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水树脂

吸水树脂

吸水树脂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55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42994篇;相关期刊220种,包括湖南农业科学、功能材料、精细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一带一路”战略与绿色混凝土发展高峰论坛、第23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等;吸水树脂的相关文献由2624位作者贡献,包括温国华、目仁更、张伟等。

吸水树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2994 占比:99.71%

总计:143404篇

吸水树脂—发文趋势图

吸水树脂

-研究学者

  • 温国华
  • 目仁更
  • 张伟
  • 林波
  • 荣敏杰
  • 于庆华
  • 邢建霞
  • 张思思
  • 尹立华
  • 许永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胡焕波; 吴唯; 李宁; 赵天瑜; 邹志强
    • 摘要: 针对吸水膨胀弹性体(WSE)在含盐溶液中膨胀倍率普遍不高、吸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不佳等问题,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方法,将丙烯酸(AA)单体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共聚,制备了新型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co-AM)]耐盐吸水树脂,并以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TPEE)为基体,制备了TPEE/P(AA-co-AM)吸水膨胀弹性体。研究了单体AA:AM质量比、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含量对P(AA-co-AM)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将TPEE分别与自制P(AA-co-AM)耐盐吸水树脂和市售吸水树脂CPNaAA共混制成的WSE的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AA∶AM质量比为2.5∶1、NMBA含量为0.05%(质量分数,下同)、过硫酸钾(KPS)含量为0.70%、油相溶液与水相溶液质量比为2.5∶1时,P(AA-co-AM)吸蒸馏水和吸盐水综合效果最佳;P(AA-co-AM)对蒸馏水和对盐水的吸水倍率均高于市售吸水树脂CPNaAA,其中对盐水吸水倍率的增幅更明显;TPEE/P(AA-co-AM)的吸水膨胀性能优于TPEE/CPNaAA。
    • 魏少恒; 仇鹏; 崔永生; 董亚茹; 赵雄燕
    • 摘要: 分析总结了近年吸水膨胀橡胶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包括吸水材料的改性、增容剂的使用、添加改性填料、采用互穿网络聚合物技术以及其他改性方法,同时对今后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3D打印技术设计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吸水膨胀率橡胶将是今后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 摘要: 吸水膨胀橡胶(WSR)是一种功能性止水材料。由于它具有适应结构变形和吸水膨胀的特点,可以起到弹性密封止水和以水止水的作用,因此是基础工程变形缝、施工缝、水堤嵌缝及各种管道接头的理想防水止水材料,发达国家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中。WSR是由橡胶与吸水树脂组成的多组分体系。亲水性组分(吸水树脂)是赋于其吸水膨胀性能的关键物质,因而所用亲水性组分的类型和用量,将对WSR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橡胶是WSR的基体,其弹性和强度将会影响WSR的机械性能。同时橡胶与吸水树脂的相容性对吸水组分在橡胶中的分散性和亲合程度影响很大。现将WSR的制备、性能与应用分述于后。
    • 靳舒歌; 俞伊妮; 马湾湾; 左广玲; 叶红勇
    • 摘要: 为探讨吸水树脂的耐温性能,以壳聚糖(CTS)和丙烯酸(AA)为原料,采用水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一定耐温性能的高吸水树脂。实验结果表明,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0.16 g,丙烯酸中和度为80%,m(AA)∶m(CTS)=10∶1,反应温度为80°C。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吸水树脂对不同温度的水都有一定的吸水性能,但随着水温的升高,吸水率稍有下降,对95°C热水的吸水率可达446 g/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和丙烯酸确实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 林春红; 温建峰; 彭建伟; 汪志勇; 唐洁; 姚佳楠; 余志武
    • 摘要: 针对水性环氧树脂材料应用于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时,存在的固化时间长以及收缩率大的技术难题,提出采用胶囊化吸水树脂材料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的方法,并对胶囊化吸水树脂的包覆工艺及改性后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胶囊化吸水树脂中包覆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5%,包覆材料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与聚乙二醇(PEG6000)的质量比为3∶1,包覆液中溶剂乙醇的质量百分比为80%,包覆温度为50°C时,所制备的胶囊化吸水树脂颗粒具备较佳的延迟吸水能力。经胶囊化吸水树脂改性的水性环氧树脂固化时间短、收缩率小,具备应用于混凝土裂缝修复的技术条件。
