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
框架桥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71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3470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建材与装饰、建筑技术开发、四川建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河北省水利工程局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议、中铁隧道集团二零零六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等;框架桥的相关文献由142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家稳、杨基好、张汉等。
框架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3470篇
占比:99.24%
总计:63954篇
框架桥
-研究学者
- 李家稳
- 杨基好
- 张汉
- 王心顺
- 刘金国
- 张强
- 张梦为
- 房瑞泉
- 武尊杨
- 王义彪
- 王强
- 王斌
- 陈广彩
- 何磊
- 刘振华
- 吴小平
- 宋子景
- 庞元志
- 李平
- 李辰
- 王朝腾
- 郭小亮
- 鄢全成
- 顾玉峰
- 魏炜
- 史俊超
- 姚慧
- 张世宁
- 彭成山
- 文望青
- 杨继绪
- 柏华军
- 梁红燕
- 王佳武
- 王继成
- 祁敢
- 许三平
- 谷金明
- 郑伟
- 金省华
- 陆敬松
- 陈卫东
- 陈向东
- 黄剑
- 黄博涛
- 黄敏
- 严爱国
- 何苑
- 何锦章
- 余方园
-
-
王朝腾
-
-
摘要:
丰润动车城外环公路下穿京哈铁路地道桥工程,采用两座存有高差的框架桥对顶施工。工程整体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箱体超高,施工组织困难、顶进精度不易控制;抗移桩的存在限定了工期。通过设置线间通道、减弱结构的土压力、通过土工试验确定留土高度、采用异型抗横移系统等措施对施工进行控制,确保了施工安全、进度和效益,效果显著,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
赵慧清;
彭怡
-
-
摘要: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框架桥因其优良的受力性能和投资较小的优势成为设计人员在设计跨越小宽度道路或者河流桥梁时的优先选择。框架桥作为一种超静定结构,在运营阶段的内力是较为复杂的,因此有必要对其受力进行分析。文章以云南省曲靖市某框架桥为例,从结构设计出发,并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其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该框架桥受力合理,且相比于上跨桥梁,更能节约工程造价。
-
-
谭生永
-
-
摘要:
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由于新建线路施工与既有线路运营相互影响,因此施工安全风险较一般工程大,为了保障既有线运营安全、框架桥顺利顶进、工作坑稳定,本文依托某项目,采用静态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从监测目的、监测指标、测点布置及监测设备、监测频率、预警阈值、预警等级判别、预警管理平台七方面构建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线施工安全自动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储存、分析、预警,并当预警等级发生变化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确保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既有线路运营和新建线路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
孔繁瑞
-
-
摘要:
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工程雁江框架桥为一处深厚软土地区顶进运营铁路的通道工程。该工程具有地形受限、地质复杂、安全风险高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以雁江框架桥为研究对象,针对软土地区顶进框架桥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套顶进框架桥的工程措施和施工工法,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
-
贾立宇
-
-
摘要:
下穿铁路框架桥采用顶进施工极为广泛,因采用本工法施工时可以使列车正常通行,既保证了铁路列车运营,又保证了改善交通的需求。但在框架桥顶进过程中常存在误差和偏差。论文通过实例总结出常见的顶进纠偏工法,以及在实际顶进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方案,保证了顶进技术参数合理,也保证了铁路行车安全。介绍了框架桥顶进过程中纠偏施工方法,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项目控制点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
-
-
王敏鉴
-
-
摘要:
文章以德阳市金沙江路下穿宝成铁路框架桥为背景,重点对下穿既有铁路框架桥的设计思路和要点进行分析,对顶进施工法和架空现浇法两种设计方案作分析比较,最后介绍了下穿既有铁路框架桥修建的配套工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
-
赵辉
-
-
摘要:
为探索下穿铁路框架桥工程中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受力特性,以河南省325省道漯嵩线平顶山程庄至郑万高铁平西站段改建工程(一期)下穿平煤铁路四矿线框架桥工程为依托,在现场调研、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idas Civil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三维模型,探讨了该支架体系的变形、应力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整体变形符合规范要求;各受力构件的拉弯压应力值较小,安全系数为1.69~3.4;剪应力值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最小安全系数为3.03。
-
-
陈向东
-
-
摘要: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框架桥时,通常需预先对框架桥底部土体进行加固,以降低盾构施工对铁路框架桥的影响。经对加固方案分析表明,注浆加固对减小框架桥竖向沉降具有一定作用,但注浆厚度越大,对减小框架桥的竖向沉降作用并不明显;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在框架桥两端底部加设钢筋混凝土梁,对减小框架桥竖向沉降具有明显作用,且框架桥的部分荷载通过端梁转移至沉降槽之外的土体中,从而大大减小了框架桥的竖向沉降。
-
-
朱恩星
-
-
摘要:
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框架桥顶进的关键工序,综合运用既有线路加固、路基加固、工作坑支护体系施工、框架桥顶进、施工监测等施工措施,保证了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和新建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这些施工措施行之有效,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万小龙;
傅国庆;
彭红益;
刘运思
-
-
摘要:
依托长沙物流大道东段AK0+246.796与京港澳高速临长段K1485+37.0相交处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框架桥工程,基于Midas/GTS数值模拟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对框架桥在顶进过程中分别受到静力荷载、车辆荷载和静力荷载共同作用下,框架桥周围土体变形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比较有无车辆荷载的情况下,分析框架桥在顶进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的沉降,得出车辆荷载有利于减少框架桥顶进施工过程中土层的变形.
-
-
-
陈智俊;
杨彩霞;
张晟斌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1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箱形框架桥在公路、铁路等立体交叉工程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高填土、多孔大跨、斜交、长距离框架桥的大量产生,大型框架桥的力学特性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高填土斜交框架结构的分析,关键在于竖向土压力荷载的取值、模型的正确建立与分析,本文结合现有研究资料,对常用几种规范的高填土竖向土压力公式的进行了对比,确定了竖向土压力的取值,并根据工程实例建立斜交框架的空间模型和平面模型,得出了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别,通过对地道框架桥的结构分析,从荷载取值、模型建立到局部构造均做出了详细论述,确定了竖向土压力的取值,得出了斜交框架的空间分析结果与简单平面框架分析存在较大差别,在端部齿状渐变区域,受力复杂,工程设计应尤其关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