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5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7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199710篇;相关期刊434种,包括材料导报、功能材料、精细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一带一路”战略与绿色混凝土发展高峰论坛、2015中国化工学会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等;高吸水性树脂的相关文献由2744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政璋、施凯耀、钟宏宗等。

高吸水性树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7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9710 占比:99.43%

总计:200847篇

高吸水性树脂—发文趋势图

高吸水性树脂

-研究学者

  • 吴政璋
  • 施凯耀
  • 钟宏宗
  • 崔英德
  • 陈忠毅
  • 游志贤
  • 周源城
  • 谢益民
  • 洪锡全
  • 裴小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甘颖; 戴长奇; 刘文武; 房彦一
    • 摘要: 以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合成了CS-g-P(AM-co-AMPS)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树脂的结构,推测了反应机理,并利用热重技术研究了树脂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动力学。此外,还探讨了树脂在盐溶液中的吸液倍率并研究了树脂的溶胀动力学。结果显示:CS与AM、AMPS之间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树脂形成较明显的网状结构,CS质量分数为10%时,树脂的吸水倍率为1332 g/g;树脂的吸液倍率随着无机盐溶液浓度和金属价态的增加而减少;根据Kissinger法求得树脂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23.65 kJ/mol,指前因子为3.6×10^(17) s^(‒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2.14。树脂的溶胀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水溶液内扩散符合Non-Fickian扩散过程。
    • 王建军; 周英烈; 王晓雨
    • 摘要: 裂缝的产生会导致井壁混凝土的水密性能和耐久性能降低。高吸水性树脂(SAP)可在裂缝中膨胀并堵塞裂缝,从而提高井壁混凝土的水密性能和耐久性能。但SAP堵塞裂缝的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究了SAP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水渗透测试分析了SAP的裂缝堵塞效果。并借助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探究了裂缝中SAP颗粒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SAP的掺入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略有减小。SAP的掺入也会导致预开裂砂浆中的水流速减小,水流速的减小程度随SAP掺量的增加而增大。SAP可在SAP孔中膨胀并堵塞SAP孔位置的裂缝,说明SAP导致水流速减小的原因是SAP能够在裂缝中发生膨胀。
    • 水东莉
    • 摘要: 利用制备的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不同土壤环境下大丽花的生长状态、叶绿素和丙二醛的含量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沙土中加入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可以有效吸收沙土中的水分,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阻止植物中的叶绿素流失,抑制植物中MDA的产生,从而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 王金元; 刘荣桂; 崔钊玮; 杨靖韬; 蔡俊华; 唐小卫
    • 摘要: 混凝土中掺入高吸水性树脂(SAP)对内部湿度、水化程度和抗冻性具有积极作用,但对抗碳化性能有不利影响。基于快速碳化试验,对单掺、复掺纳米二氧化硅(NS)与SAP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其在不同碳化龄期下(3、7、14、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发展规律,并利用BP与RBF神经网络对其抗碳化性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碳化作用会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SAP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NS掺量的增加而提高;(2)单掺、复掺SAP和NS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NS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SAP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由于NS超细颗粒尺寸和极高的火山灰活性较好地弥补SAP带来的负面影响,复掺0.16%SAP和1.0%NS混凝土抗碳化效果较佳;(3)通过对25组试验数据进行随机挑选训练集与测试集模拟发现,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为纳米二氧化硅改性SAP内养护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檀横易; 刘再满; 赵佳音; 许思楠
    • 摘要: 以β-环糊精(CD)、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作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N-N´-2-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CD-P(AA-AM)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合成树脂中交联剂用量、溶液pH对树脂吸液能力的影响,并对树脂在不同氯化物盐溶液中的吸液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05%时,可制得吸水率较好的CD-P(AA-AM);该树脂在pHCaCl_(2)>FeCl_(3)。
    • 申艳敏; 李志博; 赵培侠; 党丹; 刘文举; 廖春苑
    • 摘要: 用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及无毒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淀粉来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实验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淀粉/蒙脱石/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四元共聚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讨论了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丙烯酸中和度和油水体积比等对高吸水性树脂溶胀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和XRD表征树脂的结构,并讨论了树脂再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5°C,反应时间3 h引发剂用量2.0 g,交联剂用量0.04 g,丙烯酸中和度70%,油水体积为比1.2∶1,反应时间3 h,产品吸水倍率高达508 g/g。树脂经过5次循环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溶胀能力,说明该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 胡鹏; 范莹; 贺龙强
    • 摘要: 以玉米芯、膨润土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玉米芯/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最优条件下,该复合树脂有较高的吸水性和强的耐盐性,在蒸馏水和0.9%盐溶液中的吸水率分别为526.3 g·g^(-1)和152.5 g·g^(-1),除吸水速率较为缓慢外,树脂的多次重复吸水率有较大改善。用土壤掩埋法和菌类生长法对树脂的降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埋置60 d后,吸水性树脂降解率为43%,而通过菌类降解60 d后,降解率则为52%。
    • 秦传高; 包聘成; 王通震; 徐秋军
    • 摘要: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氢氧化钠和硝酸处理后制得麦秸杆纤维素,再与丙烯酸共聚,制备了保水性能良好的高吸水树脂。考察了合成树脂吸液率的影响因素,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合成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70°C,丙烯酸中和度为80%,丙烯酸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7∶1,引发剂用量为2.0%,交联剂用量为0.40%的条件下,合成树脂的吸液率最佳,对去离子水、自来水和0.9%盐水的吸液率,分别达到322.7g·g^(-1)、167.2 g·g^(-1)和30.6g·g^(-1)。合成树脂对去离子水、自来水和0.9%盐水的7d保水率,分别为83.8%、80.9%和57.5.%。
    • 程华
    • 摘要: 高吸水性树脂作为一种高吸水性材料,其本质是新型高分子材料,现如今,凭借其高吸水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农业、医疗、卫生用品以及食品加工领域当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基于此背景,探究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原理,同时对高吸水性树脂未来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 刘忠阳; 李艳梅; 贺龙强
    • 摘要: 以腐植酸、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腐植酸型高吸水性树脂,并考察了腐植酸用量、丙烯酸中和度等实验条件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中和度65%,腐植酸用量26%,丙烯酰胺用量30%,引发剂用量1.2%,交联剂用量0.8%时,制备的树脂有高的吸水性和强的耐盐性,其在蒸馏水和0.9%NaCl水溶液中的吸水率为1002.6g/g和183.5g/g。另外,树脂的多次重复吸水能力也有明显改善。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树脂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