    • 邵江涛; 范振忠; 刘庆旺
    • 摘要: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再引入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加入聚乙烯醇来使体系具备互穿网络结构,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P(AA-AM)/Nano-SiO_(2)/PVA有机/无机复合互穿网络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纳米二氧化硅加量对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对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具有负面作用,粒径在20~80目时,复合树脂吸水倍率最高达到360 g/g,P(AA/AM)/PVA树脂吸水倍率为477 g/g;但在蒸馏水与0.9%(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分别测试其吸水能力,发现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得复合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树脂80°C条件下干燥5 h,其保水率最高达到92.7%。
    • 林谋金; 代永富; 陆路; 薛冰; 马宏昊; 谢钱斌
    • 摘要: 为了提高粉状乳化炸药耐高温能力,将吸水后的吸水树脂添加到粉状乳化炸药中,然后通过热电偶测得上述混合炸药在高温炮孔中的温升曲线,通过爆速仪与网线测得上述混合炸药在炮孔中的爆速。结果表明:由于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吸水后的树脂在高温炮孔中可吸收热量与释放水蒸气,从而使混合炸药温升速度大幅降低;另外,由于吸水后的树脂与粉状乳化炸药混合后会泌水,使混合炸药内部受热比较均匀且能维持在100°C以下;随着吸水树脂含量逐渐增加,混合炸药耐热性能显著提高。由于混合炸药的密度高于粉状乳化炸药,即使吸水树脂在爆轰反应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以及阻碍爆轰波传播,但含10%吸水树脂的混合炸药的爆速与湿的粉状乳化炸药(3980 m·s^(-1))相当,并相对于粉状乳化炸药(3733 m·s^(-1))提高了6%~11%。随着吸水树脂含量逐渐增加,混合炸药的爆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拒爆,而且吸水树脂粒径对爆速影响也较为显著。综合考虑,在粉状乳化炸药中加入粒径为10 mm且含量为10%的吸水树脂为较优方案,其既能提高混合炸药在高温炮孔中的安全性,又不影响混合炸药的爆炸威力,对露天自燃煤矿高温爆破具有重要意义。
    • 朱春山; 毛正鑫; 简凤梅; 张巧飞; 李金风
    • 摘要: 以糠醛渣纤维素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复合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接枝聚合法,制备了糠醛渣纤维素/AA/AM吸水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吸水树脂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复合单体用量、AA中和度、油水体积比、反应温度、KPS用量和MBA用量对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单体用量6.0g,AA中和度65%,KPS用量2.0g,MBA用量0.03g,反应温度60°C,油水体积比为1.4∶1,反应时间3h时,糠醛渣纤维素/AA/AM吸水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和质量分数为0.9%NaCl水溶液的吸水(液)倍率分别为178.87、40.50和21.9g/g。
    • 王梓民; 石海信; 王爱荣; 爨珊珊; 何强; 王锋
    • 摘要: 以木薯淀粉(CSt)、丙烯酸(AA)和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酰胺(DMAPAA)为主要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CSt-g-AA-DMAPAA吸水树脂。使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红外同步分析(TGA-DTG-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评价了样品在纯水和不同浓度NaCl、CaCl_(2)或AlCl_(3)盐水中的溶胀性能并分析溶胀动力学。结果表明:样品在200°C以下热稳定性良好,CSt从结晶态转变为无定型;样品在纯水中的溶胀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浓度5%的NaCl、CaCl_(2)或AlCl_(3)盐水中,溶胀倍率分别为18.09g/g、18.25g/g或19.24g/g;样品在超高浓度盐水中不聚沉,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能。
    • 潘虹; 张鹏; 陈燕萌; 唐森; 玉澜
    • 摘要: 以甘蔗渣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超声波辅助制备吸水树脂,以吸去离子水和0.9%NaCl水溶液的倍率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交联剂用量为0.1%,超声波功率为390 W,超声温度为70°C,丙烯酸中和度为85%条件下制备的吸水树脂效果最佳,吸去离子水和0.9%NaCl水溶液的倍率分别为395.7 g/g和69.10 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甘蔗渣和丙烯酸成功进行了接枝共聚反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