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氏菌
李斯特氏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3751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肉品卫生、江苏预防医学、上海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第十三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第七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讨会等;李斯特氏菌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箐、刘绍军、张若鸿等。
李斯特氏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3751篇
占比:99.88%
总计:103871篇
李斯特氏菌
-研究学者
- 刘箐
- 刘绍军
- 张若鸿
- 李军
- 杨洋
- 焦新安
- 王振国
- 蔡金星
- 刘金华
- 宋丽萍
- 张志强
- 张捷
- 张莹
- 曹际娟
- 曾海娟
- 王丹
- 王淑颖
- 石磊
- 罗雁非
- 胡铁锋
- 姜英辉
- 孟日增
- 封幼玲
- 廖兴广
- 张秀丽
- 戴建华
- 李正义
- 杜蔷
- 汪冠豪
- 王想霞
- 王淑娟
- 王艳
- 范红结
- 赵丽青
- 闫鹤
- 雷质文
- F·普拉松
- S·博德纳克
- 万志刚
- 严洁
- 刘岩
- 刘志飞
- 刘慧玲
- 刘玉敏
- 刘素稳
- 刘翟
- 刘雨蒙
- 刘韬
- 别小妹
- 剡根强
-
-
王国强
-
-
摘要:
介绍了冷链即食食品的种类、 生产和消费情况.李斯特氏菌是引起冷链即食食品腐败的常见污染菌,通过对李斯特氏菌生活习性分析,了解其生长特点,通过对加工设备、 清洁、 人员、 运输等条件的改变或干预,切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源,保证加工或运输的冷链即食食品的安全.
-
-
郭瑞军;
秦政
-
-
摘要:
英诺克李斯特氏菌与有毒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落特征和生化特征相似,仅溶血试验结果不同.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濮阳市市售凉皮进行检验,分离纯化出一株李斯特氏菌,利用单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条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木糖和甘露醇两项生化试验结果为阴性,且溶血试验结果为阴性,符合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判定标准.同时,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也准确鉴定出该菌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概率为99%).
-
-
-
-
马源;
边芝慧;
赵苑
-
-
摘要:
本文旨在验证、分析和探索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验方法。方法:依据GB4789.30-2016,首先将实验样品预增菌24 h后,之后,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和PALCAM琼脂分离培养,将菌株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动力试验、生化鉴定、溶血试验、协同溶血试验、李斯特氏菌属鉴定试剂盒、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等鉴别菌种的方法。结果:实验样品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及伊氏李斯特氏菌菌落均在李斯特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呈蓝绿色,周围环绕着白色晕圈,实验样本及4种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均是革兰氏阳性,短杆状,不产芽孢和荚膜;生化反应中与葡萄糖、MRVP、麦芽糖、七叶苷、甘露醇等发酵反应结果一致。除了伊氏李斯特氏菌在木糖发酵管中反应呈黄色,为阳性外,其他李斯特氏菌菌株都呈绿色,为阴性。在溶血反应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在血平板上没有溶血,为阴性,而其他菌株产生透明溶血圈,为阳性;由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鉴定菌株均为李斯特氏菌属。结论:通过对国家标准测试方法—单增李斯特氏菌的验证,建议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后,用木糖、鼠李糖生化反应区分单增李斯特氏菌与其他李斯特氏菌,最后用单增李斯特氏菌生化鉴定试剂盒验证,使检测效率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检测的准确度。
-
-
孙延芳;
张桂香;
张云仙
-
-
摘要:
本文主要是了解吉林省白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3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方案要求,在各监测点采集市售食品8类共245份样品,分别开展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7项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最后得出,白山市部分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其中,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对此类产品的卫生监督,
-
-
林敬;
彭艳;
黄兰君
-
-
摘要:
生吃海鲜,潜藏病菌数量最多风险最高炎炎盛夏,到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吹吹海风,吃吃海鲜可谓是一大美事。但如果你生吃或是误吃了加热不彻底的海鲜,正好又被一种叫副溶血性弧菌的家伙亲密接触了,那就惨了。上腹疼痛、胃痉挛,继而呕吐、腹泻、发烧便会排着队地找上门来。
-
-
-