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1年内共计23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655篇;相关期刊196种,包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北京101中学2005年教科研年会、“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世界意识的相关文献由237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一下、邓欢六、侯德仁等。

世界意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4 占比:12.35%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1655 占比:87.38%

总计:1894篇

世界意识—发文趋势图

世界意识

-研究学者

  • 冯一下
  • 邓欢六
  • 侯德仁
  • 刘凯华
  • 刘纯
  • 叶瑞碧
  • 吴庆珍
  • 孙汝君
  • 尤学工
  • 张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蓉
    • 摘要: 美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世界意识的初创阶段、在争议中前行的稳步发展阶段和强调全球素养培养的深入阶段。其发展呈现出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等特征。这为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需要加强重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体系,扩大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和制定主体,注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
    • 张蓉
    • 摘要: 美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培养世界意识的初创阶段、在争议中前行的稳步发展阶段和强调全球素养培养的深入阶段.其发展呈现出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等特征.这为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即需要加强重视国际理解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完备的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政策体系,扩大国际理解教育政策的研究主体和制定主体,注重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
    • 王萌
    • 摘要: 晚清西方万国史著作陆续被引入中国.这些著作基本可以从1900年为界,前后划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传教士撰写、编译的万国史著作为主,后一阶段主要是以中国学者自主翻译为主.传教士所撰的万国史,带有鲜明的神学色彩和“欧洲中心论”的特征.为照顾中国读者的感受,虽然他们在译书中偶尔有意突出“中国为世界中心”,但这仅是传教策略,实际是为了赢得中国知识阶层对基督教的好感.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加按语、调整结构、添加史料等方式对原著进行“纠偏”.晚清万国史的译介与传播,使世界史的影响力迅速扩散,大大延伸了国人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知范围,上至皇帝,下至底层的知识分子,对世界历史的了解与19世纪初相比已显著加深.
    • 吉云
    • 摘要: 现在是教育教学变革的新时代,新时代学校教育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我们要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学科育人的新理念新思想。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德育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德育教育思想与历史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既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则围绕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学科德育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
    • 周云龙
    • 摘要: 近年来,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异域形象研究往往从巴柔的"社会集体想象物"观念出发,在一种差异逻辑中,把他者形象解读为自我投射或文化利用,形象由此成为身份政治的载体。这种经典的研究路径导致了比较文学形象学观念与方法的封闭和停滞。有关《门德斯·品托旅行记》的形象研究也在重复这一习见套路。作为早期近代欧洲关于亚洲最重要的旅行书写之一,《旅行记》中的亚洲形象关联着循环往复的暴力场景。在大航海时代的欧亚交通脉络中,《旅行记》中暴力的内涵其实是对他者欲望的模仿与竞争。在这个意义上,欧洲与亚洲成为彼此的"丑恶的替身",复杂多面的亚洲形象隐喻着世界一体化想象。自我与他者互相模仿的视角有效颠覆了既往形象研究的差异逻辑前提,打开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其他可能向度。
    • 张永泉
    • 摘要: 日本作为唯一率先成功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国家,曾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和热议,江户时代的日本以西方为镜,其世界意识产生了新地理观、新科学观和新文化观三种转向,形成的"新三观"即近代文明观奠定了日本现代化的观念基础.由此提出了集开放性、现代性和历史性于一身的"合宜的"世界意识概念."合宜"的世界意识需要辨清和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传统与现代以及历史与价值的关系.进而,从观念文化上总结日本现代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致力于现代化事业的民族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陈建军
    • 摘要: 全国新一轮课改大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不仅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其中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是一个重要方面,具备良好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文章从突出生命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培养和谐世界意识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旨在促进高中历史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
    • 胡思瑶
    • 摘要: 高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讲述的主要是过去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对过去历史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借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风格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思想素质.但是,传统历史教学只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进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爱国精神、民族主义的培养.
    • 杨城兆
    • 摘要: 家国情怀与世界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历史课程应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最终实现"立德育人"的目标."家国情怀"素养是五个核心素养的核心,而且确保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意识也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同时需要适当地处理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提高世界意识教育之间的关系.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表达,是实现历史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是从观念,情感和态度上认识历史的重要标志.高中历史教育中实现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与正确的世界意识,侧重于课堂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家国情怀与正确的世界意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