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特征
语音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31篇,主要集中在汉语、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18009篇;相关期刊216种,包括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言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第二届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论坛、汉语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6届年会等;语音特征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姚璜、左明章、张毅等。
语音特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8009篇
占比:99.71%
总计:118350篇
语音特征
-研究学者
- 姚璜
- 左明章
- 张毅
- 王志锋
- 田元
- 颜永红
- 丁沛
- 何磊
- 傅洪亮
- 张志齐
- 潘接林
- 牟成刚
- 王超
- 谢延义
- 郝杰
- 雷沛之
- A·P·德加科
- N·毕
- 乔全生
- 于婷
- 于永斌
- 任浩
- 何兰君
- 倪杰
- 倪雷
- 兰朝凤
- 冯万健
- 刘剑豪
- 刘卫民
- 刘孟
- 刘志强
- 刘振宇
- 刘文
- 刘新中
- 刘春东
- 刘葳
- 刘鑫
- 单伟伟
- 南日
- 卜令楷
- 史素芬
- 叶亮
- 叶俊民
- 叶家宏
- 叶迎宪
- 吕文玉
- 吴以凡
- 吴天惠
- 吴少川
- 周余
-
-
张海民;
程菲
-
-
摘要:
传统导航方法只能检测出路径上存在的静止障碍物,无法检测出运动障碍物,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盲人避撞路径导航方法.收集语音信号,利用语音识别模型获取语音特征参数,根据语音特征参数识别出盲人输入的语音序列内容,确定盲人所要到达的目的地.构建障碍物检测模型,检测盲人所在位置与其目的地路径上障碍物的形状特征及其运动方向、速度,并计算初始位置与到达位置的距离.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规划出最优避撞路径,实现盲人避撞路径导航.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出来的障碍物在x轴和y轴上的径向运动速度相差无几,可以实时跟踪监测障碍物的移动方向及运动速度.本研究方法所得速度与障碍物的实际运动速度基本一致,误差在0.2~0.4 cm/s之间,且在测试时间为50 min时,避障精准度达到96.5%,能够实现最优避撞路径规划及导航.
-
-
杨珊珊
-
-
摘要:
“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在保山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形成了一定的方言特色,基于共时的角度广泛搜集语料,从语音特征、词类分布、使用功能三个角度分析保山方言中的儿化现象。
-
-
吴丹丹;
夏秀渝
-
-
摘要:
音音素是自然语言中的最小建模单元,音素识别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关键词检索、连续语音识别的性能。本文首先针对幅度特征MSRCC和相位特征PSRCC进行了一系列对比实验研究,发现融合幅度特征和相位特征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接着比较分析了几种深度神经网络的优缺点,并将它们用于音素识别,仿真实验表明基于BLSTM-CTC的声学模型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
-
马丽萍
-
-
摘要:
中国民族声乐在不断融合、发展后,保留了传统戏曲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粹,使得当今的民族声乐有了很大发展。民族声乐的歌唱语言有凝练美、口语美、真情实感美。民族声乐歌唱语言分为“十三辙”,这也说明民族声乐歌唱语言变化多端,随着声母、韵母不断变化咬字部位及着力点会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以民族声乐歌唱语言为点,分析了民族声乐歌唱语言的语音结构,论述了各个语音的发声部位和发声方法。再次通过论述发音器官与歌唱气息、共鸣、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唱语言的特征,得出歌唱语言的研究与学习在民族声乐演唱学习中的方法论及重要性和必要性。
-
-
姬广军;
王宁;
魏栋帅;
彭尚飞;
位彦鸽;
张锡哲;
王菲;
侯钢;
刘荣勋
-
-
摘要: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随着抑郁症患病率的逐年递增,现有的临床研究亟需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估手段辅助抑郁症的早期识别,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特征研究成为解决问题的可能。本文从语音特征和以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角度,综述国内外抑郁症的语音研究的现状,总结归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抑郁症识别研究中常用的语音特征以及对抑郁症辅助诊疗的相关研究方法。
-
-
宋梦媛
-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模型,在视觉和听觉模态数据中分别提取语音特征和人脸图像特征,从而提高不同情感的泛化能力和识别精度.以eNTERFACE视听情感数据集为例,对所提多任务CNN的多模态情感识别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较ResNet、VGG19和集成学习模型平均准确率分别提升10.14%、9.09%和4.89%.
