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钠
丙烯酸钠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41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85346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材料导报、内蒙古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诚信”杯2010年橡胶制品新技术交流暨信息发布会、“东海橡胶杯”第五届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中国油气田钻采与水处理应用化学技术研讨会等;丙烯酸钠的相关文献由855位作者贡献,包括封来兴、晁庆华、张水永等。
丙烯酸钠—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5346篇
占比:99.81%
总计:85506篇
丙烯酸钠
-研究学者
- 封来兴
- 晁庆华
- 张水永
- 刘润宇
- 姚美芹
- 杨志亮
- 吴季怀
- 张勇
- 乔瑞平
- 司马义·努尔拉
- 姚金水
- 姚钧健
- 孙恬
- 张凯
- 杨阳
- 丁伟
- 吴凯宇
- 吴友平
- 吴晓薇
- 周晓东
- 孟江燕
- 宋帅帅
- 崔英德
- 张书香
- 张隐西
- 彭宗林
- 彭晓宏
- 林建明
- 温国华
- 王云英
- 王文标
- 魏月琳
- 丁健
- 不公告发明人
- 买买提江·依米提
- 代堂慧
- 任文坛
- 关怡新
- 关琦
- 凌静
- 刘勇
- 刘昆元
- 刘春秀
- 吐尼沙古丽
- 姚善泾
- 安全福
- 廖列文
- 彭晓春
- 徐晓峰
- 徐洪宣
-
-
罗海英;
周楚欣;
王漪
-
-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共聚物中丙烯酸钠残留含量。以水为溶剂进行提取,通过氯化钙絮凝,使聚合物和溶剂分层;在酸性环境下将丙烯酸钠酸化为丙烯酸,采用C 18硅胶键合相色谱柱,AQ-C18(4.6 mm×250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2:8(V:V),pH为3的条件对丙烯酸进行测定。此方法在丙烯酸钠浓度为1.5~75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检测下限为0.15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101%,样品测试RSD≤1.7%。
-
-
蒋聚;
谭帅
-
-
摘要:
超吸水材料因其在日用、医药、环境、农业和轻重工业等领域的大量应用而广受关注.本文以双乙烯基咪唑离子液体1,10-二烷基-3,3'-双-1-溴化乙烯基咪唑(C10 VIM)为交联剂,以丙烯酸钠作为聚合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超吸水水凝胶.通过调整丙烯酸钠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研究了水凝胶骨架的吸水性能,研究表明,该水凝胶的吸水性能随着丙烯酸钠单体与交联剂C10 VIM的摩尔比上升而上升.由于交联剂对凝胶骨架的有效交联,丙烯酸钠与C10 VIM摩尔比为300∶1的水凝胶的平衡吸水率可达约560g/g,表现出优异的溶胀吸水性能,其吸水性能远高于类似结构的丙烯酰胺水凝胶.所获得的凝胶在溶胀平衡后结构仍完整,且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表明目标离子液体交联剂能够有效交联聚丙烯酸钠网格.本研究所制备的离子液体交联丙烯酸钠水凝胶骨架有望用于超吸水材料的开发.
-
-
陈尚龙;
唐仕荣
-
-
摘要:
为探索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制备高效吸附材料去除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将大量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亲和能力的羧基嫁接到玉米芯表面,制备出丙烯酸钠-玉米芯接枝共聚物(MC-g-PGMA-g-PAA-Na),同时采用热重、FTIR、SEM、EDS和XPS对吸附Ni2+前后的吸附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MC-g-PGMA-g-PAA-Na可以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Ni2+,其羧基含量达到6.02 mmol·g-1,是改性前的35.4倍.MC-g-PGMA-g-PAA-Na与含有Ni2+溶液接触后,主要是其含有的羧基吸附了溶液中Ni2+,并形成了羧酸镍,吸附前后Ni2+的价态没有发生变化,羧基与Ni2+的配位方式主要是双齿桥式.同时MC-g-PGMA-g-PAA-Na含有的Na+全部释放到溶液中,说明该吸附过程伴有Na+与Ni2+的阳离子交换.
