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教育
欣赏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篇,主要集中在教育、音乐、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8940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才智、新课程(教师版)、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环境美学国际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学会襄樊年会、2017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欣赏教育的相关文献由176位作者贡献,包括曾颖、林细妹、简榆新等。
欣赏教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940篇
占比:99.02%
总计:19127篇
欣赏教育
-研究学者
- 曾颖
- 林细妹
- 简榆新
- 陈艳艳
- 仲跻止
- 刘洪
- 刘淑韵
- 张玉娥
- 李小花
- 李建兵
- 杨爱华
- 樊里香
- 温建欢
- 王寰
- 王维芳
- 王雪
- 郑国荣
- 韩瑞英
- 马战胜
- 黄堃
- 黄玲
- 乔彩霞
- 于雪松
- 代玲玲
- 任思娅
- 任继敏
- 何卿
- 侯文勇
- 侯腾
- 俞莹
- 刘冰
- 刘文成1
- 刘柳
- 刘树章
- 刘迎
- 刘雪芬
- 努尔兰
- 华春蔚
- 占伟
- 叱培虹
- 吴天刚
- 吴小敏
- 吴斌
- 吴红珍
- 吴莉
- 吴萍
- 周雪
- 夏运生
- 姜南
- 孔蕊
-
-
刘雪芬
-
-
摘要:
欣赏教育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创新。对于学生表现出欣赏,是践行陶行知平等教育理念的重要方式,需要引起班主任的关注。班主任需要通过深刻学习并总结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采取观察学生进步,为学生提供自主环境等策略,坚持以课程为核心,落实生活化的场景,为学生增进自信,提供学习创新的动力。
-
-
刘柳
-
-
摘要: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属于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对学生的个性塑造和思维能力产生影响,还能够培育学生的道德思想和审美观念.在新时期的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展开更加完善的审美教育,多方面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践措施.
-
-
-
张飞
-
-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教育工作者转变之前的“唯成绩论”,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足球文化”“阳光体育”等活动不断涌入校园,可见体育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欣赏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探索其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
-
吴小敏
-
-
摘要:
随着新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初中音乐课程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越来越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是自身素养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初中音乐本身就有着较强的艺术特征,无疑是最佳的审美能力培养途径,所以教师要意识到音乐教学的优势,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音乐素养。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
-
-
潘梦丽
-
-
摘要:
著名心理学家认为:每一独立的个体,都有相互尊重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有意识或无意识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可能会对学生的心态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欣赏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力量应该被发现、重视。
-
-
-
占伟
-
-
摘要:
音乐欣赏能够让人由内而外,全身心的得到放松,在不同的音乐曲调与高低错落的音乐节奏下,人们的情感、情愫也在自然的产生着微微的变化,欣赏教育可打开音乐素质教育的大门,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中, 逐渐的累积音乐的知识,提高音乐的素质,而素质教育中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在展开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素质的教育角度开展欣赏活动,从欣赏的教育角度进行素质熏陶,激发学生内心的音乐热情,发挥出音乐教育功能,强化音乐的教育成效。
-
-
-
-
-
摘要:
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的课程以“欣赏教育”为引领,一方面是教育者时时、处处、事事发现受教育者的优点,引导其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承认差异,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即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以尊重生命为出发点,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环境相互欣赏,从而实现师生共同享受教育过程,体现生命价值。
-
-
李冠文;
张芬
- 《2017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欣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提倡并且运用这种以爱为本质的教育理念时,有人却走入误区把"欣赏教育"当成是一种表扬和赞赏的手段,并没有正确理解"欣赏教育"的真正概念和其丰富内涵.笔者以"欣赏教育"为剖析点,通过分析其概念、内涵、优缺点,建议“欣赏教育”与“挫折教育”并用,重视“欣赏教育”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并且防止“欣赏教育”被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