-
-
霍小静
-
-
摘要:
针对已有测试系统存在易受噪声干扰,测试精度低的难题,为了提高测试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复杂噪声干扰的英语口语测试系统。首先分析了当前研究进展,并采集测试信号,对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抑制噪声的干扰,然后从信号提取特征向量,并引入隐马尔可夫模型建立信号分类器,得到测试结果。最后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有效消除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干扰,获得了理想的英语口语测试结果。
-
-
张会云;
黄鹤鸣;
李伟;
黄志东
-
-
摘要:
情感语音包含语义内容和情感特征,为了寻找最能表达情感的特征,采用基于Attention机制的先进LSTM网络提取语音情感相关特征:该先进LSTM网络当前时刻的输入不仅与前一时刻有关,还与先前所有时刻有关,能够提取语音片段中的所有特征;同时,使用Attention机制选取最能表达情感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和优化器对语音情感识别系统性能有一定影响,最优参数集大幅提升了模型性能,而选择恰当的优化器对模型进行优化,能够进一步提升语音情感识别性能.
-
-
张正菲
-
-
摘要:
语音能力是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基础.在初一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观察、发现、归纳等逻辑性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感悟语音规则,建构音形义关联的概念,可通过评价等批评性思维形成学生语音自我概念,可运用创新性思维巩固学生的语音能力.
-
-
王婧锦
-
-
摘要:
汉英口语翻译自动评分不仅仅可以提高评分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确保评分的公正客观性.本文提取了汉英口语翻译自动评分的相似度特征、句法特征和语音特征,得到了用于自动评分的11个特征.以某大学英语专业口语翻译课程考试所采集的语音信号为例,最终获得了包含8个特征的汉英口语翻译自动评分模型.结果表明,在去除特征之后,汉英口语翻译自动评分系统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论文的研究对汉英口语翻译自动评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机制.
-
-
WANG Fang;
王芳;
LIU Kai;
刘凯;
LI Chao;
李超;
LI Shan;
李珊
-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20年第二十四届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
| 2020年
-
摘要:
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恶意域名,恶意域名网站经常通过扫描应用软件和浏览器的漏洞,通过恶意代码嵌入的方式来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造成用户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而通过恶意域名检测可有效隔离相关非法网站.合法的域名必须由可发音的字母组合、易读的英文单词和有一定含义的拼音构成,而恶意域名具有可发音性弱、可读性差等特征,根据合法域名和恶意域名的构成特征,提出基于语音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结合字符和语音特征作为恶意域名检测模型的检测特征,提出基于字符和语音特征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实验验证表明,基于字符和语音特征的恶意域名检测算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内存开销小,算法复杂度最低,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轻量级检测模型.
-
-
-
GENG Puyang;
耿浦洋;
GU Wentao;
顾文涛
- 《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不同性取向男性发音人的普通话声学特征,包括基频(F0)、元音共振峰(Fl、F2)和时长.针对单音节词的统计分析发现,男同性恋(男同)在F0(包括均值、最大值、范围)、三个元音的F1和F2(尤其是低元音的Fl)、擦音或送气阻塞音的时长上,都与男异性恋(直男)有显著差异.对存在显著差异的这10个声学参数做主成分分析发现,前4个主成分贡献了82.8%的方差率.基于这4个主成分对说话人性取向做判别分析,辨别率为87.5%.此外,初步考察了朗读语篇的连续语流,发现男同直男在时长及基频上的差异都减弱,不再显著.
