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吸水倍率

吸水倍率

吸水倍率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1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5114篇;相关期刊126种,包括安徽农业科学、天津工业大学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2016第三届新型肥料技术创新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大会等;吸水倍率的相关文献由64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爱勤、周丕严、孙元等。

吸水倍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1.2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5114 占比:98.73%

总计:15309篇

吸水倍率—发文趋势图

吸水倍率

-研究学者

  • 王爱勤
  • 周丕严
  • 孙元
  • 杜建军
  • 苟春林
  • 邓新华
  • 王百田
  • 丁志荣
  • 吴彦飞
  • 张定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于智; 方严; 纪林承; 路文通; 朱建
    •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为分散剂,碳酸氢钠与丙酮为复配成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AA/AM/AMPS多孔型高吸水树脂,并研究了成孔剂种类、复配成孔剂配比、水与环己烷质量比(简称水油比)、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油比为1.0∶2.5,中和度为73%,交联剂用量为0.3%(w),碳酸氢钠与丙酮质量比为1.0∶1.5时,高吸水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倍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732.5,142.9 g/g,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 黄开伟; 付远波
    • 摘要: 本文以壳聚糖、一氯乙酸、纳米银,氧化海藻酸钠(ADA)为原料,制得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并探究ADA与纳米银加量对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凝胶化时间、吸水倍率、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DA用量与其凝胶化时间呈负相关,纳米银用量与其凝胶化时间呈正相关,配量为12 mL羧甲基壳聚糖(5%)、2 mL ADA(10%)、6 mL纳米银时,其凝胶化时间为40 min,凝胶化时间适宜;羧甲基壳聚糖水凝胶的吸水倍率在89.2%~95.2%,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与保湿性;ADA用量增多,对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
    • 李新平; 张力; 常慧; 张召; 陈立红
    • 摘要: 本研究以竹浆为原料,通过复合纤维素酶+低温碱尿素体系预处理得到改性竹浆纤维;然后以过硫酸钾为自由基引发剂,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作用下,将丙烯酸接枝到改性竹浆纤维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纤维素骨架支撑的高吸水性树脂(MBPF-g-P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BPF-g-PAA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表明,聚丙烯酸成功接枝到竹浆纤维上,纤维素作为骨架增强了树脂内部多孔结构,树脂的吸水效果有明显改进;在优化合成条件下,MBPF-g-PAA的吸水倍率最高达980.87 g/g.此外,受金属阳离子“电荷屏蔽效应”的影响,不同阳离子盐溶液对树脂溶胀的影响依次为:Na+>K+> NH4+> Mg2+> Ca2+> Fe3+.
    • 何梦奇; 徐继红; 段贤扬; 杨忠连
    • 摘要: 为改善树脂的吸水性能,提高树脂的保水能力,以明胶(Gel)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Gel-g-PAMPS高吸水树脂,利用SEM和FTIR对树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条件对高吸水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研究了树脂在不同盐溶液的溶胀行为及树脂的保水性能.结果 表明Gel和AMPS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最佳合成条件下树脂对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630g/g和76g/g.在盐溶液浓度为60mmol/L的NaCl、CaCl2、FeCl3溶液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16、63、29g/g.适量引入Gel可以改善树脂的吸水性能,树脂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
    • 高平强; 张岩
