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80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73篇;相关期刊420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文史丛刊、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宫廷典籍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康熙字典》的相关文献由68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振铎、鲁人、白俊骞等。
《康熙字典》
-研究学者
- 赵振铎
- 鲁人
- 白俊骞
- 裴梦苏
- 李齐平
- 程养之
- 张天羽
- 李国英
- 舒宝璋
- 鄢先觉
- 黄交军
- 丁方豪
- 刘世河
- 刘叶秋
- 杨瑞芳
- 王海根
- 華學誠
- 郭文瑞
- 于翠玲
- 倪海曙
- 刘如水
- 刘金
- 唐尚明
- 壬秋
- 天水
- 孙寿玮
- 封传兵
- 左大成
- 廖建华
- 张鹤泉
- 施安昌
- 曙
- 曹乃木
- 朱赛虹
- 李新魁
- 李无未
- 李炜
- 李知文
- 杜永道
- 杜道生
- 杨涛
- 林玉山
- 汤泽民
- 汪家熔
- 王炳早
- 王籣
- 王自强
- 田雨泽
- 秋枫
- 程荣
-
-
刘鑫;
杨晓薇
-
-
摘要: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午亭,泽州府阳城县(今山西阳城)人。清代宰相、学者。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秘书院检讨,曾经教导康熙帝。康熙十四年(1675年)后,擢内阁学士、经筵讲官、礼部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工户二部尚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担任《康熙字典》总修官。
-
-
沁禾
-
-
摘要:
陈廷敬(1638-1712),本名陈敬,字子端,清初泽州人(今山西阳城)。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先后担任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史》《康熙字典》总修官。陈廷敬为官五十余年,二十八次升迁,为清朝的发展和康熙文治武功的施展起了重要辅佐作用。陈廷敬一生清廉,即使官至宰辅也依然生活俭朴,因他常常记诵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忍饥诵书,率常半饱”的话.
-
-
-
-
摘要:
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给出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MOO字。汉代杨雄作《训幕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
-
-
余晓芸;
李强;
钟蔚
-
-
摘要:
中国意义上最早的字典(最初叫字书,直到《康熙字典》出现后,才用字典这个词)是汉代以前成书的《尔雅》,不过严格上来说《尔雅》只能算是训诂(字典的部分功能)。所谓训是指用通俗的话去解释词义,所谓诂是用当时的话去解释古语或用较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因此训诂泛指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关于字书出现过《史籀》《苍撷》《爰历》《博学》《训纂》《急就篇》等,直到东汉许慎(约58年~约147年,一说约30年~约121年)编写了《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让《说文解字》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字书之一[1]。《说文解字》不仅是对文字符号的梳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载体。
-
-
王宝琪
-
-
摘要: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反击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东北边境的安定,在西北亲征葛尔丹,与士兵同甘共苦,最终剿平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文化方面,他编修《康熙字典》,还十分喜爱数学,传播数学知识,对我国的近代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
-
裴梦苏
-
-
摘要:
在中国辞书的历史上,字典(书)与词典因收录对象上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辞书发展模式:字典(书)宗《说文》,主要负责阐释汉字的形体音义,讲明字际关系;词典宗《尔雅》,主要负责对词进行汇集、分类与阐释.而随着语言信息的累积与丰富,魏晋以降,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凸显,字典(书)开始逐渐承担起词典的作用,呈现出一种编纂模式上的"变异".《康熙字典》作为中国字典(书)的集大成者,用"以字引词"的辞书编纂模式对名物、专名等词进行收录,这种辞书编纂模式正体现出传统字典(书)模式向现代词典模式的过渡.
-
-
陈伯图
-
-
摘要:
善,“吉也,良也,佳也”。——《康熙字典》“天道无情,恒与(与:赐予——《康熙字典》)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薛定谔的猫”(有关量子力学的著名实验,此处不做赘述,可自行脑补)款迈莲步,雍容华贵地走到普罗大众面前,让吃瓜群众知道了什么是量子力学。2015年度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该项目是量子力学在当今科技领域应用的历史性突破。
-
-
陈伯图
-
-
摘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气:息,生之元——《康熙字典》)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阴阳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观念之一,起源于远古氏族社会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物象的观察。自2500年前西周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道德经》中首次提及,阴阳一词便具有了自然哲学性质,直至现在,经历代哲学家、医学家、武术家等学问家深究细查不断丰富充实,形成了系统翔实的二元化的阴阳学说。
-
-
唐尚明
-
-
摘要:
1953年暑假,南昌大学工学院学生小颜把一本课堂笔记交给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男友,请他帮忙整理笔记。男友翻开笔记后犯难了,因为他发现里面有一个字出现特别频繁,但他却根本不认识。于是,他翻出《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等一大堆工具书查找,结果仍一无所获。
-
-
黄交军;
李国英
-
-
摘要:
《康熙字典》"龙"部字涉及龙的命名和分类知识,蕴含着万物有灵和皇权神圣之意,是学界抉微中国古代龙文化意蕴的载体.《康熙字典》"龙"部字描绘了龙的种类、形状和情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龙曾被用来隐喻德才兼备的部落首领或豪杰才俊,后来与帝王、王权密切关联,成为封建时代大一统、大融合的政治符号与权力表征.《康熙字典》中的"龙"部字自成体系,折射了先民对龙世界的敏锐感知、理性思索和文化记忆,对当代考证古史、发掘龙文化,以及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史料语料价值.
-
-
朱赛虹
- 《宫廷典籍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以清代武英殿刻本作为参照系统,以颇具代表性的《康熙字典》为例,将中日两国翻刻和衍生品种进行考察对比,指出中国以原样翻刻为主,而和刻殿本除翻刻外还有撰、编、音释、校订、订正、增订等种种异化方式.阐明和刻本中"殿本血统"的存在及其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根据和刻殿本的异化及向中国流播的现象,提出"反输"一词,与汉籍原版"西归"、"回流"、"回传"等词汇含义不同.分析和刻异化殿本"反输"后,对帝制时代结束前的中国影响极小,与殿本输日后正统地位消失及和刻异化成果亦非"正统"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