-
-
汤志祥
- 《第六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始不断有上海人陆续移居到香港.他们多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一般生活在香港的社会高层或者中层,具有散居为主、独自经营和生活的特点.移居香港的上海人一般只在家庭内部或者同乡之间使用上海话.因此他们的上海话一般保留着他们各自时代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现年70岁左右的上海老年移民的“老派”上海话词语的特点.重点观察:他们现在说的上海话里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老词语”,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词汇语法格式,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谚语和歇后语;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儿歌和童谣;有多少上海话“新词语”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之中.过往几十年移民到香港的上海人的后代纷纷改说粤语,而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并不多,因此对香港上海人的上海话现状的研究就具有“断代”与“抢救”的性质.
-
-
汤志祥
- 《第六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始不断有上海人陆续移居到香港.他们多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一般生活在香港的社会高层或者中层,具有散居为主、独自经营和生活的特点.移居香港的上海人一般只在家庭内部或者同乡之间使用上海话.因此他们的上海话一般保留着他们各自时代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现年70岁左右的上海老年移民的“老派”上海话词语的特点.重点观察:他们现在说的上海话里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老词语”,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词汇语法格式,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谚语和歇后语;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儿歌和童谣;有多少上海话“新词语”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之中.过往几十年移民到香港的上海人的后代纷纷改说粤语,而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并不多,因此对香港上海人的上海话现状的研究就具有“断代”与“抢救”的性质.
-
-
汤志祥
- 《第六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始不断有上海人陆续移居到香港.他们多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一般生活在香港的社会高层或者中层,具有散居为主、独自经营和生活的特点.移居香港的上海人一般只在家庭内部或者同乡之间使用上海话.因此他们的上海话一般保留着他们各自时代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现年70岁左右的上海老年移民的“老派”上海话词语的特点.重点观察:他们现在说的上海话里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老词语”,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词汇语法格式,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谚语和歇后语;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儿歌和童谣;有多少上海话“新词语”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之中.过往几十年移民到香港的上海人的后代纷纷改说粤语,而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并不多,因此对香港上海人的上海话现状的研究就具有“断代”与“抢救”的性质.
-
-
汤志祥
- 《第六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自20世纪30年代始不断有上海人陆续移居到香港.他们多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一般生活在香港的社会高层或者中层,具有散居为主、独自经营和生活的特点.移居香港的上海人一般只在家庭内部或者同乡之间使用上海话.因此他们的上海话一般保留着他们各自时代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现年70岁左右的上海老年移民的“老派”上海话词语的特点.重点观察:他们现在说的上海话里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老词语”,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词汇语法格式,又流失了哪些;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谚语和歇后语;还保留了多少上海话的儿歌和童谣;有多少上海话“新词语”出现在他们的语言之中.过往几十年移民到香港的上海人的后代纷纷改说粤语,而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并不多,因此对香港上海人的上海话现状的研究就具有“断代”与“抢救”的性质.
-
-
苏国有
- 《第五届兰茂论坛暨2018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滇南本草》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在记述药物的同时,也保留了不少地方方言.本文选择《滇南本草》现存最早的刻本,也是明清时期《滇南本草》内容最丰富、收载药物最多的务本,就其中的方言词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准确认识《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药性,进一步把握《滇南本草》治病疗疾的经验和规律.
-
-
苏国有
- 《第五届兰茂论坛暨2018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滇南本草》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在记述药物的同时,也保留了不少地方方言.本文选择《滇南本草》现存最早的刻本,也是明清时期《滇南本草》内容最丰富、收载药物最多的务本,就其中的方言词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准确认识《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药性,进一步把握《滇南本草》治病疗疾的经验和规律.
-
-
苏国有
- 《第五届兰茂论坛暨2018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滇南本草》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性本草.《滇南本草》在记述药物的同时,也保留了不少地方方言.本文选择《滇南本草》现存最早的刻本,也是明清时期《滇南本草》内容最丰富、收载药物最多的务本,就其中的方言词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准确认识《滇南本草》记载的药物药性,进一步把握《滇南本草》治病疗疾的经验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