去声收入了"(春)"字.《集韵》的编纂时间晚于《广韵》,它在编纂过程中参考了《广韵》.对于《广韵》的"(春)"字条,《集韵》沿用了释义,参考了注音,但是字形与《广韵》的"(春)"字明显不同.从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的相关释义看,《广韵》"(春)"字的字形是错误的,《集韵》则是正确的.自《广韵》以来,除了《集韵》之外的各种韵书、字书、语文辞书,不仅沿用了《广韵》"(春)"字的错误字形,同时在释义上也不够明晰、完善.这一考证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春)"字做了字形的分析和辨误.同时,还参考著名语言学家金有景先生《方言古语词》未刊稿的相关内容,就"(春)"的释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讨论.这些对今后语文辞书相关条目的编纂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