-
-
-
王兴国
-
-
摘要:
聚丙烯酸钠以其良好的物化性质在化工、石油、食品、纺织、医疗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聚丙烯酸钠应用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其生产工艺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法,从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特征入手,就反相悬浮法合成工艺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
-
-
凌新龙;
袁玥;
李鹏飞;
林海涛;
徐小良;
苏雯
-
-
摘要:
合成树脂在高吸水树脂中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丙烯酸类合成树脂,但是其不能够生物降解,不利于环境保护.文章以丝素为基体,丙烯酸和丙烯酸钠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丝素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的吸水性及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酸接枝改性丝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丝素与丙烯酸的质量比1︰2,丙烯酸的中和度65%,反应温度60°C,反应时间2 h,引发剂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1.625%.所制备的高吸水材料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确定,丙烯酸接枝改性丝素在蒸馏水中的吸水率达到了500%,其大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吸水能力,也高于生理盐水中的吸水能力.
-
-
张佳音;
王冠华;
杭家慧;
徐力;
靳梦晨;
马彦明;
司传领
-
-
摘要: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木质素磺酸钠(Ls-Na)接枝丙烯酸钠(SAA)抑尘剂的制备工艺,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接枝共聚物(Ls-Na-SAA)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木质素磺酸钠接枝前后作为抑尘剂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钠与丙烯酸钠成功接枝,接枝后共聚物热稳定性提高.木质素磺酸钠接枝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65°C、 反应时间3 h、 中和度60%、 引发剂过硫酸钾质量分数10%.与Ls-Na相比,Ls-Na-SAA的保水性基本不变;喷洒质量分数2.5%Ls-Na-SAA时,沙样的抗压能力由37.0 kPa提高到455.6 kPa,喷洒质量分数1.5%Ls-Na-SAA时,沙样的质量损失率由25.2%降低到3.1%.接枝共聚后Ls-Na-SAA形成网状交联结构,在沙粒之间形成更多的黏结物,进而提高其抗压性及抗风蚀性能.
-
-
何方容;
马小强
-
-
摘要:
为解决全干式光缆生产过程中阻水纱严重掉粉问题,开发了一种阻水纱的制造新工艺.该工艺先合成吸水性能树脂预聚物,再通过涂覆和烘干工艺,让预聚物最终在基体纱线上聚合固化,从而赋予纱线阻水性能.经严格检测,生产的阻水纱性能完全满足行业标准和光缆厂家的采购技术规范要求.光缆生产工艺试验表明:采用上述工艺制造的阻水纱可完全满足全干式光缆生产,可解决掉粉带来的粉尘污染问题.
-
-
-
李宗良;
廖双泉;
廖建和;
朱长风
- 《中国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全国第二届化工新材料学术技术报告会》
| 2006年
-
摘要:
吸水膨胀橡胶是一种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过去多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制备,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反复使用性能差的缺点,针对这个问题,本实验采用Na2S2O3/(NH4)2S2O8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体系,能有效地使丙烯酸钠单体与天然胶乳接枝共聚,制备出吸水倍率相当高的腻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并对该腻子型吸水膨胀天然橡胶进行硫化制备制品型吸水橡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用量,硫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吸水橡胶的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硫化剂用量对接枝工艺和产品性能有明显影响.通过单体的选择,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构与性能的分析寻找一条制备高性能吸水天然橡胶的新途径.
-
-
-
王灿辉
- 《2018年海峡两岸预拌混凝土绿色环保高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在传统的聚羧酸保坍剂生产工艺基础上,基于分子结构设计和反应过程控制的思想,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丙烯酸钠(AAS)研制出一种低敏感性聚羧酸保坍剂.经净浆和混凝土实验验证,该类聚羧酸保坍剂能拓宽保坍剂的净浆有效掺量范围,降低保坍剂的掺量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而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
-
-
宋帅帅;
祁鸿彬;
吴友平
- 《“东海橡胶杯”第五届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本文采用直接共混法制备了淀粉(starch)/丙烯酸钠(NaAA)/CR复合材料,考察了淀粉、丙烯酸钠和引发剂DCP的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综合力学和吸水性能得出了淀粉、丙烯酸钠和DCP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 phr、20 phr和0.5 phr;在最佳配方下,该复合材料浸水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分别为7.7 MPa和5.9 MPa、340%和283%,在70°C去离子水中浸泡166 h的体积吸水率为346%.淀粉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却使其吸水性能有所降低,可能由淀粉和氯丁橡胶之间的反应引起体系交联密度的增加所致;丙烯酸钠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吸水性能;DCP的加入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值.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复合材料浸水后析出物的成分,主要为少量的NaAA.运用光学透射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浸水前后的微观状态,淀粉粒子在基体中具有较好的分散状态,NaAA为材料的主要吸水组分.