    • 摘要: 以丙烯酸为单体,接枝淀粉,添加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4A沸石,采用水溶液法制备了低成本的淀粉接枝丙烯酸/有机4A沸石复合高吸水性聚合物。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手段对4A沸石、有机4A沸石、有机4A沸石/淀粉接枝丙烯酸复合高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讨论了CTAB用量对4A沸石和复合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CTAB用量对复合高吸水性聚合物吸水倍率和溶胀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对沸石的改性仅存在于沸石表面,CTAB的引入不会对4A沸石的晶体结构造成影响;当CTAB用量为4A沸石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200%时,复合高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倍率和初始溶胀速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5g/g和4.77g/(g·min)。
    • 何绪生; 徐世彦; 宛甜
    • 摘要: 利用共聚法将保水剂和尿素共聚制成一种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肥料,并用热分析法、土壤培养及紫外老化法,结合红外光谱及电子显微镜、吸水倍率考察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的稳定性.热分析结果表明,保水缓释尿素的热稳定性与其材料合成中尿素/保水剂比有关,其配比为0.54:1和0.44:1时热稳定较佳.吸水倍率测试表明,保水缓释尿素在土壤培养中释放尿素后,保水剂仍保持吸水、保水特性.红外光谱和电镜观察解析表明,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既释放尿素,又交换吸附了土壤养分和盐分.紫外老化实验结果反映出保水缓释尿素形态及颜色发生了变化,但红外光谱解析表明其保水材料化学结构未改变,仍保有吸水保水和养分缓释的功能.因此,实验合成的凝胶基保水缓释尿素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吸水保水功能的缓/控释肥料,其尿素/保水剂比为0.54:1和0.44:1较合理.
    • 肖国清; 胡文全; 陈春燕; 陈春林
    • 摘要: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SBS)为复合引发剂,并加入氧化石墨烯(Go),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耐盐性的复合型高吸水树脂(SAP).讨论了温度、中和度、单体质量比、引发剂、交联剂以及GO的使用量等因素对SAP吸水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等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其保水性能.结果 表明合成SAP最佳条件为:聚合反应温度70°C,中和度70%,CMC质量分数10%,m(AA)∶m(AMPS)=10∶3.5,m(AA)∶m(AM)=4∶1,引发剂、交联剂、GO的使用量分别为1.5%、0.2%、0.5%,根据上述条件制备出的SAP吸纯水倍率为1256 g/g,吸盐水倍率为228g/g.
    • 王璐; 张得昆; 张星; 邹琛; 赖艳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挤干辊用针刺非织造布的强力和吸液性能,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浸渍工艺进行优化.以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温度和烘燥时间为自变量,以湿态断裂强力和吸水倍率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方案并建立回归方程模型;用该模型预测浸渍处理后的非织造材料湿态断裂强力和吸水倍率,效果较好.预测结果表明:影响浸渍处理后非织造材料湿态强力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时间、烘燥温度;影响浸渍处理后非织造材料吸水倍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黏合剂固含量、烘燥温度、烘燥时间;最佳的浸渍处理工艺参数为黏合剂固含量50%,烘燥温度113°C,烘燥时间25 min.优化后的非织造材料与市面上材料相比断裂强力提高了71%,吸水倍率提高了31%.
    • 徐自超; 张得昆; 吴江伟; 赖艳; 张星; 葛化博; 于希晨
    • 摘要: 为开发非织造布辊用基布材料,以高强度聚丙烯(PP)纤维和聚酰亚胺(PI)纤维为原料,通过干法非织造布工艺制得样品.以纤维比例、针刺密度、针刺深度为因素,样品的面密度、厚度、拉伸强力、撕破强力、顶破强力、吸水倍率、孔径为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影响非织造布辊用基布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影响产品撕破强力、顶破强力、吸液性、透气性的因素依次为针刺深度、纤维比例、针刺密度;影响产品拉伸强力的因素依次为纤维比例、针刺深度、针刺密度.最优工艺参数为高强度聚丙烯/聚酰亚胺(80/20),针刺密度800刺/cm2,针刺深度5 mm.
    • 孔子尧; 葛琳; 李建军; 李友亮; 邵泽广; 侯坤; 李金中; 王德鹏; 姜雪
    • 摘要: 保水剂作为"微型水库",在小麦生产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比较研究了聚丙烯酸钾小麦抗旱保水剂在纯水、不同浓度土壤浸出液、不同pH水溶液及不同浓度尿素、氯化钾溶液中的吸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保水剂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最大,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土壤浸出液及尿素、氯化钾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大,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呈下降趋势;当水溶液pH=7时,保水剂的吸水倍率最大,其次是pH=8和pH=6;保水剂在尿素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大于氯化钾溶液,12h的失水速率缓慢且保持平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