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介音

介音

介音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篇,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学术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第十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第二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等;介音的相关文献由103位作者贡献,包括麦耘、黄笑山、何觉清等。

介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92.8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3.57%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3.57%

总计:112篇

介音—发文趋势图

介音

-研究学者

  • 麦耘
  • 黄笑山
  • 何觉清
  • 张渭毅
  • 严修鸿
  • 張渭毅
  • 徐通锵
  • 潘悟云
  • 马淑香
  • 高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麦耘
    • 摘要: 文章指出中古音系研究当以中古介音的研究为核心,并以《切韵》“重纽”问题为切入点,理解韵图“等”的含义和形成史。文章构拟了中古后期韵图的四类介音:一等-Ø-,二等-ɣ-,三等-i-,四等-j-(二、四等带摩擦色彩),中古前期《切韵》的四类介音:甲类-Ø-,乙类-rɣ-,丙类-ri-,丁类-j-(乙、丙类带卷舌色彩,乙、丁类带摩擦色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从中古前期到后期介音系统的传承和演变,以及这两个时期介音与声母的结合、《切韵》庄章组与韵图照组的关系等问题。
    • 黄易青; 胡佳佳
    • 摘要: 现代古音研究中,研究和构拟上古元音和介音,主要是根据对音、方音、域外译音、反切等这些主要用来研究中古音的材料,而往上古推;《诗经》韵文主要用来研究上古音分部.但诗韵尽可能追求韵母的和谐,可以反映元音和介音的信息.通过建立《诗经》押韵数据库,统计分析全诗4540个必韵句、1695个韵段中,四等七类韵字的相押情况,比较分析相押反映的七类之间的远近疏密关系,可以从中获得古韵部主元音分布和介音分类及其关系的信息.
    • 李宁; 庄初升
    • 摘要: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镇内各村使用的语言皆为粤语.调查发现,常平粤语的韵母系统十分特殊.没有单元音韵母[i];有舌尖元音[1];没有前高圆唇元音[y],但有前半低圆唇元音[0e];没有介音,且比广州话更为彻底;韵母总数较少,包括自成音节的(η)在内只有27个韵母.这样的韵母系统有类型学上的价值,涉及到语言学和方言学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其成因同样值得探讨.
    • Duanmu San
    • 摘要: 音位是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但一个语言有哪些音位往往存在争议.Chao(1934)提出,音位分析有"非唯一性",即有"多解".比如,Lee&Zee(2003)认为汉语普通话有21个元音,而Duanmu(2007:35)认为只有5个(不包括儿化音).对"多解论"来说,两种分析都可以,无优劣之分."多解论"从理论上放弃了对最佳答案的追求,于是人们往往众说纷纭.因此,又有人开始对音位分析产生质疑,甚至提出放弃音位这个概念(Ladefoged 2001:170;Fowler 2015)."多解论"有个误区,即将音位分析与其他音系现象剥离开来,如押韵现象、韵母结构、音节空挡等.如果将音位分析和其他音系现象联系起来,那么音位分析没有多解性,最佳答案是相当清楚的.文章以汉语普通话为例,全面比较各种分析,以论证以上的结论.
    • 王栋1
    • 摘要: 近代汉语介音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引动了近代声韵系统向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随着近代音韵研究的不断深入,谈及近代介音问题的文章越来越多,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是当代音韵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 马淑香
    • 摘要: 通过对中世韩汉字音与中古汉音的对应关系的整理,分析认为韩语中含有[}]介音的复合元音数量过少,在借音音系对应时,显示出劣势,大部分脱落,只有重纽音或有韵尾时有保留。另外含有前元音特征的介音[j]使得韩语中的舌头音发生了腭化。
    • 马淑香
    • 摘要: 通过对中世韩汉字音与中古汉音的对应关系的整理,分析认为韩语中含有[()]介音的复合元音数量过少,在借音音系对应时,显示出劣势,大部分脱落,只有重纽音或有韵尾时有保留.另外含有前元音特征的介音[j]使得韩语中的舌头音发生了腭化.
    • 谢丰帆1
    •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音系学界围绕''音系重量''的相关讨论,简介以音节为本(如''莫拉理论'')及不以音节为本的理论(如''韵律间隔理论''),并对其在跨语言现象,尤其是''声母参重''现象方面的解释力做比较。其次讨论声母参重的语音基础,简介从感知及构音层面来解释声母参重现象的理论(如''感知中心''与''耦合振荡器模型''等)。本文从构音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声母参重现象。根据电磁构音记录仪取得的构音动态数据,汉语普通话的介音会呈现''辅音丛''的构音特征,而辅音丛正是声母参重现象的主要动因之一。准此,笔者认为近来学界所提出的''古代汉语介音能增加音系重量''假设并非向壁虚构,有其语音及音系理据的支持。本文也针对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介音参重现象的差异提出初步的推测,并提出介音参重现象''或许可能存在''于现代汉语拟声词的AABB重叠式中。
    • 肖莹
    • 摘要: 《播音主持语音基础与发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在普通话语音学中,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是一个整体,各个音素之间会相互影响和制约,声母大部分是辅音,韵母中的韵头(介音)和前面的声母结合的最为紧密,会组成一个字的字头,并且要滑动变化到韵腹和韵尾,整个字音才会饱满清晰,在正音纠错时我们往往会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分开进行正音,而忽略了连接声母和韵母之间的介音音素,也就是本文提到的窄元音。在艺术语言表达中,我们常常要求“对元音的发音加以改进,做到宽音窄发,窄音宽发,前音后发,后音前发,圆唇扁发,扁音圆发,使其在语流中更加响亮,清晰。”那么为何要做到窄音宽发,它的重要作用又在哪里?本文从介音,窄元音宽发对声母、韵母发音影响、对艺术语言表达的影响等方面分别阐述了窄音宽发对普通话正音与发声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