-
-
-
王明明;
王志
- 《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2008年
-
摘要:
以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单体制备含羧酸根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改变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合成了一系列的共聚物溶液,以所合成的聚合物溶液为涂膜液,以聚砜平板超滤膜为基膜,制备了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聚砜复合膜,并考察了其对CO2/N2、CO2/CH4、CH4/H2S等混合体系的分离选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含羧酸根的固定载体膜具有良好气体透过分离性能。rn 当膜两侧的压力差为0.01MPa时,测得CO2的渗透速率可达7.79×10-5cm3.cm-2s-1cmHg-1,此时,CO2/N2的分离因子可达130。随着压差的增加,CO2渗透速率下降,压差大于0.5MPa时,下降趋势趋于平缓,并且压差约2.0MPa时,CO2的渗透速率仍然保持在1.5×10-5cm3.cm-2s-1cmHg-1,分离因子为40左右。
-
-
-
-
唐祥虎;
范力仁;
沈上越;
徐志良;
许剑
-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2005年
-
摘要:
传统的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 Polymer, SAP )由于生产成本高、抗盐性能和保水性能差、凝胶强度低等原因,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农林保水应用方面推广缓慢,因此,专家学者们致力于新型吸水保水材料的开发。目前,非金属矿物/高分子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凭借其成本低、凝胶强度高、抗盐性较好等特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课题*的前期研究主要围绕粘土矿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性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则首次采用辉沸石粉体与丙烯酸(钠)复合的技术路线,合成得到辉沸石/聚丙烯酸(钠)高吸水保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资源较为丰富的非金属矿物原料,辉沸石与高吸水性树脂进行复合可以降低吸水树脂的成本并起到改善吸水树脂性质的作用,在旱作农业、灌溉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吸液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0-22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丙烯酸丁酯生产尾水并从中提取丙烯酸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丙烯酸丁酯生产尾水中投加粉状活性炭吸附剂,中速搅拌10~30min,反应温度20~25°C,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液转移至旋转蒸发器进行真空条件下的蒸发处理,得到2.5~2.7倍浓缩比时的浓缩液和蒸发冷凝液;得到的蒸发冷凝液,即为处理后的丙烯酸丁酯生产尾水;将浓缩液放在真空干燥箱内105~120°C烘至恒重,得到丙烯酸钠固体。经本方法处理过的丙烯酸丁酯生产尾水的COD去除率在99.95%以上,COD低于100mg/L,可通过纳管或直接排放,提取得到的固体丙烯酸钠纯度达到98.6%,解决了丙烯酸丁酯生产尾水处理难度大、费用高的问题。
-
-
-
-
-
-
- 江苏开磷瑞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12-29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V单体生产废水中提取高纯丙烯酸钠或甲基丙烯酸钠的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中和槽、第一输送管、多效蒸发装置、第二输送管、萃取结晶罐、第三输送管、离心机、第四输送管、热风干燥器、第五输送管和固体储槽,离心机还与第六输送管、乙醇母液槽、第七输送管、乙醇精馏塔、第八输送管和萃取液储槽依次相接,萃取液储槽通过第九输送管与萃取结晶罐连通。上述装置实现了废水中丙烯酸钠或甲基丙烯酸钠的有效回收,同时实现了多效蒸发所得无离子水的回用,从而降低了生化处理的负荷,有利于生产装置产能的发挥;在解决UV单体生产废水难处理问题的同时,还能够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降低UV单体生产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